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中国投资经典语录

中国投资经典语录这篇内容是经过特别精心的整理的,这篇经典语录的内容相关性较强,所以,如果您想要看看中国投资经典语录的话,这一篇中国投资经典语录应该是您需要的。



中国投资经典语录



中国投资经典语句



作者:大壮

天使茶馆修改删减(共3600字,阅读时间9分钟)

最近,据国外媒体报道,老虎环球基金(Tiger Global Management)入股了“字节跳动”,公司的估值在900亿美元至1000亿美元之间。从2012年创业,8年间由今日头条变为字节跳动,最终长成为千亿美元估值的超级独角兽,资本既是最佳见证者也是最佳参与者。

1.

只有一家投资人看懂了

字节跳动的创始人张一鸣是中国互联网圈典型的连续创业者,投资人称他的成功是必然,然而并不是每个投资人都能在早期投中这样的必然。

从酷讯到微软,从与王兴一起创业做饭否和海内网,到创业做房产搜索网站九九房,张一鸣从未放弃对“内容搜索、信息分发”的一腔执念,最终才有了后来的今日头条。

张一鸣曾谈到了创业初期的艰辛,称一个月见30多个投资人,因说话太多导致失声,但在创立的前一年半,其实整个业界并不看好做“个性化推荐新闻阅读”的今日头条。

海纳亚洲创投基金董事总经理王琼一直坚持相信张一鸣以及他的智能引擎推荐技术。今日头条是海纳亚洲第一且唯一的天使投资项目,她至今记得,当时张一鸣用咖啡馆的一张餐巾纸画出框图,讲解他构想中的产品原型,大体就是后来今日头条的样子。她当即决定天使轮和A轮海纳亚洲都会参与。2013年3月份,今日头条当时有了300万的日活数据,并且一直在稳步增加。但约见了一大圈投资人之后,没人看好今日头条。

投资人很理性,普遍认为所有大的互联网公司(新浪、搜狐、小米、腾讯)都要做这个产品,感觉这个市场竞争会非常激烈,这家小公司没有机会。作为投资人有时太聪明了,理性东西思考太多,所以在A轮融资基本都放弃了。

后来还是王琼发现俄罗斯投资机构DST创始人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在美国投过个性化推荐新闻阅读产品Prismatic,她觉得这位投资人肯定能够理解今日头条。尤里认为头条是中国版的Prismatic,很快决定投资,并且给到5000万美元的估值。这是DST少有的在早期阶段即参与投资的中国公司,之前DST曾参与小米的C轮融资、京东的C轮融资、Facebook的D轮融资、阿里的E轮融资、Twitter的G轮融资等。

度过B轮后,今日头条才算一马平川。

2.

投晚了,退早了

在红杉的一次内部培训活动上,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直言,“当年错过了今日头条的A轮融资,究其原因就是调查不够、判断失误。幸运的是,后来还是跻进了今日头条的B轮、C轮融资。”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接着说:“今日头条A轮没投不是一个错误,因为你们投得起B轮;对我们就是错误了,我们错过了天使轮不投,就是永远的遗憾。”

同在现场的还有奇虎360的周鸿祎,“刚才他们两个争着犯错,说的我心里特别难过,因为一个是没投今日头条,一个是投晚了,其实这都不是最愚蠢的错误。最愚蠢的错误是我在一开始就投了,但中间很低估值的时候就退出了。”奇虎360跟投了由DST领投的今日头条B轮融资,几年后因为需要钱就都把股份卖了,也有不错的投资回报。

红杉资本虽然错过了今日头条的A轮,但是在C轮1亿美元融资中大手笔领投。尽管如此,作为中国投资界神话人物的沈南鹏还是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及这个错误,每次复盘依然会遗憾。他在某次演讲中说:“我认识张一鸣的时候,心里也是打了一个盹,因为他要做的事情具有巨大的风险,没有人包括在美国都没有人做过。但是张一鸣认为这样的产品有它的空间,可是我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在他第一次融资的时候,我没投。”

3.

完美错过的大佬们

在今日头条创立的前一年半,业界并不看好它,B轮投资也完成的一波三折。事实上,当时国内的资本市场,几乎没有看好张一鸣和今日头条的投资机构。

在天使投资人的信条里,错过项目比投错项目更令人遗憾,今日头条就是被梅花创投吴世春错过的项目。张一鸣是酷讯的第一名程序员,是吴世春当年还在酷讯担任COO时招聘的。但是,喜欢投熟人的吴世春偏偏错过了张一鸣。吴世春曾在访谈中提及,在今日头条天使轮融资时其实是有关注的。“谁知他这么快就拿到钱了。当然,如果我更敏锐一点的话,应该早点去找他。”

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不止一次公开表示过对错过今日头条的后悔。“觉得他太斯文,然而中国的互联网还是需要创始人凶狠一点,所以当时就没有投资。”2013年初,只聊了15分钟朱啸虎便明确拒绝了张一鸣,“那时候,新浪的市值不过30亿美元。5000万美元的估值投一个移动端的新浪,你让我怎么赚钱?”

对错过今日头条感觉比较遗憾的还有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他在今日头条B轮时融资的时拿很多数据来研究,但“还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2013年觉得今日头条使用人群有限,市场空间恐怕不大。现在看来,中国更多人群是在三、四线城市,是我触达不到的人群。另外,张一鸣身上的创新能力和管理上的突破,也是我没有预期到的。”

不仅投资圈,一些互联网巨头也都找今日头条谈过,不过反应相对比较迟钝。腾讯想占股比例大一点,没谈成;小米想让头条出让20%的股份,以及还要接受小米日活用户收入分账,张一鸣觉得不值就没答应;今日头条在B轮融资时也曾经找过凤凰网,但是对方更偏向投“一点资讯“,于是在2014-2015年,三轮连续投资了一点资讯,成为重要股东。

4.

被大佬们错过的众多巨头

1. 马化腾:“当初没有投资淘宝,我悔都悔死了。”

2003年,淘宝刚创办时,马云曾和马化腾交流过,当时小马哥本有机会去投资淘宝获得15%的股份。但是由于当时马化腾心底里并不看好淘宝的商业模式,同时觉得占比太少,所以放弃了这笔投资。

2. 柳传志:“当年李彦宏来找过我,我没敢投。”

李彦宏归国创业时,曾找过当时刚成立风险投资的联想,李彦宏想融120万美元,但柳传志觉得这是一笔巨大的数字,要担的风险实在是太大。另外,谷歌当时在搜索领域已经有了较强的影响力,将来是否进军中国市场还存在不确定性。考虑到这些因素,联想最终放弃了对百度的投资。

3. 雷军:“说的项目这么大,怎么看都觉得是骗子。”

创业时期的阿里,马云见了32个投资人,但都被拒绝,这其中就有时任金山总裁的雷军。当马云找到雷军的时候,手下却告诉雷军:“这人獐头鼠目的,满嘴跑火车,是不是做过传销?说的项目这么大,怎么看都觉得是骗子!我就给拒绝了,我又不傻,会让他圈我们的钱!”

4. 张朝阳:“你这东西,根本就不值50万。”

腾讯初期,马化腾曾苦于没有变现渠道,前来找张朝阳想卖掉QQ,张朝阳不仅果断地拒绝了他,还抛出了那句经典语录:你这东西,我找几个大学生不超过3个月做得都比你好,根本就不值50万!

5. 周鸿祎:“这个团队不行,根本不像是来融资的。”

周鸿祎去红杉中国的办公室开会,应沈南鹏之请,周鸿祎去跟几个来红杉融资的小伙子们交流,带头人一副学生打扮,对他的出现非常冷淡。“眼睛几乎就长在了天花板上”,周鸿祎回忆说。这是他所痛恨的“海归派”的傲慢,他告诉红杉的投资团队:“这个创始人不行,太牛逼哄哄了,根本不像是来融资的,不接地气。”那个“眼睛长在天花板上”的创业者,便是创立“美团”的王兴。

6. 王兴:“我看了一眼,说了两个字:垃圾!”

创业前的程维,曾在阿里巴巴工作过8年。那时候王兴已经创建美团,两人因为业务关系来往颇多,程维在刚离职创业做滴滴打车的时候,找到了王兴,“我把我的产品拿给王兴看,我对产品自信满满,结果他看了一眼说了俩字:垃圾。王兴的理由是:“你看看现在的互联网产品,哪里还有需要注册的。”

5.

被大牌投资机构错过的众多巨头

当你认为优秀的投资人或投资机构挑走了所有的潜在赢家,而且只会挑中赢家时,去一家顶级风险投资基金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BVP)的网站看看他们的“放弃投资组合”页面。你会看到上面有一个公司清单,都是这家创办有100多年的美国最老牌风险投资基金拒绝参与其早期投资的公司,其中包括:苹果、eBay、联邦快递、谷歌、英特尔、Intuit、康柏、PayPal、思科、Airbnb、Zoom等等。但BVP的成功之处在于,尽管错过了这些,但他们已经帮助100多家企业在纳斯达克等全球各地的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下面就是他们如何拒绝这些潜在巨头的。

苹果:本来有机会在苹果上市前参与投资,一位合伙人说:“这什么公司,估值6000千万美金?高得太离谱了,Pass!”

eBay:一位合伙人说:“一个卖邮票?钱币?还是漫画书的网站,愚蠢的点子,Pass!”

Facebook:一位合伙人说:“孩子,你没听过Friendster吗?走开,结束了!”

Google:他们当时租了BVP一位合伙人的朋友家车库办公,BVP的合伙人听了这个朋友对Google的推荐后,说:“我怎么才能走出这个房子,而不用接近你的车库?”

PayPal:一位合伙人在其A轮融资中拒绝了PayPal,因为觉得团队没有经验,还有可能遭遇“监管噩梦”。

聪明的投资人都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做到只挑选最终的赢家,这种观点就是专业与业余投资人的区别。

重要的不是你错过了哪些优秀的公司,而是你有没有投到属于自己的优秀公司。

(完)

1. 真格基金徐小平:投资就是投优秀的人,即使他们现在的商业模式有问题也要投!

2. 我做CEO的8年零3天: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8年全都举步维艰

3. 王功权:投资人问的1/3是傻瓜问题,1/3是没法回答的问题!

4. 天使投资人孔乙己

5. 李开复:优秀的团队 一定要招“苦大仇深”的人

6. 红杉资本周逵:未来10年抱紧科学家的大腿!

7. 靳海涛:产业链条短的项目容易成功!

「我可以花一天时间,观察你的一举一动,然后面对十二个人讲述一个故事。我可以用这个故事让你成为一个圣人,一个英雄,也可以让这十二个人听完故事后,再也不敢让你接触他们的孩子。」

在刑事诉讼法课堂上,我的老师这样说道。这位头发花白的前联邦检察官,微微摇晃着头,似乎是要向大家表明这是个活跃气氛的玩笑。但他深陷下去的眼窝中,仍然放出一道光,让人脊背一凉。

「我甚至不需要说谎,只需要告诉他们不同的事实。」

威灵顿纵火案,本世纪最有争议的死刑案件之一,就雄辩地说明了,讲故事的方式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1. 杀婴凶魔

得克萨斯州的科西卡纳市,常住人口只有不到两万人。连接达拉斯和休斯顿的 45 号州际高速上,车辆飞驰而过,人们很难留意到路旁的科西卡纳。

它就像是《模拟城市》游戏新手玩家的拙劣作品一样,枯燥的横纵街道在平原上画出井字格,低矮的房屋从地里钻出来,其中几乎没有那栋能长到三层楼以上。

然而,1991 年 12 月 21 号,一个男人绝望的哭喊声让这里不再宁静。

23 岁的卡梅隆·托德·威灵汉光着脚跑出自家屋子,屋子里有他的三个孩子,最小的还只有一岁,而火苗正从这栋白墙红瓦的平房中蹿出来。

虽然消防员及时扑灭了火灾,但三个孩子都不幸窒息而死。

火灾现场画面(来源: The New Yorker)

从这里开始,我要先讲第一个故事了:

威灵汉可是法庭的常客了,在高中退学之后,他接触了毒品,并犯下不少事情,从入室盗窃到偷汽车,涉猎颇为广泛。

威灵汉长得人高马大,有膀子力气,但似乎把一副好身体用在了打老婆上。在他的妻子史黛西两次怀孕期间,都有证人说,威灵汉故意踢她的肚子,想让史黛西流产。

火灾发生的时候,威灵汉并没有工作,全家靠史黛西在她哥哥开的酒吧里做零工勉强度日。

说回到火灾,邻居们能回忆起不少细节。有人说,亲眼见到威灵汉光着脚跑出来,但他的双脚并没有被烫伤。

这也巧了,好像这把火长了眼睛,专门在他身后烧起来。也有人亲眼看到,就当房子被浓烟笼罩、三个孩子生死未卜的时候,威灵汉还格外关心他的车子。

根据邻居回忆,虽然威灵汉喊着说自己的孩子还在里面,但他似乎并没有想要进火场救人。

后来,在法庭上,威灵汉的邻居布兰迪·巴尔比 是如此作证的,

检察官:他(威灵汉)有没有回到过着火的房子,或者有没有试着回到过着火的房子?

巴尔比:我没有见到。

检察官:当你建议他回去(救孩子)之后,发生了什么?

巴尔比:有一阵子他一直在嚷嚷着车的事情,还在找人帮他挪车。后来我看到他走过了马路,坐在路沿上。

……

检察官: 确认一下,在任何时间段,你都没有看到他(威灵汉)试图进入房子,对吗?

巴尔比:是的。

这就是邻居的证词。

火灾中被烧毁的婴儿床( 来源:The New Yorker) 2. 火证如山

但要真正弄明白威灵汉和这场火有什么关系,不能靠捕风捉影,于是当地消防局请来了火灾调查专家曼纽尔·瓦斯奎斯。

这位瓦斯奎斯,派头可是不小,他经常把两句话挂在嘴边:

- 火不会毁灭证据,只会创造证据;

- 火自己会说话,我只是解释给别人听罢了。

或者我们可以化用一句广告词来作为瓦斯奎斯的座右铭:「我不是在讲故事,我只是火的翻译官」。

瓦斯奎斯很快留意到,房屋的玻璃有着蜘蛛网一样的裂纹,而在他看来,这似乎是火在对他说,自己是有了液体助燃剂的帮助,比如汽油,才能燃烧如此迅猛,以至于令空气迅速膨胀,产生了足以打碎玻璃的冲击力。

他沿着火燃烧的路径行走,发现了更多火焰所创造的证据。

比如说,房屋中的起火点有三个,似乎是有人刻意在三个地方点火,否则,像是电线短路、炉子烧焦之类的意外,不可能在三处同时发生;

再比如,房子的后门被冰箱牢牢堵住了,这样就只留下了前门一个出口。

更何况,实验室化验证据,也完美验证了认为纵火的论调:在前门门槛上,分析人员检验出了打火机燃料的残留。

如果威灵汉的确纵火了,动机是什么呢?

一名心理学家分析说,从他家里的摆设来看,此人具有强烈的拜撒旦情节,痴迷于暴力、死亡相关的事务。

另外一名心理专家则认为,威灵汉具有严重的反社会情节。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忘记提醒陪审团一个细节:在史黛西怀孕的时候,威灵汉就曾经故意踢他的肚子,想让她流产,看来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想要除掉这几个孩子了。

听起来,一切都串联起来了:一个打老婆的瘾君子,早就不想要这三个孩子了,在反社会的人格驱动下,他趁着孩子们在睡觉,用打火机油把房子布置成了人间地狱,还不忘用冰箱堵死了后门。

他似乎唯恐火烧的不够大,在三个地方都点起了火,才满意地从前门跑了出来。在出门的时候,他还不忘在前门地毯上再洒了一点油,让出口也烧起来。

当然了,因为他是一边往外退一边纵火的,所以火并没有烧到他,哪怕光着脚也没有烫伤。

威灵汉和家人 3. 合理怀疑

如果你觉得这个故事已经很棒了,那我们可以试试这个故事:

1991 年 12 月 21 号,11 岁的布菲·巴尔比正在院子里玩耍,突然闻到了烟味。

她回到屋子里叫妈妈过来,母女两人看到威灵汉狼狈地从浓烟滚滚的屋子里跑出来,上衣都没顾得穿,胸膛都给熏黑了。

在法庭上,布菲·巴尔比作证说,他的确看到过威灵汉敲碎过房间玻璃,试图进去救人。

等等,碎玻璃......

还记得火灾调查专家瓦斯奎斯的说法吗?碎玻璃意味着火势非常猛烈,意味着有液体助燃剂的存在。

对于这个说法,另外一名专家杰拉德·赫斯特表示怀疑。

赫斯特是火焰和爆炸的好朋友,在剑桥大学读化学博士的时候,他就痴迷于爆炸物的实验,把自己的实验室都炸了。

他的多项研究成果,被军方用于武器研究,而在因为身体原因退居二线后,他还以专家顾问的身份,活跃在民事和刑事司法鉴定的舞台。

赫斯特的身材十分瘦削,但却留着和身材不成比例的、乱蓬蓬的大胡子,每次他开口说话的时候,人们都很难看到声音从哪里传出来,但关于火灾和爆炸,他的话却不容任何人忽视。

这位剑桥大学的博士、前美国军方研究员,对于所谓火灾调查「专家」瓦斯奎斯的分析,评价如下:

「这简直就是老奶奶的迷信。」

赫斯特指出,玻璃爆裂和液体助燃剂并没有本质的联系,更可能的原因,是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