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疯人院经典语录
可以,但是不容易理解。好评吧,谢谢
飞越疯人院不太 适合小孩看的
不错的喜剧,只要不是太小的孩子就可以看啊
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最开始看到片名,总认为麦克墨菲的目的就是从疯人院里逃脱,然而后来看到片中,他借助酋长的臂膀,翻越围墙,爬上树干,到外边去逍遥,便明白了,对他而言,从这个压抑到杀人的环境里逃出对他而言并非难事。他真正的目的是改变这个抑制人性的体制,但就他本人的能力而言,他不过是个不受规矩,玩世不恭,装疯卖傻却头脑清晰的危险疯子,他能做到的仅仅只是一个人跨跃围栏,逃出生天,而无法真正动摇病院这个体制的根本。
“大头目”拉奇德护士不但掌握了全体病人的弱点(例如比比特的恋母情结),而且拥有强大的武力(男看护们)以及技术支持(额叶摘除手术),麦克墨菲固然聪明,但在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他只能作为一个牺牲品,靠自己负隅顽抗直到他的自由意志被磨灭为止这种献祭一般的行为,来唤醒大众或者某个具有强大力量的个体(比如酋长)的反抗精神。
麦克墨菲的结局诚然是可悲可泣的,然而也有可喜的一点——酋长终于不再沉默,不再畏惧,搬起水泵,靠他强大的力量,给这个体制的壁垒造成了一个巨大的破洞,不过,破洞只是暂时的,它会被修复,真正奔向自由的,只有酋长。也就是说,麦克墨菲放弃了自己逃脱的机会,唤起了一个同伴,而结局与他一个人逃跑是差不多的,只有一个人突破了体制,唯一的区别就是,从见证酋长逃离的塔波先生的表情看,他有了希望,有了对自由的憧憬。可是如果他那时不趁机逃出来,之后还会有谁,能具有这般力量,在可能经过加固以后更为坚硬的“壁垒”上砸出破洞呢?
我觉得影片似乎想借这个剧情说明这么一点:想要反抗某种制度,或者居于统治地位,高高在上的某种东西,一个人的力量再强,也无法彻底推翻这种东西的根基;而且当大众都处在一种蒙昧无知或者没有反抗意愿,抑或无力反抗时,处于少数的反叛者,真的无法调动得起来“沉默的大多数”。
突然想起另一部涉及到反抗体制的片子——《三傻大闹宝莱坞》,当初身边的有些人看完以后,都表达了一种意愿——想做像兰乔一样不按牌出招的怪才,说白了就是以逗着玩儿的态度和目前的教学体制(或者其他的吧,反正都差不多)对着干,结合了我对《飞越疯人院》的理解,我倒觉得麦克墨菲的经历就是对这些人的一种警示。兰乔可以凭自己的道理去置疑印度的大学教育体制,那是因为他实在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兰乔对自己要学的东西一直就具有强大的兴趣,并能顺应兴趣,不断自学,不断提升自己,能上大学本身就是靠他自己创造出的奇迹,即使不上大学,他也能够创造出辉煌——他不需要依靠这个体制,所以他可以挑战,可以反抗。而那些十年寒窗苦读只为混一张大学文凭的人,则受制于人,无力,也不敢反抗,像是那位可以将监视器与遥控飞机结合在一起的怪才乔伊和三傻之一拉朱,单单一声留级或退学,他们就可以跳楼甚至上吊,让这种人去反抗,实在是损人不利己。
“放屁火”查尔图虽然在片中属于丑角,可他也算是个识时务的聪明人——无法反抗,就顺从;而三傻里的法尔汗和拉朱则属于另一种聪明人——改变自己的方向,改变自己,或者从这个体制里脱离。有一句话:聪明人为适应环境而改变自己,愚人为了自己而去改变环境,前者往往活的很好,而改变世界的往往是后者。这句话听起来很励志,而我们确实也需要这种坚持自我的勇气,可现实是残酷的,英雄毕竟是少数,普通人,如果高不成,低不就,那说白了就是作死。
所以,在我看来,《飞跃疯人院》也说了这么一个道理:反抗者,要么拥有强大的力量,要么能彻底脱离这个体制,否则永远将处于牺牲者的地位,而这种牺牲,也许,或者很大程度上,是得不偿失的。片里有一个时间持续很久的面部特写:在麦克墨菲开道别派对的那个晚上,他站在窗边,脸上的表情逐渐从茫然变成了狡黠的微笑,第二天,我们发现,他没走。也许他早已做好面对最坏结局的心理准备了吧,如果是这样,那就可以说是死而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