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易中天品三国经典语录

你可能正想要阅读易中天品三国经典语录,想要了解易中天品三国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豆豆语录网精心整理了易中天品三国经典语录的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阅读,那么,下面这些易中天品三国经典语录内容,如希望是您喜欢的。



易中天品三国经典语录



洞悉人性 洞察人心

易中天品三国经典语句



爱问共享里面很多。 这是一处,也可以自己搜以下。

平日不直易中天,苦读三国也枉然

我直接给你吧我有的

我小时候住在镇上,教育资源比较稀缺,幼儿园一直不识字,小学入学前才勉勉强强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当时搜集的水浒传卡片就成了我的认字启蒙老师。一年级时看了老版三国电视剧后买了本儿童启蒙版三国演义来看,三年级时看完了三国演义的原文。这些虽然在我那个年代还算正常的起步,但相比现在生活丰富多彩的00后,我对三国的启蒙算晚了。

品三国播出时我在上六年级,已经搬到了城里。当时的我和我外公是百家讲坛栏目的忠实观众,易老师之前讲的汉代风云人物我就看完了(还买了书),品三国第一期播出时我就在看,然后一直看到了最后一期(也买了书)。品三国后来还重播过,包括第一期大江东去的节目都有不同的剪辑版本,例如在我印象里有一个版本里易老师还模仿京剧唱“来来来听我抚琴”的唱段在其他版本包括书籍版里都是没有的。说这些是想证明自己作为一名资深观众,应该有足够的资格来评价这个系列。

易老师的本行不是历史,他是中文系的讲师。因为专业的缘故,不可避免地就会接触相当多的文学作品和古文古籍,知道了这个前提,可以帮助大家更客观地评价这个人以及他的作品。我举个例子,之前知乎上有个易老师在电视节目里把一个没有礼貌的博士生怼得哑口无言的视频,里面有个情节是该博士生说易老师不务正业,易老师回复说自己是不务专业,因为上电视讲课这件事没有哪里不正。从这里你可以看出易老师对于语言文字很敏感,他在品三国里就经常体现这样的特征,例如辨析刘备托孤时说的“君可自取”是指“自行其是”。另外从这里本身也可以看出,易老师喜欢干些专业外的事,他写过不少历史类作品,还写过关于美国宪法的书,这些都不是他的本行。

在品三国上这个特征尤为突出。易老师说他一开始对三国并不熟悉,是节目编导见他的汉代风云人物系列大火之后,认为三国题材更具备话题度,因而劝说他接下来讲三国,所以这等于是让一个外行人来讲课。根据易老师在节目里自述,他甚至坐飞机时还在读三国志,然后一边看一边写稿子,这样赶工赶出来的作品会是什么质量可想而知。

因而对于品三国这部作品,正确看待方式是这是一个非历史专业的学者在初接触三国后写下的东西。

品三国分为上下两部,风格内涵差异极大。上半部就如同上文所述,完全就是新人学史的作品,书里有许多片面甚至是与事实相悖的结论,这是因为这时的易老师甚至都没有通读一遍三国志全书,对史料不够熟悉。实际上如果大家去把武帝纪和裴注读一遍,会发现品三国前十多期差不多也就是把这些内容做了遍翻译,水分相当重。

而且和几乎所有初接触三国志的人一样,易老师非常喜欢diss三国演义。作为一名中文系讲师,易老师自然对三国演义十分熟悉,翻三国志时联想起自己熟悉的剧情并发现其中的不同是正常的,但实际上他自己作为一个刚接触三国志不久的人,思维里也残留了大量演义里的内容,例如他说孙策同时托孤给张昭和周瑜以及赤壁战败后曹操靠张辽等人接应脱险等等,都是史料里不曾记载的内容。

由于本身对史料就不够熟悉,因而易老师对人物的了解就是演义的初印象加上传记里的光辉形象。于是就产生了可爱的奸雄、漂亮的草包、三国第一聪明人、曹军最强谋士等奇奇怪怪让人贻笑大方的评价。毕竟史书里会强调贾诩从段煨处机智脱身,但不会强调他狼狈得不敢带家人,会强调郭嘉对袁绍的评价有先进之明,但不会强调郭嘉的十胜十败毫无操作性和实际意义。

当然易老师这种全盘接受史书评价的思路对于初学者来说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治史态度,本身掌握史料不足又喜欢胡思乱想更容易产生出一堆毫无根据的奇谈怪论来。所以这里最主要的问题是,要把基本功做足。

但是品三国的上半部最终火的一塌糊涂,达到了节目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地步,央视前后做了多期专题访谈,甚至连我的数学老师都在班会课上推荐学生们去看,这个影响力完全超出了历史话题本身的范畴。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除了易老师作为一名讲师,本身具有出色的文字功底以及幽默的演讲风格,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品三国本身完美契合了大众的认知水平。

三国的群众基础很广,但实际上能把三国演义从头到尾认真看完一遍的人在总人口中只是很小一部分,三国志就更是阳春白雪。但任何人都有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你直接拿出专业的三国知识讲给大家听,那就是曲高和寡。这时候易老师作为一名三国史初学者,他的水平虽然比大众高,但也高得有限,再加上优秀的讲授能力和他喜欢在内容中加入对人性之类大家喜闻乐见的话题的适度探讨,可以说这个节目不火才没道理。

所以品三国播出后赞赏声和质疑声同时响彻网络,实际上是普通大众和历史爱好者之间对于历史话题各种矛盾的一次具现化。

而易老师本身又是一位比较亲民且又注重观众反馈的讲师。像他在讲汉代风云人物时还是一头蓬松的泡面头,后来因为有观众反映,于是他在讲品三国时就打理整齐了。他在讲品三国期间也收到了大量三国爱好者对他讲述内容的批评指正,这也引起了易老师的关注,因而他在讲完第36期也就是永安托孤后,停更了半年多的时间专门来提升自己的三国史水平,然后才把最后16期写了出来。

最后16期可以认为是整个品三国最精华的部分,主要讲了诸葛亮治蜀和孙吴政治斗争,以及最后总结士族势力对整个三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虽然易老师的史料功底还是没能达到专业水平,也提出了一些至今仍然被拿来鞭尸的说法(例如刘禅不爽诸葛亮),但总的来说,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他的进步是惊人的。

这其中最突出一点是他提到了士族这个概念。要知道品三国上是一部拿来当作娱乐作品看也没多大问题的节目,这代表的是普罗大众的历史水平层次,那么品三国下里他几乎把这个层次往后推了十年。虽说现在只要是个三国爱好者都能提出些士族如何影响三国政治的观点,但不说节目播出时的07年,就连我刚上大学也就是12年和13年那会,贴吧和三国论坛里最火爆的话题也是只会纳策周大壮和北道战神关大水这些人物吹黑内容。对于十年前的互联网三国话题来说,士族是一个来自学术界的高冷词汇,所以易老师的这套内容实际上是让当时观众有些一脸懵逼的,或者是看完后感到不明觉厉。但毫无疑问,这无疑是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知道了在英雄轮番登台演出的背后,还有一股真正影响着历史进程且不可阻拦的巨大势力。

在这最后16期中,易老师频频提到“吕思勉”、“田余庆”等历史学家的名字。虽然现在的三国爱好者大都接触过他们的作品和思想,甚至都可以把他们提出的一些奇怪观点批倒批臭,但这些爱好者在看品三国前,很多可能都没听说过这些名字。

尤其在最后4期,易老师对整个三国时期的历史脉络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里面提到一个观点,来自于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说“是法国阶级斗争造成了一种条件和局势,才使得路易•波拿巴这样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成了时代英雄”。然后说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虽然未必是平庸而可笑,但也是被历史形势推上了前台,扮演着他们各自的角色,这明显是回归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史观。

这和整个品三国上所表现出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易老师不再吹捧三国最聪明的贾诩和曹操最厉害的谋士郭嘉,而是关注起了曹操和荀彧、汉室的关系,以及曹操和士族的若即若离。易老师曾在品三国上结束后的特别节目里说自己正在构思一个三国人物排行榜,但品三国系列结束时他对此只字不提。原因很简单,这个一年前的自己提出的构思,现在看来完全就是一个笑话,他已经和英雄史观说再见了。

易老师在讲课期间是在不断成长的,品三国这个系列也同样如此。虽然直到整个系列播完,易老师仍然称不上是一位严肃专业的三国学者,他的史料积累量严重不足,观点也十分粗糙,你让他把三国时期的官制、军制、经济、文化、民俗讲清楚他肯定是做不到的,但对于向大众普及三国正史入门知识这个任务而言,他无疑是超额完成了。

以前我在看张艺谋的一个访谈时,他说自己一辈的导演当年就是靠着批判谢晋起家的,而现在的他们又像当年的谢晋一样成了被新一代导演批判的对象。和电影艺术一样,三国研究领域也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易老师虽然说不上对三国研究产生了什么贡献,但他毫无疑问对整个三国圈子产生了很积极的影响。像“宇宙战神郭嘉”、“大智若愚刘禅”也只是进步路上的一些副产物,即使没有易老师,一些喜欢奇谈怪论的普通爱好者在研究三国时该走的弯路照样会走,而且只会弯得更远(神将陈到了解一下)。而易老师在拉近学术和大众距离这一点上所做出的功劳,却是批判他的任何人都没能做到的。

当然很可惜的是易老师大概是对三国并不十分感兴趣,他在讲完品三国之后大概就停止了三国方面的研究,这些年他一直没能再体现出自己在三国史方面的进步,以至于当年那些被他启蒙过的观众们,现在可能很大一部分都可以说自己对三国的了解超过他了。

总的来说,品三国并不是合格的三国历史类书籍,甚至算不上合适的三国历史入门书籍,但对于这个系列以及作者易中天本人的影响,我是持正面评价的。

1/ “曹操第一个官职是洛阳县北部尉,相当于副县级公安局长。”
2/ “曹操身高短小,估计也就和我差不多吧,跟 1米84的诸葛亮比起来,只能算是不合格的残次品!”
3/ “灵帝时期,卖官行为已经是完全公开的了——明码标价,公开招标。有个叫崔烈的,已经是位列九卿了,还老想过一吧做‘三公’的瘾。这是灵帝的一个妃子,姓程的,就悄悄的跟他讲:‘你不是想做三公吗,我能搞到内部优惠价,五折。’”
4/ “桓帝和灵帝都不是适合当皇帝的,灵帝的爱好是文学艺术和建筑艺术。他对于建筑还是颇有研究的。他成天搞研究,结果在皇宫里搞成了一个自来水系统!而且他还要在全城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宣布:要让全城的老百姓都喝上自来水。你是当皇帝的,不是搞上下水的嘛!”
5/ “曹操对各路诸侯说:‘现在是灭董卓的最好时机-董卓已经把洛阳烧掉了,还劫持了皇帝,基本可以把他定位为恐怖组织了。”
6/ “当曹操满身征尘、满身鲜血的回到盟军大本营里的时候,这些诸侯都在干什么呢?依然是喝酒饮宴、不务正业——就是在那开PARTY、泡酒吧、打电子游戏~~~” (这句强啊!)
7/ “曹操的所谓‘屯田’,屯,就是生活方式军事化;田,就是生产方式集化。这是相当高明的政策呀!就相当于曹操建立了一个1700多年前的‘生产建设兵团’喏!”
8/ “袁绍要另立新君。有一次把曹操找来喝酒,喝着喝着他掏出一个玉玺,估计是袁绍自己私刻的,跟曹操商量(一只手掂量着,作私语状):‘你看…这个东西,啊…怎么样,咱哥俩干吧~~’”
9/ “袁绍是‘庶出’,袁术是‘嫡出’,所以袁术总看不起袁绍:‘你看,怪不得是小老婆生的,干不成什么大事~~要立新君就立自个儿嘛,干嘛立别人,多此一举嘛’”
10/ “他们的愚蠢是和狂妄成正比的——袁绍比曹操狂,袁绍比曹操蠢;袁术比袁绍还狂,袁术就比袁绍还蠢。最牛的最蠢~~~”
11/ “那时候江东的老百姓都称孙策为‘孙郎’,称周瑜为‘周郎’。郎,就是小伙子,有赞美的意思。所以,‘孙郎’就是‘孙帅哥’,‘周郎’就是‘周帅哥’…………帅哥都是喜欢美媚滴,所以孙策和周瑜分别娶到了当时最漂亮的两个女孩子………可以说这时的周瑜是战场、官场、情场,场场得意!………反正我是很羡慕!”
12/ “顺便说一句,蒋干这个人也是被冤枉地~~他根本就没盗过什么书,长得也不丑,而且也是一位帅哥~~因为周瑜是帅哥嘛,帅哥的朋友~~一般也是帅哥~~(--!)”
13/ “所谓的空城计也是编出来地……诸葛亮搬个琴,摆个香炉,召两个小孩子,在城楼上唱卡拉OK~~~”
14/ “三国时真正的空城计是曹操使用的………吕布率军打到城下一看——城门大开,心想:曹操这个人,狡猾狡猾地………”
15/ “尽管在学者眼中,红楼梦是中国小说的No.1,但是一般老百姓还是认水浒、三国。你看,各行各业供的祖师爷,都是三国、水浒里的人物——强盗,拜宋江为祖师爷;小偷,拜时迁(--!)……剃头的拜关羽……财神也是关羽……依我看关羽迟早会成为婚介行业的祖师爷,因为关羽对于爱情是有追求的。他和刘备在曹操手下的时候,在攻打吕布之前,对曹操讲:打下吕布后,你要把某某嫁给我。曹操同意了……曹操一看:国色天香!近水楼台我就先得月了——占为己有了。结果弄得关羽很郁闷。。。”
16/ “剃头的和关羽有什么关系嘛。三国那时候的人是不剃头的,留全发的。只是剃头的和关羽的手里都有一把刀而已嘛~~让我想起有个剃头的贴了一幅对联:‘问天下头颅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看了这个谁还敢进去剃头嘛!”
□ 清朝入关前将领们都学三国,把《三国演义》印了一千本,发给各个将领作内部文件……
□ 我被你雇用了,我是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byebye,我换一个老板。
□ 朝廷派人去查吴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嘛。
□ 曹操是喜欢美女的,他不管走到哪里都喜欢“搂草打兔子”,收编一些美女什么的!
□ 宝贝,你回来吧,好不好?别闹了,跟我回去吧……(曹操劝老婆回家)
□ 袁绍整天在家里面大会宾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办沙龙,开Party,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这个事情当时就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 袁术以为皇帝的称号就像现在我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标一样,要抢先注册,他以为他抢先注册了皇帝的商标别人就不能把他怎么的了,没想到他反而成了“众矢之的”。
□ 袁尚、袁熙哥俩一合计:“咱们请公孙康那小子喝酒,在酒席上就把他给做了!”这边公孙康也合计:“不如我请他们哥俩来喝酒,在酒席上就把他俩给做了……”结果是公孙康把那俩给做了!
□ 这就使我们觉得袁绍这个人好像有一种天才,凡是对他有利的正确的意见他一定是不听的,凡是对他不利的错误的意见他一定是要听的,那才是怪了。
□ 刘备干逃跑这事还是很在行的。他就像海轮上的老鼠,好像总是能第一个察觉到哪一艘船会翻掉……先是跟着公孙瓒打袁绍,然后又跟着曹操打吕布,又跟着袁绍打曹操……

易中天因个人崇拜曹操而为曹操辩解的最歪理邪说的句子:"他的原话是宁我负人,勿人负我,可是后人却把他改为宁让我负天下人,勿要天下人负我,这个就大大冤屈了曹操了"
其实大家仔细想想:错杀了别人又一错到底赶尽杀绝,一个活口不留,还冠冕堂皇地说:"宁我负人,勿人负我",这是什么样的为人?所以其实曹操为人很差,别的不说,就"好杀人"这一点,至少不能称为"可爱".有谁喜欢一个动不动就杀人的人呢?易中天还在这里歪理邪说,这样的人说的这样的话多一个"天下",或少一个"天下"体现出来他的人品不都是残暴吗?有什么区别呢?

《易中天品三国》经典语录  1.看历史,必须历史的看。 2.越是沧海横流,越能显出英雄本色。 3.一方面,战争只能用战争来结束;另方面,则是为了结束战争,人民必须先饱受战争的苦难。 4.再辉煌的事件和人物,都可能只留下一些模糊印象,任人评说。 5.坏话说多了,就成了成见。 6.宁为真小人,不做伪君子。 7.所谓“大气”,一种将生死成败,进退荣辱置之度外的豁达大度,一种我行我素,笑傲江湖的英雄本色。 8.避而不谈,恐怕因为实在不怎样。 9.大法无法。 10.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 11.人才,一旦有了私心没了正义不敢担当,就狗屁不如。 12.有时,愚蠢和狂妄是成正比的。 13.耗子腰里别了把枪,就起了打猫的心思。 14.出头的椽子是要先烂的。 15.对手的话,不一定靠得住。 16.琢磨计谋是没有用的,你还是琢磨人性吧! 17.知人者自知。 18.华而不实爱摆谱的人,是从来就成不了大事的。 19.胜利者总是属于那些洞悉人性的人。 20.兴亡谁人定,胜败岂无凭。 21.不要迷信名人,名人和能人是两个概念。 22.百川归海,难免泥沙俱下。如果大海只接受清水,不接受泥沙,它还能使大海吗? 23.既然追究不了,不如买个人情。统统不追究好了。 24.装糊涂才能宽容人,宽容人才能得人心,得人心才能得天下。 25.时事也好,兵事也好,说穿了都是人事。 26.人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