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有关南阳汉画的经典语录

豆豆语录网提供有关南阳汉画的经典语录精选内容!是不是最近刚好要想要了解或者阅读一些有关南阳汉画的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呢?在有关南阳汉画的经典语录这个语录专题里面,可能会有你需要的相关经典语录!



有关南阳汉画的经典语录



汉画,中国汉代画像石,是一种两汉时期装饰于墓室、墓祠、墓阙、石棺、摩崖等建筑物上,以石为地、以刀代笔,或勾以墨线、涂以彩色的特殊艺术作品,是汉代社会最为盛行的一种文化仪式。

而河南省南阳市,是我国出土汉画像石最多的地区。南阳汉画石艺术是汉代美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汉代中独具个性,南阳汉画像石是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已出土的汉画像石就有2500多块,占全国汉画像石出土总量的1/3。与其他地方出土的汉画像石相比,南阳汉画像石具有独特、显著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南阳市南阳汉画馆,是我国规模最大藏品最多的一座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展厅内陈列着二百余块精品画像石,画像内容分类为:生产劳动、建筑艺术、历史故事、社会生活、天文与神话、角抵、舞乐百戏及祥瑞升仙八大部分。

生产劳动类汉画

主要有“耕耘”、“捕鱼”等;

建筑类汉画

建筑类

汉代是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发展时期,南阳汉画中的双阙、厅堂、楼阁等建筑图像,较为全面的体现了汉代建筑的主要形式和风格特点,同时,模仿阳宅而建造的汉画像石墓也是汉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故事类汉画

历史故事类

汉代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思想,为宣传忠孝仁义的道德理念,标榜统治阶级内圣外王的政治思想,具有封建文明教化意义的历史故事便成为汉画像石的内容之一。这些历史故事中的明君、贤相、义士等形象的刻画与传播,对于推行礼教、稳定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社会生活类汉画

社会生活类

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使汉代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在这类画像中,既有达官显贵的投壶宴饮、车骑田猎、斗鸡走狗的各种享乐场景;也有拥彗、端灯、捧奁、执戟持盾等诸多奴婢侍吏的形象;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面貌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天文与神话类汉画

天文与神话类有日月同辉、日月合壁、北斗星、彗星、牛郎织女星座、苍龙星座等具有天文学价值的画像,还有与天文密切相关的许多神话形象和故事,诸如日、月神、嫦娥奔月、羿射十日、雷公、风伯、雨师、河伯以及伏羲、女娲等。这些画像融天象与神话为一体,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价值;

角抵类汉画

角抵类有斗兕、刺虎、斗牛等,这些画像中的人和动物,形象夸张,富于感染力,充分展示了崇武尚力,富于挑战的时代精神;

舞乐百戏类汉画

在舞乐百戏类画像中,有各种舞蹈、杂技和乐器演奏形象。建鼓舞、七盘舞各展风姿;飞剑跳丸、冲狭倒立异彩纷呈。这些画像展现了两汉时代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又是汉代南阳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生动表现。

祥瑞升仙画像类汉画

祥瑞升仙类有龙、凤、鹿、龟等诸多祥禽瑞兽,更有羽人戏龙、乘龙骑虎的升仙场景。这些仙气弥漫、祥云缭绕的画像正是汉代盛行的天人感应,灵魂不灭思想的图像化反映。

汉画造型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可谓是卓尔不凡。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在《秦汉史》中称汉画“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堪称为形象的先秦文化和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汉画是汉代留给我们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自信强悍、昂扬进取、气度恢宏,则是汉代给我们的民族留下的重要的精神基因。

有关南阳汉画的经典语句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许多汉墓被盗掘、拆毁,墓中的珍宝被盗窃一空后,画像石也被挖了出来。这些画像石或散落在荒郊野外,或被移作别用,有的被当作石凳、捣衣石、脚踏石、上马石,有的则成为住房的基石、石阶、路面、桥墩。南阳城北有座“玉石月牙桥”,因为桥上有雕刻月亮的石头;方城县博望桥下有“石人大睡觉”,因为桥墩上一块石头有横卧的人物图案。  岁月尘封了人们的记忆,没人知道这是汉代画像石了,在民间传说中,这些雕画的石头,成为神仙造化的景致。直到董作宾、孙文青等南阳人拂去厚厚的尘埃,才发现了沉睡千年的汉代灵石。 董作宾,字彦堂,是著名的甲骨文研究专家,与郭沫若等人并称甲骨“四堂”。  1923年,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的董作宾回到家乡南阳过假期,发现路旁乡人蹲坐的大石块上,铭刻有人物、动物的图案,那图案古朴而大气、粗旷而神秘,绝不是现代人雕刻的。董作宾在附近寻找,惊奇地发现这样的石头不是一块两块,河边的捣衣石、民宅的基石、路面铺的石头上,都有一些类似的“雕画”。  经过认真的考证,他认定这是汉代的遗物。在这以前,人们只知道山东有汉画像石,没有人知道南阳也有汉画像石。董作宾的发现让匿迹1000多年的南阳汉画像石开始“浮出水面”。 几年后,南阳籍著名教育家、方志学家张中孚回宛赈灾。工作之余,他偶然发现一些房屋的墙基所用的石头上有画像石刻,与山东所发现的汉代画像石很相似,于是他“访拓宛境金石于荒桥野寺,得画像数石”,“重往寻访,又得数石”,他累计寻访到40多块汉画像石。  赈灾任务完成后,他带着汉画拓片回到开封。当时的河南博物馆馆长关百益选取40幅拓片编成《南阳汉画像集》,1930年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该书是介绍南阳汉画像石的第一本图集,自此南阳汉画像石引起全国学术界的关注。一些著名学者如鲁迅、滕固、高鲁等人开始着手搜集南阳汉画像石拓片。   1933年,已经成为甲骨学名家的董作宾重回家乡。在南阳城北门外,他发现了四块画像石在野外任凭风雨剥蚀,有的画面已经模糊不清了。他组织人力,把数百公斤重的画像石运到南阳民众教育馆保存。 在南阳汉画像石的发现和保护史上,最不能忘记的人是孙文青。  在发现汉画像石之后的多年中,包括在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他组织同道在整个南阳的范围内调查寻找汉画像石。他们以南阳城为起点,往返千里,发现有散存画像石的街、巷、村65处,寻找到画像石700多块,并把这些画像石的拓片分编成《南阳汉画像石汇存》五集出版。   1935年,在当时南阳专员罗震的支持下,汇集了118块汉画像石的南阳汉画馆正式成立,将汉画像石镶嵌在回廊式的墙壁间展出,这是全国第一家汉画馆。如今的南阳汉画馆展厅入口处,陈列着当年罗震撰文的《南阳汉画馆创修记碑》,略显破旧的石碑,展示着南阳汉画馆近70年的沧桑。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