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权书心术经典语录

当我们要了解一些权书心术经典语录的时候,豆豆语录网已经为您备好了这些权书心术经典语录的内容,等待您的翻阅,相信这些权书心术经典语录的相关信息会是您正想要阅读的经典语录。



权书心术经典语录



  【原文】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
  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注释】
  治心:指锻炼培养军事上的胆略、意志和吃苦的精神等。
  麋:鹿类的一种。
  左:附近。
  瞬:眨眼。
  制:掌握
  上:通“尚”,崇尚。
  怒:激发
  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燃火叫“燧”。
  斥堠:古代用来了望敌情的土堡,这里指放哨、了望。
  犒:犒赏,旧指用酒食或财物慰劳将士。
  优游:闲暇自得的样子。
  挫:挫折,这里指打了败仗。
  厉:激励。并天下:兼并天下。
  黄帝:传说中我国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相传曾在战争中多次取胜,打败了炎帝、蚩尤,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
  殆:通“怠”,懈怠。
  智:有智慧。
  严:有威严。
  欲:应该。
  委:委屈。
  邓艾缒兵于蜀中:邓艾,三国时魏国的将领,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他率兵从一条艰险的山路进攻蜀汉,山高谷深,士兵都用绳子系着放下山去,邓艾自己也用毡布裹着身体,滑下山去。缒,系在绳子上放下去。
  刘禅:三国时蜀后主,小名阿斗,刘备之子,公元223年至263年在位。
  侮:轻视、轻侮。
  尝:试探,检验。
  节:节制。
  沮:沮丧。
  辱:玷污。
  技:本领。
  支:经得起,对付得了。
  校:较量。
  角:角斗。
  抗:高,引申为突出地。
  暴:显露。却:退。
  狎:轻忽。
  堕:落。
  蜥蜴:一种爬行动物,形似壁虎,俗称“四脚蛇”。
  袒裼:脱衣露体。
  乌获:战国时秦国的大力士,相传能力举千钧。
  冠胄衣甲:戴着头盔,穿着铠甲。胄,盔。冠、衣,都用作动词。
  据兵:靠着兵器。
  以形固:指利用各种有利形势来巩固自己。以,凭借,利用。形,各种有利的形式和条件。固,巩固。
  【译文】
  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
  作战的措施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让他们完全实现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可贾,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
  将领要聪明而严厉,战士要愚昧。聪明就不可预测,严厉就不可冒犯,所以战士们都把自身完全交出来听从命令,怎么能不愚昧呢?惟其战士愚昧,然后才能跟他们一道舍生忘死。
  大凡出动军队,要了解敌方的君主,了解敌方的将领,然后才能够出兵于危险的地方。魏将邓艾率兵伐蜀汉,从阴平小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用绳子拴着士兵从山上坠下深谷,如果不是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那么百万大军也可以坐而捆绑擒获。邓艾本来就对刘禅轻慢,所以才出兵于危险之地。因此,古代的良将,能用大军去试探敌人的强弱、虚实,同时也用敌人的反应来衡量自己,这样就可以决定行动方针了。
  作为主将的原则是:明白道理然后可以出兵,了解形势然后可以增兵,懂得节制然后可以用兵。明白道理就不会屈服,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懂得节制就不会困窘。见了小利益不动心,遇上小祸难不回避。小利益、小祸难不值得辱没我的本领,然后才能够应付大利益、大祸难。只有善于培养本领又自爱的人,才无敌于天下。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
  军队自有长处和短处,无论敌我都如此。请问: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运用,敌人却不与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隐蔽起来,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怎么办呢?回答道:我方的短处,我故意显露出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隐蔽起来,使敌人轻慢而陷人圈套。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就知道牺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手握一尺长的鞭子,面对着猛虎,敢于奋力呐喊而挥鞭打击;空着手遇上了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这是人之常情。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带兵了。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着剑,那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要是头戴着盔,身穿铠甲,靠着武器而睡觉,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了。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能够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那就威力无穷了。

权书心术经典语句



刚写了一篇文字,首发在这里好书一起读(48):权谋术和厚黑学,做个广告^_^

书单就在文章里了。

提醒:这篇文字阴气过重,三观不正者容易被引入邪路。慎读。慎读。

阴谋诡计的使用不会有好结果,但仍然应该对之有所了解。

关于堂堂正正、坦坦荡荡的阳谋,之前在《道德经》《论语》《中庸》《少有人走的路》甚至佛学的文字里,已经多次有所议论,不妨重复一次结论:最佳的策略就是道德,就是诚实、正直、善良、守信,与此同时,进行光明正大的、勤奋刻苦的努力。因为人类幸福的来源,就是品德的提升和能力的进步。而在社会中,品德高尚又实力强大的人,是无论什么阴谋诡计都战胜不了的。

《棋经》说“行远而正者吉,机浅而诈者凶”,这篇将暂时不考虑“行远而正”的高妙,降低到“机浅而诈”的维度,来考察其策略和玩法,必须说明,这是为了防御,而不是为了进攻,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只有档次低的人,才会在其中沉迷,而他们也往往不会有好的结果。

一些学者(包括韩非、马基雅维利及一些经济学家)在进行著述和策略讨论之前,会将人假设为冰冷的理性机器,这种假设无数次被证明为用力过猛,使理论和策略都并不实用。人们在行动中受到感性、偏见、谬误的影响,远远超过这些学者在模型假设时设定的“零”。所以,例如“博弈论”和“策略思维”这样的书籍,用于锻炼思维和逻辑能力很好,但必须记住其中的案例都是建立在人是绝对理性的假设之上的,所以,千万不要把其中的案例搬到现实中来作为行动的指导。因为如果现实中博弈的参与者不是理性人(这种可能性是极大的),你在书本上案例中推导出的“最佳策略”,有可能反而成为最差的选择。所以,相比“博弈”“策略”书籍,也许《影响力》《乌合之众》这些指出人类的非理性有多么严重的书籍更有意义。因为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这样的人。

但对计谋的研究仍然是必要的,我近期阅读了《君主论》和《韩非子》,加上之前阅读的一些书籍(中国的《道德经》《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厚黑学》《棋经》,外国的《智慧书》《影响力》《乌合之众》《人性的弱点》《逻辑学导论》《清醒思考的艺术》《社会心理学》等),尽管这些书篇幅巨大,风格迥异,品味参差,但说的都是“人的事”,因此必然是相通的,我将其进行了个人的概括,概括的结果极为简单,只有三点:

信息,实力,主动。

这三点,是玩弄诡计的人应该尽力获得,同时尽力阻止别人获得的,分别对应《孙子兵法》的三个重要理论“知己知彼”“避实击虚”“致人而不致于人”、以及可以粗略对应到《韩非子》的三个要点“术”“势”和“法”,以及《棋经》的三条箴言“路虚而无眼则先觑”“不若因之而自补”“宁输数子勿失一先”。

信息的要点在侦查和隐蔽,实力的要点在正合和奇胜,主动的要点在自由和调动。其中信息和实力都来源于长期的积累:情报机构的建设和情报的搜集、资源的积蓄和战斗力的塑造,显然不是事到临头再筹措就能起作用的。而这些长期工作的进行,没有长期在握的主动权,是不可想象的(如果主动权在别人手中,别人会破坏你这些工作的进行)。所以,即使这篇文字要降低维度考察纯计谋,仍然避免不了要强调“高维度”的长期积累的重要,因为事实就是如此,任何精妙到让人眼前一亮的计谋,背后都有漫长无聊又琐碎的基础工作。(《棋经》:与其无事而强行,不若因之而自补;欲强外先攻内,欲实东先击西)当基础工作做好了,到了可以用计的时候,该怎么做呢?

这才终于说到主题了——

(以下内容为了方便理解,一般以“我”为计谋主体行文,请读者自行思考如果自己是潜在的计谋客体,怎样才能不为所害。另外,以下内容的括号中,引用了一些书籍的箴言,作为观点的佐证,如“孙”表示孙子兵法,“计”表示三十六计,“棋”表示棋经,而“书籍”后面的数字表示《好书一起读》写过该书籍,数字是那一期的序号)

一、信息(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获得尽量多的信息,阻止别人获得信息,尤其阻止别人获得你的信息

1.了解环境

这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阅读和调查,获得静态的资料,二是通过投入和实验,获得发展的规律(道德经: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第二个方面也是“了解自我”的重要途径。既要了解客体的信息和规律,又要了解当主体(我)介入时的发展规则。还应该借助其他主体(他人)的行动经验,尤其是亲自实验成本太高或不可能时。很多时候比起从零开始推理,直接去观察别人的经验,更节省成本,效果也更佳。有些时候试错则几乎毫无成本,这时该勇敢尝试。演绎法(通过原理推演)和归纳法(通过现象总结)结合使用,才会对事物有一个良好的认识。注意三点:广度,深度,变化规律。

2.刺探别人的理性程度、性格弱点、行动风格,这是预测别人、限制别人(计:打草惊蛇、指桑骂槐、连环计)、调动别人(计:借刀杀人、反间计)的基础

目的是“知彼”,必须先清楚的是,绝大多数的人绝不是理性人,因此研究他们“非理性”的特点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根据别人的真面目来推演,比起把他当成理性人来推演好多了,因为后一种推演只适合用来做数学题,而不适合真实的情况。不同的人会体现出多种多样的非理性,如果了解他的性格和风格并加以利用(关于窥伺的技法也许可以从《冰鉴》和《笔迹心理学》等书中习得),局势就会对我很有利。如果无法了解他的性格和风格,则只能通过人类通常的弱点来预测、限制和调动他。无论如何,你都不要表现出自己的聪明和目的,而让事情显得自然普通,就像在做的事与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的自然和普通的事情一样。别人如果没有戒备,事情就会容易很多。

3.造成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并利用这一优势

(计:空城计、偷梁换柱)

要获得别人的信息,同时避免让别人获得你的信息。做后一件事时要避免让人感到你在遮掩,否则会引起别人的提防和戒备,可以适当暴露出一些弱点和缺点,让人感觉到看到了你真实的一面,从而对你有安全感。可以适当地说一些推心置腹的话,这样能换取别人的真心话。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你会被别人控制的真正的弱点和实话暴露给人,而只应该暴露出无关痛痒的信息,对重要的信息,要显得那些信息根本就不存在,而不是刻意避而不谈这些信息。但当这种信息确实无法再隐藏,则该用最大的坦率和无辜来公开它,这样如果有人用它来挟制你,受到攻击的将是他而不是你。

二、实力(孙:避实而击虚)

增强自己的实力,削弱别人的实力,同时避免被别人削弱实力

1.增强自己的实力,这是基础的基础

(孙:以正合。棋:行远而正者吉。)

要尽最大努力增加自己的资本,同时要尽量俭省地使用它,不要害怕吝啬的名声,滥用资本的人最后获得的名声会比吝啬更糟,当你用积攒的力量做成了事情,之前批评你的人就会转而夸赞你。不要轻率地攻击别人,否则你会处处受敌,要表现出对别人的理解和尊重,表现出井水不犯河水的姿态,你不干扰别人,就有资格要求别人不干扰你,这样只要你比别人更专注地谋求资本,你早晚就会比他强大了。无论计谋多么奇伟瑰丽,最简单最实用的办法依然是实力的碾压,正因为碾压过于理所当然了,人们才会反而赞叹计谋的奇妙。

2.削弱别人的实力

(计:以逸待劳、釜底抽薪)

必要时候使用正面打击的手段,如果你的实力强于别人,盟友和正当性是很容易找到的,但更好的还是采用阴谋的方法削弱他;而在默默积蓄力量的你,面对强敌的打击,或者忍耐,或者逃跑,最后的选择则是拼命(孙:死地则战;棋:局势已弱,锐意侵绰);强大的一方应当避免将弱敌逼到拼命的境地(孙:围师遗阙,穷寇勿迫)。

3.避实击虚

(计:调虎离山、围魏救赵、远交近攻)

形成局部的以强攻弱、以多打少,这要发挥强大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和机动性,所以蓄势待发的战略机动力量和预备队是意义重大的。在关键的点上投入关键的力量,而不要将关键力量使用过早、时间过久,消耗锐气和士气。当然,对敌人,应当刺激他打出所有的牌,这样他没有应变的余地,你还有转圜的空间,你的最后一手牌就将一锤定音了(因为他已再无能力抵抗)。

4.实力弱小的情况:A忍耐、B逃跑

(棋:彼众我寡,先谋其生)

(A计:苦肉计)(B计:金蝉脱壳、李代桃僵、走为上)

在实力弱小的时候,要激发第三方甚至是对手的同情弱者的心理,要强调“公平”的一方面而不是“效率”的一方面,要激发第三方关于“权利”的通感,要表现得自己是在争取基本权利(生存权、发展权)而不是在抢占别人的资源,让自己表现为柔弱、正义、无害、不得已,把自己放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位置,这样会获得帮助和保护,拥有良好的态势和舆论的支援。在弱者发展实力的阶段,一定不要表现得锋芒毕露,这样就不会引来强者的忌惮和打压。隐藏实力,隐藏发展,隐藏目的,在时机成熟前,千万不要露出獠牙。

5.实力强大的情况:A控制局面、B解决问题

(孙:上兵伐谋)

(棋:我众彼寡,务张其势)

(A计:关门捉贼、上屋抽梯)(B计:擒贼擒王)

在实力足够的情况下,一半温柔一半强迫地让对方臣服是容易的。必须多说一句,一般情况下的博弈,不可能对敌人造成肉体消灭,所以击溃敌人仍然要留有余地,给敌人余地就是给自己余地,否则会引来已经出局的敌人在其他场合的不管不顾的疯狂报复,所以,要消除他的势力,但要留给他一定的资源,这一点点甜头会让他不舍得去铤而走险。不要与一无所有的人为敌,也不要让敌人一无所有。

三、主动(孙:致人而不致于人)

抓住主动权调动别人,破坏别人的主动权,尤其避免被别人调动

1.跟着理性去做事,行为的正当性总是能找到的

(书籍:书籍009《厚黑学》、书籍《君主论》、书籍《韩非子》)

活用虚伪(计:借尸还魂)、无耻、多重价值观和多重标准(虽然会让你显得朝三暮四、反复无常、前后矛盾,但会注意到这一点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人们反而会认为你复杂深奥,敬之畏之)。理性非常重要,解释自己的行为也非常重要,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和价值观碰撞的时代,你总是有办法将行为正当化的,这时《厚黑学》中“在厚黑之上一定要蒙一层仁义道德”的指导就至为关键了。

2.隐藏自己意图,变换风格,让别人无法了解(计:笑里藏刀、假痴不癫)、预测、限制、调动(计:无中生有、瞒天过海、暗度陈仓、声东击西、假途伐虢)

(智慧书:捕捉飞行线路有规律的鸟儿容易,捕捉飞行线路不断变化的鸟儿却很难)

只有躲开敌人的窥伺,才能将事情引向我想要的方面,否则会受到敌人的干扰和破坏。如果要发动进攻,要避免敌人提前准备或逃跑,如果要进行防御,要避免让敌人知道我方的兵力配备。隐藏信息是必须的,尤其是有第三方友军的时候,告知他们秘密,有泄密的危险,不告知他们,则无法协调行动,这时要精确地控制告知他们和不告知他们的信息量。可以泄露假信息来试探他们的忠诚,也可以利用假信息让敌人产生错误的判断,这样即使真信息泄露出去了,敌人也无从分辨真假。在行动中要采用优势策略,这样敌人无论怎样应对,我方都可以根据敌人的行动调整自己的行动,结果都是对我方有利。

3.利用别人非理性的一面,利用他们的偏见、谬误和人性的弱点,同时保持理性,避免被别人利用我的偏见、谬误和人性的弱点

(书籍:书籍003《逻辑学导论》列出的谬误list、书籍040《清醒思考的艺术》列出的偏见list、书籍013《乌合之众》、书籍《影响力》、书籍《人性的弱点》、书籍046《社会心理学》)

(计:抛砖引玉、美人计)

利用人们“不是理性人”这个特点,操纵他们的心理,欺骗他们,打动他们,诱导他们;同时,要保持自己的理性,避免被人操纵、欺骗、打动、诱导,用“厚”和“黑”为武器战胜自己在心理和人性上的弱点。当然,“厚黑”上面蒙一层“仁义道德”依然是必须的。

4.让自己保持主动权,同时让别人失去主动权

(棋:宁输数子,勿失一先)

(计:反客为主)

通过威胁敌人重要环节的方法,让敌人被迫跟着我的步调走,这样我的重要环节就安全了。一旦局势被我控制,就能容易地遏制敌人的信息采集工作和补充实力的工作,让优势越来越大。表现出强弱差距,第三方的观望者就会投向我,只要我不表现出贪婪的胃口和通吃的愿望,人们偏向强者一方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强者既掌握着利益,又掌握着舆论。如果主动权在我方,敌人应该努力寻找并开辟新战场,试图通过威胁我的薄弱环节来抢夺主导权,这时我应该使用少量精力防御之,甚至干脆无视之,将主要力量继续投入在我的优势地区,掐住敌人的咽喉,不让他逃脱。如果我被敌人新战场的行动分散了注意力,敌人就有机会在主战场挽回颓势。当然,如果我确实暴露出了致命弱点被敌所乘,我也将无可奈何。所以要事先戒备。

5.抓住机会

(计:趁火打劫、浑水摸鱼、顺手牵羊、隔岸观火、树上开花)

当有了机会,一定要牢牢抓住。如果不能抓住机会,一切的准备、调度都将毫无意义。机会的出现往往只是一个瞬间,所以要敏锐而大胆地下决断,不给敌人弥补过失的可能。一旦取得了突破,就要趁着敌人局势混乱、力量分散、士气低落、犹豫不决的时候,扩大战果,使之彻底崩盘,不要给敌人任何翻盘的机会。如果敌人及时发现漏洞并修复了它,他会在后怕之下提高警惕,以后再也不会暴露出类似的机会,所以说机会稍纵即逝。只有拥有充分的信息和充足的准备,才会在机会到来时,信心十足地做出正确的判断。

6.让别人误以为有机会,利用别人的破绽,将计就计

(计:欲擒故纵)

如果双方都很谨慎,不暴露破绽,则可以使用一些假行动来钓敌人上钩。敌人是否能识别这是假动作?是否已经在计划对你的后招将计就计?到了这一层面,就是双方对拼试探能力和庙算能力的关键时刻了。在“主动”的最后一个小节里,问题的重点回到了“信息”和“实力”,如果信息充分,实力强大,就可能寻找到最优策略,即无论敌人怎样应对,我都有能力将之摁死。“奇”的对决最后起作用的依然是“正”的碾压,这让这篇文字显得荒诞而可笑。事情实在是如此,在评书的渲染之下,计谋的重要性在人心里留下了过于强烈的印象,但如果硬功夫相差悬殊,再多的聪明智计也改变不了蜀汉终将灭国的大势。《孙子兵法》说,要先谋得胜利的态势,然后再开打。这样在开打之后,局面会彻底一边倒,以致让观众感到无聊,因为胜利过于理所当然,所以主帅也不会在历史上留下惊艳的记忆。这就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道理。成功更依赖于实力而不是计谋,这是无数自认聪明的投机人应该补上的一课。

更新:补充一本,余华清的《权术论》,我的笔记:读什么书能增加权术? - 知乎

原文: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穴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强与吾校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按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一)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李商隐
(二)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年明月何处看。
(三) 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清·吴伟业《圆圆曲》
(四)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五)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销。——唐·杜甫《小至》
(六)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七)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八)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九)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十) 推倒一世豪杰,开拓万古胸襟。——李白
(十一) 水行不避蛟龙者,渔夫之勇也;陆行不避凶虎者,猎夫之勇也。——庄子
(十二)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
(十三) 诗经散句:(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3)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5)言念君子,温其如玉。(6)靡不有初,鲜克其终。(7)月出皎兮,皎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俏兮。(8)今夕何夕,见此良人。(9)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十四)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十五)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十六)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此三则均出自《孙子·谋攻》
(十七)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罗贯中《三国演义》
(十八) 为将之心,当先治心。——宋·苏洵《权书·心术》
(十九) 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
(二十) 用兵之法,教戒为先。——《吴子兵法·治兵》
(二十一)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汉·桓宽《盐铁论》
(二十二)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唐·李商隐《马嵬》
(二十三)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蜎守空闺。——唐·高适《塞下曲》
(二十四)与君子游,如日之长,加益不自知也;与小人游,如履薄冰,几何而不行陷乎?——马总
(二十五)子曰:“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二十六)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二十七)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陆龟蒙
(二十八)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战国·屈原
(二十九)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
(三十)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瓦岗寨讨伐隋炀帝文告
(三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三二)天地盖载之恩,日月照临之恩,国王水土之恩,父母养育之恩。——四恩
(三三)久旱逢甘霖,他乡遇知己,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四喜
(三四)礼,义,廉,耻。——四维
(三五)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三六)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
(三七)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三八)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三九)大树参天兮干云霄,坐云端兮我逍遥,与云共语,与鹤同霄。——屈原
(四十)天上奇花天上开,共隐花间避浊世,妙哉,妙哉。——李白
(四一)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
(四二)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四三)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清·彭端淑《为学》
(四四)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四五)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刘勰《文心雕龙·文思》
(四六)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四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四八)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四九)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五十)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五十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三)淡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四)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南宋·朱熹《春日》
(五)着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元·关汉卿
(六)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七)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元·王实甫《西厢记》
(八)不是一番寒澈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九)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喜来春》
(十)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题墨梅》
(十一)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明·汤显祖《牡丹亭》
(十二)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十三)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冯梦龙
(十四)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冯梦龙
(十五)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冯梦龙《警世格言》
(十六)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十七)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笑林广记》
(十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郑板桥·对联
(十九)智者不必仁,而仁者则必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二十)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二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诗经·小雅·巧言》
(二二)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系辞上》
(二三)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哀郢》
(二四)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涉江》
(二五)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楚辞·卜居》
(二六)闭目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楚辞·桔颂》
(二七)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楚辞·国殇》
(二八)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辨》
(二九)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三十)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战国策·秦策》
(三一)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战国策·燕策》
(三二)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孙子兵法·九地》
(三三)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在辩若讷。——《老子·四十五章》
(三四)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三五)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三六)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论语·宪问》
(三七)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三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有樽前笑不成。——杜牧《赠别》
(三九)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判官》
(四十)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四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枯骨。——唐·曹松《已亥岁有感》
(四二)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陆龟蒙《别离》
(四三)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宋·秦观《江城子》
(四四)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四五)夫凤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四六)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蝶恋花》
(四七)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四八)朱门沉沉接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陆游《关山月》
(四九)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五十)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白碧。——姜夔《淡黄柳》
(五一)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文天祥《指南录》

借用一句话:理解人性和人情练达是两回事. 所以,没必要要去识人心还成术.多了解自己比什么都强. 想研究心理方面的知识,最好先从人性入手,意识方面是重点.心理学,行为学,语言学林林种种都是学问,但大多都是意识的应用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经典语录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