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追凶经典语录
国产警匪悬疑片通常不太容易获得好口碑。即使在票房方面赚的盆满钵满。但要想名利双收,难上加难。其原因也很容易分析,内地警匪片通常人物形象扁平,好人高大全,坏人则特别弱,正邪分明、高下立判,观众往往从影片开始的第一分钟就能猜中结局,只有影像带来的刺激感而缺乏智力快感,跟着打斗镜头high上一会儿之后再回味一阵,总觉得不对味儿,感觉自己的智商受侮辱。在国产警匪片一再受到观众戏谑嘲弄的同时,好莱坞超级英雄大片却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成了票房口碑双收的大赢家。但其实细究起来,这些既卖座又叫好的大片的故事内核和国产片其实并无太大差异,都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驱散黑暗的故事。可见国产警匪片很难获得叫好声,并不是影片的类型问题,而只是技术上的差异。反观好莱坞探案片乃至《无间道》这样的经典港片,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人物的立体化和人性化。比如最近在北影节上展映的杜琪峰作品《PTU机动部队》中的警察,并不完全按规矩办事,也会有恐惧、挣扎和无奈。英雄(或警察)也有脆弱的一面,反派也可能在某些方面富有魅力,观众会有代入感,感觉自己进入一个真实世界,因为真实世界中的人性正是暧昧模糊不清的。但它们成功的关键点还不止于此。更加关键的还在后边——它们在还原现实的基础上还努力试图超越现实,传递给观众一种纯粹的力量,一种回归本真的普世价值观,正就是正,邪就是邪,并不会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而标准模糊。这种充满真善美力量的情感因为与现实世界的对比而显得更加可贵,更加让人觉得充满力量,观众也会真正地为之打动。与之相比,国内的影片则总是是习惯于跳过还原现实的环节,而直接展现单纯美好的价值观,这自然会让观众感觉到隔阂、虚假、不可信,继而遭到观众的鄙夷与嘲弄。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很多国产警匪片正在打破这一局面。比如《烈日灼心》中塑造了三个颠覆过往陈规的罪犯形象,他们有过大恶,但也有小善,善恶是否能相抵,则留给观众判断。《冰河追凶》也试图加入这一行列。梁家辉饰演的警察不再是冷冰冰的刻板形象,他与女儿关系紧张,因常年扑在工作上而遭妻子埋怨。佟大为饰演的年轻警察对父亲因救疑犯而牺牲一直耿耿于怀,这些戏份虽然拖慢了影片的节奏,但这些戏份有效地塑造了两个更丰富的警察形象。《冰河追凶》讲的是一个犯罪与救赎的故事,追凶破案和环保都只是外衣。故事开始是两条线,梁家辉饰演的周鹏在冰天雪地里寻找线索和佟大为饰演的汪豪正在调查一起人口失踪案,最后两个案子交汇成一个,另一条线是提炼厂的复仇血案。这两个人的形象也有对比和互补:周鹏稳重老练,汪豪暴躁耿直。这种双人搭配在犯罪片中并不鲜见,比如韩国电影《杀人回忆》中安排了小镇警察和从汉城来的年轻警察共同破案。《冰河追凶》中的老警察在影片中其实是代表“善”,在影片最后,魏晨饰演的李永胜拿女儿来威胁他,他并没有同意这种交换,最后跳下冰河救疑犯,而正是这个举动,感化了年轻警察汪豪,也让他理解了当初父亲的行为,善在最后成为终结“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方式。穷山恶水出刁民,村长和村民为了贪图经济利益不惜勒索,最终收获的是残疾的下一代。合伙人翁杰则是一个从恶向善转变的人,他的助养和替罪的举动最终感化了李永胜,让他放弃复仇血债血还的心。在影片中,相对复杂的伦理情境贯穿始终,李永胜的家人在被杀害后,他想到并不是求助法律途径,而是养精蓄锐企图复仇,这种行为也得到了村民的许可和支持,以至警察去村中调查时,村民都在包庇李永胜。司法途径在乡镇的堵塞以及基础公权力的不堪一击,是村民在“被侮辱和被损害”时首先想到以肉身相搏的原因。在强烈现实主义意味的映衬下,影片最终试图传递的仍然是一种最为朴实本真的价值观——人性的救赎,最终还是依靠善念。仅此一点,《冰河追凶》已经胜过太多将人物二元对立、模式化、脸谱化的同类型电影。至少它在迈向更高进阶的道路上做出了一定的尝试。客观而言,这种尝试的结果并不完美,影片还有诸多提升之处,但至少,做比不做要强。一个吊诡而值得思考的现实是,在如今的观影市场上,观众们似乎已经天然地习惯了双重标准,对无诚意圈钱烂片过度宽容,对尝试突破创新的影片却几近苛刻。对于这种局面,我只想问一个问题:你是愿意永远吃地沟油大排档,还是愿意给技艺暂时还不那么纯熟的用心厨师多一点鼓励,多一点耐心和时间?
这是现场图吧 博主在现场看见魏晨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