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的经典语录
刘彻
汉武大帝刘彻
阿娇毛啊汉武帝这种宏才伟略的人,怎么可能有最爱的人?最爱的还是江山和权力!
卫子夫
汉武帝对卫子夫的评价。
读历史要有大眼界,有大眼界方能见大格局。评价汉武帝,我不想只评这一个人,只看这一个朝代。在汉武帝身上,往前看可以看到了秦皇;往后看能够看到隋炀。
一、秦始皇vs汉武帝
世人常将“秦皇汉武”并称,考两人行迹,又何其相似哉。
秦始皇,废除分封,设置郡县。
汉武帝,颁布推恩,组建中朝。
都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管控的铁腕手段。
秦始皇,整合货币,度一量衡
汉武帝,盐铁官营,币制改革。
都是中央加强对经济管控的铁腕手段。
秦始皇,焚烧诗书,毁消典籍。
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都是中央加强对文化管控的铁腕手段。
秦始皇,南平百越,北击匈奴。
汉武帝,降服西域,吞并朝鲜。
都是中央加强对疆土管控的铁腕手段。
像秦皇汉武这种皇帝,称不上仁君贤君,只能说是个霸主雄主。此类君主的特点就是不破不立,极能折腾。所以当你穿越回古代变成皇帝时,有人说你是秦皇汉武,可别高兴太早,因为对方很有可能是在高级黑。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借贾雨村之口,将秦始皇列入大奸大恶之类。杜甫在《兵车行》中写道: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这很显然是在拿汉武讽刺当局的穷兵黩武。诗圣与曹公都是文人,他们看法可能有局限性,但也代表了一种民间视角。
秦始皇的苛政虐民,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到他晚年就开始民怨四起了。但秦始皇死后,秦历二世而亡。汉武帝死后,汉却还能续命,这是为什么呢?那就是继承人的问题,也正是这个原因,造就了秦皇汉武的差别。
秦始皇本来钦定的继承人是扶苏与李斯,谁知胡亥与赵高夺权(一说直接立的是胡亥),把已经伤筋动骨的秦朝直接干成了残废。而汉武帝的钦定的继承人是刘弗陵与霍光,这对君臣懂得休养生息,减轻赋税。因内外措施得当,使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汉王朝衰退趋势得以扭转。所以,能否成为汉武帝,不但要看生前,还要看身后。只顾生前不顾身后,即便你做了汉武帝的事,未必能成为强盛的大汉,还有可能成为短命的暴秦。
二、汉武帝vs隋炀帝
刘彻与杨广,一武一炀,评价截然相反,但他们在我眼中这分明就是一个人嘛。
汉武帝,开创察举,选贤用能。
隋炀帝,开创科举,开科取士。
都是当时选拔人才的超前手段。
汉武帝,降服西域,吞并朝鲜。
隋炀帝,西吞吐谷,东征高句丽。
都是开边拓野,扫清四夷的壮举。
汉武帝,开通丝路,贸易中外。
隋炀帝,修建运河,沟通南北。
都是宏远的战略眼光与经济眼光。
两人做的都是同样的事,为什么汉武帝被赞为雄才大略,而隋炀帝却被评为失道弃德呢?抛开以成败论英雄的个人因素,我们在历史大环境下观看。汉武帝在合适时机,做了这一代该做的事。杨广在不合适的时机,提前做了下一代的事。参照汉朝发展的规律,高祖开国,吕后改革,文景休养,汉武奋起。汉武的成功是建立在40年文景之治的基础上。要是没有第三代、第四代领导人的韬光养晦,也轮不到第五代领导人在国际挺着腰板当土大款!
作为第二代领导人的杨广,他本应该踏踏实实去做文景该做的事:休养生息,无为而治,轻徭薄赋,文化开放,以杨广的智慧才能做成一代明君不成问题。但他非要不合时宜的去当汉武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穷奢极欲。结果步子迈的太大,欲速而不达。
在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李鸿章有一句经典台词:“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这句话深得我心。汉武之所以能成为汉武,是时势造英雄。即便汉武不开边拓野,也会有其他人来代替他完成这个历史使命。就像秦始皇能统一六国,靠的也是“奋六世之余烈,成一统之功。”统一六国的使命交到秦始皇手中,他完成了,所以嬴政就是千古一帝。总之,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但要靠领导人的努力,还要考虑历史进程。但在不合适的时机,即便你做了汉武帝的事,未必能建立汉武伟业,还有可能会成为隋炀亡国。
三、宁为文景犬,不做汉武人
嬴政、刘彻、杨广,三个人做的都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
嬴政没有好的后代继承,所以秦历二世而灭。
杨广没有好的前代基础,所以隋历二世而亡。
当我们赞叹汉武盛世时,不应该忘记给刘彻打下良好基础的汉文帝与汉景帝,更不能忘记给刘彻擦屁股的刘弗陵与霍子孟。正是因为有了前代与后代的努力,刘彻才能成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汉武帝!也正是因为有了汉武帝,使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在历史上留下了意义非凡的一笔,避免了后世晋室南渡,宋室偏安的局面。政治的作用是相互的,历史的成败是相连。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尽烽烟。
对于后代人来说,“汉武雄图”是值得我们骄傲的,那是一个民族雄姿傲立的崛起。
对于当时人来说,“长城烽烟”又是让我们哀叹的,那是一架架白骨堆积出来的盛世。
所以,每当看到国家出了爱折腾的皇帝时,就普通老百姓来说,就越加怀念文景。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小方说历史(xfsls1990)刘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