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历程吴国盛经典语录内容,豆豆语录网这里有不少,而这一篇科学的历程吴国盛经典语录的内容是我们豆豆语录网经过多次整理,最终挑选出来的科学的历程吴国盛经典语录内容,方便您的阅读与学习,希望对您有用。
科学的历程吴国盛经典语录
没看到说有孩子的新闻
科学的历程吴国盛经典语句
人家的隐私,不知道
认同或者不认同毫不重要,不同学术观点的人对同一问题很可能会有不同立场和态度。但重要的是把问题本身辨析清楚,不然就是鸡同鸭讲。吴国盛的文章没有看过,不过顺着之前答案所说的吴国盛把科学定义为:「起源于古希腊,隐于中世纪,再发展于欧洲的理性科学范式」。我们可以把「中国古代没有科学,四大发明不属于科学」拆分成以下几个不同的问题:
“古希腊科学”和“近代科学”是否是同一范式?或者换个问法:“科学”一词能否概括从古希腊到近代欧洲对自然的探索?“四大发明”是否符合“古希腊科学”或者“近代科学”的定义?“四大发明”能否代表中国古代科学?中国古代是否存在符合“古希腊科学”或者“近代科学”的思想?对于以上四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答案,我个人的观点之前在一个相关的问题下提过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96294/answer/622309652 本答案的思路也差不多。
1.“古希腊科学”和“近代科学”不一定是相同的范式
尽管在大多数常见的叙事中,会把近代科学视为古希腊科学的延续。吴国盛本人「起源于古希腊,隐于中世纪,再发展于欧洲」的概括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表述。这个线性叙事是很受欢迎的,但是古希腊的科学和近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在方法论上是相当不同的。古希腊时代的科学观察是浮于表面的,观察到一些表面现象之后,古希腊哲学家过快的使用哲学理论对现象进行归纳和总结,以至于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在阿基米德时代已经陷于停滞。所谓对知识和世界本源的探索被转化为哲学和神学热情,甚至流于高深晦涩的玄学。近现代科学的重要支柱之一是精确的观察和实验并且在实验基础上开展一系列后续研究,这一支柱(或者把它更加高大上的称为“实验范式”)是16世纪之后才逐步确立的,甚至笛卡尔、伽利略等人对于“实验”的理解都和现代人对于“实验”的理解不同,更不用提亚里士多德或者卢克来修了。顺便说一句,吴国盛有关古希腊和近代欧洲共享同一“理性科学范式”的说法本身就挺奇怪的,不过我看完库恩那本《科学革命的结构》之后,已经搞不清楚“范式”是什么意思了,所以就不发表意见了。
当然,“古希腊科学和近代科学是不是同一种“科学”的不同阶段”仍然是一个聚讼不已,并且不太可能找到最终共识的问题。因为我们既可以从中发现明显的共性,也可以看到显著的差异。
2. “四大发明”是否符合“古希腊科学”或者“近代科学”的定义?
这个问题挺无聊的,如同之前很多答案已经提到的,“四大发明”更加偏向于技术层面。所以如果狭义的理解“古希腊科学”或者“近代科学”(无论二者是否是一回事),那“四大发明”肯定算不上。不过科学/技术截然二分的观点本身也挺狭隘的,我们熟悉的西方科技史其实更多的是数学史和物理史,因为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更符合狭义层面“科学”的定义。事实上,欧洲近代科学史在过去同样存在忽视医学(很难区别科学和技术)、炼金术和早期化学(不够科学)、动物学和植物学(不够科学)等学科的问题。
3. “四大发明”能否代表中国古代科学?/4. 中国古代是否存在符合“古希腊科学”或者“近代科学”的思想?
3、4两个问题放在一起说。我个人的观点是“四大发明”本身遮蔽了我们对中国古代科学的理解。有些人把“四大发明”的存在与否和中国古代科学的存在与否捆绑在一起,这种理解完全低估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复杂程度。李约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有六大卷,其中的内容包括各个领域,远不是“四大发明”所能概括的。更重要的是,和古希腊哲学作比较的并不是“四大发明”等技术,而是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也就是李约瑟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的内容。我截取第二卷部分目录如下:
以现在的眼光看,这些内容当然和近现代科学毫无关系。但这些内容和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理论,卢克来修的原子论,普罗提诺的《九章集》是否存在本质差异呢?以至于中国古代思想不是科学,古希腊哲学却包含科学思想呢?再退一步,不考虑科学思想,那么数学算是科学的一部分吗,刘徽和差不多同时代的丢番图是否具有可比性呢?或者医学算是科学的一部分吗,张仲景和同时代的盖伦又是否具有可比性呢?
以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不见得有确定的答案,但是不考虑这些具体的问题,大而化之的来一句“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只是无聊的嘴炮罢了。我还是之前的观点,近代科学的产生是一件极为复杂和特殊的事,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有很多。试图用某一种简单的叙事囊括和解释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固然可以提供某些线索和视角,但又注定会有很多无法解释的问题和破绽。
第一次见到吴国盛老师,是在北大顾春芳老师的诗歌朗诵会上,当时吴老师坐在听众席的第二排。其间一位诗人让吴老师从理科生的角度谈下中国现代诗,吴老师说自己不懂诗歌,只是谈下自己的感觉,接下来的发言直接把会场点燃了,那种理性的冲击感一直没有忘记。这次有幸在清华和君的课堂倾听吴老师的讲座,非常受益,以下是一些胡乱回忆,笔者姑且记之,大家姑且看之,希望能引发大家的一些思考。
近代中国人特别推崇科学,科技兴国也是各党派人士为数不多的共识之一,但是中国人对科学的理解并不准确。
误解在哪里,又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是科技不分,以技代科!大家谈科学时其实谈的是科技,以为科技就是技术。第二是把科学等同于了生产力,脱离了科学的本质。
“科学”两字是日本翻译的,并不准确。中国儒家历史上也讲过“格物致知”,貌似有些相似,但是本质是强调修身,而非科学本身。
以1915年《科学》杂志为标志,近代一百年中国教育偏颇之处就是过于强调分科,导致大家越学越窄、越学越细,导致人们技巧多而见识浅。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导致中国自古有技无科。中国人心目中的科学就是技术,中国人时刻秉持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态度,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没有独立地位,读书就是为了升官发财,没有对知识本身的独立认同,“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没有肯定知识的独立价值,使得我们看科学容易引向功利主义。(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独立的人格,不屑与君主为友,可惜凤毛麟角,被大众排挤,不过现在许多孩子认识到国内教育的弊端,有条件也有意愿去国外游学,还是非常好的事情。)
中国学习科学的路径?
西学东渐有两次浪潮。第一次大约在明朝末年,传教士来华传教,一直持续到康熙雍正时期,西方科学被引进来,不过此时中国人对西方科学兴趣不大,没有市场需要。此时中国文化主体是儒家,儒释道三家涵盖了中国人的三个方面,儒家积极,对应人生进取;道家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失败后的释怀;如果遇到更大的打击那就投入佛家怀抱,生是苦;所以国人得意时是儒家,失意时是道家,绝望时是佛家,拿的起、看得开、放得下,精神圆满了。(儒释道以及各种传统思想被这种形式归纳可能会让人感觉不舒服,可是的确没法反驳。尤其新中国后,文化传承已经中断,且不说被砸的孔家店,各地的古建筑文物也无幸免,推到重来的时代,何谈传统文化,哎)
传教士在中国传道特别难,一个突破口是天文学。当时中国对天文学比较爱好,于是就引进了西方的天文学,清朝天文历法都是使用西洋历法,但是西方其他的东西就很少得到传播。这段时间中西方实力相当,没有大的传播。冯友兰说中国文化精神本质不需要科学。第一波的传播总体不算成功。
第二波在1840年后,此时国际格局已变。当然中国人是被打之后才知道世界真的不再是过去那样了。过去看不起的这些蛮夷第戎的有了中国不具备的东西,船坚炮利真比不了啊。洋务运动兴起就是强调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学人家制船造炮,后来发现不能只学工艺,背后的西方“科学”也要学,这时理解的就是数理化。近代中国开始学习科学是出于功利主义,因为打不过别人,就只能去学人家能用的东西。
由于中国不是在自然交流中学习西方“科学”,而是在被侵略的状态下学习。无法像佛教那样转化为中国自己的东西进行消化。科学不是自己的东西,始终当做一个富国强兵的手段,并不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不到点上。就算现在有钱了还是学不了为什么?还是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解科学。
近代科学传播是西方引导下的全球化的传播,片面的认为科学是生产力,是推动发展的杠杆,但是这只是近代200年的现象,如果仅仅从生产力、国力兴衰的角度就无法理解科学为什么没能在中国兴起。
科学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样的,今天我们该如何认识?
需要用人文眼光来认识科学。
科学与人文对立。人文是指人做的事情,从人性角度看科学。人是直立行走的动物,但是脑容量又相当大,产生了相当大的矛盾。所有物种中只有人类难产最常见。脑袋越大,胎儿孕育的时间就越长,21个月才能发育完毕,9个月只能说是早产儿,出生后并没有发育完毕,不具备人的基本属性,换句话说就是具有很多可塑性,但是需要进入人群才能成人,否则就会有狼孩的情况。
人类的先天缺失,必须通过后天的养育培养才能成为人,也只有人才能有这样可能性。人不是生下来就是人,需要人群的“人文”培养。人不是单纯的动物存在,不是存在者而是存在,是动态的,需要培养。“人文”不同导致东方人与西方人的差别。
科学是有文化依赖的,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路径。
科学的出现是非常偶然独特的事情。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不是中国人智力不够,而是孕育科学的文化玩法与中国文化的玩法南辕北辙。中国文化是极端的农耕文化,甚至可以说是排他的农耕文化,中国古代商贸文化受到极大压制,海洋文化也是受到压制的,尽管有着漫长的海岸线。
农耕文化有个两个特点:一是粮食生产是第一位,吃是最大政治;二是定居,永远不搬家。中国人非常重视安居,对故乡有浓厚的感情,这就造成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造就了依据血亲关系分配资源的社会,对等级看的比较重,不厌其烦的在人际关系上做文章。
中国传统首先要求对人性的认同。有情有义有爱才是人,否则就是禽兽。人者仁也,仁就是爱,中国爱的根本是亲子之爱,亲生父母对亲生子女的爱,血缘不是排他的,也是可以推广的,但是推广过程中爱的程度是下降的。爱有差等,导致人际关系就有差等,所以人不是平等的。人要有爱心,同时还必须有差等的释放爱。要恰如其分的准确理解与他人的亲疏远近的关系。中国把一切关系都按照血缘关系方式处理,天地亲君师,行政关系,父母官子民。
中国社会是一个等级社会,并非西方的人人平等。如果爱人家孩子和爱自己孩子一样那就是不对的,爱人家孩子不爱自己孩子也是不对的。如果人人都这样自私好像也不太和谐,那用什么方式能帮助理解这种关系呢?儒家说要学礼,这就是儒家推崇的“文”。中国人日常有各种负担,因为摆平各方面的关系特别难。做人难,就需要准确把握。所以儒家代表就是礼文化,中国人无论搞什么都是在学礼,如果不把握这个礼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国人,中国人的精力都放到这方面上了。(关系关系关系,等级等级等级。)
现代西方文明是两希文化,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明。两希都不是农耕文化,商业、贸易文化是主体,希腊土地贫瘠,没有粮食,就只能靠商业贸易。海洋文明不断迁徙,中国是定居文明。老是搬家就老是遇到生人,洋人是熟人不熟,中国人是生人不生。商人文化没法用血缘关系来涵盖,其独特文化就是契约文化,契约文化对应着中国的血缘文化,血缘关系要人忍耐。契约关系要人守约。为什么守约?因为是自己定的约,中国总是违约,因为约都不是自己定的。自己定的约自己就不能随便违约。定约必须是独立自主的个体,这种独立自主性被抽象为自由,自由是西方契约社会的核心理念。理解自由是理解西方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点。中国文化没有自由这个词语,中国人就不认为有独立个体,每个中国人都是作为社会关系的一个节点存在。你是谁?不是问你的独特性,你爸爸是谁你老师是谁你领导是谁?相对应的,西方人先报自己名字,我就是我,通过名字标号来认识自己。中国文化没有个体和群体概念,西方文化一开始就强调个体、强调独立自主,中国人不在乎这个。
朝鲜战争中国人定义为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国人强调家国一体,有国就有家,你去打仗其实还是保卫你的小家。美国人打朝鲜的口号是什么?中国人认为西方人无利不起早,打仗一定是图什么,美国人打朝鲜是图什么呢?在美国人来看朝鲜战争是保卫自由的战争,墓碑上刻着:去到一个从未去过的一个国家,保卫从未见过的人民,自由是有代价的。中国人不理解这种文化。
了解什么是自由是中国人理解西方文化的关键点,只有自由人才有契约精神!中国千百年来实施户籍制度,现在也还在用,户口本里还有一个户主,为什么要设置户主?就像一个国家只有一个boss,其他不算人,这在中国有内在逻辑。西方人把自由放在第一位,不自由毋宁死的文化中国不理解。现在中国要融入国际秩序,必须理解自由的含义,否则就会引起一些冲突。
中国人不理解自由,自由需要教育。中国人强调天地人互通。古希腊人认为要确定事物的自己性、内在的逻辑,不受他者干扰的逻辑,但是怎样才能理解自由呢?古希腊人运用科学来理解自由。科学的起源就是通往自由人性的道路。儒家强调礼,通过礼来塑造中国人。希腊人认为自由的真谛在于事物自身的内在逻辑,人有自己的逻辑,事物也有自己的逻辑,通过研究内在逻辑才能达成自由。科学的开始不是因为功利目的,西方人性的含义就是需要“科学”的教化方式,在中国是礼,在西方是科学。
科学如何打造自由思想呢?
希腊人强调科学的无用特征,特别强调科学是无用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强调知识是有用的,治国安邦,知识都是服务现实的需要,只有古希腊宣传知识的无用特征。知识分为三类:一是经验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是技艺知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中国就只有这两类,但是希腊人认为还有第三种,科学知识必须没有用的,因为没有用的知识是为自身目的存在,所有其他知识都是为了其他目的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真正的科学为自身目的存在,就必须无用,保证自己作为自己的存在,科学就是自由的科学,中国古代很少有这样的讲法。
这就是第一个特点。欧几里得的一个学生问他教的这些东西意义是什么,欧几里得听了非常气愤,说道我只教没用的东西,想学有用的东西去跟奴隶学去。第二希腊这种强调自由的科学怎么搞出来呢?中国强调知识从经验中来又必须指导经验,学以致用是中国人对知识的基本要求。古希腊人认为理论不能结合实际,希腊人认为的科学知识主要是证明的知识,是推理的知识。推理证明、演绎知识,强调自己推出自己,必须内在的,内我给定的,而不是外部的。什么样的知识呢?逻辑知识。所有的经验知识都是可错性,不是必然的,具有偶然性。古希腊人认为真正的知识是确定的,不能是经验知识。即便看到1万只天鹅是白色也不能说天鹅都是白色。什么样的知识永远正确呢?废话才是永远正确的。希腊人在废话之中看出人的本质结构,那些理所当然的都是废话,但是人必须按照废话的思考才能建立封闭的体系。我就是我,同一律。中国为什么没有同一律,中国人不认为没有不变的东西。
基督教300年后还要为伽利略平反,事物变化背后的不变性才是确立自我的基础。发现事物中的不确定的东西。在不变中理解变化,中国人则是在变化中理解变化,西方人在不变中理解世界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希腊两个特征一是讲没用的事情,二是推演,自己推论自己。在中国人看来就是就杞人忧天的思路,是不被提倡的。中国没有科学不是智力原因,而是没有这种路径。希腊科学取决于自由民的学习,两大科目,18岁前学数学,18岁后学哲学。“数学”这个单词来自希腊文,本意是能学能教的东西,人只能学习本来就是你自己的东西,数学的意思就是本来属于你的,因为你能学的。如果说我要学的东西就是我自己本来懂的,为什么还要学呢?这就产生了学习悖论。柏拉图给的答案:我本来是懂的,但是后来给忘记了,学习就是回忆,帮助自己回忆本来就懂的东西。希腊人认为人是理性的,要把人唤醒,理性充分觉醒才能成为人,成为一个活明白的人。为什么能活明白,因为你本来就有理性。可以参见苏格拉底教孩子数学的例子,人总是生活在一个给定的理性之中而自己不知道。古希腊人认为理性世界才是根本,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才能将理性世界展开,证明的过程就是理性的展开过程。
欧式几何都是废话,都是从5个公理推论出来的,通过表面完全没有意义的废话来推论出更多的定理。纯粹理性都是一目了然的,但是只有上帝才能一目了然,所以人需要推理。古希腊人学数学,是觉得所有知识都是理性的,通过学习来展开。
算数、几何、天文、音乐是其四大学科。“算数”准确应该翻译为“数理学”。中国人总是说举一反三,不是学道理,希腊人是研究道理,认为数的世界都是有关系的。比如奇数偶数这是希腊人的叫法,中国人则说单数和偶数。希腊人喜欢奇数,中国人喜欢双数。希腊人对数进行分解:
6=1+2+3;6=1*2*3 ,6是完美数,中国人也觉得6挺好,六六大顺。古希腊人把世界所有事物都还原为数,再把关系还原于数的关系。
但是数遇到了问题,因为根号2的发现。一个数就是一个东西,但是根号2不能表达为数的比例,于是就不是一个数了,古希腊人对这件事感觉特别痛苦(星际迷航瓦肯星人的设计是不是从这里来的呢?)。古希腊人不能接受内在悖论和矛盾,但是中国人逻辑里没有同一律,能够拥抱变化,希腊人认为根号2没有道理,无法用数的比例表达,实在受不了,于是把发现者扔到海里去了。中国人才不在乎地球是不是球,中国人在乎的是血缘,是不是自己人。根号2不是数希腊人受不了,算数搞不下去了,最早衰落,于是就开始搞几何学,古希腊几何学成就非常高,以《几何原本》代表,与《圣经》成为了西方的两个经典。
当年徐光启央求利玛窦把《几何原本》翻译出来,最后合作翻译了15卷本的前6卷,后因徐光启父亲去世守孝3年中断了翻译,回来后利玛窦又去世了。中国人的文化喜欢吟诗作赋,中国古人是诗性的思维方式,讲究赋比兴,与科学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有人说中国人讲究实事求是,但是那不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只是生物本能。科学思维方式是内在,中国人擅长联想,比如中医的思维方式,并不去细究里面的道理,只要有用就行。
西方强调清晰的逻辑,清晰的脉络。当年康熙个人对几何学也挺感兴趣的,不过只是作为秀智商的游戏,并从没想过让全国人民都学习西方科学,洋务运动后中国人才开始学几何。中国人会做题,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学几何。只是应用方面的教育,几何学的学习不能从功用考虑,为什么学几何,学几何就是为了向古希腊文明致敬,古希腊文明就是西方文明的基础,不学几何就不能理解现在国际秩序的原因;学几何就是为了讲理,中国人很多纷争就是不懂讲道理(严重同意,没有逻辑就没法讲理辩论,扔出一个观点就完了,全然不考虑观点所需要的支持条件,而西方则是在语言层面就有逻辑的设计,真的是差别很大)。学习几何就是为学习现代的世界观。世界上很多边缘民族之所以出现接轨问题,就是因为拒绝理解和接受现代的文明。(很多人特别自大,觉得祖上啥都好,之所以没落了是因为西方侵略,生而为人不去为现世的人努力,反而从西方文明获益后张牙舞爪,非常宣传部。)中国文化比较柔软,中国可以容忍接收新的东西,学几何学就是为了训练理性的灵魂,通过学几何体会西方文明的核心。牛顿原理就是用几何原本的方式推导。中国人对几何学的态度还没有端正,没有认识到几何的意义。
音乐,第三科就是音乐,希腊人认为音乐是和声学。希腊乐器七炫琴,不同比例的琴弦,发音不同,属于数学学科。
天文学。是当时中国人特别推崇的学科,希腊的天文学技高一筹取得了中国皇帝的信任。话说中国的天文学为什么不是科学,大家都是仰望星空,看的东西都是一样,但是动机和方法不一样。中国人搞天文学,是出于天人合一的理念。对天的尊崇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原理,皇帝成为皇帝,古代人认为那是上天让做的,现在说打天下坐天下比较Low(话说现在课本里也要删除“陈涉世家”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哈哈)。中国皇帝特别敬天。能造天文台就说明你有通天的能力,通过天文台通天,天文学在古代是皇家垄断的学问。一个学问不公开、近亲垄断,肯定发展不好。很多老百姓也认为有天命,那老百姓怎么知道是奉天承运的呢?风调雨顺就是符合天运,自然灾害就是皇帝出错。中国古代没有自然概念,认为所有自然灾害都是皇帝问题。所以自古就有隐瞒灾害的传统,灾就是皇帝不好(感觉过去还是讲究敬畏感,现在只讲究多难兴邦,拉动GDP)。古代认为月全食是对皇帝的最大威胁,是要发罪己诏的,检讨自己。中国天文学是关于上天的观察记录下来的,天空博物学。指导政治态势预测,皇帝重视天文学,老百姓也重视。中国老百姓经常说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需要天文学家的帮助,农耕需要的天时非常简单。现在中国人做事还讲究时辰,主要是婚丧嫁娶,编制历谱,宜忌,老百姓认为天文学就是一个日常生活的指导,让自己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不是科学,不是研究客观规律,这种天文学本质就是礼学。
希腊人搞天文学是服务于哲学,世界的本质是不变的逻辑和理性。认为理解世界的道理,最好的办法就是了解理念的世界。如何了解呢,希腊人认为世界分为天界和地界。天界是比较好的,变化比较少么,地界是变化较多。仰望星空就能感知宇宙的纯粹,能感知理念的纯粹。在这种思维范式下古希腊人看到太阳黑子是觉得自己眼花了,月亮不光滑那是因为空气,流行、彗星都是看做大气现象,这样想天上就完美了,没有啥变化了。漫长历史上,希腊人认为天上是非常完美的,只做圆周运动。但是慢慢发现日月金木水火土不做圆周运动,七个星运动不均匀,时快时慢,这样古希腊人受不了了,出现了文化危机。如何解释这个事情,那就是这7个星还是在做匀速圆周运动,但是都在做好几个圆周,叠加后就乱了,用不变来解释变化,这就是现在的科学,把多元化还原为单一,把复杂性还原为简单化。希腊天文学首先是行星天文学,需要研究的是行星,为什么要研究,因为它乱走。古希腊人坚信世界是有规律的,为什么一眼看不透呢?中国文化就不承认有不变的规律,所以不去强调这个事情。希腊人就是要研究出来道理来,于是希腊天文学就提出了科学的第一个范本。
希腊天文学一是研究行星,二是研究应用球面几何学,中国呢就是每天的记录找个大概齐。希腊人就是做模型,通过建模来预测,如果预测不准就调整模型,希腊天文学目标是为了发现事物永恒不变的关系,中国古代天文学既不相信不变的规律,希腊天文学属于数学学科。
科学的起源在哪里呢?
传统认为科学起源于人类发展的需要,这往往是近代200年的定义,是中国人根据发展需要下的定义。希腊人科学的自由传统并不是因为有用,近代科学都是古希腊科学的翻版,希腊科学是无用的科学,近代的科学是无用科学转化过来的。希腊的科学与他特有的处境有关系,科学必须从人文的角度才能理解。今天的中国处于新的历史时期,必须理解西方文明强大的缘由是什么。过去做科学是出于功利的目的,但是未来要独立创造,科学的本质就是服务自由人性,没有自由的追求就没有科学。
关于教育的问题。
当然啦,功利目的也不是万恶不赦的,无需谴责,而是说想要更进一步,想要追求卓越,就需要理解。功利目的和自由目的也不是矛盾的,西方的教育配置是让大量人去上技术学校,大学是为了培养精英,树立自由人文的培养的目标,而不应该一开始就有过分功利考虑。中国教育就是为了功利为了养家糊口,很少有人说是因为喜欢学习,相反很多人功成名就后才喜欢学习,最好的青春年化去做功利性工作,而没有去引领世界发展。
通识教育本科开始,研究生教育是专业教育。哈佛医学院很多本科生是学习历史的,上来就学医,那不是兽医么,学完历史才有丰满的人文精神。名校是帮助精英分子树立更高的追求,而不仅仅是眼前的东西。中国教育制度不是自主学习,应试教育是违背科学精神的,自由的科学理想不是抽象的而是很具体的,就是自由的学习,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选择。当然这种也不是一步到位的,跟整个社会发展同步的。
优质教育资源?什么是优质教育资源,从长远看,小学多玩玩可能会更好,对教育的竞技心态本身是反科学的。创新性思维是无法计划,是可遇不可求的。学第一的人将拿第一当做目标。科学的教育,需要民族自身成熟起来,启蒙就是让人自己讲话,让人自己来说话。教育本身取决于民族本身的成熟,怎么教孩子呢?现在中国就比较麻烦,是用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呢,中国文化就是要你听话顺从尊老爱幼,西方文化则是自由主义、直言不讳。中国大学问题是全方位的,启蒙是最重要的,知道问题很重要的,未来大学会有更多目标,很多阶段性的问题,教育是个纠缠,无穷的循环,教育者谁来教育?需要通过启蒙的方式让大家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和性质。
Q&A
①谈谈日本的启示……
日本不能简单的看成大东亚文化或者中国传统文化,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差别很大。就像现在日本人真心热爱自己的天皇,中国人呢?热爱当皇帝吧,对皇帝的态度不一样;二是日本开放的领域特别大,是真心的向西方学习,中国是三心二意的学,有心理包袱,日本人没有包袱,脱亚入欧,中国不中不西。当代中国问题还有挨打挨饿之后挨骂问题,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传统文化立不起来,西方又引进不了。有时候文化不是想保留就能保留的。日本人教育大规模投入,连续投总会有结果出来。日本战后基本是按照美国制度建立的,日本人执着于自己热爱的东西,整个社会认为你可以这样做,这样就符合诺奖的逻辑;学习日本不是抽象说大家都是东方文化,而是要有诚心诚意学习精神。
②未来是否有新的方法论出现?
文明的发展一是需要基因,二是需要变异。科学相当偶然,常态是没有科学。希腊人是非常怪异的,一旦建立自己的基因后会沿着这条路径发展。科学是两次,希腊起源和近代起源,文明的交流碰撞可能会产生新的东西。中国的技术科学都是西方的,而这需要强烈的逻辑,需要学习西方的知识,工厂需要学习西方逻辑,工业化的发展摧毁了农业社会,必然也要催生契约精神,现在问题是契约缺失,你用西方的技术必然要有契约精神。未来的标准也是会变化的,我们做哲学的都是马后炮,没法预测未来。中国文化要发展一定要走与西方结合的道路。近代西方文明完成了西方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道路。未来中国文明要么是放进博物馆,要么就是与西方结合,求同存异,自由阐释。现代人类是不是比过去人更有智慧呢?解决一个问题又会创造新的问题,只要活着就会生成新的问题。
③流浪地球看过没,怎么看大刘……
没看过,开始因为忙,后来看了评论就更不去看了。刘的科幻小说也没看过,科幻的出现是好事,人们超越现实生活的来考量世界。刘的小说强调技术主义,承认人类共同体,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这是比较陈旧。学科幻是好事,还是可喜的现象,未来会产生更多更好的科幻。
④人类的未来在太空……
人类试图飞到太空,是非常幼稚的想法。人越老就越想有块土地,宇航是非常不经济的;如果只是出去玩,宇航还是非常有风险的。宇航员长期失重,脑结构发生变化,心理也会出问题,当宇航员就是对心灵的冲击。人类如果厌弃地球是没有好果子吃的。人是要死的东西,有死才有意义,选择才有意义,永生没意义,追求永生不死是幼稚的表现。不死者是在时间上取得不朽,忘记了人类的有始有限的框架。
⑤人类简史的评价,未来人类会不会在再出现生物学上的不平等……
人类简史是进化史观,让人耳目一新,但是从哲学讲有个问题,如果人进化是本身必然的,那就没理由担心了,进化史是冷漠的,没有终极目的进化没有意义。第二个,未来的不平等是没法量化的,古希腊奴隶和奴隶主的差距,很难说现在会更平等;高科技技术用了就是更好的么?转基因技术孩子就不是你的孩子,没有记忆相当于杀人,未来生物技术不是孤立的单独指标,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单一的指标。现在有种错觉,认为技术太牛了,认为技术是衡量人类发展文明的唯一尺度,这是不一定的。技术的指标会降低内容。犯错误是美丽的,不犯错那是机器。
【声明回顾内容错误难免,也未经过吴老师纠正,只是作为启蒙思考,正如智者们说的,有错误才是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