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经典语录读后感内容,豆豆语录网这里有不少,而这一篇金庸小说经典语录读后感的内容是我们豆豆语录网经过多次整理,最终挑选出来的金庸小说经典语录读后感内容,方便您的阅读与学习,希望对您有用。
金庸小说经典语录读后感
金庸小说经典语句读后感
《笑傲江湖》浪漫与残酷的寓言 暂时抹开素所擅长的大历史环境,金庸先生笔锋所至,就象他的令狐冲一样“歪歪斜斜地刺出一剑”,成就了一部奇书----《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是金著中真正意义上成功的写人之作。在此之前,《书剑恩仇录》大致是群像描写;射雕三部曲的历史背景带来的冲突太过强烈,更多的思索于谁是大英雄(虽然金庸先生在杨过身上大施笔墨,但最初性格峥嵘的过儿随着年龄增长成为一代大侠后,却让不少读者略感失望,究竟褒贬何从,日后当细论之);《天龙八部》有三个主角,基本上平摊戏份,加之场面宏大,情节错综,又有倪匡先生的代笔,核心似又在于人生哲学的揭示,因此对主角性格的深化难免着力不多;《飞狐外传》和《碧血剑》走传统大侠成长路线,和读者多少保持着距离;只有在《笑傲江湖》中,金先生竭力呈献了一个血肉极为丰满的人,或者说,一个平民英雄,一个你最愿意进行角色替代的潇洒人物。 而后来的《鹿鼎记》更象是部《官场现形记》,金庸先生已经在试图解析由于邦国纷争、社会进化、宿命、伦理等交织在历史中带来的无序,韦小宝固然少不得,但已非先生呕心沥血塑造给读者的偶像。 刻意造人的小说,其中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某种强烈寄托,忽略特定历史背景,其优势在于可以展现某些亘古永恒的理念。 《笑傲江湖》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寓言体小说,种种的浪漫和残酷交织,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社会,几千年来便是如此。令狐冲第二章起被岳灵珊和华山派弟子们提及,到第五章才露面,在此之间仪琳对他的描述一直为读者们津津乐道。金先生用这一欲陈先抑的曲笔手发,从一个天真无邪又情窦初开的少女嘴中来描述主人公,便已是在凿打浪漫的烙印。 在此之后,全书就被布下了不少浪漫的场景:衡阳城外仪琳为令狐冲祷告、互相讲故事,曲洋、刘正风的琴箫合奏,洛阳学琴,黄河上祖千秋论杯,盈盈烤青蛙,梅庄的琴棋书画,令狐冲和盈盈洞房外莫大先生的一曲《凤求凰》,直到盈盈最后一句经典的“大马猴”之喻。而残酷似乎比浪漫更多更触目惊心,从开篇起的灭门,似乎就在给整本书涂抹血腥;令狐冲和仪琳在夜空下的交流虽然浪漫,但当时令狐冲已被伤得奄奄一息;曲、刘二人的琴箫合奏虽然浪漫,但随即音灭人亡;山涧中盈盈和令狐冲生死相依虽然浪漫,但在此不久前盈盈却很冷酷地杀了少林弟子;梅庄四友的高雅情致虽然浪漫,但他们再也无法继续世外桃园的生活;最后令狐冲和盈盈总算得以曲谐,该是为一份浪漫找到了归宿,但窗外便是因罪有应得而遭折磨的劳德诺。 以上这些虽然只是些片段场景,但似乎有隐隐的昭示:浪漫和残酷在相生相克,却都是追逐过程中的产物。令狐冲从不追逐什么特定的目标,如果没有辟邪剑谱和林平之的出现,他日后和岳灵珊成亲,当上华山派掌门,一生也就足够了。而令狐冲确确实实地在追逐一种自由,一种在他所处的位置上很难得到的自由,于是他处处碰壁,却善果终尝,构成全篇寓言的核心。 然而令狐冲最倾心情愿的事都未能成就,无法得到岳灵珊,无法重归华山派,虽然他有了更美好的盈盈,做了恒山派掌门。因此他的终尝善果是无奈的,尽管是喜悦的。即便如此,这种结局还是比曲洋、刘正风和梅庄四友的下场更令人欣慰,后者的地位已相对固定成型,他们自然成为追逐自由的牺牲。 左冷禅、岳不群的下场更是可悲,是疯狂追逐权力的必然;至于任我行,有人批评说将他写成暴病身亡是因为无法展开情节的下策,其实他的结局和整个《笑傲江湖》的寓意有着高度的统一。 笑傲江湖的寓意该是离开江湖。 金庸先生似乎并不一味鼓励归隐,令狐冲卷入激烈纷争后并未显出首领之才,但利用特殊的位置和较高的武功做了良性的努力;任盈盈在东方不败、杨莲亭的“黑暗统治”下也保护了不少无辜者。 但他强调“功成身退”,任我行复夺教主后便一心“一统江湖”,结果就是暴死。做为一个有进取心的人,向好的方向努力是应该褒奖的,但如何完美退场,却是需要更深的思考。对“功成身退”这一点,金庸先生该算是身体力行,这就是为什么港台诸武侠大家中金著数量最少,但影响却最大。 另外从他报人和从政生涯中也能窥出此节。 《笑傲江湖》做寓言读,收获最大。
如何写读后感!
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从小就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剧,从82版的《天龙八部》和83版的《射雕英雄传》到95版的《神雕侠侣》和97版的《天龙八部》,再到初中追金庸小说,十几年几乎是一直追着这样的一个武侠梦。在金庸笔下的角色中也曾有很多让我喜欢的,比如最开始的段誉,韦小宝。后来又偏向于喜欢一些亦正亦邪的悲情人物,如杨康,慕容复等等。不过喜欢归喜欢,很多角色为人所喜欢,为人所欣赏,但真正令人敬佩的并不多。现在说起来,金庸笔下让我肃然起敬的人只有三个:《天龙八部》中的萧峰,《神雕侠侣》中的郭靖,《鹿鼎记》里的陈近南。 这三人笔墨花得最多,最为人所知的当然就是郭靖了。从《射雕英雄传》开始,一个尚未出生起名字里就铭刻着国耻,整个家庭又经历了灭顶之灾的孩子。背负着国仇家恨,生长在异国他乡。开始的郭靖几乎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忠厚老实的傻小子。无论从天资,相貌,还是做事风度,他都远远不及他的义弟杨康。在《射雕》里对杨康的变化还是花了很多笔墨,从养尊处优的金国小王爷到一贫如洗的汉族百姓,再遭受挫折与凌辱后,他放弃了自己本身的汉族身份,再次做回了金国小王爷,最后又因自己的不择手段而使得自己年轻的生命走向毁灭之路。确实,他比郭靖更多了一份矛盾与悲情,确实惹人同情令人惋惜。如果真的站在杨康的角度上去想,面对那样的痛苦抉择,面对那样的经历,他做的很多事无非也是人之本能,是命运与性格将他带上了一条不归之路,看到这我们实在很难再去责怪他什么。但也正因如此,才显出了郭靖的令人敬佩之处。相比之下,同样是身世悲惨,同样是生在异土的郭靖却从头到尾都保留着一份单纯,保留着最初的那颗赤子之心。 如果只看《射雕英雄传》,郭靖大概也只会是我比较喜欢的角色之一。不过到了《神雕侠侣》里对这个角色的感情却开始由开始的喜欢达到了敬佩。《神雕侠侣》里我看见了一个已为人夫,已为人父的中年郭靖。他的品行如往的正直谦虚,却比以前更加的成熟稳重。他被人们称之为大侠,并非他已有高强的武功,高深的武学。更为重要的,是他能够真正做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八个字。以郭靖的性格,他绝对不是一个贪图功名之人。如果是在太平盛世,他应该更有可能与蓉儿隐居桃花岛,过着神仙般的生活吧。但面对着一个山河破碎,社稷累卵的时代,郭靖挺身而出,全家到襄阳守城,这一守就是几十年。而这期间他的作为让我从中隐隐约约看见了民族英雄岳飞的影子。一身正气,大义凌然,还有那颗始终未曾改变的赤子之心。 我曾看见常有人批评郭靖,陈近南这些人是愚忠。理由是他们的勇气固然可敬,而他们却拼命的去忠于一个气数已尽的破败王朝,不懂顺应时势,与时俱进。这样的评语大概是对他们最大的污蔑与侮辱吧?!仔细读郭靖的对白,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他镇守襄阳,多年抗元,并非是效忠于赵送王朝。其中最为精彩的一段便是郭靖与杨过一同来到蒙古军营中与忽必烈的一番谈话了。其间忽必烈很尖锐的指出了赵宋王朝的腐朽与无可救药,称蒙古大军挥师南下是在顺应天意。郭靖立即拍案而起怒斥忽必烈大言不惭,历数元军南下伐宋破城后对无辜汉族百姓杀戮的罪恶。这一番怒斥义正言辞,振聋发聩。在历史上有着无数像忽必烈君王,野心家,打着顺应天意,为国为民的旗号穷兵黩武,使得天下烽烟四起,生灵涂炭。但亦不乏郭靖这样的反抗者,他们反抗暴政,反抗侵略,反抗惨无人道的屠杀。元末之常州,明末之江阴,抗战之衡阳······他们又岂是在为一朝一家的王朝再战?这样的反抗者是华夏之脊梁,是一个真正儒者侠者所具备的精神与品性。正是有了这样的他们,华夏方能屹立风雨千年而不倒,这片土地的子民才不至被奴役,被灭绝。舍身取义方显正气浩荡,碧血丹心永明青史辉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们当之无愧! 在《神雕侠侣》的最后一战,杨过与郭靖联手力抗蒙古大军,击毙敌酋蒙哥后,杨过与小龙女有情人终成眷属,去过神仙眷侣般的生活了。此时我再一次为郭靖的命运展开猜想,会不会经过此次一战,蒙古大汗被杀,全军撤退。那郭靖会不会从此带着家人离开襄阳,从此隐居桃花岛呢?出于对郭靖这个角色的喜欢,我真希望他会做这样的选择。因为历史的残酷,在1273年,襄阳城将被蒙古军攻陷,如果他留在襄阳城,以他的性格定会选择力战到底,最后壮烈牺牲。可是郭靖还是郭靖,他没有选择隐居,而是继续留守在襄阳城。《神雕侠侣》结束了,没有对他们之后的命运做过多的交待,但联系着历史,我心中却已经隐隐有着一种不祥的预感。终于,到了《倚天屠龙记》里,通过百年后人们的口中得知当年襄阳城破,郭靖一家除了小女儿郭襄外,全部殉国。这样的结局没有让我感到意外,尽管我们没有看到如血的残阳下烽火连天的襄阳城,年过六旬的老郭靖是怎样谱写了他人生中最壮烈的一幕。但可以想象,在那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为国家为百姓而死大概也是郭靖这位英雄最终的宿命吧。 纵观他的一生,经历坎坷波折,为人正直无私,品行高尚,用情专一,谦虚与淳朴,刚烈与随和,正气浩然,为武侠世界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他是一位真侠者,真英雄,他无愧于“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八个字。那首写给岳元帅的《精忠报国》也正如郭靖一生的写照: 狼烟起 江山北望 龙起卷 马长嘶 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 纵横间 谁能相抗 恨欲狂 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 更无语 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 以上系转载,你可以到金庸贴吧去看看,那有许多书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人活在世上,到底是忠厚老实、为人真诚,还是应该偷奸耍滑、油腔滑调。估计各种答案都有,但是各人性格使然,已经很难更改,不过老天爷可是阳光普照,雨露均洒,不会偏爱或者刻意地讨厌某一类人。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是人生的一种体验,若总是沾沾自喜、目中无人,或是悲观失意、妄自菲薄,都是一种放不下。
其实红楼梦里的人物都是具有两面性,这也是曹雪芹的作品能够传世久远的一个重要原因。作家只从一个叙事者的角度把事情描述出来,是非曲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各人生活经验不同,知识能力有所差异,所处的环境也大相径庭,最后的结论自然迥异。比如黛玉和宝钗,就是各有所爱,晴雯和袭人,也是各自精彩纷呈,正所谓两山对峙,伏笔千里。
对比红楼梦,金庸的小说则贯穿了作家强烈的喜好和个人感情。也许是因为金庸先生早年追求一位女演员的失败,让他灰心丧气,对爱情的挫折念念不忘,所以他的作品对爱情的描写总是让男主人公很受伤。不过他对善恶的标准却是非常坚定不移的,他的作品总是最后让恶人受到惩罚或毁灭,而大英雄和真好汉必然是名至实归。
《侠客行》也是这样一部善恶对抗的作品,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耐人回味。故事起源于西域的雪山派,掌门人白自在因为长期偏居一隅,渐渐地盲目自大,手下人也顺其心意,高呼掌门人天下第一。然而雪山派内部却矛盾重重,早有祸起萧墙的兆头。
石中玉是黑白双剑石清和闵柔的儿子,很小就成为雪山派的弟子,却受到歧视和虐待,一次无意中闯进了正在洗澡的小姐阿绣的房间,最后被逼无奈跳下了悬崖,却不仅没死,还误打误撞地救下了长乐帮的贝海石,由此引出一些列曲折的故事。
另一个男主人公是个乞丐,与石中玉面貌酷似,是黑白双剑的大儿子。她的养母梅芳姑是武当派的弟子,因为喜欢师兄石清却难以表白。而师兄也因为她太优秀也从不敢有非分之想,却与小师妹闵柔结婚,生下一子。
最后这个孩子被梅芳姑抢走,起名叫狗杂种,受尽了养母的虐待。但是狗杂种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上乘的内功,并拜白自在的夫人为师,逐渐地长大成人,并获得了阿绣的芳心。
故事不断地在狗杂种和石中玉之间转换,酷似的面容让人感觉眼花缭乱,善良的狗杂种诚实、没有心机,甚至目不识丁,却总是在危难时候有人帮助,也解救了很多武林好汉,最后还因为他的婴孩般的心灵和体验,学会了侠客岛中最上乘的武功。而石中玉因为总是偷奸耍滑,为人欺诈,也吃尽了苦头,最后改邪归正,也得到了重生。
狗杂种这个人物形象非常接近射雕里的郭靖,都是内心纯朴,没有心机,而且也非常地愚钝。但是金庸先生却把他们描写成一块璞玉,经过一番雕琢之后,璀璨夺目。同时先生也受到道家的思想熏陶,无为而有为的理念总是在小说的很多地方可以参悟。
与射雕不同的是,对主人公的爱情描写比较欠缺,无论是狗杂种还是石中玉的爱情,虽然经过了生死和各种坎坷的考验,却显得比较简单。而郭靖与黄蓉的爱情经历则更为神奇和具有趣味性,同时因为穿插了欧阳克的搅局,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射雕的艺术价值比起侠客行更加突出。
刚看完倚天屠龙记 来补充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