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常识经典语录
同志,你没看序言《江山不幸诗家幸》吧~序言真的很重要,虽然不大尽信但是可以大致了解到作者的出书意图或者是在这本书里,作家最想表达什么。《常识》上序言有说明书名的来源“我们常把经典和畅销书对立起来,觉得后者虽能红极一时,终究是过眼烟云;而前者面世初时光华内敛,却能长明不息。写书出书,当以铸就经典为职志。然而,我却一直向往西方知识史上一种以畅销为荣的出版物,那就是“小册子”(pamphlet) 了。从长度来看,这手册型的小书只不过是篇长文的篇幅;从深度看来,它们不求专精但求浅显。知识分子在皓首穷经钻研学问之余,写这些上不了庙堂的东西就是 想普及某种观念,为社会的变革造势。假如它们畅销,一纸风行,那大是目的达成的征兆。擅长小册子书写的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Wright Mills)曾经嘲笑出版商:“你们不知道什么叫做‘出版’。你们一想到‘出版’这个动词就想到印书,但它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它的真正意义是‘面向公众’。”寻常书商印书,赚钱是动机;写小册子的知识分子出版,却是回到“出版”(publishing)的根源意义:让一种想法公诸于世,交给“公众”(publics)分析思考,再酝酿出变化社会的土壤。
包括米尔斯自己的作品在内,几乎所有轰动一时的小册子都消失在故纸堆中了,就像完成任务的士兵,总有告老的那一刻。唯独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 的《常识》还算是个例外,至今仍被奉为经典,乃美国奠基档之一。历史学界一直争论鲁索等启蒙思想家对法国革命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假如他们的论著当年并不普及,我们能说革命群众其实全是他们的读者吗?《常识》就不同了,在它出版的头一年里,这本可亲易读的小书扎扎实实地印出了五十万册!可别忘记当年北美十三州才有多少人口,其中又有多大的识字比率。说它造就了美国独立,真是一点也不夸张。
断章取义一段,自己体会“常识”吧,百度百科常识的定义:普通的知识;众所周知的知识,一般的知识。《常识》这本书不算很专,但是我认为你真想看某个方面的问题可以看专业领域的书,这本书貌似是08年出版的,但是今年2013年看来也没有过时,如果你刚好看完近期几本《看天下》类似的杂志,可能你会对书中讲的内容理解更加深刻。《常识》就像一盘大杂烩,但是有一定的顺序,它的短处是不专但相反的,也是一种长处。如果想研究书中某些话题最好另寻资料了解,例如中日问题,你想彻彻底底地了解,短短几页,你能知道多少?总之对于我而言,最多就只有导向作用,让我另辟道路认识同一个问题。这本书对我最大的益处是让我从另外一些角度思考问题,还有就是不要太相信某些杂志的文章。我认为读好一本这种评论类型的书,最好自己考证一下,梳理一下,联系事实。觉得梁文道是个博大精深的学者
书中收录了一些道长在报纸专栏上的文章,基本上是散文与时评,评论多是针对08年及以前的社会新闻(毕竟是那个时候出版的嘛)。 看其他人的时评专栏的集子会有过时了的脱节感觉,不过读《常识》应该没有,因为道长的文章总是从时事发散出去,介绍很多国内外大思想家的观点,给我们启迪。 有的人批评道长是抄袭别人的想法自己没主见,抨击得也不够大胆,不过我还是很欣赏道长,看书名就可以发现,他认为书中的思想是每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都应该了解的,常识而已,他没有以阳春白雪自居。 他并没有用自己的口吻讲各种观点,何谈抄袭,有关思想的出处他都有谦逊地作解说,能整合各大思想,何谈没主见。这么多知识都能信手拈来,越发让人感到他的博学。整本书的态度十分温和,因而有一股浓厚的理性之美,个人认为,这种心平气和引导人启发人的著作才最珍贵。 以上纯属个人感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