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论语孔子经典语录
楼主这个问题,问的不清楚,请问是要入门本还是要进阶本还是什么本啊,不存在绝对权威最好的版本,有的版本是很好,但没有一定基础看不懂。以楼主这么发问的话,还是给你推荐专业入门本吧,毕竟俺也是作者所问的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
《大学》和《中庸》最好的入门本是《大学中庸译注》,王文锦,中华书局2012版,
此书选自王文锦先生的《礼记译解》,中华书局
《论语》入门必读《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孟子》入门本是《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周易》入门本是《周易译注》,黄寿祺、张善文,上海古籍出版社
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不书,由他的弟子或再传弟子编辑成书,具体的成书年代已经不可考了。在先秦的时候已经可以看到有人引用到了的内容。在西汉已经开始作为士人的必读书了。在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以后,朝廷的太学里正式承认的经典有五种(注意不是五本):诗书礼易春秋。 这些被认为是经,的地位是传,不过它和一样是人们必读的。一般认为两种书,不管你将来是学习五经中的任何一经,都要学习和。当时的有三个版本系统,分别是和。三个版本系统的论语内容略有出入,篇章也有所不同。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是东汉末年的大学者郑玄所编定的。 到了唐朝的时候,许多原来被看作传的经典都获得了经的地位,比如\等著作。 被认为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们共同创作的,记录了孟子的言行和他的主张。在汉代的时候,它只是被认为是儒家的一部著作,处于或者子的地位。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是东汉人赵歧的注本。到了唐朝的时候,理学开始萌芽。 在韩愈提出道统说中孟子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唐朝后期到北宋经历了一个中国经学史被称为"孟子升格运动"的现象,孟子本人被从一个一般的哲人上升到亚圣,一上也从一般的子书上升到了经的地位。从此以后,就成了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后来理学家又将和当中的两篇文章合在一起称为四书,认为在读五经之前,首先应该读的就是四书,所谓的四书,就是入门之书。 到了元朝的时候,科举考试中正式规定要用程朱理学的观念来作为正确答案,四书的重要性进一步上升。后来由于科举考试多在四书中出题,五经中出的题目比较少。所以后来许多人就干脆只读四书,而基本不看五经了。 如果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话,建议你去找几本书: 1杨伯峻中华书局。 2蒋伯潜上海书店。 3夏传才天津人民出版社。 4朱维铮复旦大学出版社 5周予同上海人民出版社 对周遍国家的影响,这个题目实在太大, 我就是写本书也不一定能说明白,建议你自己去阅读相关的书籍吧。
应该说,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四书》。它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当时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汇集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 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原来并不是一本书,而是由《论语》《孟子》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合辑在一起的统称,由南宋大儒朱熹汇辑刊刻,从此广为流传,名声鹊起。 作为儒家学派的经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嬗递轨迹。 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的集中体现。因此,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髓,是华夏无数先贤实践的思考的结晶,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精华。 毋庸讳言,《四书》中也夹杂着一些先人的思想的局限,这些局限已成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包袱,这无疑是需要加以扬弃的。 因此,我们应当抱着去莠存良、古为今用的科学态度去学习、加以适当的理解,将前人的智慧在现在的社会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