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皇后的经典语录
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寨桑之次女。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生母。是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育、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布木布泰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1613年3月28日),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的二女儿。科尔沁蒙古较早就归附了后金,并与后金联姻,以巩固双方的政治联盟关系。后金天命十年(1625)二月,时年十三虚岁的布木布泰由哥哥吴克善伴送至后金新都辽阳,嫁给了努尔哈赤第八子三十四岁的皇太极为侧福晋,也就是偏房。 而早在11年前,她的亲姑姑哲哲已嫁与皇太极为正房大福晋,九年以后的天聪八年(1634),已继承汗位的皇太极又娶了她的姐姐海兰珠,于是姑侄三人同事一夫。 婚后,布木布泰接连为皇太极生下三个女儿。天聪三年(1629)生皇四女,后来受封为固伦雍穆长公主;天聪六年(1632)生皇五女,后来受封为固伦淑慧长公主;次年,又生下皇七女,后来受封为固伦端献长公主。 三位公主,成年后分别嫁与蒙古贵族弼尔塔哈尔、色布腾和铿吉尔格。崇德元年封永福宫庄妃,三年生皇九子福临,即顺治帝。 顺治帝登基,尊为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去世。享年75岁。
是一位才华出众,名垂青史的传奇女性。
她对清初王朝的奠定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力,给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布木布泰(孝庄)出生蒙古科尔沁,是科尔沁部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的次女,作为幼女的她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可在那个君主统治的封建年代,居高位,享受多,付出亦多。
在她13岁那年,嫁给大自己21岁,当时还是贝勒的皇太极当侧福晋。与其姑姑哲哲共侍一夫,曾经的姑父,现今的丈夫。
在清初,满蒙联姻是一项即定国策,在那个充满战争杀戮、权利纷争的年代,她们的婚姻都不能自主,她们身上都背负着家族的使命,孝庄的婚姻就是一场为家族所牺牲的政治联姻。
相隔9年后,孝庄26岁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深得宠爱。在崇德元年册封五大福晋时,更是以古代名妃常用封号,封海兰珠为“宸妃”,地位仅次于姑母哲哲,位居第二,寝宫赐名为“关雎宫”。
诗经有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见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宠爱。
反观孝庄,年少进宫,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妃位却位于末位,可见她在后宫地位并不显赫。
作为女人来说,在一夫多妻的婚姻中,她本就不幸,丈夫的满腔爱恋更是付与了她人,看着可谓是宠冠六宫的海兰珠,哪怕心中多有酸楚,也仍要强颜欢笑,这个中滋味能与谁人言?
虽然在爱情上她没有占据到那个重要位置,但丈夫对她的感情是与其他妃嫔有所不同的,皇太极不但会与她谈论朝堂之事,还会听取一些她的意见和建议。
孝庄天资聪颖、胆识过人且富有谋略,皇太极执政时期就夸赞她“赞助内政,既越有年”。
皇太极逝后,她又在暴风疾雨的皇位纷争中,扶持自己的儿子继位。
不知道当孝庄看到穿着明黄龙袍还不谙世事却受万人跪拜的福临时,会不会想起当年比自己先产下皇子的海兰珠,当时的皇太极喜不自胜,欲立为“皇太子”。
好景不长,孩子未来得及取名便夭折,海兰珠随后也跟着去了,今天如果她们母子还在世的话,不知又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一切仿佛都是注定好了的,是命运将她推向了历史的舞台。
顺治七年,多尔衮病逝后,十四岁的福临开始亲政,然而不识汉字的他,无法批阅大臣奏章,史料记载他曾说:“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宴驾,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坐此失学。”福临把部分的原因归结在“甚厌汉语”,认为“汉俗盛,则胡运衰”的孝庄身上。
母子两人在满汉文化上有着很大分歧,加剧二人矛盾爆发使得母子间的关系更是雪上加霜的主要原因就是孝庄强加给顺治的两次婚姻。
顺治的生命终结在二十四岁。
女人一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中年丧夫,晚年丧子,孝庄无一幸免。
顺治死后,8岁的玄烨(康熙皇帝)继位,尊孝庄为太皇太后。
当时有位叫周南的秀才千里迢迢赶到北京,请求太皇太后亲政,被孝庄严词拒绝,纵观前朝各代,她深知外戚专权的亡国教训,规定后宫女子不得临朝干政。
康熙在亲理朝政铲除“鳌拜”、平定“三藩”,清除朝廷内部和地方的隐患期间,少不得孝庄的从中协助与指点,大清尚未一统全国,边疆忧患甚多,孝庄也常提醒康熙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不可松懈。
在政治各方面看来,孝庄是个充满智慧的女性。
公元1688年,孝庄走完了她这一生,享年75岁。
按照当时清朝早期丧葬制,皇后无论死于皇帝先后,都要与皇帝合葬,同陵同穴。根据《清史稿》记载,孝庄在其生前嘱咐康熙说:“太宗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当於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无憾。”
她的陵墓建在了东陵风水墙之外,紧挨在顺治陵墓旁,未合葬于盛京太宗昭陵,而是在清东陵大红门东侧建暂安奉殿,灵柩在“暂安奉殿”停灵37年。
直到雍正继位后,以孝庄文皇后暂安以来“皇考历数绵长,子孙蕃衍,且海宇升平,兆人康阜”,并说到《礼记》“古合葬之礼,原无定制,神灵所通,不间远近。因时制宜,惟义所在”,彻底打消了合葬昭陵的念头,既定将暂安奉殿建为陵寝,命名为昭西陵,正式将孝庄葬入地宫,以定万年之兆。
后世关于她为何没有葬入盛京昭陵,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当年“太后下嫁”多尔衮,愧对太宗,有的说是孝庄不愿与皇太极合葬,乃因昭陵已葬有孝端皇后。
事实的真相早已随着孝庄的离世,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回望她这一生,那荣耀尊贵的身份与并存的责任,何尝不是一种束缚与枷锁,当生命走到尽头,不用再有重重的顾虑与挣扎。
看《孝庄秘史》开头的那前几分钟,那充满历史尘迹而败落的陵墓,飞鹰掠过紫禁城的上空,飘落了一根羽毛在孝庄的脚下,她自问,她这一生最爱的到底是谁,是大清,是丈夫,还是儿子?
在我看来,无论哪一种,都是那么悲凉。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507年—531年;在位528年—531年)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 孝庄钱皇后,明英宗元配,海州人,都指挥佥事(后封安昌伯)钱贵女。正统七年(1442年)立为皇后。 十四年(1449年),英宗被瓦剌部所俘,为迎英宗回朝,她把自己宫中的全部资财输出,每天悲哀地呼天号地,祈求神灵保佑英宗。累了就就地而卧,以致伤残了一条腿。终日哭泣,又哭瞎了一只眼睛。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加“慈懿”徽号。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二十六日,钱氏病故。 谥“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九月四日葬裕陵。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次女。 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