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诗歌经典语录-豆豆语录迷
返回
豆豆语录迷
菜单
造句大全 组词大全 句子大全 个性签名 心情说说 经典语录 换背景

舒婷诗歌经典语录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11-08 点击:
经典语录 > 经典语录 > > 舒婷诗歌经典语录
《舒婷诗歌经典语录》正文内容

舒婷诗歌经典语录

来,我们先读一遍问题:“北岛怎么看舒婷对其诗歌《一切》的回应——《这也是一切》?”

这个问句里主语是北岛,不是“你”。

言下之意,“你”认为北岛怎么看舒婷对他的回应?没问“你”如何评价这两首诗,没让“你”给这两首诗分高下。

我没说“你”不能谈自己怎么看待这两首诗,但“你”能不能先回答问题再扯有的没的??

回答里起码有一半的人连问题都没读清楚就来强答看得我尴尬癌晚期了。

原题都没答清楚就强行分别评价这两首诗,还只有结论没有理由。

你自己会不会写诗、写的比人家两位诗人差几万几千里心里没点数么?

有什么资格非要带入“鄙视链”文化给人家判个高下?

不仅没劲,而且没文化,还很不体面。

好了下面是正经回答:

先说结论,我认为,北岛觉得《这也是一切》挺好的。

之这么认为,是因为北岛读完舒婷的这首诗之后二人关系并未受影响,而且后来一直关系不错。

为什么我想从人物关系的角度来说明我的结论?

你想啊,你要是个诗人,另外一个人给你写了首诗,然而你并看不上这首诗,你俩还能愉快的玩耍么?

你肯定不跟他玩了嘛。

所以我们来看一下北岛舒婷二人的关系发展。

那么就要提到另外两个人,一是艾青,另一是蔡其矫。

北岛和艾 青: 好友,后决裂。

北岛和蔡其矫:1975年,在艾青家相识。

北岛和舒 婷:1977年,经蔡其矫介绍开始通信。(舒婷所写的《这也是一切》就夹在信件里)

1979年,舒婷入京,蔡其矫、艾未未和北岛陪舒婷游长城。

2001年北岛回京,与蔡其矫、舒婷见面吃饭。

此处援引北岛先生《远行(献给蔡其矫)》一文的部分片段加以证明:

一九七五年冬,我在艾青家认识蔡其矫,那年我二十六岁,他五十七岁,正好是我现在的年龄。我和蔡其矫成了忘年之交。相比之下,和艾青认识要早些,但关系很淡。他有点儿公子落难的意味,自视清高,身份感强,让人敬而远之。这恐怕是他翻身当家做主人后我们决裂的原因之一。他(蔡)与舒婷一九七五年结识。《橡树》这首诗就是他转抄给艾青,艾青大为赞赏,又推荐给我。在蔡其矫引荐下,我和舒婷自一九七七年八月开始通信,她的《这也是一切》随意抄在信中,是对我的《一切》的答和。一九七八年深秋,我着手编辑《今天》创刊号,在桌上摊开蔡其矫和舒婷的诗稿,逐一推敲。... ...接下来是舒婷的《致橡树》和《啊, 母亲》。其中那首《橡树》,我根据上下文把题目改为《致橡树》。舒婷加入《今天》文学团体,始作俑者蔡其矫。在他催促下,一九七九年秋舒婷第一次来到北京,与《今天》同仁聚首。某日,天高气爽,蔡其矫、艾未未和我陪舒婷游长城。二零零一年冬,因父亲病重我获特别"恩准",回到阔别十三年的北京。除了尽孝,头等大事就是去看望那些忘年之交——岁数不饶人。我从保嘉那儿得知蔡老在京,大喜过望。 ... ...蔡老要去参加作代会,我请他约上舒婷和王安忆一起小聚。

也就是说,北岛先生在读完舒婷的《这也是一切》后,二人仍保持友好往来,一起爬长城,后来还一起参加了各种诗歌会什么的,甚至他在2001年回国时也会主动邀舒婷见面。

试想如果北岛对这首诗的看法如楼上几位所言,觉得是舒婷不懂他、境界不高等等,那还会有后面这些联系么?

有谁异乡漂泊多年,好不容易回趟祖国会去约一个自己看不上的人见面?

北岛很直白地写下了自己和艾青的决裂及其中缘由,可以看到先生行文很直爽。

那么他要是看不上舒婷这诗的话,别说后来不会再联系了,估计还会在文章里写上一笔“几次书信往来中收到她夹着一首《这也是一切》,作为对我的《一切》的回应。不过,我觉得她写诗格调不高,遂不再通信。”(此处仅做一假设,并无贬低一方抬高另一方之意)

所以说,这个事情很简单嘛。

就是舒婷看北岛写的这诗有点颓,就写了首正能量点儿的鼓舞下他。

请各位想想如果你们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发了条很丧的朋友圈,你是不是也很自然会上去评论一句“嘿哥们儿,开心点儿!”之类的话?

你觉得你朋友会因此觉得你不懂他、你没他有格调么?

再说了,《一切》是北岛先生在wg年代写的,而《这也是一切》是舒婷在那个年代刚刚结束后写的。“嘿哥们,黑暗的日子过去啦,生活还是很美好的!”

我想,好不容易历史的阴霾暂时散去,得一友人劝慰,北岛先生读到这首诗的时候,应该是觉得相当暖的,觉得舒婷是懂他的吧。

至于哪首“更像诗”,纯伪命题...逻辑原地爆炸

请问楼上买了几乎北岛全套作品那位,您是觉得装帧精美买回来装点书架吗?

下面想说点儿和题目无关的。

我觉得这个问题下面的答案可以说明各位都没怎么认真读过北岛。先生作为朦胧派诗人代表,其诗作的确有很多晦涩难懂,主要是诗句间逻辑关系不强、指代意味不明确等。但并不代表完全没有易于读懂、引发人们共鸣的,比如我很喜欢的《无题》,引原诗如下:

无题(把手伸给我)把手伸给我让我那肩头挡住的世界不再打扰你假如爱不是遗忘的话苦难也不是记忆记住我的话吧一切都不会过去即使只有最后一棵白杨树象没有铭刻的墓碑在路的尽头耸立落叶也会说话在翻滚中褪色、变白慢慢地冻结起来托起我们深深的足迹当然,谁也不知道明天明天从另一个早晨开始那时我们将沉沉睡去

开篇第一句给我的感受是先生在拉起一个挂在悬崖壁上的人。然多读几句,才发觉更像是对爱人的诉说和保护。我的肩头将你与我背后的世界隔开,世界冷漠也好,混沌也罢,我都不叫它再打扰你。先生有保护爱人的勇气,但面对现实,他的心中也充满无奈— —一切都不会过去,苦难看不到尽头,死去的革命者的精神虽还在,但却改变不了黑暗。绝望力透纸背,但他无能为力。即使心中渴望的正常的生活会在明天来临,也自嘲怕是看不到那个明天了,或者说,那个早晨遥不可及。

我凭什么这么说?直觉...这首诗就是给我这种感觉...

夏元明教授说过:

“理解了直觉和潜意识,等于掌握了打开北岛及其他朦胧诗人的一把钥匙。”

我相当认同,读诗就是把感觉交给诗句...

其次,北岛先生不仅是杰出的朦胧诗派代表诗人,更是非常优秀的文学家。个人觉得先生在散文中的形象与在诗中有所不同。在诗中,他的形象总是孤独、独自呐喊的。他的呐喊把中国诗坛搅得天翻地覆,而后开始温和平静地流浪,旅居各国虽狼狈,但走到哪里朋友总是少不了的,他的朋友遍布五湖四海,三教九流。

他其实话不少,创作了大量的回忆性叙事散文,描写和众多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其中不乏探讨哲学、政治等话题的片段。文章既有温度,亦有厚度。

文笔更是不用说的惊艳,如《智利笔记》一文,开篇是“大地倾斜,飞机开始降落。”这个写法堪称绝妙!后来每次飞机起飞、降落我都会想起这个句子,默默地一次次在心里惊叹他不同寻常的想象力。也是,散文本就是富有诗意的,被诗人拿来用,自然得心应手。甚至给三联新版写的序我都读了好多好多遍,实在觉得美感痛感要一并从字里行间蹦出来。

陈瑞琳女士曾评价:

读北岛的叙事性文字 ,感觉其中充溢着一股男人特有的阳刚之气 。他的文字随意而简约 ,行文质感诗意却毫不抒情。他的文字因为有诗的历练,所 以常常有生动的意象 ,苦涩而悠远 。他的行文风格中最迷人的就是那种苦笑含泪的诙谐和幽默 ,蓦然让你哑然惊笑 ,却立刻悲从心来 。这显然是诗人北岛的一个延伸,这种特定的充分幽默在北岛的诗歌里则很难出现。

我觉得这个评价很准确了。

还有,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这是散文《波兰来客》里的一段话,一!段!话!老看见有人当成诗句,贼文艺地分行敲下来:)无奈借地儿强行科普一下。(这种文学常识原本说不上科普二字,一时想不到更好的说法了,暂用下)

最后,

再次引用陈瑞琳女士的《夜读北岛》一文:

然而,历史的岁月不会因为负载着诗人的苦难而减缓它急躁的脚步。曾几何时 ,那些吟诵着北岛“我不相信”的年轻一代,早巳在轻装前进的遗忘中成了追逐新时代的淘金者。人们发现 ,咀嚼历史只能让生命沉重 ,苦闷的思考却会将青春变老。于是,中国的年轻人不再沉迷于文学的呐喊,不再为诗而激动,人们渴望的是物质的梦幻,是身心自恋的补偿。

和北岛先生所言:

中国不缺苦难 ,缺的是关于苦难的艺术 。

感谢阅读。多有不足,欢迎指教~

上一篇:励志自己的经典语录
下一篇:鲁迅指导萧红经典语录

相关经典语录

推荐经典语录

热门经典语录

  • 五五开骂人经典语录
  • 电影经典语录,电影里的人生哲理台词,40句戳中泪点的对白
  • 经典语录卡,励志语录,社会经典语录
  • 小王子经典语录
  • 资本论经典语录,资本论经典段落及赏析,资本论适合什么人读
  • 100句经典语录
  • 心愿经典语录,怎么做心愿卡,心愿卡
  • 时生经典语录
  • 最新经典语录

  • 有关傻的经典语录
  • 古风十六字经典语录
  • 雨中的请求经典语录
  • 礼仪皇后经典语录
  • 教父 复仇 经典语录
  • 罪恶王冠最经典语录,罪恶王冠语录,罪恶王冠经典句
  • 鲁迅孔乙己经典语录
  • 儿子与情人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