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网提供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语录精选内容!是不是最近刚好要想要了解或者阅读一些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呢?在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语录这个语录专题里面,可能会有你需要的相关经典语录!
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语录
南传佛教的三藏经典分为律经论三藏,是为《巴利三藏》。是南传上座部佛教所传诵的唯一圣典,是讫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最接近原始经典的一套三藏。
其中《律藏》由经分别、犍度、附随三部分组成。「经分别」是对「戒经」的分别广解,包括「大分别」(比库戒)和「比库尼分别」(比库尼戒)两部分。「犍度」是僧团的规章制度,分为「大品」、「小品」,共二十二犍度。「附随」是律藏中的附加部分,包括「大分别」、「比库尼分别」等19章。
《经藏》分为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小部共五部。
《论藏》包括法聚论、分别论、界论、人施设论、事论、双论和发趣论七部论。
除了三藏圣典之外,上座部佛教还有藏外典籍,是历代尊者长老的著述。如《清净道论》、《摄阿毗达磨义论》等。
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语句
啊哈,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圈就是主要民众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教义之地区/区域。主要包括南亚的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柬埔寨 。。。等东南亚信仰佛教诸国和中国云南,广西部份区域.
我有个朋友比较相信南传上座部佛教,他说瑜伽师地论号称出自弥勒,这拿到南传上座部会被笑话,原因是所有的菩萨在上座部佛教中都是凡夫,没有任何果位,不像大乘佛教还分登地的圣位菩萨,也就是说弥勒在上座部佛教根本就没有资格和能力造论,因为他只是一位凡夫,所以瑜伽师地论的作者是弥勒,这就注定这部论根本不能称为论,因为论通常都是圣者所造,凡夫或者菩萨是没资格造论的。
你说的汉传佛教其实就是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比较流行的大乘佛教,经典很多,比方《金刚经》,《华严经》,《法华经》。藏传佛教很多经典属于密续的,好像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读。南传佛教,也就是上座部的经典,大概是《阿含经》这一类的。
小编今天带大家畅游历史的海洋,探索过往的事件奥妙噢!佛教是以“佛”为最高教主,以佛信仰为基本特征的宗教,在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至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达摩即释迦牟尼创立,当时是反对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崇拜梵天的婆罗门教的思潮之一上座部是释迦牟尼逝世后佛教分裂时出现的与大众部相对的部派。公元1世纪大乘佛教形成,把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中的一些思想流派主要是指上座部系统的佛教流派称为小乘佛教,认为小乘佛教只是为了自度自利,而大乘佛教则是为了自度度人、普度众生等。
上座部佛教公元前3世纪后从印度传入斯里兰卡,此后直到公元11世纪主要在斯里兰卡得到发展11世纪以后,上座部佛教在东南亚大陆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在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越南南部地区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宗教。上座部佛教也称南传佛教上座部。南传上座部佛教不接受“小乘佛教”的说法。南传上座部佛教以巴利三藏为圣典。巴利语是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使用的语言。但巴利语这个名称是近代用语,南传上座部三藏经典中,并没有这个名称。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注疏文献中,才开始出现“巴利”一词,指称三藏经典的用法。也就是说,三藏经典注疏文献中所使用的“巴利”一词并非指巴利语,而是指三藏经典或原典。19世纪以来,先是西方学者用巴利语指称南传上座部佛教使用的语言,后来为各国学者沿用。巴利三藏包括律藏经藏和论藏。巴利三藏保持了佛教原始时期的面貌。巴利三藏中的许多经文,如经藏《相应部》《长部》的一些经,《小部》中《法句》《经集》中的一些经,律藏中的“戒条”(又称“学处”)等,都是极为古老的,在佛陀住世的时代广为传诵,只是没有形成完备的“三藏”。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华氏城举行佛教史上所称的“第三次结集”,驱除“异邪”,确立了上座部及其所传经典的独尊地位。结集后,阿育王的儿子摩晒陀长老为首的使团被派往斯里兰卡,摩晒陀将巴利语的三藏圣典带到了斯里兰卡。公元前1世纪,斯里兰卡的大寺派长老500人在玛德勒镇举街结集(南传佛教称之为“第四次结集”),用3年多的时间,将一向师徒口口相传的巴利三藏及其注疏记录在具多罗叶(俗称贝叶)上,完成卷帙浩繁的巴利圣典。公元4世纪时,梵语在印度盛行,许多佛教经典也改为梵语。
斯里兰卡的大寺派顶住了印度大陆的“梵语化”的潮流,保持了所传三藏经内的巴利原语。5世纪中期,印度佛学大师觉音来斯里兰卡学习巴利三藏,翻译、注释了大量巴利文典籍,完成19部,并撰写《清净道论》等。斯里兰卡的这套巴利三藏自公元前后的几个世纪集成,到公元5世纪在斯里兰卡定型,此后未曾变更,充分反映出巴利文三藏经典的古老性、原始性和保守性。从宗教教义上看,南传上座部佛教较为严格地遵循原始佛教的教义,其基本思想和教义相互紧密联系,可以概括为因缘论(十二因缘)、业报轮回、四谛五蕴、八正道、三法印、四念处。
因缘论是佛教阐释宇宙万法皆由因缘所生及其缘由等教理的论说,用《杂阿含经》中的话来说,就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南传上座部佛教用十二因缘解释人生本质及其流转过程,包括三世二重因果,起惑、造业、受生等一切因果,周而复始,至于无穷。缘起推动我贪、我嗔、我痴、我慢等迷的六根烦恼造业,引发身、口、意,颠倒梦想,一切有为法,可谓“百忧其心,万事劳形”。
四谛,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圣谛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真理。四圣谛说的是四种真理,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四圣谛是告诉众生世间的因果以及出世间的因果。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即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等人生的种种苦,是对现实世间的认识。
集谛:指众生痛苦的根源,认为一切众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即对于佛法真理、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主要是说明造成世间人生及人生痛苦的原因,即色、受、想、行、识的五取蕴,以及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的十二有支,阐明它们前后之间互为因果、互为生灭的条件。灭谛:阐述灭除一切烦恼的真谛,指消灭痛苦,灭尽三界烦恼业因,以及生死轮回果报,到达涅槃寂灭的境界,以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守五戒,修持十善为根本。道谛:指通向寂灭的道路,即正见、正思,主要指依照佛法的八正道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槃寂灭的境界。灭谛和道谛主要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
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各位看官大大,都看到这了,麻烦给小编点个大大的赞呗!!您的关注和点赞,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和支持!!嗯~,360度各种姿势来求赞求关注!! (^o^)/动动您发财滴小手,举手之劳└(^o^)┘感谢各位看官们!! 祝各位看官们生意发发发,学业事业成成成,身体康康康!!! 感谢大家的支持!!小编在这里感谢各位看官们了! (^o^)/ 如果大家有不同看法欢迎各位看官们在文章的下方留言评论(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雷同纯属巧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