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谈经典语录
“一个人,用抒情的方式与我交谈;到最后,这场谈话变成了无用的抒情。”
——为序
朋友圈有篇文章刷屏了:
(在此之前我真的没想到我的朋友圈这么有文化)
大意就是撕蒋勋“没文化”。
看完文章,我不禁面露愧色,赶紧把书架上那本《汉字书法之美》从赫然显眼的位置,偷偷移到了角落,之后马不停蹄地转发了此文,整个过程可谓行云流水!随即,自豪感油然而生:啊!感觉如同自己指出了那80处硬伤,自己超级有文化!
然鹅,让大家失望了,文章中指出的80处硬伤,我能看出一两处?如果蒋勋来忽悠我,我十有八九是被搞得服服帖帖的。
所幸蒋勋的丑恶嘴脸被及时发现并无情揭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可,手撕了一个蒋勋,我就从假文化人变成真文化人了吗?
一
蒋勋是谁,谁是蒋勋
蒋勋,出生于1947年,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生于西安,成长于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只要去书店看看,到处都在卖蒋勋的书,而且必须摆在畅销书架上,蒋粉无穷无尽。(摘自文章《蒋勋著作中的80处硬伤》)
走进书店,确实蒋勋的书俯拾皆是,这么红、这么有名的一个大作家,到底写了些什么呢?
字太小,看不清?无所谓,反正特别多就对了!这还仅仅是在大陆发表的,台版更是从小说到音乐辑无所不包,可谓神之高产!
蒋勋的作品主要围绕“艺术”、“美”还有就是中国古代文学展开,尤其擅长抒情!
向来“蒋勋”都好像是一个有争议的现象,知乎有这样一个问题:
得到最多赞的回答,当然不是蒋粉:
这位小酒壶兄从三个方面批判了蒋的作品:
年代、作家、作品等的记忆偏差对原典的误读过度抒情,信口开河其中也引用了不少文章开头提过的那篇文章。说到这里,很多朋友估计已经迫不及待想看蒋勋出丑,那我就斗胆截屏几段:
(摘自文章《蒋勋著作中的80处硬伤》)
天,说真的,有的错误我都看不过去了:辛弃疾看到一大片花???辛弃疾视觉感觉大???怎么不说辛弃疾写这篇文章其实是给全景像VR现实技术做广告呢……(好吧这个技术是我瞎掰的)
蒋勋,一个火遍祖国书店的文化红人,似乎并不是个例:从十几年前火遍报亭的郭敬明,到前几年火遍电视台的于丹,这些文化IP赶上了人们精神饥渴的洪流,用糖衣炮弹残忍阉割了大众探求知识、鉴赏、审美的能力。
蒋勋,一个如此“心狠手辣”“胡说八道”的人,又为何能这么火?
二
是蒋勋“骗术高明”还是群众“智障”?
上初中的时候,郭敬明的书接连买了好几本,时不时就觉得自己的悲伤要逆着流成河,后来发现是上课睡着了口水流成河。到了高中,我读了鲁迅、卡夫卡和米兰昆德拉,虽然不是很懂,但就是不愿意再读郭敬明了。
(高光、磨皮、45度角的忧伤)
上高中的时候,周末中午没事就听百家讲坛,当时于丹可火,除了觉得她说话腔调实在有点装逼,总体来说还是觉得挺是那么回事。到了大学,通选课古代文学,想写老庄,又找来于丹,再一听,差点没给我气乐了——简直是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典范。
(矫揉、伪笑、素手轻扬)
到现在,作为一个书法专业的学生,翻开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也真是想给他寄刀片(蒋勋大抵可以转行贩卖刀片了)。我认为任何一个不分析笔法、字法、章法而坚持要谈书法美学的,都是在耍流氓。蒋还就真耍得肆无忌惮——避而不谈书法的“法”,取而代之的是穷极想象和堆砌文藻:
“我一直在想,卫夫人可能真的带这个孩子(指王羲之)到山上,让他感觉石头,并从山峰上让一块石头坠落下去,甚至丢一块石头要王羲之去接。”——摘自蒋勋《汉字书法之美》
卫夫人去山峰上丢一块石头让少年王羲之去接,这个想象是不是也太没有人文主义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了?
(王羲之:谢卫夫人没砸中之恩)
我思来想去,怕自己冤枉了蒋勋,觉得他或许意不在书法,毕竟书名不是:书法之美,可能他想说汉字的书法美;可我又想,汉字的书法美,也是在谈书法啊,莫非是除了汉字书法美,还有阿拉伯字书法美一类?我越想越糊涂,只觉得自己有些智障……
可我如果没学过书法,我还能看出这其中骗人的把戏吗?我没有把握。蒋勋讲书法的美,除了一些很基础的书法史之外,剩下全凭想象,这样的招数并不高明,可又为何屡屡得手?
我认为原因有二:
表面上是作为既得利益者的蒋勋和整个市场,精准地迎合了大众的口味并成功地进行了一场营销的游戏;
而根本则是作为消费者的大众普遍文化底子太薄,惰于咀嚼那些枯燥的知识,却憧憬着那诱人的“有文化有品位有内涵”的头衔。
于是,读了蒋勋,我就过上了美的生活。
而当蒋勋被有真文化的人扳倒,我则要第一个站出来训斥、嘲笑他一番——这样让我觉得自己也变成了文化人。
三
比“智障”更不能让人原谅的是愚蠢
要求每个人都有古代文学、美学和艺术修养是苛刻并且不现实的。慢慢去读书、反思,提高自己的水平,不断去批判曾经的自己,用真正的“芝士”治疗自己的的“智障”,是一条正路,是勇敢的路。就算手撕了蒋勋,你没有变成文化人,但至少可以证明你不愚蠢。
一代代的文化IP崛起又衰落,套路那么一致,又屡试不爽;问题到底出在哪?
说穿,是舆论不负责任地把本有品质高下之分的文学、艺术,变成了一句: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是流行的价值观告诉我们,火和挣钱就是成功。
就好像,虽然郭敬明言之无物,但你挡不住我们忧伤出了共鸣,你说他不好就是嫉妒他;
就好像,虽然于丹胡说八道,但你不能妨碍我崇拜她胡说八道时候高雅的姿态,你贬低于丹无非是想提高自己;
就好像,虽然蒋勋错误百出,但我依旧可以透过那胡言乱语感受出生命最巨大的美好并为之“感动到了眼热心酸的地步”,撕蒋勋,你装什么有文化?
郭敬明、于丹、蒋勋无一例外把空洞、无用的文藻堆砌,随之裹上文化这个漂亮的外包装;他们抒情,是在迎合大众需要抒情的需要,长此以往,他们到底忘了当初为什么要抒情。
他们传达给我们的,不过是漂亮的假文化罢了。
聊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起了自己的老本行——书法,近些年,一些不讲笔法、字法、章法甚至正确与否的“花体”字也流行起来。这些字龙飞凤舞,好像极富审美价值又带有抒情色彩,有些人叫“江湖体”,可我更觉得它们像“假书法”。
练习江湖体虽然不是学书正道,但却依旧有很多人打着“我美我骄傲”的幌子大行其道;他们用最吸引眼球的花招让门外的人以为这就是“书法”;他们把畅销、流行、赚钱都当作标榜自己的名号,贬低那些苦苦循着古人留下的线索默默追寻的人——以为所有人都是眼红他用这些“迷魂药”取得的收益,丢出一句“有本事你也红”的可笑金句。
诚然,审美因人而异,但我相信品质绝对有高下。那些经过时间的凝练,能回答我们困惑和帮助我们走出人生困境的,才是真的好的作品。
“一个人,用抒情的方式与我交谈;我打断了他,勒令他好好说话。”
(完)
我觉得这个肯定会有的 希望能帮到你,麻烦点击 好评,祝福你永远幸福 。
http://simplecd.me/entry/DCledvuC/ 请参考这个网站。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