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根经典语录
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请记住,华中大,你的母校。“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她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如果问你们关于一个字的记忆,那一定是“被”。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也许你们很快就会忘记根叔的唠叨与琐细。 尽管你们不喜欢“被”,根叔还是想强加给你们一个“被”:你们的未来“被”华中大记忆!个人解读: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时刻,又有多少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毕业这一刻又是同一起点,几十年后每个人又将是天壤之别,为什么?难道是命运索然吗?还是努力索然?有的人也很努力啊,但结果却差强人意!是不是该想想自己人生的方向,问自己,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怎么从说教中习得经验,怎样从专家的咨询意见中吸收转化成为日常行动。 一个人不能做一辈子学生,工作或者说职业将伴随你人生三分之二的时光,如何选择,如何做到每一步的跨越式发展,最终将工作和个性完美结合,其中有许许多多问题,摆在这些骄子面前,为了心中的梦,毕业这一刻,要做归零处理,一切从头开始开始!。
我想,作为一个大一时“因言获罪”被根叔接见的人,对这个问题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
刚来到华科那段时间,我在广州一家老牌报纸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连载自己的大学生活。
一天班主任电话告知我,让我翘掉下午的课,辅导员要找我谈话。我很纳闷,但也只能默默蹬着自行车来到东七楼,见到了一脸严肃的辅导员。
她丢给我两张纸,问我这是不是我写的。
我仔细一看,第一张纸是我在报纸上连载的其中一篇,聊了聊我们社会学系在华科的尴尬地位;
而另一张纸的抬头赫然是“尊敬的李校长”……
我做梦都没想到,我家太后在没有知会我的前提下,把这篇文章直接发到校长信箱,并附上长信,表示这是大一学生的心声,作为家长十分关切这些问题。
而根叔居然还看到了。
接下来辅导员说的话,无非指责我“你要是对系里有意见可以提为什么要发表到报纸上还投到校长邮箱”云云。
一脸懵逼的我完全不知道作何回应。最后辅导员说,校长想要见一下你,聊一下这个问题,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当然愿意,谁会拒绝这种挑战性的事情呢。
接下来,就是一层层的接见,从各位系领导,到学生处处长,翻来覆去不过官话套话“文章写得不错很有想法你反映的问题很好啊”。
终于到见根叔那一天,当我两手空空十分自得地走进会议室,才惊讶地发现坐满了各个院系的代表。原来,根叔借此事,召集了各个学院对自己专业不满的学生代表召开座谈会,畅所欲言。
我虽然在文章中谈到社会学系地位尴尬,但我并没有丝毫否定本专业的情绪。而彼时在座的各路同学,大多急于倾诉自己的满腹委屈。有位同济医学院影像学(?)的男生甚至当场落泪:“我爷爷爸爸都想让我读临床,这是我们家族的梦想。”
看着他们时而泣不成声时而喜笑颜开,我这“始作俑者”瞠目结舌,反而成了路人甲。最后座谈会结束,根叔叫住我,聊了几句,表示我写的不错,反映的问题很好。我说谢谢,然后转身离去,剩下其他同学继续围在根叔身边要合照和签名。
结束后,一名学校老师给我打电话,问我事情的缘由经过。第二天,长江日报头条《华中大新生发牢骚家书转发至校长邮箱获接见》见报,被诸多媒体转发,华中科技大学与根叔,再一次因为关怀每一位学生被舆论高度褒扬。
我才知道,记者团团长把我的联系方式给了《长江日报》一名记者,对方假扮老师套我的话。这也成为我后来砸场长江日报周年庆的原因。
座谈会上同学们谈论的问题,有几个无关痛痒的也确实得到了解决与落实,而诸如黑车问题、后勤问题以及专业问题,虽然他表示了关切,但并没有下文。
我不止一次思考,这是否只是根叔的形象工程。可在繁忙的工作之外,根叔确实亲自查看也亲自批示浩如烟海的校长邮箱信件(哪怕是已经被秘书过滤过的),并愿意组织有相似诉求的学生一起做下来聊天,我想许多学校的校长都做不来这一点。
而且,我也相信每一个参加座谈会的同学,都很难指责根叔,因为任何同他面对面接触过的人,都会承认根叔确实是一个有魅力的长者,毫无架子,亲切关怀学生,认真倾听每一个人的诉求。
他或许不是一个完美的校长,华科的排名连年下滑,学位门丑闻触目惊心,后勤集团只手遮天,但李培根完全符合学生,更准确的说普通大众理想中的高校校长形象。而且不可否认的是,根叔是近十年来华科最好的branding,让这座曾经除了中部省份鲜少有人知晓的985强校,在大众脑海中拥有了一个极为鲜明的记忆点。
再后来,我渐渐忘了这件事,毕业,工作,留学。直到今年上半年,远方传来消息,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终于更名为社会学院。
而在位的校长早已不是李培根,而是丁烈云了。
李培根的演讲《记忆》体现了李培根把自己的学生真正地当成了孩子,真正去爱他们的无私大爱的优秀品质。他的演讲新颖活泼,他像老师,像父亲又像母亲的碎碎念,16分钟的演讲中,被掌声打断了30次,好多同学泪流满面,大家一起高喊“根叔!根叔!”,无不令人动情。他大方地承认自己学校的不足,让学生们记住这些不足,总有一天这些不足会消失不见。
一种自信,强大的气息,令人敬畏的感觉,最重要的是一种怀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