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日本电影经典语录
无边界的自我,平庸而无知的罪恶。有的好电影,在看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作者想讲的一些内容,在电影娓娓道来的同时,于情节内容有所共鸣,会心一笑。而有的好电影,在看的时候,仅仅跌宕起伏的故事内容,就能够完全吸引住你,一切的想法在精彩的故事结束之后,才会浮上心头。《告白》正属于这一类的好电影。本身跌宕起伏的故事已经足够吸引人,电影结束后,仍旧让人流连。对于一个本身已经很精彩跌宕起伏的电影,去寻找其意义,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总有些不解风情的样子,不过看完电影后,又免不了有这样的举动。如果非要说在这电影中,角色们普遍拥有的特征,大概就是无边界的自我吧。不同于大家寻常所理解的日本人非常讲究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刻板印象。电影中的绝大部分角色,拥有一个极端,无边界的自我。在电影的开头,老师在乱糟糟的课堂内发言,乱糟糟的课堂,乱糟糟的学生,即使是关于朝夕相处的老师女儿被班上同学杀害的内容,仍旧不能让学生们表现出一丝安静,一个流泪的女学生受到大家的调笑。学生的无知和自私表现得如此极端。唯有在涉及到自身利益时,才能触动他们,当听到A和B的牛奶被添加了HIV的血液,在利益面前,学生们才能最快速的站队和排斥异己。自我不是一个贬义词,但当其加上无边界的前缀的时候,就变成一个危险的举动,人不是活在真空里,每个人的行为都会触及和影响到其他人,这并不仅仅只是自己的事情,不仅仅只关乎自己。A的母亲是糟糕的起点,极端而无边界的自我,把孩子当做自己的财产,当做产品,用苛责而势利的眼光审视产品的性能,粗暴极端的调试这个产品,并快速的丧失耐心,扔掉这个“产品“。极端而无边界的自我,让A的母亲用完全的功利践行自己的人生,并将其完整的复制到A的身上。B的母亲和A的母亲看似完全不一样,但实际真正的差别只是不同的手段,两者拥有类似的内质,犹如A之于B的一体两面,B的母亲,柔弱的,温柔的爱,包含着A的母亲一样的可怕自我。A的母亲表现出对A的极端冷酷和伤害,其投射的反面正是B的母亲对B的无限度的溺爱,当听闻孩子B杀害了一个四岁的女孩,面对受害者的母亲,其表现却是拼命的为B开脱,为B感到可怜,无限度的溺爱,但当其从B的口子,得知B是刻意杀害小女孩的时候,B的母亲对B乖孩子的认知破碎,B同样在母亲的认知里成为了失败品,放弃失败产品,处死失败产品。B的母亲极端温柔的背后,有着极端冷酷的A的母亲一样的产品逻辑和思维。A与B的一体两面表现也十分明显,一个从小被冷酷母亲养大的强大冷酷富有执行力的强者。一个从小被温柔母亲溺爱的胆小软弱的弱者。一个求生,一个求死,一个满心只希望被母亲关注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恋母狂,一个满心希望被外界关注的被溺爱的母亲过度保护的透明人。完全迥异的性格和经历下,教育出了相同冷酷无边界的自我。在同样的自我下,两人做出相似的行径。用别人的生命去表现自己,换取关注。其他的角色虽然暂时没有做出主要角色这种可怕的行径,但他们仍旧有着主要角色相同的思维和自我,学生们在老师讲述女儿被杀害的课堂上放肆的调笑,打趣,对A杀人的排斥远远比不上欺负A的乐趣。单纯而又愚蠢的维特,也仅仅只是将无边界的自我表现得善良,不明就里的愚蠢的行径,自以为亲密有趣的称呼学生反感的外号。看似善良的背后潜藏的仍旧是一个无边界的极端自我。无边界的极端自我下,人们做着冷酷伤害他人的事情,却又不以为然。时时刻刻都践行着平庸而无知的罪恶。---------------------------------------------------------------------PS:老师的报复是片中最精彩的部分。将做出罪行的人,带入自己所经受的精神地狱,这不是惩罚,这是最最彻底的报复。影片中柔软而坚强,温柔而倔强的老师,实在太美了。
谁也没有教过我杀人是坏事 但是,不能就这么结束虽然法律保护着你,但是我不会饶恕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