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讲轮回的经典语录
其实轮回并非佛家之中心概念,亦非其一家独有。轮回是由德福一致问题所逼显出来的。只要想实现德(即修道所得)与福(即世俗之乐,福的定义有多种,勿混淆)一致,就必须把生命无限拉长,不然人之百年 明显 好人(修道成佛之人)无好报者 多矣。和尚菩萨贤人君子被害者亦多矣,此种情况要给与圆满解释,生命就必须轮回。 其实轮回并非佛家独有,道教也讲轮回,基督教之灵魂不灭也为轮回,因基督教和道教也讲德福一致故。只不过基督教对于修行方法及其效果并无明确的说法(只是追随基督模仿上帝,怎么模仿并无确定的说法),所以其只有天堂与地狱而已,而且一进即不得出,因为即使你再来一趟人间也是老样子,所以根本就不让你来了。 而佛家却可进进出出,因佛家对于修行和修行效果特别重视故。 可见轮回问题只是哲学系统的构造的圆满性问题,如果把释道耶的哲学系统比做一个大厦,那么轮回问题就是这些大厦上的避雷针,其避的就是德福一致这颗雷!当然,你也可以把这个问题取消,直接承认人之一生德福并不一致,那么你就不需要轮回了,儒家就是这么做!这就是佛家讲轮回而儒家不讲轮回的秘密! 原创作品,欢迎浏览! 。
众生依于因缘法不断集起相续之心。
这样的心依于无常的因缘和合而生,是苦的;
苦不断地依于因缘而集起,所以轮回不能止息。
人呢,如果无法依照佛陀的教导看到 苦如是集起,就不能够明白苦集是导致轮回的因;
如果无法依照佛陀的教导看到 苦会如是止息,就无法明白,苦的集、轮回的相续能够被止息。
如是,此有故彼有;此息故彼息。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愁、悲、苦、忧、恼。
如是,是整个苦蕴的集。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处灭,六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愁、悲、苦、忧、恼灭。
如是,是整个苦蕴的灭。
像这样,认识苦这样集起,苦这样灭去。
如是思维轮回,是苦蕴的集。
应当思维解脱,远离无明的行做,导向苦的止息,即轮回的止息。
轮回是苦,导致轮回的,是不能彻见苦的集;
应当行于正道,解脱苦的集。
如是应当证得涅槃,确保不再出生,令轮回止息。
我来凑个热闹。 1。在修炼体系上 宇宙中主要有两大修炼体系 ------佛家和道家 儒家其实是道家系列的。 在历史的安排上,孔子经常向老子请教高深道理。 基督教是佛家系列的。 2。在修炼境界上 佛教重点修善,讲普度众生, 修炼出三界,得罗汉以上正果。 释迦讲的“四大”---水、火、地、风 是对相当大宇宙范围物质结构的概括。 佛家在银河系有很多自己的佛世界 佛教只是佛家体系的一部分。 道家重点修真,讲清修,不讲普度, 现在的道教是不符合道的规范做法。 道教讲的“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相生相克, 也是对相当大宇宙范围物质结构的概括。 道家的阴阳理论是对更大宇宙范围的概括。 儒家的修炼境界不很高, 主要讲做人间的好人, 孔子尽管人称“圣人”, 但对宇宙的认识并不深。 没有老子、释迦的认识境界高, 所以,也讲不出那些前因后果。 正确的表述应该是: 在天意安排上,各有不同目的任务, 所以表现状态与修炼过程差别很大 本人无意贬低孔子,只讲个人理解, 不一定正确,如有不当, 万望海涵。 。
关注点不一样,佛教关注人以外的东西,儒家关注人,关注社会。
佛家轮回转世也是沿用了印度婆罗门教的东西,对教人劝善有积极的作用;而儒家属无神论派,没有理由借轮回转世来教化人,儒家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因为基督教有耶稣而佛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