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网提供勃朗宁诗人经典语录精选内容!是不是最近刚好要想要了解或者阅读一些勃朗宁诗人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呢?在勃朗宁诗人经典语录这个语录专题里面,可能会有你需要的相关经典语录!
勃朗宁诗人经典语录
这不是抢吗,低调点吧兄弟
勃朗宁诗人经典语句
你好 你可以上京东商城看看 那里有哦 谢谢
《我的前公爵夫人》是罗伯特•勃朗宁戏剧独白诗的代表诗作之一,戏剧独白诗并不是勃朗宁的独创,此前就有许多戏剧独白诗,其独白的内容大多是人物的“自言自语”或者向读者坦露心迹,有很强的抒情色彩,作者也隐藏在人物之后,而勃朗宁戏剧独白诗的独特之处在于人物独白是戏剧中人对剧中另一个人所说的话,重点在于人物塑造,勃朗宁也曾把诗人称为“造像者”,于是人物便脱离作者,成为一个独立的存在,我们也能更加客观地面对人物,我们能明显感觉到独白对象的存在,诗人隐去了独白对象的反应,是为了让读者自己参与进来,做独白对象和主人公一起亲历一些事,同时又能做客观的读者,及时抽离出来,给读者很大的空间。勃朗宁的戏剧独白诗一般是一个片段,这也给了读者很大的空间去自己补全。因此勃朗宁的诗也就具有了很强的耐读性。对此,勃朗宁这样写道:“叫这一个说话,按照他的习惯,而把我自己排除在视界以外。至于其余的呢,就让你替他说。”在这里,“这一个”指的是独白者,“我”是指作者,而“你”就是读者。在本诗中,公爵的独白对象是伯爵的使者,我们可以进入使者这个角色,跟着公爵去欣赏前公爵夫人的画像,同时也可以抽离出来,作为一个客观的读者,这首诗也是一个片段,不过通过上下文,我们可以补全前后因果:伯爵的女儿即将嫁给公爵,使者来和公爵商量伯爵女儿的聘礼,在此过程中公爵向使者展示了他的前夫人的画像。此诗采用的是五音步抑扬格:That's my /last Duch/ess paint/ed on/ the wall,Looking/ as if /she were/ alive. /I callThat piece/ a won/der, now: /Frà Pan/dolf's handsWorked /busily /a day,/ and there/ she stands.(音步:在英诗中两个元音为一个音步。)(抑扬格:在每一个音步中,前一个音轻读,后一个音重读为抑扬格,如若相反,则为扬抑格。)五音步抑扬格是最“自然”英语语言形成的格式,适用于写日常对话,公爵的独白采用这种形式是非常合适的。同时本诗也运用了跨行,跨行是文学的一种策略,诗句继续而在意义结尾处不停顿,诗句的意义不停顿而转到下一行,(例如诗的第二行和第三行)跨行使诗连绵不绝,体现了公爵讲话滔滔不绝,不容打断,是公爵在主导整个对话。诗行的第一行公爵在介绍公爵夫人的画像的时候,在公爵夫人的前面加了一个“my”(我的),光看这一句其实是很平常的一句话,纵观全诗,我们可以发现my和I(我)两个词很频繁地出现,公爵不断地强调自己,我们面前就呈现出一个非常庞大的公爵形象,他操控着一切,结合后文,公爵对公爵夫人的疯狂的占有欲,他最后残酷地杀死了公爵夫人,让她变成了一幅画,使得公爵夫人完完全全变成了他的所有物,也就照应了第一行这个“my”。在描述画中公爵夫人的表情时,公爵并没有回忆公爵夫人的音容笑貌,他在强调画家的笔法,这红晕,这眼神,这微笑,简直完美的艺术品,他特别强调了这幅画是画家潘道夫的作品,显出他艺术的高品味和他的权势。当使者被这幅艺术品震惊,并向公爵投来疑问的目光时,公爵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骄傲地说:因为外来的生客(例如你)凡是见了画中描绘的面容、那真挚的眼神的深邃和热情,没有一个不转向我(因为除我外再没有别人把画上的帘幕拉开),似乎想问我可是又不大敢问;是从哪儿来的——这样的眼神?你并非第一个人回头这样问我。对于公爵来说是虚荣心的极大的填满。仿佛这幅画并不是前公爵夫人的画像,而仅仅是公爵众多收藏品中的其中一件。被使者问起公爵夫人的往事,公爵的回忆中充满了对前公爵夫人的轻蔑。公爵夫人骑着白骡在花圃里绕行,她对于给她采来樱桃的下人表示感谢,她对每一个人微笑,她的眼睛到处观察。公爵夫人是一位活泼,和蔼可亲的女士,可是在公爵的眼里,夫人太容易被取悦,十分轻浮,夫人对任何给她礼物的人都表示感激,公爵却认为这是“把我赐她的九百年的门第与任何人的赠品并列”,公爵身后有他的贵族家族,他的公爵头衔,他的封建贵族阶级,公爵夫人不应该和她身份不相符的人来往,这是屈尊,公爵还认为九百年的门第是他给公爵夫人的,他给了公爵夫人拥有的一切,这也就使得他对公爵夫人的占有显得“顺理成章”。“你这点或那点令我讨厌。这儿你差得远,而那儿你超越了界限。”虽然是公爵并没有说出口的话,但是公爵真实的心理。在原文中“this”(这)和“that”(那)也是重读,全诗中也有许多表示方位的指示代词,公爵的指手画脚跃然纸上,表现了公爵在这个家拥有绝对的权力。公爵觉得对于公爵夫人的轻浮行为说这样的话都是屈尊,有损他的身份,拥有绝对权力的他怎么可能屈尊过,于是原文用了一个词“下令”,表现了他的绝对权威,“我下了令:于是一切微笑都从此制止。”公爵残忍地把夫人给杀死了,并让潘道夫画了夫人的一幅肖像,他盖上帘幕,从此公爵夫人的微笑就是他的独有品。回忆结束,公爵并没有什么情绪上的波动,他引导使者走向他的另一件收藏品,仿佛刚才只是看了一幅画,他引使者去看克劳斯为他打造的海神尼普顿驯服海马的青铜铸像,青铜铸像可以充分说明公爵雄厚的家产,古罗马是继承了古希腊的神话,尼普顿是海神波塞冬的罗马名,海神波塞冬的坐骑就是海马,波塞冬驯服海马也就代表着公爵驯服公爵夫人,公爵是绝对的主人。公爵夫人骑白骡绕行花圃的画面也与这个海神驯服海马的铸像形成鲜明对比。公爵在独白里反复使用“请”和“不客气”,仿佛是一个有教养的绅士,其实是杀死公爵夫人的冷酷凶手,也就揭露了公爵的虚伪。在途中,公爵与使者谈论聘礼,公爵保证对方对嫁妆提出任何合理要求都不会拒绝,公爵说:“他美貌的小姐才是我追求的目标”,在原文中用的词是“object”,object既有目标的意思,也有物品的意思,是对伯爵女儿的物化,这也就说明伯爵女儿嫁过来将会成为下一只海马。诗歌也存在另外一个角度的解读,公爵夫人的画像象征着社会中的失语者,他们在社会中受到了压迫,却无法发声,对于他们的了解仅仅是上层阶级的描述,在这些描述中不免有些妖魔化,就如公爵把公爵夫人描述成一个轻浮的女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