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与自由 经典语录
太需要了。
我曾一度觉得,胡适先生的文章没什么味道,语言过于平实。但是在我闲来无事读了一本选集以后,就欲罢不能,一口气读完了北京大学出版社编的胡适文选12册。虽是文选,但足以一窥先生思想之伟岸。尤其难得的是,先生语言力求平实,毫不艰涩,闲言碎语一样能把问题讲明白。光是这一点就足以为天下知识分子鉴。
因此我觉得,胡适先生思想的价值因一些不好明说的原因而被远远低估。先生的《人生有何意义》一文,对曾经迷茫空虚的我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醍醐灌顶。以上皆按下不表,我们就只说说名篇《容忍与自由》。
我是打心眼里赞服胡适先生这一观点的。众所周知,适之先生是一位坚定的自由主义者。他综合自己的学习和阅历后得出了“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结论,这一看法在当时自然有其很深的社会背景。此处不做赘述,更重要的,我觉得还在于,这一观点是胡适先生一生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总结,起码在我心里是这样的。胡适先生一生推崇的思想很多,但细细想来多与这段“容忍自由论”相勾连。比如,先生倡导“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我觉得先生是认为只是主义间的相互攻讦是很无意义的,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世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主义,面对林林总总的看法、思想,我们必得先容忍,承认他们存在的合理性,再从问题出发,择优而行,先存主义,再解决问题,难保不会出现削足适履的现象。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再列举。
王小波在杂文里经常引用罗素的一句话:“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原。”我们为什么要容忍,因为容忍是自由的前提,是为别人争自由,更是为自己争自由。平等与自由是一对二律背反,但是容忍与自由并不是。我们生的这世间,是不存在绝对多数的个体的,主流人群永远是相对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从身边小事就足可以理解,比如,大多数人习惯用右手,少部分人习惯用左手,容忍左利手是保障左利手们的自由;大多数人习惯用黑笔,有些人就喜欢事事用蓝笔,容忍这部分人,是保证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自由;有人喜欢吃菜配米饭,可就有少数人喜欢吃饭顿顿配稀饭,容忍他们,是保障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的自由,等等。你可能就会发现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一事情上处于所谓的“主流”,但是你可能衣食住行学方方面面都是绝对的社会主流吗?不可能的。我可能是右利手,但是我喜欢喝稀饭;我可能吃米饭,但是我喜欢用蓝笔。既然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主流群体,又同时可能是少数群体。那么,容忍保障的不全是别人的自由,同时也是自己的自由。生活小事尚且如此,人的思想思维更是复杂得多,我们还能用同样的模式去规范吗?显然并不可以,这样做可能带来的恐怖结果,在这一问题上,中国人最有资格回答。
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社会现在充满戾气,如果大家真的能做到容忍,还会这样吗?如果我们能够容忍,那么男女平等的问题,政治恶斗的问题,同性恋问题,民族问题,宗教信仰问题,等等等等,还会这么棘手吗?当然这已经脱离了胡适先生的讨论,这不是胡适先生思想的问题,而在于人类究竟能不能做到真正的容忍。即使做不到,我也觉得胡适先生的思想也不至于全无价值,时时警醒吧。人类的文明程度不正与我们摆脱兽性的程度成正比的吗?这不正是胡适先生思想的当代意义之一吗?但是此外还有很多,限于笔力,无法一一罗列。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跳出意识形态的桎梏,谦虚地阅读胡适先生,至于是不是“和稀泥”,我不敢置喙。只是抚卷读罢,不期内心翻江倒海,哪怕泛起涟漪,也总是好的,聊胜于无,题主觉得如何呢?
容忍和自由精神的内核是爱
在于环境,在于你的心,只要不违法,每个做人的准则不一定!最主要在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