红高粱家族经典语录
东京商城有:售价18:80元
刚好完成了自己的读书报告,给大家分享下,个人观点。 学生党不用数了哈,刚刚过四千字。说是这样说,但是不鼓励你们抄录,毕竟莫言这本红高粱家族真的是超凡脱俗,真心建议你们好好感悟一下。
第一章 红高粱
1.1 文章铺展的方式
开始读着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是很迷茫的, 好像没有背景铺垫上来就要看到大戏开幕一般令人找不到头绪,待我发现作者又似在同时描绘两件事情的时候当真是有些头晕,完全不理解这种方式。细细品味之后呢,便发现一些玄机。主线是要伏击鬼子,这是重头戏。而另外一部分其实正是背景,它将鬼子进村之后所犯下的罪行通过罗汉大爷一人揭露了出来。这也不同于一般的作品那种用数字用规模来证明鬼子罪行的方式。莫言通过鬼子对罗汉大爷一个人的具体罪行,这种极其重视细节的描绘使得读者直面鬼子罪行的残暴,让读者能够更深层次的体会到鬼子狰狞面目下的罪恶。而罗汉大爷一个人所遭受的一切,恰恰是那个时代的背景。作者不慌不忙,就用这一个人,将那个时代一个农村的所有秘密都讲述了出来。两条线路并行,一个讲故事,一个讲背景,互为补充。同时两者穿插在一起,将读者内心的怒火一步步推至顶峰,然后大战一处即发,了结心头只恨。
1.2文章的主题
在摘要中我提到过,红高粱家族这篇文章虽然是讲述抗日战争期间的故事,但是它所展现的主题尤为复杂,有着多重内涵。但是第一章红高粱却显得干脆 纯粹一些,它更多的的确是反映的爱国这一主题。虽然突出的是爱国主题,但是这一次发扬爱国主义的载体却不是正统军队亦或是共产党,确实通常背负着骂名的土匪。从这一角度看,似乎爱国主义非但没有被玷污,反而变得更加宏大了些。连普通乡村的百姓,乃至靠烧杀抢掠为生的土匪都加入了爱国抗争这一队伍,由此可以窥见在那个动荡不断的时代里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巨大渲染力。而土匪和乡亲们亲如一家的状态不仅颠覆以往那种陈旧固定的观念,也见证了在危难之中的强大民族凝聚力。莫言通过一种不同寻常的描写对象,将爱国主义这一主题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禁让人佩服。
1.3故事的结局
文章从一开始就直奔故事主线:一场伏击战。而双线信息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伏击准备的尤为充分,背景中渲染的沉痛气氛,想必必然会在此次反击中报仇雪恨。然而第一章的结局却出乎意料,鬼子虽然被伏击了,但依然有部分逃脱。余占鳌的部队几乎全军覆灭,就连豆官的母亲也因此丧命,部队战斗的成果又被冷支队给抢去大半。如果联系第二章 还会知道村庄也遭到了屠杀。 如此惨烈的结局似乎不真实,与通常抗日神剧中的所向披靡竟然不同。但是仔细一想,却又真的很真实。土匪毕竟只是土匪,日本军队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士兵,必然不如电视剧中那么不堪一击, 敌死八百,自损一千也是十分正常的 现实的。而正是这一现实性,不禁又触动人的内心。这只是乡村一角的小小伏击战,而跨度长达十几年的抗日战争所带给人民的灾难不言而喻,故事的结局更是发出了队侵略者对法西斯主义罪行的强烈控诉。
1.4 人物
这一章分为两个线路,各自描写了一个主要人物。 背景线是罗汉大爷,他无疑是一个身份老实的老汉,但是最终惨死日本侵略者手中不禁让人叹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罗汉大爷也暴露出乡村农民的局限性,他有脾气,会和两头牲畜过不去。这一描述最真实最朴实,不是每一个抗日战斗中的军民都会具有不凡的英雄气概。而主线的余占鳌在这一章节其实虽然是土匪司令,但是确实大有英雄气息。我们不妨看看书中那位老太太的评价:“东北乡,人万千,阵势列在墨河边。余司令,阵前站,一举手炮声连环,东洋鬼子魂儿散,纷纷落在地平川。女中魁首戴凤莲,花容月貌巧机关,调来铁耙摆连环,挡住鬼子不能前。” 从这位老太太口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乡亲们对余占鳌夫妇英勇抗日的高度评价。
第二章: 高粱酒
2.1 主题
高粱酒可以说是整本书中一个非常大的环节,这一部分内容集中,构成了主体部分。这一章节主要讲述的便是戴凤莲出嫁,余占鳌与其相爱并最终得到了她的故事。如果说第一章重点突出爱国主义情怀,只是为戴凤莲和余占鳌两人爱情留个悬念的话,那么高粱酒可以说是真的将二人的爱情娓娓道来。如果按照现在的道德看法,这两个人的爱情不合法而且要受到唾弃。但是事实上却又令人理解,因为戴凤莲之所以嫁给一个病鬼,还是因为她的父亲贪图钱财,逼着她。这就是封建礼教的束缚了吧,女子的一生都让父母给包办了。戴凤莲这种偷情的做法虽然看似不合适,但她的确是冲破封建的典范,追求爱情的自由。但是也还是有一点疑惑的,莫老虽然一边讲戴凤莲如何追求爱情的自由,另一边却又大讲戴凤莲的袖珍小脚有多么迷人,要知道这小脚时封建束缚最具代表性的标志啊。莫老这里是反语的用法么? 我觉得不像,而且就我个人的理解,小脚应该是女子温顺贤惠的象征,并不是真正的美。它是通过对女子外表的束缚来传达一种对妇随夫纲的意味。正是这种畸形导致的心理暗示使得男子们纷纷爱上小脚。可是这里的戴凤莲虽然有着袖珍小脚,可她的性格却恰好不是那种温顺可欺的女子。将这本不相符的两者绑定在一起,是否是传达出对封建束缚的鄙夷和嘲笑呢?当然我认为批判封建束缚只是主题的附加部分,更重要的是作者对这种自由爱情的愿望表达。
2.2 人物特征
这一章节的主题当仁不让的是余占鳌和戴凤莲了,但是相比较之下,我觉得戴凤莲的戏份更重。出来展现了以为向往自由的女子想象之外,在命案发生之后,她在一系列活动中所展现的智慧与镇静无不令人佩服,尤其是在曹梦九面前演的戏,成功涉险。在联系起第一章之中戴凤莲在抗击日军时的表现,不禁让人刮目相看。莫言塑造这样一个智慧而刚毅的女子形象,是对以其为代表的农村女子的赞美。同时戴凤莲追逐自由爱情的故事也是作者对于冲破封建礼教的呼唤。
第三章:狗道
3.1主题分析
看到这一章的标题最为奇怪,什么叫做狗道呢?看完之后倒是觉得这是什么狗道,不过是人道罢了。这一章讲述的就是群狗来蚕食乡亲们的尸体,而豆官等人奋力抵抗,阻击群狗的事情罢了。虽然只是阻击狗,但是俨然变成了一场战争,人与狗的战争。 我倒是觉得就是两种人欲的斗争。狗群也有着自己的权力体系和阵营,有三个首领,最后因为权力的争斗使得气力大减。看到这里,联系了一下整本书。我感觉到这三条狗有象征意义,冷支队,余司令,江小脚也是三伙人,三个首领,也都有着共同抗争的对象,可是却和狗一样,也是在窝里斗。以一种反向思维来看这件事情,虽然爱国主义的热潮席卷了整个中国直至乡村,可是这些有着爱国热情的人并没有因此站在了一起,并不想官方描绘的抗日战争统一战线那么和谐。所以我说狗道便是人道,狗欲即是人欲。每一个具体的人都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尤其是这种出身于土匪的首领。
3.2 人物特征
前两章分别重点描述了余占鳌和戴凤莲,狗道这一章便是豆官来做主角了。他带着自己的小分队,与凶残至极的狗群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斗。不得不说豆官有他父亲的部分品质,勇敢而又机智。而他的孩童之趣也给这一章增添了不少的乐趣。只是豆官身上又代表着什么呢?这点我倒是真的观察不到,我更倾向于相信他代表的是希望,因为是孩子,象征着中华的未来。
第四章:高粱殡
4.1主题分析
就我个人感觉而言,高粱殡这一章最为奇怪。首先是开头就很奇妙,余占鳌居然变成了铁板会的大佬。内容虽然是以埋葬豆官的母亲戴凤莲为主线的,但是更感觉是对前面几个章节的补充,把更多的细节联系在了一起。总的来说看过这一章之后,不仅觉得每个人的形象都得到了深化,更强烈的感觉是这一章让人感觉很真实。我并没有细心研究过魔幻现实主义,但是读过这本书的感觉的确既是很缥缈,但是却又真的很真实。尤其是朴实但是符合人欲的自私,更让人又亲切的感觉。从另一方面看呢,这章是因为 余占鳌立誓要厚葬戴凤莲,所以不惜费工夫来为她举行葬礼,足以见得爱情的醇厚。同时有一个细节让我非常难忘,就是五乱子和余占鳌对话中的,“国民党奸猾,共产党刁钻,中国还是要有皇帝的!我从小就看三国和水浒,揣摩出一个道理。折腾来折腾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总归还是要落到一个皇帝手里,国就是皇帝的家,家就是皇帝的国,这样才能尽心治理,而一个党管理一个国,七嘴八舌,公公嫌凉,婆婆嫌热,到头弄成了七零八落。”这几句话最令我不接,因为当时应该是处在一个民族利益高于一切,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的时候,这几句话感觉不和气氛。而且和前文感觉并没有衔接的地方,可是和后文关系也不大,余占鳌统治铁板会后依然走的是老路子。这是全书中我最费解的一个地方,难以理解作者的深意,只解释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未免感觉牵强。 这一章的妙笔我觉得是在最后,三个部队会战之后,明明都被冷麻子所擒。可是当日本侵略者到来的时候,最终还是团结在一起并肩作战了。这又道明,尽管人性复杂,人心难测,但是民族危难面前,大义还是有的。
第五章:奇死
5.1 主题分析
如果说第四章已经难以理解的话,第五章我也真正是没有看的懂。我倒是好奇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章节顺序,最后一章却又道出心中的深仇大恨,为什么不是和罗汉大爷那里一起讲呢?两者都是被日军害死,都是豆官身边的人。而且恋儿死的时候却似乎在和余占鳌和戴凤莲作对,久久不肯归魂。这又是什么道理呢?她恨戴凤莲,难道是因为戴凤莲将她赶出家才会有这样的结果么?我觉得没有道理,最可恨的当然是侵略者啊。 还有可疑的是,恋儿的死法。她是被强奸的,但是死时却像归魂附体,这当然是不科学的。考虑到莫言是魔幻现实主义,自然是可以理解,但是这样的用意真的颇难揣测。或许等过些年再读红高粱才会明白他的深意吧。
{参考文献}: [1] 《红高粱家族》莫言著 ,南海出版公司。200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