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人絮语经典语录
在一起,哭也很幸福
我沉醉了,我屈从了……”
身心沉浸——恋人在绝望或满足时的一种身不由己的强烈感受。
也说不上是悲还是喜,有时我真想让自己沉浸在什么里面。
今天早晨(在乡村),天阴沉沉的,又透出几分暖意。
我惆怅极了(却又说不上是什么原因)。
脑海里掠过一丝轻生的念头,但又没有怨天尤人的意思(我并不想要挟什么人),
完全是一个病态的怪念头,并不碍事(也“断”不了什么),
只是与今天早上的情调(还有寂寥的氛围)挺合拍。
还有一天,细雨霏霏,我们在等船;这一次处于一种幸福感,我又沉浸在同样一种身不由己的恍惚中。
常常是这样,要么是惆怅,要么是欣喜,总让人身不由己。
金色恋人絮语:1朵花语:神圣、壮丽
《恋人絮语》的副标题是“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其实这本书的最初生成是源自他在法兰西学院组织的暑期研讨班。当时研讨的内容是《少年维特的烦恼》中的情话,实际上这本书的法文直接翻译就是《情话》,《恋人絮语》好像是一个复旦的博士翻译的。如果将《恋人絮语》和《少年维特的烦恼》放到一起来读,相比之下你会很容易理解这本书。罗兰巴特依旧贯穿着他的解构主义文本倾向,这本书里没有连续情节、没有叙事、没有推理性的逻辑,那些情爱话语就像一阵风一样一闪而过。而这,正是恋爱者的内心状态——恋爱的时候,人是破碎的,不连贯的,是精神分裂的。恋爱中的语言是颠倒杂乱的,是转瞬即逝的,是疯狂的独白——这不正是热恋中的激情压倒理智的体现么?恋爱的语言形态是虚拟时态,是“我本该”“她/他本该”式的想象,是反故事的叙事,我们对于爱人的构想是一个杂乱无章的、零散化的、想到什么是什么的非故事。罗兰巴特本人说,写作《恋人絮语》是为了爱和被爱。也就是说,写作就是为了被爱,而非是对于其中确定性的意义价值、真理信念的坚持。该怎么阅读罗兰·巴尔特,他好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