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网提供雍正皇帝二月河经典语录精选内容!是不是最近刚好要想要了解或者阅读一些雍正皇帝二月河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呢?在雍正皇帝二月河经典语录这个语录专题里面,可能会有你需要的相关经典语录!
雍正皇帝二月河经典语录
著名作家二月河于今日(15日)凌晨病逝于北京,二月河河南南阳人,因著作有《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百万字“帝王系列”小说作品而声名远播,被称为“帝王作家”。今天,老先生离我们而去,除了给我们留下了“帝王系列”的鸿篇巨制,他的一些经典语录,我们重温之,以缅怀二月河先生。
语录一:朕就是这样的皇帝,朕就是这样的汉子!父皇既把这万历河山交付给朕,朕就要将他治理的固若金汤!谁阻了朕的这点志向,朕绝不容情!——雍正皇帝语录二:生未必欢,死未必哀。君子知命随分守时而已——二月河《雍正皇帝》语录三:痴子,世界原是大戏台,毋须掬泪;傻子,戏台本来小世界,且宜佯疯。——二月河《乾隆皇帝》语录四:当日桓温游寺,和尚不拜。桓温说:没见过杀人不眨眼的将军么?和尚反问:没见过不怕杀斗和尚么?——二月河《雍正皇帝》语录五:为将之道: 军火未升,将不言饥;军井未汲,将不言渴;击鼓一鸣,将不忆身家性命……这都是通常之理。为将者代天征伐,以有道伐无道,纛旗一升,耗国家百万帑币,驱三军蹈死生不测之地,值此非常时期,应施之以非常之道。仁义礼智信,对我则可,对敌则不可。对敌当施之以暴、诱之以利、欺之以诈、残之以忍,无忠恕之可言。——周培公——二月河《康熙大帝》语录六:后人自有后人福,莫为后人做罪人。——二月河《雍正皇帝》语录七:朕有一语告诫,天下大权,惟朕一人受之,一人操之,断无旁落之理。做臣子的不可有了异样的心思,拉帮结派,祸国营私,被朕查觉,凭谁不能袒护你;但凡你实心为社稷,有朕在,凭谁不能加害你!——二月河《雍正王朝》语录八:处处留心皆学问,好的书籍胜过好的年夜学群众路线。——二月河《开讲啦》语录九:春晚,不看会感到失落,看了会感到失望。很多节目雷同,很多歌曲似曾相识,创作原动力不足,文化创作很贫乏,建议通过重奖的方式激励创作。——二月河《开讲啦》语录十:发展不能仅追求GDP,唐朝时的GDP是美国的一倍,灭亡了;清朝与美国的相当,最后也灭亡了。一个民族要有灵魂,这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所在。唐朝在历史上除经济的强盛外,还留下了诗歌、留下了宗教。——二月河《开讲啦》“帝王作家”二月河去世,以他最霸气的十句经典语录缅怀之!这些话正是二月河性格的真实写照,一个刚正不阿,大公无私,心胸豁达的作家!
/完/
雍正皇帝二月河经典语句
版本什么的是一个,但是小说系列有很多
下载地址:
(第一回:瘦西湖他乡逢故知 天光楼布衣窘官宦 )是二月河原著
其他的是评书改编版,比原著少了三分之一的内容
评:
古者学而优则仕,我是电视剧看得过瘾才来到原书里探寻究竟,“一入侯门深似海”,宫闱深处有洞天,自此开卷不能合。
焦晃与唐国强主演的《雍正王朝》是我长时间反复观看的一部剧,我虽喜欢历史剧,但能再三咀嚼不厌其烦的似乎只有此一部。
与原著相比,剧版裁剪掉大量人物,去人不去事,与此同时将草蛇灰线和矛盾冲突集中于主要人物纷争之中,如方苞、鄂伦岱、尹继善、李袚、贾士芳等人皆避而不谈,但戏剧冲突并不因此而减少。我曾对金庸剧的改编发过牢骚,无须编剧再次发力,按原著去拍,只要板板正正就不会遗人笑柄。
然而,小说与剧本并不是同一种文学样式,在两者转换之间便是编剧功力所在。在这种转换中,成功者甚少,而少中取精《雍正王朝》更为佼佼。正于此,我才愿意付出大量的时间去翻阅这本有史有奇的历史小说。
开篇九子夺嫡,明争暗斗,尔虞我诈,阴谋可畏,阳谋可惧,种种萧墙之祸一触即发。后康熙仙逝,雍正继位,夺嫡之争转变为君臣斗法,胤祀阳奉阴违贼心不死,原以为死灰的八爷党又再复燃。新政与旧制的矛盾,夹杂各种官员争斗、君臣离析,整个雍正王朝看似铁箍一桶实则遍布阴霾。父辈党争即止,子辈夺嫡又起,家事国事天下事无不纷繁复杂至极……
能将这种种因果矛盾讲明白就已经了不起了,在辅以各种文学手段,将康熙晚期与雍正朝廷几十年的波涛纷争再现如奇,温得一斗烈酒,沏得一壶好茶!
宽厚仁慈、神目如电的康熙爷,广结善缘、真伪喋喋的八贤王,隐忍刻薄、乾纲独断,咬着一嘴细白牙的雍正皇帝,忠正侠义又不失谋略韬晦的拼命十三郎,老成谋国、明哲自保的张廷玉,运筹帷幄眨着黄豆眼的麻衣宰相方苞,机灵百变不拘礼法的李卫,苛刻决绝、一心许国的田文静,才能兼备亦不免文人妒忌的李袚,呼风唤雨、神鬼难测的贾士芳,足不出户便能决胜千里的邬思道,还有文张武驰、盛气凌人的大将军年羹尧……哪一个不是闭上眼睛就能活起来的影子?自然还有诸如任伯安、刘八女、葛世昌这些匆匆而过的跳梁小丑,亦还有阿兰、乔姐、苏瞬卿、乔引娣等弹指红颜。
以夺嫡开篇,复以夺嫡收篇,萧墙暗祸,宦海沉浮,君臣猜忌,父子离析,王斗王,官斗官,日月如梭,到头来仍是南柯一梦、真伪难知!
继而纵观此书,有史有奇,史话自是一家之言,然而以文史论,又何尝有一书一史不是一家之言!如大和尚施法制刘墨林,贾士芳行术斗番僧,又归为奇谈。说文论史见仁见智,只要合情合理,而不是纯粹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朗朗乾坤,古今皆谈资。
行文全是中国传统框架,或者说是古典框架:文分章回,题讲对仗,忽文忽白,文白兼备,又套诗词、笼戏曲,在提纲挈领之下又能驰骋纵横,不愧奇笔。然正如中国导演们,无论崇拜莎士比亚与否,或者读过莎士比亚与否,都会把悲剧靠向莎士比亚的模式。这并非刻意的东施效颦,而是在无形间闯入类似“鬼打墙”的境况,不由自主走向莎士比亚,走入哈姆雷特式困局,走入麦克白式困局,走入李尔王式困局,走入俄狄浦斯式困局……单不能走向贾宝玉式困局。
在异族文化中浸淫太久,往往会使得文化同化,这种同化是彼此发生,互相浸淫,互相影响。在之后的传承与模仿中,很难再去达到某一种文化形神兼备的境界。更多的时候只能够达到形似而神异。能以格律填词,而不能以词句通神。自认能模仿出来的文化,其本质都在含糊。
在模仿的过程中,我们所添加的各种配料、所动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全部都对,但唯独做出来不像。比照古人的菜谱去做一道菜,我们所有的调料,各时刻的火候,都能够掌握到位,但唯独做出来的味道存在天差地别。即便《雍正王朝》看似是一本古典的传统的中国小说,也不能掩盖它是一种以传统和古典作为表面,而实质却是西方小说的事实。
古典架构之下仍是西方文学的特有手段打底,在那种古典与传统的庄严之下,一股来自西方的无形气力在其中努着劲儿缠绕。正如,是以缝纫机做出来的一套汉服,各种姿态都像,唯其感觉不对。
在学习模仿的过程中丢失了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那种东西叫做“神”,或者通俗来讲叫做感觉,感觉对了,姿态各有端庄。感觉不对,各种姿态都是“东施效颦”,都是“邯郸学步”。
说到底,我是认为这部书,《雍正王朝》是一部彻底的西方架构,而不是表里如一的传统小说。
此书既名为《雍正王朝》,我则凭着一下浅薄的见识去聊一聊雍正皇帝。刻薄,这是书中出现最多的对于雍正皇帝的印象。刻薄就容易猜忌,猜忌之余就表现出一层伪。刻薄,猜忌,虚伪,这是雍正的负面。电视剧里有延伸的表现:康熙废太子下诏群臣举贤择储,因不满胤祀串联群臣导致胤题与胤祥宫门外打斗,康熙喝止,胤题顶撞康熙,康熙抽刀要斩胤题,胤禛劝阻,手握刀刃,割破手掌,后康熙晕倒,胤禛请安时故意把伤手扶在门槛上,意向康熙邀宠。这一处细节,意在一“伪”字。
勤政,克欲,刷新吏治,重整颓风,这是雍正丝毫不作假的地方。康熙选择雍正某一方面也处于这一点,晚年倦政,深知盛世虚晃,不得一隐忍刻薄之人万不能重振家国,又因眷爱弘历,意在以一人之力造大清三代盛世。康熙没有看错人。
对于雍正,我佩服他,但我不尊敬他,更不喜欢他。佩服他是因为他的确是个强人,是个能人,所谓康乾盛世,如果没有雍正王朝过渡,康乾盛世能不能成立只在两可之间。刷吏治,整颓风,继熙朝盛世,为后世开太平,此番功德不可否认。但,刻薄成性,任命田文静整治河南,使河南官吏活不下去,百姓也活不下去。田文静相当于低配版的雍正,是雍正的影子,只不过雍正管着天下,田文静管着河南。虽然自己也累的精疲力尽不得享受,虽然是为后世留下太平盛世,但当世百姓也是百姓,为了孙子累死爷爷,为了儿子苦死爸爸。虽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当代人太苦了。
十三爷胤祥去世当晚,雍正强迫乔引娣行为苟且,淫词秽语更为不堪入耳,“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看来除了逝者自己,竟是一个真诚悲戚的也没有。单冲这一点,我从头到尾瞧不起雍正。这或者是意气,但我骗就是不喜欢,“呸,什么东西!”
书至尾声,神鬼难测之事扑朔迷离,至李卫设计诛杀贾士芳之后,每一个字都弥漫着森森邪气,夜里读来似觉不寒而栗。雍正与乔引娣实为父女,但阴差阳错做了夫妻,难以揣测二月河先生是出于何种目的如此安排。人都说此书为雍正翻案太甚,我却不觉,亦不明是褒是贬。正如《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难以确切的说他是在神化诸葛亮还是在妖化诸葛亮。雍正是好皇帝也不是一个好皇帝,是独夫暴君也是贤能圣祖,雍正是个什么人谁也说不清楚的人,像这个世界,谁也解释不清。
雍正不是一个真正的皇帝,无帝王之气亦无帝王之术,比之康熙,亦正亦邪,及至媚道服药,天下不安,故而神鬼厌术横行,更觉雍正是一个邪人。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里第一句便是“夫庸者无咎无誉”,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他十几年间以铁腕治理天下,但文武百官与亿兆百姓从来与他离心离德,他始终在强迫这个天下按自己的意图演变,而这个天下却从来没有属于他。雍正言道:朕就是这样的汉子。这样的一个邪汉。
至于卷帙浩繁,亦非我之可窥,唯有一诗或可为本书作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