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西.利弗莫尔经典语录
本人也是利佛摩尔的拥趸,所以回答可能也不是很客观,之前拼凑的答案居然不知不觉也有不少赞同了,颇感惭愧,这次认真把之前看到过的相关文章和资料整理一下,希望能让知友们多得到一些收获吧。
多数人对利佛摩尔的了解来源于市面上主流的两本关于他的书,其一是他后来自己写的《How to Trade in Stocks》1940年首次出版,是作者在市场上经历起起落落数十载之后的总结,书中闪烁着的智慧之光,可以说启发了如今众多现代技术分析流派的思想。另一本就是以利佛摩尔为主角,当时著名的财经传记作家埃德温·拉斐尔所著的,备受众多投资者推崇,被称为交易员圣经的《股票作手回忆录》。
利佛摩尔身上的光环更多来自于他传奇的一生,1877年7月26日,利佛摩尔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农村家庭,没有什么显赫的背景,小学刚毕业就直接工作,在一家证券公司做杂工,负责更新交易大厅里报价板上的价格。
嗯,大概就是这么个样子。谁能想到这个默默无名的毛头小子(年轻时候的利佛摩尔长得比较显年轻)今后会成为一代华尔街传奇人物,身经百战,谈笑风生。
利弗莫尔大事记:
1892年,15岁,第一次投机获利3.12美元。
1892年,15岁,赚得人生中第一个1000美元。
1897年,20岁,赚得人生中第一个1万美元。
1899年,21岁,搬到纽约,开始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
1900年,22岁,亏掉全部资金,不得不带着借来的500美元回到对赌行中。
1901年 5月9日,23岁,获利50000美元,但是不久之后又都输光。
1902年,25岁,重新获得成功。
1906年春天,29岁,在对太平洋铁路股票放空中获利25万美元。
1907年10月24日,30岁,利佛摩尔在市场崩溃中放空,赚到人生中第一个100万美元。
1908年,31岁,利佛摩尔听信了当时的棉花大王托马斯的建议,在棉花投机中失利。随后因为身体问题和资产问题,在股市中的交易也连续失利,最终欠下了百万债务,无奈宣告破产。
1915年,38岁,在交易中获利14.5万美元。(这是他东山再起最为经典的关键一战,后续将有详细说明)
1916年,39岁,投机技巧日趋成熟,获利300万美元。
1917年,40岁,利佛摩尔获利150美元万并还清1914年的欠债。他给整个家庭购买了80万美元的信托养老基金。
1922年,45岁,埃德温·利非弗写出《股票作手回忆录》一书,成为最经典的投资作品。
1924年,47岁,在小麦中获利300万美元。
1929年,52岁,达到顶峰,在 1929年股市大崩盘中获利1亿美元。而当年全美国的税收总额为42亿美元。
1934年,57岁,利佛摩尔破产了,不过因为信托养老基金,他并没有陷入贫穷。
1935年,58岁,其妻在与儿子的激烈争吵中,开枪杀死了自己的儿子小杰西·利弗莫尔,成为当时的一大丑闻。
1939年,62岁,利佛摩尔写了唯一作品:如何在股市中交易。
1940年11月28日,63岁,利佛摩尔自杀。
备注:在利佛摩尔时代(1900-1930),100万美元的购买力约相当于现在2000-3000万美元。以2013财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收入2.774万亿美元折算,利佛摩尔1929年的获利相当于今天的687.83亿美元。
正是利佛摩尔这位彪炳人类投机史的“大人物”,本可安然度过“大萧条”,但巅峰11年过后,他却选择了自杀,更令人回味的是,仅仅10年之后,他重新被记起,并被推崇至今。
纵然利佛摩尔一生四次起落、每每跌倒后都能从失败中完善自己,并最终斩获1929年财富桂冠,但生于美国“黄色新闻”时期,他的努力自修与再造,并不被世人所承认,更多时候,世人只是羡慕他的巨大成功,却从未认可他付出的辛酸和汗水。
身穿伦敦萨维尔街私人定制的黑色西服,口袋中装着一把由金链子牵引的金色小刀,链子的另一头则是一支金色铅笔;短而整齐的金色头发一尘不染,皮肤白皙一脸严肃,守时、沉默而神秘。
上边的照片摄于1929年,是利佛摩尔所有照片中被传播最广的一张——彼时,正是他处于人生最顶点、事业最辉煌的时候,虽然利佛摩尔为人处事以低调、冷漠著称,但这张照片中还是依稀可以感知利佛摩尔那时的意气风发的状态:双目炯炯,通过肢体语言散发出一种强大的气场。上世纪20年代多数时间里,利佛摩尔都以这样的形象示人,但是在公众眼中,他却是一个导致市场下跌,十恶不赦的“大空头”、“大混蛋”。
1922年,《股票作手回忆录》的作者埃德温·拉斐尔第一次采访利佛摩尔,拉斐尔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人们认为上周五的股市崩盘是他放空所致,问他有什么看法,他回答说,他从未打压过市场,崩盘是市场本身造成的。拉斐尔对当时利佛摩尔的印象则是:“他脸上表现出来的是真正的沉着冷静,而不是故作姿态。”
即便是1929年大崩盘,又与利佛摩尔何干?他不过是判断对了市场方向,早在崩盘前他就发现,世界大宗商品价格在下行,龙头股开始滞涨,公司销售收入下滑、借贷问题频发——接近于诺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的研究,而按照今天业内的观点,他不过是顺势而为。但是,作为“华尔街巨熊”、“华尔街独狼”的利佛摩尔,其“恶名”早已有之。1901年利佛摩尔与新婚妻子从欧洲回来,因携带了价值12000美元的珠宝而卷入“关税风波”,《纽约世界报》调查说,该投机客早就在股市里赚取了300万美元。《纽约世界报》,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缔造者约瑟夫•普利策的报纸,当时也不得不以“黄色新闻”与其他报纸竞争。口口声声标榜着“人民”,生产的却是骇人听闻、华而不实、刺激人心的新闻,人生重大问题成为廉价闹剧,这便是“黄色新闻”的特色,并影响至今。身处如此新闻时代,利佛摩尔无法幸免。 在当时的报纸上,利佛摩尔不是一个屡败屡战的聪明投资者,而是如雅各布•利特尔、杰伊•古尔德那样臭名昭著的“做空者”,而他屡次赚到“大钱”,自然是新闻炒作的好题材。利佛摩尔的确不是一个“做空者”。上世纪20年代美国牛市时期,是他事业和家庭最为得意的时期,在此前3次破产教训的基础上,他完善了交易体系,他的财富不断增长,并且再次结婚,还有了2个儿子。 “就我个人来讲,我更喜欢做多。做多富有建设性,与他人共享繁华,不失为一件有意义的事。大众对做空充满敌意。”利佛摩尔说。利佛摩尔也不是一个蠢货。早在1908年,他因听信“棉花大王”做多棉花破产,此后,他就再也不相信所谓内幕消息,他靠的就是他自己。1917年他建了一个50万美元的信托基金——即使再破产他也不会再穷了。他更不是一个无耻之徒。每次东山再起后,他皆悉数还清欠债,哪怕债主已然忘记。 尽管如此,当时的报纸上,依然还是那个“空头”利佛摩尔,仅是《纽约时报》,1917年~1940年之间,便至少有15篇对他“不怀好意”的报道,“巨熊”、“独狼”成为他的代名词。专注于股市之外,利佛摩尔应付媒体的能力如此之弱,以至于1922年6月29日,当《纽约时报》记者询问他一条谣传时,他只回应说,他不证实也不否认,记者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我不想破坏一个好笑话。” 当1929年股灾发生,远在伦敦的大众报刊,也在乐此不疲地夸大纽约股市的各种惨状,甚至《经济学人》驻美记者也要发文抗议,已经被夸张渲染了28年的利佛摩尔,其舆论处境可想而知。 而在这可以堪称利佛摩尔最为成功的一年,他丝毫感受不到他的成功。 1929年10月29日早上7点20分,如往常一样,利佛摩尔坐上他那辆黑色的劳斯莱斯轿车,离开位于长岛纳苏郡北岸的豪宅,一路绿灯抵达纽约第五大道730号的赫克歇尔(Heckscher)大厦,再坐上私人电梯直达顶层18楼,穿过会客厅和会议室,最后走入最里面的办公室。 这是利佛摩尔平静的一天。早在此前数月,他已动用了超过100名经纪人,悄悄放空了手中所有的股票,当天他累计获利已超过1亿美元。而在窗外,纽约股市已彻底崩溃。继28日下跌13%,道琼斯工业指数这天再跌22%,《繁华》杂志封面说:“华尔街摔了一个大跟头。”而至1932年7月9日,道琼斯工业指数收于41.22点,较1929年跌幅达89%。 但当晚利佛摩尔回到家,见到的场景却让他大吃一惊。他的第二任妻子、漂亮演员的多萝西与两个儿子——小杰西•利佛摩尔和保罗•利佛摩尔不见踪影,房间则如洗劫了一般。在司机的公寓里,利佛摩尔找到了多萝西和两个孩子。白天有关丈夫的各种广播吓坏了多萝西,她甚至没有给丈夫一个拥抱。 媒体对利佛摩尔“空头”形象多年来的持续渲染,也让他难以被美国主流社会所承认。早在1907年,利佛摩尔便已与美国金融巨擘JP•摩根有过“交集”,当年10月14日,华尔街发生银行兑付危机。利佛摩尔感觉这一天他当上了“国王”,因为即便是他所敬重的摩根,也不得不托人告知他不要做空。彼时,他感觉他正和摩根并肩作战、共救国难,而非一个被唾骂、被误解的空头。但是,在摩根的传记里,所谓的“告知”,更像是摩根的一个警告。话说当天乱作一团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官员求助摩根,摩根在5分钟内筹集了2700万美元同时,“摩根还放出话说,任何试图在此时做空股票赚钱的人,会受到‘适当的关注’。”美国金融史家约翰•S•戈登在其作品中说。以摩根的性格和经验,他绝不会是一个向空头求情的人。当时摩根更关注的是银行的挤兑风潮,以及金融体系的稳定,而非危机之前的股市做空行为,在摩根传记中,更是丝毫未提及做空者。1907年的摩根,扮演的是美国“中央银行”和“救世主”的角色。尽管当时患有重感冒,但摩根每天仍然工作19个小时,而与其会谈的人,也多是以银行家为代表的主流金融家。那年利佛摩尔只有30岁,而摩根已年过七旬,并早已奠定了美国金融业“摩西”的地位。利佛摩尔描述摩根说:“他是一位勇士,银行家们都无法与他相比。” 1929年股灾发生之前,除了利佛摩尔,卖出股票的,还有大通国民银行总裁阿尔伯特•威金,以及华尔街一家零股交易经济公司的合伙人罗兰•斯特莱斯等等,但是利佛摩尔却最终成为股灾的“替罪羊”——仅仅是因为他判断对了市场方向,并敢于大胆下注,光明正大地成为了当年最大的获利者。而当1933年10月31日,威金这样一个涉嫌“老鼠仓”的人,在美国参议院银行与货币委员会面前承认,其在股市暴跌前1个月,开始卖空大通国民银行股票,并引发公众关注时,利佛摩尔这位1929年的超级赢家,至今难觅其在金融正史中的地位。 从财富角度来看,利佛摩尔并不比他之前的杰•古尔德拥有更多金钱;从口碑来说,他也不见得比后来的巴菲特更能流芳后世,但从“职业交易成就”来比照,杰•古尔德(资本到铁路垄断者)、占姆士•吉恩(JP摩根的御用操盘手,美国钢铁公司的总操盘手)和约翰•雅各布(美国房地产巨头及皮毛交易商)无人能出其右;同期的伯纳德•巴鲁克(投资大师)、老肯尼迪((肯尼迪总统的父亲,美国第一届证监会主席和美国证券法制定者))和江恩(著名技术派投资大师)亦无法与其匹敌;当今大小股神更无此殊荣。与上述几位相比,利佛摩尔的强悍之处并非他拥有强大的集体资源。他是华尔街上最大的个人投资者,至死都是独立操作、一个人判断、一个人交易。他从来不需要小道消息、内幕或者与人联手坐庄。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关于他著作和回忆录中,他慷慨而又坦承的在自己的感悟,一次次的成功和失败背后的原因,没有丝毫隐瞒,对每一位读者坦诚相见。每一位认真的读者都将受到书中的智慧,受到书中那些睿智的“准则”的启迪——不仅如此,利佛摩尔在书中还如同航标灯一样指明了在变动不羁的市场行情中何处潜藏着危险。利佛摩尔的的操作手法被后人延伸,繁衍出当代各类股票技术法则流派,就此说利佛摩尔的操作体系是华尔街交易技术的词根并不为过。因此无论大小投资者,尤其是独立投资者,均能从其操作理念和手法中,学习如何趋利避害,正确把握自我。
就我个人感受而言,作为一个进入大学前就开始炒股的韭菜,最初在大学的图书馆里看到《股票作手回忆录》的时候,可以说我第一遍通读全书之后是没看懂多少的,不怕各位看官笑话,后来这几年里我又看了几遍,可以说是常读常新。随着自己对交易的理解在不断加深,仍会有新的感受和收获,不禁让人感慨万千。书中关于对市场趋势变化的理解,对操作的认识,对人性的剖析,对交易理念的描述,甚至对内幕消息、操控坐庄之类的问题都有精辟的描写,很多内容时至今日仍能解释很多现象说明很多问题,值得每一个想在交易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仔细阅读。
100多年来,关于利佛摩尔的故事在“人造峡谷”华尔街上源远流长。但他在三次破产后再度崛起并从此叱咤华尔街15年的关键一战——操盘“伯利恒钢铁”,在90年前爱德温•勒菲佛所著的《股票作手回忆录》中,只用了半篇章节来叙述,显然远远不够。因为对当时身无分文的利佛摩尔来说,该战就是成王败寇。试想,一生中能够历经三次破产后再度崛起,并从此走向个人职业生涯顶峰的,世上能有几人?
1914年,利佛摩尔在第三次破产后,期间又遭遇美国长达四年的经济萧条,欠下百万美元巨债。当时,只有一家券商愿意为他提供一笔为数只有500股的交易信用额度。也就是说,对他的人生而言,只有一粒子弹,一次抠动扳机的机会,你怎么能够保证用99%的概率击倒对手,赢得自己的生存之战?如果利佛摩尔不能在这唯一的机会中:第一,看对大盘;第二,选对股票;第三,抓住时机;第四,拿出勇气。他可能都将永世不得翻身,和这市场上99.99%的人一样,从此淘汰出局。也就是说,他必须做一次成功几率为99.99%的交易,考虑到当时市场出于衰退中,毫无财富效应,其难度可想而知。
连续六周他一心读盘,刻意不去证券公司。因为他担心一去那里,就可能禁不住诱惑在不正确的时间交易不适当的股票,而他知道自己只可以做500股。利佛摩尔开始意识到,除了要研究大环境、牢记市场先例、考虑大众心理、了解券商的限制之外,更必须认识并防范自己的弱点。“你无须和自己人性中的弱点生气。解读自己和解读行情同样必要。我研究了自己,知道活跃市场会对我产生不可抗拒的诱惑,知道自己会冲动,会忍不住出手。我研究自己的弱点时持有的情绪和精神,就像分析粮食环境和收益报告时一样,客观而冷静。”这样日复一日,他身无分文,急着重新进场,坐在另一家券商的报价板(在这里他一股也交易不了)前研究市场,不错过行情上的任何一笔操作,等待最佳时机向他吹响全速前进的号角。但他没有听从内心喧嚣的希望和信心,只关注来自经验和理智的忠告,把自己牢牢地粘在椅子上。
虽然早就看好伯利恒钢铁,但他还是经历了六周耐心的等待,靠理智战胜了贪婪和希望,最终在他最有把握的时刻扣动扳机,射出仅有的最后一发子弹。 从伯利恒钢铁股票交易战中迅速恢复元气的利佛摩尔在此后15年中笑傲华尔街,虽然他的投资能力越来越强,但其财富并不受到社会的尊重,他奢靡和放纵的生活一直饱受诟病。而我理解,利佛摩尔所说的“我亏钱是因为我错了,而不是因为我放荡不羁或是过度享乐”是双面的,江恩指责他“贪婪地追逐金融资本的利润,一旦成功获取了巨额利润又忘乎所以大肆挥霍”,我认为这种认识有失偏颇。资本市场的自由竞争和弱肉强食对于利佛摩尔是公平的交易,金融资本市场中产业博弈的结果本来就是——财富相对合法地走向高度集中的少数人手中。而每个参与者在进入市场前,都已理解其中风险和博弈的关系。利佛摩尔的财富显然比当年大多数上市公司大股东来得干净。他的失败在于,作为富人,较少地考虑了自己的社会责任(这与当今我们中国的某些社会问题也有吻合之处),这是经济超速行驶与人文脱节发展后所必然要支付的人类道德代价。坦率地说,利佛摩尔始终把自己定格在市场的弱势群体位置,因为他总是一个人单独操作,这或许也是生活中他始终沦陷在狂欢与痛苦的交替中不可自拔的原因之一。欧奈尔曾告诫说:“在生活中做一个‘无聊’的人,在市场中做一个敏锐者,你就能避免利佛摩尔的精神痛苦。”
利佛摩尔虽然最终因为家庭和感情问题以开枪自杀的结局而告终,为他平添了一抹时代悲剧色彩,但无论如何从哪一个角度来看,作为拥有精湛职业技能的他,以及他对金融交易的伟大战略和战术双结合的操作思想,迄今依然闪耀着承上启下的光芒,无论是利佛摩尔的要素,还是卓法斯的方法,抑或欧奈尔的精髓,都为我们这些后生小子提供了股海旅程中的灯塔。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从摇篮到坟墓,生命本身就是一场赌博,因为我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因此我可能承受自己碰到的事情,不觉得困扰。”利佛摩尔对生命充满了深深的敬畏,面对人生中数次大起大伏,他选择有尊严地从每一次跌倒中爬起来,包括最终面对死亡。他是资本市场上真正的勇者,选择的是时代背景下勇者的归宿。即便在今天,这种“君王死社稷”的勇气和尊严,也不是大多数华尔街上被称为“巨人”的交易者所具备的。利佛摩尔留给华尔街的是一种深邃的神秘、智慧和非凡的勇气。
进入1930年代,媒体之外,家庭成为利佛摩尔的梦魇。 妻子和丈母娘不断要钱,却只是在装修各式的房子。孩子们被送去学校后,利佛摩尔开始频繁出入纽约夜场,而他对漂亮女人又没有抵抗力,他有了情妇,饮酒过度的多萝西,也找了一个英俊的电影明星情人。
1931年,利佛摩尔第二次婚姻结束,他的两个儿子,则由醉鬼母亲监护。他任由前妻以几乎1折的价钱卖掉了他们曾经居住的豪宅,并给了她一个价值100万美元的金融产品组合。
离婚后的5年里,利佛摩尔诸事不利。因错判行情投资失利,1934年3月5日他申请破产,并患有深度抑郁症。而此前的1933年,新《证券交易法》又对他的交易体系提出了新挑战,但他已无法专注于投资。在利佛摩尔生命的最后几年,可能唯一让他真正开心的是1936年,他在长岛海峡钓到了一条重达486磅的旗鱼。而出现在朋友面前的他,更多的时间里,是他那呆滞而恍惚的表情。
1939年底,在小杰西的劝说下,利佛摩尔将其48年的交易经验写成书——《如何交易股票》(《How to trade in stocks 》),但这本书销量不佳。因为当时没有人喜欢看一个失败者写的书。
这图应该是利佛摩尔中年时期拍摄的,和他年幼的儿子在一起。关于利佛摩尔最后自杀的原因并不是大家所猜测的因为破产而自杀,更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失败而导致抑郁症。曾经有某个投机客委托他在美国的同学特地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你做过研究,你会知道他曾经四次破产,所以破产对于他不是什么可怕的打击,并且在他在最后一次破产后的生活还算过的不错。从当时的新闻和照片可以了解,在1934年破产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与妻子去欧洲旅行了20个月,在上甲板前,他对记者说:“我希望解决我思想中的一些问题”。他出入还是乘坐轿车,穿着笔挺的西装参加社交场合,经常去夜总会。
利佛摩尔晚年虽然事业上的确是第四次破产了,但实际生活并不贫困,因为他事先早已为自己和家人留下了一大笔生活费,足以保证他继续过着奢侈的富豪生活——能证明这一点的最有力的证据来自维基百科,他们的调查结论是——“利佛摩尔死时仍然拥有500万美元的不可动基金,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一亿美元。”这说明他早已从历次破产中获得教训,及早的给自己和家人设立了信托基金,从而在破产的时候也能保证晚年衣食无忧。
最终,在1940年11月28日,受够了这世间一切,被指责为是导致1929年股灾主要原因之一、曾被J·P·摩根警告过不要做空的、曾被约瑟夫·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调查过的、马萨诸塞州一个贫穷农夫之子、一生四起四落华尔街最顽强的投机者、失去熊爪的“华尔街巨熊”杰西·利佛摩尔开枪自杀,永远作别了这个世界。
利佛摩尔自杀2年后,从1937年再次迈入熊途的道琼斯工业指数在1942年4月28日创下92.69点的新低点,调整幅度高达53%,至此,“大萧条”第二熊市见底,随着盟军在欧洲的节节胜利,美国股市再次迈向牛途。
上世纪50年代,《股票作手回忆录》再次被发掘,一些基金经理人开始赚钱,利佛摩尔曾经卖不出去的书——《如何交易股票》也重出江湖。
再补几张原版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里的截图吧,利佛摩尔的生活照,具体就不翻译了,有兴趣的同学就仔细看图片下的注释吧。 最后留点儿摘录,也算是读书笔记吧,但交易这东西从来就是需要自己去感悟的,不是看出来的,不少想出来的,也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知易行难,与诸君共勉吧。 1、优秀的投机家们总是在等待,总是有耐心,等待着市场证实他们的判断。要记住,在市场本身的表现证实你的看法之前,不要完全相信你的判断。 2、要想在投机中赚到钱,就得买卖一开始就表现出利润的商品或者股票。那些买进或卖出后就出现浮亏的东西说明你正在犯错,一般情况下,如果三天之内依然没有改善,立马抛掉它。 3、绝不要平摊亏损,一定要牢牢记住这个原则。 4、在价格进入到一个明显的趋势之后,它将一直沿着贯穿其整个趋势的特定路线而自动运行。 5、当我看见一个危险信号的时候,我不跟它争执,我躲开!几天以后,如果一切看起来还不错,我就再回来。这样,我会省去很多麻烦,也会省很多钱。 6、记住这一点:在你什么都不做的时候,那些觉得自己每天都必须买进卖出的投机者们正在为你的下一次投机打基础,你会从他们的错误中找到赢利的机会。 7、只要认识到趋势在什么地方出现,顺着潮流驾驭你的投机之舟,就能从中得到好处。不要跟市场争论,最重要的是,不要跟市场争个高低。 8、不管是在什么时候,我都有耐心等待市场到达我称为“关键点”的那个位置,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才开始进场交易,在我的操作中,只要我是这样的,总能赚到钱。因为我是在一个趋势刚开始的心理时刻开始交易的,我不用担心亏钱,原因很简单,我恰好是在我个人的原则告诉我立刻采取行动的时候果断进场开始跟进的,因此,我要做的就是,坐着不动,静观市场按照它的行情发展。我知道,如果我这样做了,市场本身的表现会在恰当的时机给我发出让我获利平仓的信号。 9、我的经验是,如果我不是在接近某个趋势的开始点才进场交易,我就绝不会从这个趋势中获取多少利润。 10、“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真正重大的趋势不会在一天或一个星期就结束,它走完自身的逻辑过程需要时间。重要的是,市场运动的一个很大部分是发生在整个运动过程的最后48小时之内,这段时间是进入市场或退出市场最重要的时机。 11、利用关键点位预测市场运动的时候,要记住,如果价格在超过或是跌破某个关键点位后,价格的运动不像它应该表现的那样,这就是一个必须密切关注的危险信号。 12、我相信很多操作者都有过相似的经历,从市场本身来看,似乎一切都充满了希望,然而就是此时此刻,微妙的内心世界已经闪起危险的信号,只有通过对市场长期研究和在市场上长期的摸爬滚打,才能慢慢培养出这种特殊的敏感。 13、在进入交易之前,最重要的是最小阻力线是否和你的方向一致。 14、当一个投机者能确定价格的关键点,并能解释它在那个点位上的表现时,他从一开始就胜券在握了。 15、在心理上预测行情就行了,但一定不要轻举妄动,要等待,直到你从市场上得到证实你的判断是正确的信号,到了那个时候,而且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你才能用你的钱去进行交易。 16、在长线交易中,除了知识以外,耐心比任何其它因素更为重要。实际上,耐心和知识是相辅相成的,那些想通过投机获得成功的人应该学会一个简单的道理:在你买入或是卖出之前,你必须仔细研究,确认是否是你进场的最好时机。只有这样,你才能保证你的头寸是正确的头寸。 17、当股价从10 美元涨到50 美元,你不要急于卖出,而应该思考一下有没有进一步的理由促使它从50 美元涨到150 美元。 18、市场只有一个方向,不是多头,也不是空头,而是做对的方向。 19、时刻留意可能出现的危险信号。 20、投机,天下最彻头彻尾充满魔力的游戏。但是这个游戏懒得动脑子的人不能玩,心理不健全的人不能玩,企图一夜暴富的冒险家不能玩,这些人一旦贸然卷入,终究要一贫如洗。 21、华尔街永不改变,钱袋会变,投机者会变,股票会变,但华尔街永不改变,因为人性永不改变。 22、一个人不能在同一件事上花几年功夫,还形不成正确的做事态度,正是这一点将专业人士与业余人士区分开来。有,我就跟你一样哦,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