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梁注庄子经典语录

豆豆语录网提供梁注庄子经典语录精选内容!是不是最近刚好要想要了解或者阅读一些梁注庄子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呢?在梁注庄子经典语录这个语录专题里面,可能会有你需要的相关经典语录!



梁注庄子经典语录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 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名也者,相乳也;知也者,争之器。  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名是相互倾乳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  现在这个时代,仅仅可以避开刑戮。幸福不过像羽毛那样轻,不知怎样才可以去承受;祸患重得像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大自然给我形体,用生使我操 劳,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所以称善我生存的,也同样称善我的死亡。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因此盗跖的门徒问盗跖说:“做大盗的也有法则吗? ”盗跖回答说:“无论哪个地方都怎么会没有法则呢?凭空猜想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聪明;带头先进入屋里的,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的,就是义;酌情判断是否动手的,就是智;分赃均等的,就是仁。  这五种不具备而成为大盗的,天下是决不会有的。”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拋弃仁圣知识,才不会出现窃国大盗。同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所谓 “圣人”,就是为世间立下行为规范、成为人类楷模的人。 此外,庄子的经典语录还有“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賫。吾葬具岂不备邪?”“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

梁注庄子经典语句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01 人们只能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去感受看不见摸不着的价值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是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这段话是说,能够知道天道和人世的,应该算是无所不通了。明白天道,可以顺着自然而生;明白人世间的道理,可以用智力所能知晓的养生道理,去保养智力所不知晓的寿命。也就是说,当你能够与周遭环境和谐相处,就可以让寿命延长到自己都不理解的程度——你也不知道为什么长寿,总之只要舒服就可以了。

能够活到上天给予的寿命,不至于半道上过早地死亡,这就是智慧的极致表现。

接着,庄子说:“虽然,有患。”

意思就是,虽然这样说,但还是有问题。

庄子认为,必须要看我们运用智慧的对象为何,才能知道用得对不对。这就好像在说,爱情是可以拥有的,但前提是你要爱一个正确的人。

你怎么知道自己运用智慧的对象是否妥当?何况他还一直都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总是不靠谱的。所以,我们要去寻找那些真人来了解真理。

简言之,就是我们不知道这事儿靠不靠谱,因为真理是看不见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对获得真理之人行为模式的研究,去揣度真理。

如果我说“云端”你能理解吗?什么是阿里云?什么是腾讯云?只有通过阿里云和腾讯云等云应用,才能够理解云的服务。

所以,对道的理解,就要通过对掌握道的人的理解来做出揣摩,这就是为什么做软件的公司最后都要有自己的硬件产品。因为软件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人们很难为软件服务来付费。

比如,安卓系统现在都还没有什么收费的模式,为什么谷歌这么值钱,但还是不如苹果公司值钱?就是因为苹果公司有硬件产品。虽然苹果公司有IOS系统来为它与用户的连接做服务,但是,最终变现能力最强的还是苹果手机。这也就是亚马逊已经拥有那么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却还要做Amazon Echo音箱的原因。

人们只能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去感受看不见摸不着的价值。

但是,如果没有软件系统的支持,硬件也是不值钱的。

假设你到珠江三角洲找几个人,给他们几张设计图,也能够做出和苹果差不多样子的手机,但是,你会发现根本卖不出去,原因就是没有IOS应用操作系统,难道不是这样吗?

所以,庄子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话题,他说,我们要先有真人,才能够有真知,只有通过对真人的观察和理解,才能够去理解真知。

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智能终端硬件——人,去理解他所感应连接的那个软件和后台的操作系统,以及云端的服务。在这里,将其比喻成云端,可能不完全究竟。其实,那个数据包也可以被称作“阿赖耶识”(佛教中指过去、现在、未来,或者无过去、无现在、无未来,一切有情无情众生的所有信息集合),它有自己运行的法则,也就是道。它无形、无色、无相,但能生成一切、拥有一切、收纳一切、呈现一切。这就是《大宗师》的“大”所呈现的东西。

02 做人要做非机会主义者:不嫌少、不嫌多、不夸功、不求名,不后悔

“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

庄子就是在说,这种人性格上的特点就是,不嫌少、不夸功、不求名,错过时机也不后悔,诸事顺遂也不得意。简单地说,这种人是非机会主义者。

很多人都说,之前O2O没赶上,共享经济大潮再赶不上,这辈子就完了。

其实,我认为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庄子提到的真人就不是机会主义者,他们不会后悔没赶上好时代,得到的多也不觉得多,得到的少也不觉得少。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跟我们去吃面,多给他一碗,他也能吃;大家在街上逛,一个半小时没有找到地方吃饭,他也没说饿。如果认识这样的朋友,你是不是觉得他还可以,比一般人牛?如果有这样的朋友,你一定要珍惜他,起码他在肠胃上是接近于真人的。

这样的人状态很好,多吃也不嫌饱,少吃也不觉得饿,不吃也不觉得怎么样。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若给这样的人十个女朋友,他觉得也可以,一年不让他接近女色,他也不焦虑,这就是不嫌多、不嫌少,多少都可以。

不会因为多而烦恼,也不会因为少而愤怒,这就是真人。

他既不夸功也不求名,帮女同学拎过包,也不会到处跟人说:“我已经超越了普通男人的境界,一般男人谁愿意帮女人拿包?你看我今天就帮女同学拿了包。”拿了一分钟,却讲了十分钟。如果你发现身边有这样的人,请远离他们。因为他们在夸功,就是夸耀自己做过什么。

伟大的建筑设计师,不会随便拿出自己的作品给别人看,除非别人求上好几遍,他们才会无可奈何地将作品拿出来,这就是真人的表现之一。

这种人“入火不热”,他的见识已经接近于道,不是世俗所认为的智慧。

03 超越成见

有一天,老吴(吴伯凡)开玩笑地跟我说:“佛教肯定只能诞生在尼泊尔、印度一带。”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那里的天气太热了。如果处在很冷的地方,你是不会在树下吹风的。只有在很热的、一动就浑身是汗的地方,你才会袒露右肩,在树下荫凉处等风来。不等风的时候,就通过自己的呼吸吐纳,感受自己内在的地火水风的变化,然后获得凉快的感觉,达到清凉境界。”

现在,一说到凉快,我们就觉得要吹空调;一说起清凉境界,就觉得与修佛相关。所以,没有热,就不会有修行,起码没有禅坐的修行。

不过,很多朋友马上就会问:“为什么非洲没有发展出禅定的方法呢?”Good question!(当你回答不了的时候,一定要先说“Good question”。)我想,在上一个文明世界里,非洲或许也发展出了类似的文明,只不过你不知道而已。对于不知道的事情,就不要随便说。所以我才说这都是老吴说的,不是我说的。

但是,真人的确不那么容易中暑,看见热的东西也不会觉得热。

过去,你会发现一个现象,孩子是气血运行得很好的纯阳之体,他们就不那么容易感冒。但是,现在的小孩不是这样了,因为他们被保护得太好了。本来,孩子很少有吹吹风就感冒、晒晒太阳就中暑的。这是因为他们心无罣碍,气血循环好。孩子身体的导热性强,一旦受热,就迅速地被导到其他地方去;即使受寒,由于别的地方热,也可以迅速补充能量。这是因为他们全身通透,也就是道家所讲的“如婴儿乎”。

真人就是要修得像小孩子一样,一方面,身体导热性强,不容易着凉,不容易中暑;另一方面,身体非常柔软。

我跟儿子玩的时候,常常怕他把腰闪到,因为他随时都可以做“拱桥”,就是向后弯下腰,手掌撑地。他们根本不需要事先劈叉、拉筋等准备活动——身体非常柔软。

某一门心法认为,无论是导热性强还是身体柔软,都是因为他们的意识里没有软硬的概念,他们认为身体就应该是这样软的。

我有一个老师是研究医疗卫生的。以前他发现,在一个传染病医院门口有一个看上去傻傻的人,他天天捡破烂、吃垃圾桶里面的盒饭,却没有感染上任何传染病。为什么?因为他的心里没有传染病这个概念,所以他是“无感”人群。

一些女孩子,在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开始萌发爱情的观念。这个时候,男孩子往往因为发育较晚,还没有这样的观念。通常出现的情况是,女孩子已经饱受伤害,气得不得了,在桌面的正中间划一条线,不准对方超过这条线,甚至拿着笔等着,一旦对方的胳膊超过这条线,就开始猛戳他。因为女孩子觉得受伤了,对男孩子表示了爱意,他们却没有反应。而男孩子想的是,为什么又戳我一下?他们对此很无感,因为无感,自然就不会受到爱情的伤害。这在《德充符》里面叫“忘情”,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这个概念。

小时候,我们也不觉得腿粗一点儿的阿姨有多不好看,或者腿细一点儿的阿姨有多好看,只要给糖吃的阿姨都是好阿姨。但是,为什么阿姨会很在意自己的腿粗还是腿细呢?被别人看一眼,她们就迅速地认为别人觉得自己的腿粗,把自己打到内伤,就是因为“有感”。

有冷和热,是因为你觉得冷或者热,有病和没病、有没有受到伤害,也是因为在你内心里已经播下了这颗种子。

所谓真人,并不是无感,而是他们已经超越了普通的感,超越了成见,变成了新的无感的人。

在京都,我们经历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当时我们已经约好去采访一位老人。他很有富有,于是凭着自己的兴趣,收集古董、盖有意思的房子、买喜欢的学校。在他的学校里面,每年只有不到一百个毕业生,却能够收到三百个全球排名前五十大学的offer——平均一个人收到三个。他还给予学生十分优厚的待遇,甚至有好几年,他所发的奖学金比例能够占到所有学生的一半,所以他的学校长期亏损。

我在和他聊天的时候,他很高兴。我说:“你高兴什么?”他说:“我可以悄悄地告诉你一个秘密吗?有钱真好。”我说:“有什么好的?”他说:“你可以因为喜欢一所学校,就把它买下来,也不用考虑它是不是赚钱。”

我觉得,这真挺好的。

之前,我们《觉者》系列到京都拍摄,非常希望采访他。在去之前,他也答应了接受采访。结果,等到摄影师把机器架好、把板凳搬好、把灯打好以后,他突然觉得这件事有点儿吓人,接受采访不好玩。于是,他就临时找了一个同伴,对他说:“你去跟他们聊一下。”然后,他自己跑来跟我说:“对不起啊,我昨天晚上喝醉摔沟里了。你看,这儿还有伤口。现在,我还有事情需要稍稍处理一下。你先采访一下他,我待会儿就过来。”然后他就消失了,一晚上都没有再回来。

一个摄制组,远赴重洋,提前两个月约好的采访,就这么被放鸽子了。这对于一个日本人来说是相当难得啊!因为大部分日本人都不会这样做。但是,他可以。他的下属对我们说,这就是对他既无奈又喜爱的主要原因。他想买学校了,就买一所;不想接受采访了,说跑就跑。

这就是真人,他的内心里面没有成见。

什么叫“没有成见”?就是对热和冷没有固定的观念,热的时候他也不会感觉太热,冷的时候他也不会感觉太冷。

很多人都说,这是不科学的,难道他就真的不会感冒吗?

可能说这些话的人还不知道,意识对我们身体的影响有多么大。

04 我们的意识可以改变很多生理指标

我已经无数次见过,有人去做体检,结果发现身体某个部位长了一个小东西。医生也不说是什么,只说在他的肝区或者胃上面,看到一个小东西。他的所有生理指标立刻就变了,完全按照长出小东西的方式显现出来。一个月以后,他去做活检,检测报告说那个小东西是暗疮。于是,他的所有指标又正常了。

我们对于身体里面长出的小东西的想象和关于它的知识,反过来对我们身体的影响非常巨大,甚至可以瞬间改变生理指标。既然连生理指标都可以被改变,更何况冷热这种主观感受呢?

你见过印度的修行师吗?他们被反复洗脑,到最后完全相信自己对热量没有感受。他们可以把手伸到油锅里面,将钱从中拿出,竟然毫发无损。我在Discovery(探索频道)上就看见过这样的纪录片。

我们的意识和内在成见非常重要,以至于可以改变我们的生理指标。

庄子在《大宗师》里说,真人很重要的心智模式,就是他们已经不被自己内在的成见所影响了。

让我们再来复习一下,古代真人的心智模式特征:不嫌少、不嫌多、不夸功、不求名、不觉得热、不觉得冷,内心没有成见,没有关于多少、功名、冷热的概念,不会被这些概念影响自己的生理反应——这简直是高级远程智能终端应该有的参数指标。

如果把真人理解为上古时期的一种可以无限流量上网的智能软硬件一体化终端的话,相信你就能够理解庄子对于真人的描述是多么有意义了。

回想一下

曾经对自己说不的时候。

是内心的哪些成见

阻挡了你?

题主问《庄子》译注哪本好,毋庸置疑地,当然是陈鼓应先生的《庄子今译今注》。但如果看陈先生的译注的话,就会发现一些问(te)题(zheng):1.陈先生译注《庄子》其实是偏重将《庄子》诠释成一思想性文本而非单纯译注《庄子》,从他选注就可以看出,他会采用一些如林希逸等人的注,而林《庄子鬳斋口义》很明显的对《庄子》进行创造性诠释;2.道家偏重严重,如解释尧的时候引用古史辨学派对尧禅让的质疑并引注关于禅让的“阴谋论”的观点;3.改动,如“汤之问棘”章的增补,一般而言,这里虽似不顺,但也能明其所指,陈先生却增补上“上下四方有极乎”和“无极之外,复无极也”,虽然是采闻一多的说法,但如此更改了原来“小大之辨”,存在于鲲鹏与条鸠之间的“小大之辨”提前进入了“乘天地之气,御六气之辩”的境界,就显得整个《逍遥游》的次第太过混乱了,但却明显地显示出了无限的倾向。如果看其他陈先生的“今译今注”,也会发现这样类似的问题,原因大概在于陈先生做今译今注时,还是偏重于其思想的创造与阐发。宣颖批评郭象《庄子注》时说:古今同推郭注者,谓其能透宗趣。愚谓圣贤经籍虽以意义为重,然未有文理不能晓畅而意义得明者。此愚所以不敢阿郭注也。若以晓畅文意为重点的话,题主可以看王叔岷先生《庄子校诠》一书,王先生是文字学家,功底深厚,会对大部分的字进行解释,比较不同版本的差异进行说明,可谓考证精详了;王先生也会对大义进行说明,但总是觉得王先生的说明太过平白,但确实值得一看。我第一本《庄子》便是读得王先生的书,确实有时觉得无聊,也挺伤神的hhhhh,但确实是入门的首选啊。再者,不推荐王博教授的《庄子哲学》一书,最初读的时候也很喜欢这本书,但后来读得多了后就会发现这本书其实是很求新的一种理解和写作方式,打乱文本顺序本身就是对经典的重构,如果作为了解庄子的话不推荐读,但作为汲取营养的话,那无所谓了,但最好也读一下王博教授的《中国儒学史》(先秦卷),就了解王博教授对于整个先秦思想史的构建。最后总结一句:还是选《庄子今译今注》读吧,但想了解《庄子》,还是需要注意一下这本书里的问题。

喜马拉雅的大部分VIP课程都有订阅,看昵.称找我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经典语录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