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江南经典语录
无意中看了江南的《刹那公子》,实在异常惊艳,又找到了他的《商博良》,同样精彩得让我无法自拔,很久没有看书看得这么过瘾了。江南的作品《此间》、《涿鹿》,》、《中间人》。
谢邀。
说明:本人已经对本回答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很多篇幅,因为篇幅太长,故分上中下三篇发在我的个人专栏(九州奇幻研究所)里,欢迎移步阅读。
听风听雨:织梦之路:回首作家江南的写作历程(上)zhuanlan.zhihu.com听风听雨:织梦之路:回首作家江南的写作历程(中)zhuanlan.zhihu.com听风听雨:织梦之路:回首作家江南的写作历程(下)zhuanlan.zhihu.com1.
从2000年写《涿鹿》算起,江南已经写了快十五年的小说了,作品字数超过六百万字,出版了大概二十多种著作,赚到了我们绝大多数人想都不敢想的钱,绝对堪称成功作家。
江南的的创作历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他尚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江南于2005年回国)。这一阶段,他写了《涿鹿》、《天王本生》、《此间的少年》、《光明皇帝》这几部长篇,以及很多中短篇,他靠着《此间的少年》和在《今古传奇武侠版》上发表的武侠小说挣来了一些名气和稿费,《一千零一夜之死神》还为他赢得了“新言情主义掌门人”的称号。但放在整个图书市场上,他仍然只是个小角色。这个阶段的江南,会在论坛里跟人拍砖斗嘴,会在论坛里和朋友版聊刷屏,会小心翼翼地放出自己的作品请大家试阅,会很诚恳地向读者解释自己的作品为什么要这样写,也会像个段子手一样写出《拍砖十二流》、《武林情圣成名指南》之类在网上广泛流传的爆笑作品。
总之那个时候的江南可以算作尚未成名——例如跟已经凭借《悟空传》大红大紫的今何在相比,他当时确实没啥名气。有人经常拿《悟空传》和《此间的少年》相提并论,但其实《悟空传》比《此间的少年》出名早得多,名气也要高出很大一截。在其他人看来,那个时候的江南,无非是一个文笔比较好、写过一些在网上小范围内流传的文章的普通人而已,估计他自己也这么认为,不信你去翻他的散文随笔,最生活化、最接地气的文章,基本上都是这个阶段写的。
有些人并没有受过系统的写作训练,却拥有与生俱来的强大的对文字的领悟和掌控能力,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其超凡的灵气,江南无疑就是这类人。他在这一阶段那些作品,虽然技巧上还有不成熟的地方,还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但已经可以看到其间迸发出的天才光芒,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已经拥有了一些能够直抵他人内心的元素,所以《涿鹿》、《天王本生》、《此间的少年》、《光明皇帝》这些作品直到今天仍然有众多的读者念念不忘。
任何一个成功的作者,大都经历了从“写自己想写的作品”到“写别人想看的作品”的蜕变,这个阶段的江南无疑还完全处在第一个阶段,他用文字构筑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世界,这些世界或神奇、或华丽、或清新、或浪漫,再凭借自己天才的想象力和出众的文笔,让不少读者被其吸引。而江南本人,也初步显示出了自己成为畅销书作者的潜质。
2.
江南在通向作家首富之路上的第二个阶段,开始于他回国创业,加入九州团队。这个阶段他写了几乎所有的九州题材小说、《蝴蝶风暴》、《荆棘王座》以及可能是他到目前为止结构最完美的长篇小说《上海堡垒》(这一点下文我会解释)。
关于九州的话题估计写上几万字也打不住,所以我在这里就不展开了。简单说吧,尽管九州当时的声势很大,但实际上这个团队从来就没有在图书市场上取得过太大的成功,就算是卖得最好的《缥缈录》六册加起来的销量,跟市场上真正的畅销书比起来,只有被以各种姿势吊打的份。
九州从兴起到衰落,也有好几年的时间,却一直都没有实现起初的设想:构筑一个东方式的幻想世界,说来令人惋惜,也让人失落。
而很显然的,江南的志向也并不在九州,作为一个曾经的九州粉,我很早便发现江南和其它天神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他并不热心于“许多人构建一个世界”这种宏伟工程,他只想写自己想写的——其实《缥缈录》本来就不是九州体系下的产物,它的原名本来就叫《九州》。所以他虽然写了上百万字的九州小说,可是这些小说就算拿掉九州背景依然没有大碍,他始终是一个很个人的作者,他的作品里从来不会引入别的九州人物和情节。后来九州分崩离析,我却几乎从来没有看到江南流露出惋惜的意思——当然,那个时候他已经找到了另一条更有前途和钱途的写作之路。
《缥缈录》是一部很有野心的作品,江南大概是真的想把它写成一部史诗。如果缥缈录能够完全写成他心目中的那个样子,倒也确实称得上是一部史诗大作,只是缥缈录后来因为作者写得太嗨,各种旁逸斜出的情节和人物太多,导致字数已经完全失控——这是江南小说的通病——加之市场前景又不怎么看好,所以江南果断弃坑,虽然读者无不为此义奋填膺,但站在作者的立场,我还是很能理解他。
《蝴蝶风暴》、《荆棘王座》和《上海堡垒》可以算是江南在写作九州小说期间的余兴之作,三部小说的情节和类型相差甚远,但质量倒是比较整齐,都在作者的水准之上,江南对此也很自得,说过我在不同类型的小说上都取得过成功云云。
从市场反应来看,这三部小说倒也不算十分成功,《蝴蝶风暴》和《荆棘王座》还成了坑,不知还有没有填上的希望。但是《上海堡垒》确实是江南迄今为止结构最为完美的小说,江南很难得地把情节和字数控制在了一个比较恰当的范围内(其实这篇小说本来是打算四万字写完的,现在已经是他字数爆棚的结果了),情节的起承转合也设置得很科学,体现出了一个成熟作者对小说应有的掌控力,该有高潮的地方有高潮,该有转折的地方有转折,这种“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爱情故事”模式也被运用得炉火纯青,所以《上海堡垒》一经推出,便好评如潮,受到的欢迎估计连江南本人也始料未及,算是无心插柳的结果。
江南北上创办《九州志》后,起初也是有野心的,从《九州志》第一季的精雕细琢便可以看出来。不过从第三季开始,他慢慢发现这条路的前途不够光明,于是他开始在写作道路上转变方向。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龙族》火遍全国,一部书能收到千万级别的版税,江南本人也荣登作家富豪榜榜首,从此完成了从小众作家向大众作家的转型,真正功成名就。
3.
在我看来,江南的成功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说偶然,是因为江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在合适的时间(面向中小学生的优秀幻想小说相对匮乏),遇到了一个合适的平台(知音集团的强大宣传和渠道能力),又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题材(一个极具代入感和热血气质的故事),以上要素缺了任何一样,江南都很难取得今天的成就。
说必然,是因为江南确实是一个既聪明又勤奋的人,经常了这么多年的职业写作,他已经有能力对读者的心理作比较准确地把握,知道目标读者喜欢什么样的作品,同时他又在不停的写作,几乎每年都有新作问世,通过不断打磨自己的写作技巧,加之在流行小说界称得上不错的文笔和出色的调动读者情绪的能力,《龙族》的横空出世并迅速成功便是可以理解的了。
经常看到有人拿江南和今何在比较,其实两人并不是同一类型的作家,今何在在写作方面的灵气少有人敌,但是很显然不如江南勤奋用功,他的出道作《悟空传》至今还被当成他的代表作,一个出道就达到巅峰的作家,纵然可以说他天纵奇才,却也掩盖不了他后来少有进步的现实。再比如,今何在对九州的热爱有目共睹,九州没落之后就数他最痛心疾首,可是他在九州即将没落之时究竟做过多少事情?《羽传说》写完没有?《海上牧云记》呢?更不必提遥不可及的《夸父传说》和《河络传说》了——江南好歹还弄了完整的风炎、葵花、蔷薇三大王朝的设定出来呢。相比之下,今何在对九州空有热爱,却少有行动,正如他的小说一样,偶尔有才气横溢的惊世之作(如《中国式青春》),可是技巧方面却一直没多大进步,结构松散、对人物和情节的掌控力不够这些毛病一样没改掉,直到现在也可以说他是个不怎么会写长篇小说的作家。
回头来说江南,不管如何评价,江南的勤奋是无从可以否认的,毕竟人家几百万字的作品、几十本书在那儿摆着的,而且小说上的技巧也越发圆熟——除了经常因为写得太嗨导致篇幅失控这个毛病一直存在,《黑月之潮》更是登峰造极——更重要的是,江南也开始试着去刻意迎合市场和商业,三年前我写过一篇龙族的书评,现在看来那篇文章有不少偏颇的地方,但有一个基本观点我仍然坚持:那就是《龙族》不是江南突然想起要写这么一篇青春热血小说,而是认真分析了受众喜好后才有目的地动笔,所以《龙族》甫一面世便让无数少年读者失掉抵抗力,迅速成为狂热粉丝,其角度把握之精准、力度拿捏之老到,仿佛高手出招,一击即中。
于是江南就成功了,他的成功,是时势所需和自身努力、个人天赋共同造就的,别的作家想复制他的成功,很难。
4.
自从江南成了首富作家之后,他的心态便慢慢发生着变化。就像很多一夜成名的人一样,总是有一种“老子现在终于是个成功人士”的心态。
在像我这样关注了他十年的老读者看来,这种心态格外明显。
举个例子,江南在《龙与少年游》的序里面,开篇便这样写道:
“写下这篇序言的时候我在赤道以南的巴厘岛,这是我今年第二次来印度尼西亚。”
当时我看到这个开头,便觉得其中炫耀的意味太过明显:有什么必要非要强调这篇文章是在巴厘岛的高档酒店里写的呢?又有什么必要特意指出这是“今年第二次来印度尼西亚”?至于后来又写到在婆罗浮屠“特别预约了留在最高处看日落”、“游客都已经散去,只剩下警卫和导游陪着我坐在石阶上”,大概连瞎子都看得出来字里行间作者那得意洋洋的笑容。
大概江南自己也很难察觉,他在成名之后已经开始隔三差五地流露出一些暴发户的心态,比如他会不经意地说自己买了“很贵的Burberry风衣”,又比如他会若无其事地流露出自己对各种红酒的喜好……而且这种心态还投射到他的作品里,比如说《龙族》,触目皆是的奢侈品牌、名牌跑车、高档餐厅、豪华酒店以及大量挥金如土的场面,无一不透露出作者津津乐道的意味——虽然这也可以理解为是试图吸引目标读者的有意为之,。
5.
如前所述,现在的江南,确实已经不是十年前刚刚认识时的那个江南了。
对于一个人的选择,局外人当然没有资格多说什么,毕竟这是江南自己的意愿,谁不想赚大钱出大名?换了是我,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坑掉没啥钱途的作品。
早在《龙族》面世前,江南就这么说过:
所以我生气的时候渐渐的少了,尤其在2008年最后的一段时间,我觉得我想清楚了不少事情,我大约知道了自己的人生该是什么样的。孔夫子说,三十而立,这话不假。我并不想把我的整个人生奉献给“九州事业”,当我有朝一日熬得油尽灯枯双目深陷,终于写完了伟大的著作,然后用风中蜡烛一样颤抖的声音带着回光返照般的激动大喊说:“我实现了我的理想!”虽然我知道这么说其实也蛮感人的。但是我的人生首先是作为一个人,和我爱的女孩,我的朋友,我的家,我的车(这个我还没买),我的老同学们,我的爹娘组成的,我的人生不是由一堆堆的《九州缥缈录》组成的。虽然这个非常重要了。(见《吵架者必看!》)
而且他通过改变自己的写作之路,确实也做到了名利双收。
所以对于一路看着此间的少年、光明皇帝、缥缈录乃至九州志前几季的读者而言,不必指责,不必愤怒,更不必有类似被背叛被侮辱的感觉——“喵的江南你现在居然写这种中二玩意儿你对得起我们这些老读者吗?”
有这种心态的读者,从本质上来说,无非是自己长大了,而江南却没有拿出符合自己当下年龄和阅历的作品,反而扭头奔向了“低龄化”,所以才会觉得一个曾经喜欢过的作家,竟然已经和老读者们渐行渐远。对于有这种心态的读者,我倒是建议不必这么纠结,你就当这个江南是另一个作家就行了。
何况《龙族》确实也不是浪得虚名,至少称得上“精彩”,带着放松自己的心态去看,也许会获得不一样的乐趣。
6.
扯了这么多,现在问题来了——江南下一步会走向何方?
如果仅仅是作为一个写流行小说的作者,江南已经成功得不能再成功了,至少国内少有比肩者。
但是,江南是不是只能做一个流行小说作者?在我看来,他的小说文学品质并不差,《缥缈录》能被人民文学出版社看中就很能说明问题。如果说和“主流文学”或者说“严肃文学”的差距,那就是深度还欠缺了点,难以冲出“通俗小说”这个圈子。
其实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之间的差别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我举个可能不那么恰当的例子,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尽管也算是通俗小说,而且科幻圈子比奇幻更狭窄,但是《三体》现在早已冲出科幻圈,被各个阶层的人接受,甚至成为主流媒体热议的话题,俨然成了新时代的经典。
而《龙族》尽管在商业价值上可以完爆《三体》,但如果你要说这也是一部经典之作,我都觉得心虚。两者的差距究竟在哪里?我想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深度”上,深度的明显差距使得后者可以让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人接受,前者则只能赚青少年(其实主要还是“少年”)的钱。
那么江南究竟是只满足于现在的成就,还是愿意沉下心来、抛弃名利,潜心写出一部可以真正传世的作品?
谁也不知道。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江南应该还会一部接一部的写《龙族》,很少有人能抵御每部千万级别版税的诱惑,何况《龙族》已经成为足以影响一代人的作品。当然,有空的时候他大概也会写一些《天之炽》之类的余兴作品。
江南从不讳言他在本质上是个商人,那么作为一个商人,他会在自己的作品之中做出何种选择,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至于那些老坑他能不能填上,只能看造化了。
尽管我知道还有很多人在期待着,期待姬野和羽然并肩飞翔,阿苏勒拄剑君临,项空月翩然绝世,野尘军剑指东陆,四大名将黯然谢幕,姬武神的传说重现人间,令狐冲和岳灵珊终于携手,枫和阿莲珈重振仞利天,光明之海淹没尘世,猎犬狐力挽狂澜,猛虎和蔷薇惊艳相逢,龙莲和天罗本堂拔刀相向,商博良穿越归墟重回过往……
那是些即使想想也会让人觉得激动的画面,不是么?
我们会有重新见到这些场面的一天吗?
即使现在只有微茫的希望,我也愿意继续保留着,毕竟那是些曾让我们如此感动过的画面。
《此间的少年》《上海堡垒》《光明皇帝》《蝴蝶风暴》《此间》《涿鹿》《商博良》《中间人》《一千零一夜之死神》《中间人》《茧》《刺客》《刹那公子》好像还有《九州缥缈录》
《此间的少年》、《上海堡垒》、《光明皇帝》、《蝴蝶风暴》、《一千零一夜之死神》、《中间人》、《茧》、《刺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