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巴拉克奥巴马经典语录

巴拉克奥巴马经典语录内容,豆豆语录网这里有不少,而这一篇巴拉克奥巴马经典语录的内容是我们豆豆语录网经过多次整理,最终挑选出来的巴拉克奥巴马经典语录内容,方便您的阅读与学习,希望对您有用。



巴拉克奥巴马经典语录



巴拉克奥巴马经典语句



要是起Albert,不一定别人会想到你是因为崇拜爱因斯坦才起的这个名字,因为Albert 是一个比较常用的名字。不过你可以自己提醒别人啊。 再说了,Einstein是姓呢,干嘛去名字用别人的姓呢?而且外国人基本没有不知道Albert Einstein的全名的。 外国人的姓名用法和中文姓名的用法不一样嘛,他们熟人之间都是用名。 公众人物不能只用名,因为很多人同名,所以用姓,有时遇上同名同姓时还会用middle name,如美国前任总统和他老爹。而且媒体有时还会用外号。

  巴拉克·奥巴马,全名: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二世(Barack Hussein Obama II)。性别:男 ,非洲裔
  北京时间2008年11月5日,根据美国总统大选计票结果,奥巴马正式当选为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从而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全国大选阶段的黑人候选人、并且成功当选的第一位黑人总统。
  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奥巴马1961年8月4日生于美国夏威夷,父亲是来自肯尼亚的黑人,母亲是堪萨斯州的白人。198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85年到芝加哥参加社会工作。1991年毕业于哈佛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是第一个担任哈佛法学评论主编的非洲裔美国人,并在此期间获得了全国范围的认可。1996年,奥巴马从芝加哥当选为伊利诺伊州国会参议员并在之后的3年中连任;2000年,在竞选美国众议院议员席位失败后,奥巴马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伊利诺伊州的参议工作中。
  奥巴马演讲
  2004年7月,美国民主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奥巴马被指定在第二天做“基调演讲”。(所谓“基调演讲”,就是民主党人阐述本党的纲领和政策宣言,通常由本党极有前途的政治新星来发表,1988年做“基调演讲”的人就是时任阿肯色州州长的克林顿。)奥巴马不负众望,他亲自撰写演讲稿,并发表了题为“无畏的希望”(The Audacity of Hope)慷慨激昂的演讲。在演说中他提出消除党派分歧和种族分歧、实现“一个美国”的梦想。该演讲后,奥巴马成为全美知名的政界人物。同年11月,奥巴马顺利的以高达70%的选票当选联邦参议员。
  2007年2月10日,奥巴马在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市正式宣布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并提出了重点在“完结伊拉克战争以及实施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竞选纲领。2008年1月4日,在俄亥俄州民主党初选大会上,奥巴马赢得了38%的支持率,领先于知名度高于自己的约翰·爱德华兹以及希拉里·克林顿,在民主党诸位候选人中领跑。2008年6月3日,奥巴马票数领先于希拉里·克林顿,被定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同年8月23日,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奥巴马被正式提名,从而成为了美国历史上首个非洲裔总统大选候选人。
  2008年11月5日,奥巴马击败共和党候选人约翰·麦凯恩,正式当选为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
  编辑本段家庭背景
  奥巴马的父亲老奥巴马是肯尼亚人,母亲安·邓纳姆是美国一名白人女教师。两人婚姻没有维持多久,只生下奥巴马一个孩子。后来奥巴马随母亲与继父在印度尼西亚生活4年。
  儿时的奥巴马与母亲Ann邓纳姆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威奇托,后来随父母移居夏威夷。在夏威夷,邓纳姆与肯尼亚留学生巴拉克·奥巴马(老奥巴马)相遇并结婚,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巴里,即如今的参议员奥巴马。这一段婚姻没有维持多久,随着老奥巴马离家前往哈佛大学深造告终。邓纳姆后来与印尼留学生罗罗·素托罗结婚,并于1967年来到印尼,也把6岁的巴里带到印尼。
  奥巴马10岁时回到夏威夷,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邓纳姆带着她与素托罗生的女儿玛亚又回到印尼。邓纳姆热衷于印尼民间妇女工艺品的制作,比如织布、编筐,成为个中能手。玛亚现在是夏威夷大学一名教授。苏尔亚库素玛回忆说:“我们都是母亲,我们一起谈论,对于一个母亲来说,与孩子分离有多么难过,但她(邓纳姆)更关心对巴里(奥巴马)的教育。”
  奥巴马青年时到印尼看望母亲,苏尔亚库素玛初次见到这名未来参议员。她说:“邓纳姆为他骄傲。我记得,当奥巴马成为《哈佛法律评论》月刊历史上首位黑人主编时,邓纳姆充满骄傲。”
  奥巴马的父母离婚后,在听说父亲1982年在肯尼亚死于车祸前,奥巴马只见过父亲一次。尽管与父亲相处时间不长,但遗传自父亲的肤色,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成为一面旗帜。他的回忆录1995年首次出版,名为《父亲的梦想》。从政后,奥巴马借用了父亲的名字(巴拉克),在每天别人对他的称呼中,感受父亲留下的烙印。
  老奥巴马出生在肯尼亚西部一个贫穷的小村庄,当过放牛娃,后来因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去美国读书,与邓纳姆相遇,生下奥巴马。奥巴马的祖母和许多亲戚如今仍住在那个小村庄,老奥巴马1982年因车祸去世后也埋在村内。1992年时,奥巴马初访家乡,把未婚妻领进门。老奥巴马的生平比较复杂。他在肯尼亚时就娶了第一个妻子柯齐亚,并育有两个孩子,儿子罗伊和女儿奥玛。
  按照奥巴马的说法,父亲从没真正离开柯齐亚。但邓纳姆说,老奥巴马确实与柯齐亚分开,但“由于结婚时是一个乡村婚礼,所以也没有文件证明离婚”。老奥巴马和邓纳姆在夏威夷的婚姻也许也没有适当的文件证明。奥巴马在回忆录中说:“这段婚姻如何开始和何时开始依然弄不清,有些细节我永远没勇气弄清。”老奥巴马离开邓纳姆和两岁的儿子去哈佛读书后,后来带着另一名美国女人露丝回到了非洲。露丝成为他的第三任妻子,在肯尼亚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死于车祸。但是,老奥巴马还经常探望柯齐亚。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却心怀着自己的“美国梦”,一步步走向成功…
  编辑本段成长之路
  奥巴马身世复杂、经历坎坷,但长大后,在芝加哥市组织慈善事业,逐渐积累名声。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就读期间,成为《哈佛法律评论》首位黑人主编——这个位置通常被视为法律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美国最高法院当法官秘书、进而步步高升的敲门砖,但奥巴马毕业后,却选择了芝加哥一家专门受理民权诉讼的小型律师事务所。
  奥巴马之后选择从政,连任3届伊利诺伊州州参议员,2004年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脱颖而出,将知名度扩大到全美。当年,他赢得国会参议员选举,成为美国历史上第5位黑人联邦参议员。苏尔亚库素玛说:“你知道,拥有一个白人母亲、一个黑人父亲,还到过印尼,这使他和他的母亲一样,容易对各种人产生认同感。”一些美国社团把奥巴马当作一种证明,融合可以超越种族。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公众政策研究人员威廉·高尔斯顿说:“我认为,美国选民已经准备支持具体表现美国梦的领袖。”
  弗吉尼亚大学政治学教授拉里·萨瓦托认为,奥巴马公布自己身世可以吸引选民,无论存在何种争议。萨瓦托说:“美国人喜欢成功的故事。”苏尔亚库素玛说,她可以想象到奥巴马母亲的“热烈表现”,“如果她知道巴里,她的孩子在竞选美国总统,她会有多么骄傲”。
  编辑本段参选历程
  200多年前的美国总统大选,亚伯拉罕·林肯只能坐着马车来巡回演讲;七八十年前,为了获得胜利,富兰克林·罗斯福已可以拿着广播喇叭进行宣传;到了肯尼迪时代,在电视上面对万千观众发表演说成为了常态。
  奥巴马竞选网站首页
  2008年美国大选,不管是民主党的奥巴马、希拉里,抑或共和党的麦凯恩,都争先恐后开设个人网站,宣传政治纲领、播放竞选广告,发布即时动态,同时也收集民意民声。硅谷的一位资深专家评论:“能够利用网络全部潜力的竞选者,将在总统大选中脱颖而出。”《纽约日报》也认可这一点:“2008年,决定总统大选结果的关键因素不是谁更懂政治,而是谁更懂网络。”
  互联网,这种最开放、最民主的媒介形式,已深度参与到选举的政治事务中。奥巴马,47岁的黑人偶像,凭借着平民出身、经历复杂的优势,打出“革新”、“梦想”的旗号,在一脸阳光的帅气中,成为了最会利用互联网工具的人。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公布的资料显示,奥巴马在今年1月份收到的3600万美元捐款中,有2800万美元是通过互联网募集到的,而且,其中90%的捐款,单笔金额都在100美元以下。
  和传统的通过竞选集会,以及举行募款餐会的模式大不相同的是,奥巴马得到的这些小额捐款,多半是自发的网上转账。这应该被看作一个信号。美国国会规定,每个人向总统候选人捐助选资金,不得超过2300美元。因此,美国总统候选人必须争取尽可能多的捐款者,才能在筹款额上压倒其他对手。
  早在2007年第一季度初选时期,他小试牛刀,被人称为“菜鸟”的他“一鸣惊人”:通过互联网,获得了10万人的捐款,人数是希拉里的两倍!捐款数额也超过了希拉里。从那时开始,奥巴马就拥有一个“网络提款机”。《时代周刊》评论:“奥巴马所得的100美元募款,可能来自数千位不计名的普通支持者,但帐面上无法看到的数据,将在未来的选票数量上体现,人们期待着这样的惊喜。”
  在奥巴马的个人竞选网站(http://www.barackobama.com)上,粉丝们在网站上输入自己的邮政编码,就能得到所在地区为奥巴马进行助选活动所具有的信息列表,并据此加入支持奥巴马的团体。戈伦博格说:“这些集会吸引了社区人群的极大兴趣。人们一回家就上网捐款。而这些人以前从没卷入过竞选活动。”相形之下,奥巴马的党内对手——希拉里,也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设置了类似的“邮编定位”功能,以聚拢和发展支持者,但效果远逊于奥巴马。原因是,奥巴马进入了互联网的WEB2.0时代。“这是互联网时代,奥巴马知道经常上网和有时间在网上发表言论的人都不是有钱人,因为有钱人大都没那么多时间,也不会自降身份与穷人一起争论”,一位奥巴马的支持者表示,“如果以支持人数作为评判,奥巴马无疑将获胜。”
  编辑本段“奥巴马现象”
  所谓“奥巴马现象”,就是2008年总统大选初选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掀起的政治旋风。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参选总统的黑人,奥巴马将“希望”和“变化”作为自己的竞选口号,一次次突破人们的预期,不断刷新美国政治史新纪录,形成了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一股巨大的政治能量,对传统的选举格局构成了真正的挑战。奥巴马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就已在政坛造成一股旋风,甚至有人把“奥巴马现象”拿来与前总统肯尼迪1960年挟带强大人气进军白宫来相提并论。
  如今“奥巴马”这个名字在美国已成为首屈一指的政治品牌。并且“奥巴马”这个名字已经改变了英语,美国社会出现了一批以“奥巴马”为词头的新名词,如“奥巴马女孩”、“奥巴马风暴”、“奥巴马摇滚”、“奥巴马十月”等等。《华尔街日报》甚至惊呼:面对“奥巴马大潮”,希拉里还没有被淹死本身就足以说明她是一位多么出色的政治家。《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布鲁克斯在《当魔术消失的时候》文章中,认为“奥巴马狂热”已经变成“奥巴马失落变态症候”。现在,“O.C.S.”已经变成一个英文新字,出现在美国政治议论之中。就是在这种“奥巴马狂热”现象下,众多选民被迷得神魂颠倒,助他写下一系列连胜的战绩。
  “奥巴马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奥巴马代表着希望和信心,迎合了选民求变的心理。这种变分为几种:面对美国内外交困,选民需要变革,需要一个能带领美国走出困境的领导人;选民需要希望和信心,需要一个给美国带来新方向的领导人;美国面临一个“战后婴儿潮”到“后婴儿潮”的世代交替的变化,选民需要一个清新的、超越党派利益弥合分裂的“后婴儿潮”领导人。总之,奥巴马成为变革的代言人。选民需要一个领导美国走出困境的领导人。共和党执政七年来,经济不振,财政巨额亏空,美元贬值,物价飞涨,还有次贷危机,使人民生活日趋艰难,没有医疗保险的人数已经高达5000万。二战婴儿潮的一代人,即将达到退休年龄,将来有可能面临政府无力支付社会保险基金的困境。
  对外方面,反恐越反越恐,伊战越陷越深,盟国离心离德,外交乏善可陈,国际影响日益削弱。尽管国力依然强大,科技领先,但内外决策失误已经给美国利益带来了很大损失,影响到了选民的利益。此时不改,更待何时。在这种情况下,人心思变,对于白白耗费财政资源,过度干预国外事务,以及国会陷于两党争议,为了支付战争费用而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做法,招致强烈不满。尽管奥巴马没有开出如何变革与施政的清单(施政纲领要在党代会上产生),但“变革”的主题思想却是说到了选民的心坎上,成为他产生巨大影响力与号召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选民需要一位给与美国新希望和信心的领导人。
  美国精神的深处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这些理想和信念能让美国人不论是在繁荣时还是在逆境时,都能始终保持一种集体良心而不失望,并能让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不同阶层、不同党派的美国人共同努力。近年来,特别是“911”以后,美国的这些共同的理想、价值理念和希望在不断萎缩,美国开始日益走上分化。奥巴马承诺,如果他成为美国总统,他将使整个美国在共同使命感的感召下团结起来,使美国的历史翻过近年来政治四分五裂、愿望一再落空的灰色一页。同时,依循美国政治的惯例,奥巴马还要让大家知道这种新美国人的根源――最原始的美国梦。于是在竞选中他不断重复“改变”、“希望”和“相信”这几个关键词,使他成功地把自己变成了肯尼迪的接班人、新美国的象征。
  正如希拉里的一位顾问所说,希拉里能打败任何对手,但奥巴马不是一位参选人――他代表了一种运动。他不是在推销某一套政策,他是在推销一种愿景;他展示的是对一种信念的忠诚,对人们实现信念的力量的忠诚。而这种信念就是变革,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并不关心其政策细节的原因:梦想本身就已经足够。
  美国企业研究所学者迈克尔·巴龙认为,美国的选民结构每隔16年会有重大改变,而经过世代交替的选民比较愿意冒险选择新人。所以16年之痒起到了重要作用。《新闻周刊》的专栏记者艾特指出,其实选民求变的情况在1992年克林顿击败老布什当选总统就已有先例。克林顿46岁时当选总统,是第一位“战后婴儿潮”时代入主白宫。今年46岁的奥巴马是“后婴儿潮”的时代人。
  其实这可以从历史来寻找根源,比如从二战结束一直到老布什,美国总统基本上都是二战老兵,从将军到上校,然后到中尉,开始是艾森豪威尔将军,肯尼迪是校级军官,老布什是尉级军官,到了克林顿时代,二战老兵基本上就淡出了政治舞台,接下来就是“战后婴儿潮”这一批,他们的代表人物就是克林顿和小布什。到目前为止,他们正好执政16年,从美国世代交替的角度来说,这批人也开始淡出政治舞台,“后婴儿潮”的人要起来了。奥巴马今年46岁,正好代表了“后婴儿潮”这批人,所以,这也是奥巴马给很多人以希望的一个原因。
  “奥巴马现象”产生的一个更大的背景是,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民权运动方面的确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生了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其主要内容就是美国黑人反对种族隔离和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运动。经过60年代的民权运动,美国打破了一些很有能力的黑人人才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障碍,现在美国政坛上活跃着很多黑人领导人和政治家,包括小布什政府中也有鲍威尔、赖斯。显然,通过60年代的民权运动以后,相当的一部分黑人精英进入了美国的主流社会,而且帮助美国在解决种族问题上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这是“奥巴马现象”产生的最大背景。没有这一背景,“奥巴马现象”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奥巴马现象”产生与媒体追求轰动效应也不无关系。媒体首要任务就是收视率,这是媒体存在的利益根本,所以追求轰动效应也就成为媒体的应有之意,这自然形成了选民从中和跟风的心理。
  媒体的追求轰动效应。奥巴马的接连取胜,不仅增加了奥巴马本身的自信和凝聚力,对选民、特别是那批本来就在希拉里和奥巴马之间晃荡的中间选民也产生很大的影响,产生从众心理也是一种必然。至于希拉里所抱怨的“美国媒体对她不够友善”问题,并且,媒体喜欢炒作,一般不会一边倒地倾向奥巴马或者希拉里,但是奥巴马最近连胜,媒体对他的赞誉之词会更多一点。因为媒体靠收视率为生的。
  另外,奥巴马受到更多媒体青睐,还在于奥巴马是新人,身上有更多的新闻点可以发掘。还有,奥巴马毕竟是年轻人,如前一段落所述,奥巴马对网络等新兴媒体也更重视,也更容易和这些人合作和交流。媒体对于他“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等大张旗鼓的报道,对他人气的聚集和筹资都很有利。
  编辑本段政治观点
  一、经济
  奥巴马:反对布什政府对年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上富裕阶层的减税政策。
  麦凯恩:支持延续布什政府的减少收入税政策,并打算将企业税的税率从35%减至25%。
  二、贸易
  奥巴马:敦促就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重新谈判,以加强有关劳工和环境方面的条款;支持与秘鲁之间达成自由贸易协定。
  麦凯恩:支持与哥伦比亚、韩国和巴拿马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并与27个欧盟成员国展开有关新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反对改变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支持开放新贸易市场。
  三、伊拉克战争
  奥巴马:一直反对伊拉克战争,并在竞选中承诺,如果当选总统,会在上任后16个月内从伊撤出美军作战部队。
  麦凯恩:在参议院投票支持对伊开战,反对在战争拨款议案中附加撤军时间表。他最近表示,如果当选总统,会在2013年实现在伊拉克设定的目标,并撤离驻伊美军作战部队。
  四、健康保险
  奥巴马:支持延续目前以雇主支付为主的健康保险制度;支持联邦政府强制推行儿童全民健康保险计划;设立国家健康保险项目。
  麦凯恩:反对联邦政府强制推行全民健康保险计划,支持将目前以雇主支付为主的健康保险制度转变为自由市场体系,并给低收入阶层提供一定的税务减免。
  五、外交
  奥巴马:强调谈判比军事行动更重要,表示会与伊朗、叙利亚、朝鲜和委内瑞拉等国领导人谈判。
  麦凯恩:呼吁美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发挥更积极有力的作用,承诺会推动重建美国与盟国之间的关系。
  六、气候变化
  奥巴马:承诺在2020年前将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减至1990年时的水平。
  麦凯恩:支持在2050年前将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30%;呼吁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和使用可替代能源实现这一目标。
  编辑本段成功当选
  奥巴马与拜恩在获胜后
  2008年11月4日,美国各大电视网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伊利诺伊州国会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在4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击败共和党对手、亚利桑那州国会参议员麦凯恩,当选第56届美国总统已成定局。据初步统计结果,奥巴马已获得297张选举人票,超过当选总统所需的270张选举人票;麦凯恩仅获得145张选举人票。
  成功当选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后的奥巴马在芝加哥发表讲话,表示“这是属于大家的胜利(this is your victory),美国即将开始改变(change has come to America)”。同时,他还感谢了自己的家庭和团队,并且向对手麦凯恩表示敬意。麦凯恩也在随后致电奥巴马表示祝贺,奥巴马也表示非常期待麦凯恩能够加入未来的美国政府一起共事。

这个是习惯问题,最开始有大批外国人入境的时候中国人按自己的习惯来称呼这些人,但是外国人的名姓顺序与中国是相反的,也就造成当时社会上的一些约定俗成的错误,既敬称时呼名友人间呼姓。现在大家当然已经知道这个问题了,只是多年已经形成了习惯也就不再去刻意更改了。 但是如果你想起英文名字的话就不能用爱因斯坦了,因为英文名字本来就是对外的,虽然国外对名姓没有什么特别的界限划分,但是外国人听你叫爱因斯坦也会觉得很奇怪。 如果你希望别人知道你是因为崇拜爱因斯坦而起的名字,那不如换个思路,他有许多不朽的成就,你不如选其一来当作自己的名字。

可以叫Albert Stein做个折衷嘛. 既有了Albert, 读起来象汉语的"爱"字, 同时整体读快了, 听起来又像是"爱因斯坦", 你觉得呢?

称呼别人的姓是对人的尊重,就像我们平常所说的“胡主席”、“温总理”……一样的。 中国人起英文名字,一般你的姓是不变的,只是名改成英文了,所以可以叫“巴拉克”。

往年在评选 ifanRank 年度人物的时候,爱范儿(微信号:ifanr)的参考维度有三个:业绩、远见和境界。2016 年度人物的有些特殊,他的当选并非因为他在 2016 做了什么事,而是在 2016 年后,他将不再继续做这件事。

他叫巴拉克·奥巴马 (Barack Obama),2016 年是他在美国总统的最后一年任期。

奥巴马绝不止是一个科技发烧友

科技界关注奥巴马,是因为他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科技宅。

2015 年 12 月的巴黎会议上,奥巴马不断在各国政要眼前晃动的 Fitbit Surge 智能手环并没有引起多少关注,因为无论是媒体还是公众对奥巴马的“硬件控”身份都习以为常了。

图片来自:giphy

2010 年,果粉们还在苦苦等待着“传说中”的苹果第一款平板电脑公布时,奥巴马已经翘起双脚,在白宫把玩起史蒂夫·乔布斯送给他的 iPad。另外 MacBook Pro 也是那张白宫总统桌上的常客,奥马巴用它来发 Twitter 或在 Reddit 上与网友互动。

奥巴马与科技的不解之缘,这要从 8 年前奥巴马竞逐美国总统时说起。

当 Facebook 在 2004 年开始上线时,它只是美国大专院校的内部社交网络;直到 2006 年 9 月,Facebook 才向所有人开放。但在差不多的时间,当时还是美国总统候选人的奥巴马,就已经独具慧眼,招揽当时还是 Facebook 合伙人的 Chris Hughes,协助他在选举战阵里大打社交网络策略,并成功吸引大批网民的支持和。媒体关注

作为第一位和社交媒体深度 “握手” 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做出了总统职位的很多第一次:第一位在 Twitter 上拥有总统账号(该账号还创造了最快获得 100 万粉丝的世界吉尼斯记录)、第一位在总统办公室进行 Facebook 直播、第一位在 YouTube 上回答民众问题……

而在两届任职历程中,奥巴马领导了整个白宫的数字化:

2009 年,推出改进的 WhiteHouse.gov 博客,并加入了 Facebook、Twitter、Flickr、Vimeo、iTunes 还有 MySpace;2013 年,第一夫人米歇尔 · 奥巴马在 Instagram 发布了她的第一张照片;2015 年,奥巴马用总统身份账号 @POTUS 发送了第一条推文;2016 年,白宫开通了 Snapchat 的官方账号。

在历史的洪流里,并没有“假如”一词。我们并不知道“假如”没有社交网络,是否就没有“美国第 44 任总统奥巴马”的存在。我们唯一知道的是:由于科技突然造就了奥巴马,也使奥巴马的“科技形象”,比起以往任何一个美国总统都要强。

“奥巴马时代”是科技界的黄金时代

在 2008 年初,美国经济面临巨大的危机,随着雷曼兄弟 (Lehman Bros.) 申请破产保护、美国联储局接管房利美 (Fannie Mae),美国汽车企业巨头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频临破产边缘。

奥巴马接手的美国,就是这样的一个烫手山竽 。但直到奥巴马任期将满,美国经济在这 8 年来是否复苏了?。仍然有很大的争议

但是,在奥巴马主政的 8 年来,科技界却迎来黄金时代。

在奥巴马上台之前,微软 (Microsoft) 与英特尔垄断电脑世界,一直在 PC 迭代更新模式下停滞不前。而通用汽车 (General Motors) 等美国汽车产业透过商业并购,称霸汽车市场之际,汽车科技的发展也没有太大突破。至于其它科技范畴?就更不在话下。

但在奥巴马的 8 年之间呢?2011 年,苹果取代艾克森美孚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开启了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时代;Google 与 Facebook 颠覆了微软的霸权,拓展了互联网的新世界;特斯拉 (Tesla)、Uber 也以科技的力量,改变了传统汽车和交通产业。

除此之外,各种新兴的互联网产业,包括 Airbnb、WhatsApp、Instagram、Pinterest、Snapchat、Spotify 等等,如雨后春笋出现,崭新的技术包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等不断涌现。在奥巴马的科技黄金时代,反映美国科技产业的纳斯达克指数,不但重拾升轨,更创下了历史新高。

奥巴马为科技做过什么?

“改变”是奥巴马当年的竞选口号 ,他在接任后推出了大量新法案,包括简称复苏法案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 (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医疗改革法案” (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 Care Act) 。在奥巴马在任的 8 年,美国政坛和财经界别都十分忙碌。

相比起奥巴马在政治、经济和民生上的大改动来说,奥巴马的科技政策并没有引起媒体的关注。但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 (White House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就曾整理了 ,当中就包括了提出了美国史最最大笔(183 亿美元)的研发资金、他也发起了美国史无前例的清洁能源复苏战略,后来他更容许甚具争议的自动驾驶汽车,在真实路面行驶。100 个奥巴马如何推动科技发展的例子

不过,把“奥巴马时代”的科技发展,通通归功于奥巴马也不正确。在互联网开始普及后,科技业早就蓄势待发:苹果早就在 2007 年推出 iPhone,奥巴马只是刚好搭上移动互联网的大潮;而且奥巴马的上台,也有 2004 年就开始发展的社交网络的功劳。

所以,究竟是科技快速发展造就了奥巴马,还是奥巴马造就了科技业的快速发展?

史上最重视科技的美国总统

总统的最后一年任期向来被视为。不少媒体也在怀疑,奥巴马在任的最后一年,是否真的有足够力量来改变世界?“跛脚鸭” (Lame duck)

我们无法衡量奥巴马对美国科技产业的推动价值,但不可否认的是奥巴马是史上最重视科技的美国总统。,就能见到他对技术的认知和思考,绝非一般政客所能相及——他不仅深谙技术背后的道德、社会及安全问题,还清醒思考政府在技术演进中扮演的角色。早前 Wired 采访奥巴马时

他拥有足够的远见,他比任何政客更了解科技产业的重要性,他没有让新技术去适应现存监管框架,而是让政策与监管符合更普世的价值。

: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就把硅谷带到华盛顿去。用《纽约时报》的说法

奥巴马的黄金时代要结束了?

2016 年,科技界密切关注奥巴马,更多的是担心他的继位者。如果说希拉利 (Hillary Clinton)“不像奥巴马一样重视科技”的政客,那特朗普 (Donald Trump) 的当选,却让整个科技业悸动。

还只是媒体眼中

真正将硅谷精英彻底推开的是特朗普的“反创新”。尽管硅谷精英们肯定政府在新兴科技产业发展中扮演的引导作用,但特朗普把这个作用曲解并极端化了。他用关闭互联网来作为解决恐怖主义的途径,他倾向于对媒体扩大审查,他甚至还反对全球化,要求苹果将生产线搬回国内。

奥巴马和特朗普一样,希望苹果将生产线撤回美国,但奥巴马当时并没有公开地抡起大棒喊打喊杀。到了今天,候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国经济环境略有改善之际,反而赤裸裸的要胁科技产业,要他们把生产线搬回美国。

尽管最近特朗普的口风开始改变,频频与硅谷大佬们会面,试图缓与美国科技产业的紧张关系,但出现了的裂痕并不容易修复,:科技界背后的真正势力——投资者,越来越担心科技产业这个在奥巴马时代的胜利者,倒过来要在特朗普时代吃苦头。不少舆论都指出

奥巴马尽管不是科技产业进入黄金时代的唯一因素,也绝对会是主要原因之一。当奥巴马卸任后,他的存在价值可能会被凸显出来。

2016 年,硅谷正式迎来奥巴马的最后一年。

ifanRank 是爱范儿颇具影响力的年度榜单,聚焦于全球科技领域的商业公司、人物以及产品,基于模式创新、业绩表现、用户口碑、社会价值、媒体声量以及影响力等多个维度进行评选。爱范儿相信,盯住了这些最具智慧的公司、人物以及产品,就是盯住了这个时代。从 12 月 26 日起直至年末,我们每天至少发出一篇 ifanRank 年度文章,包括:

年度人物:巴拉克·奥巴马年度公司年度创新科技年度硬件年度创业公司年度科技事件

起名字当然是起名,姓是不可以更改的,所以你当然是取“阿尔伯特”。知道爱因斯坦全称的自然知道你与他同名,但多数人不知道。

自己看,很详细!
http://baike.baidu.com/view/750241.html?wtp=tt

外国人只有熟人才会称其名。巴拉克是名,奥巴马是姓,所以我们称之奥巴马啊。他的家人朋友应该叫他巴拉克吧. 你还是取Albert比较好...取爱因斯坦有点怪怪的..

世界都是我的,你们都是我的,我还是我的。

美国人在正式场合称呼姓,非正式场合称呼名. 有些是不能称呼名的,比如学校里的老师. 如果你喜欢爱因斯坦,你可以叫AE,别人问你,你可以解释你崇拜爱因斯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