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丘的十日谈经典语录这篇内容是经过特别精心的整理的,这篇经典语录的内容相关性较强,所以,如果您想要看看薄伽丘的十日谈经典语录的话,这一篇薄伽丘的十日谈经典语录应该是您需要的。
薄伽丘的十日谈经典语录
追问 亲爱的,要TXT,传到手机上的呢~ 追答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薄伽丘的十日谈经典语句
作者子沐春秋
意大利文艺复习时期文学巨匠薄伽丘(1313年6月--1375年12月)的代表作《十日谈》,就是以欧洲大瘟疫为背景的文学名著,该作品写作时间是1349年-1351年,期间,作者和其居住地—佛罗伦萨的人们正一道遭受着瘟疫肆虐,整日生活在恐怖和死亡的紧张气氛之中。这场瘟疫到底是怎么来的,它的影响有多大呢?
在中亚一个偏远的地区,那里距离俄罗斯境内的伊西库尔湖不远,居住着一种类似于松鼠的啮齿类动物—一种蒙古土拨鼠,它的身上携带着鼠疫杆菌,无处不在的跳蚤把病菌传给了黑老鼠,黑老鼠又把疾病带到了人类居住的地方。14世纪30年代,这种传染病开始在亚洲出现,进而传播到克里米亚,蔓延到了欧洲。什么人把这可怕的瘟疫带到了欧洲,最终导致欧洲的大爆发呢?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1346年,西征的蒙古军队包围了黑海港口城市克法(属乌克兰),久攻不下,于是用投石机将患鼠疫死亡的尸体抛入城中,城中瘟疫因此流行,部分商人好不容易逃离了此城,分别乘坐12艘货船,到达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停靠在默西那港口,和往常一样与来自亚洲、欧洲的商人们进行香料、丝绸、瓷器等贸易,这些人完全没有意识到,可怕的病魔已经随着船只来到了这个繁华的地方,据当时的一位亲历者记载:船上的水手们被附着在每一块骨头上的疾病折磨得痛不欲生,几天以后,默西那的人们开始呕吐、生病,直至死亡,人们惊悸而恐惧地把这些灾难之船赶到海里。这些船只被赶下了海,但病魔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着陆,瘟疫迅速蔓延,遍布整个欧洲。另一种说法是1343年,欧洲十字军东征时,进入中亚鼠疫流行的地区,当这些人返回西方时,大多数人死在的路途中,少数幸存者回到了故乡,却带去了可怕的鼠疫。
十字军东征图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或者两种可能都有,总之,欧洲从此进入了一个黑暗恐怖的时代,1347年-1349年,整个欧洲罹患鼠疫的人,大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死亡约2500万,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佛罗伦萨、威尼斯和伦敦大约均有10万以上的人们死亡,人们四处寻找躲藏之所,有的人甚至逃到海上,住在船里,但是瘟疫也随着到了船上。当时爱尔兰的一位修道士克莱因在编年史手稿中写道:“瘟疫横扫乡镇,到处荒无人烟,无论谁接触了病人或死人,自己也立即死去。忏悔者和听忏悔的神父被埋入同一座墓穴......我自己正在等死,不得不从简记录......”,很快这位作者也去世了。
薄伽丘正是这场劫难的见证者和经历者,他写道:“有一天,我亲眼看到有这么一回事:大路上扔着一堆破烂的衣服,正是一个染病而死的穷人的遗物,这时候来了两头猪,它们到处拱东西,也是合该倒霉,用鼻子把衣服翻了过来,咬在嘴里,乱嚼乱挥一阵,隔了一会儿,这两头猪就不住地打起滚来,再过了一会儿,就像吃了毒药似的,倒在那堆衣服上死了。”瘟疫有多惨重和恐怖?作者记录道:“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一大批一大批的尸体运到全市的教堂去,教堂的坟地再也容纳不下了,尤其是有些人家,按照习俗,要求葬在祖坟里面,情形更加严重。等坟地全葬满了,只好在周围掘一些又长有阔的深坑,把后来的尸体几百个几百个葬下去。就像堆积船舱里的货物一样,这些尸体,给层层叠叠地放在坑里。只盖一层薄薄的泥土,直到整个坑都装满了,方才用土封起来。”作者对这场瘟疫的症状也有详细的描述:“这里的瘟疫,不像东方的瘟疫那样,病人鼻孔里一出鲜血,就必死无疑,却另有一种征兆。染病的男女,最初在鼠蹊间或是在胳肢窝下隆然肿起一个瘤来,到后来越长越大,长成一个小苹果,或是一个鸡蛋那样大小。这种’疫瘤’继续蔓延到人体各部分,病人的臂部、腿部,以致身体的其他各部分都出现了黑斑或是紫斑,这是死亡的预兆”。然而更令人恐怖的是,所有的人,包括当时最专业的医生,都对其束手无策,不知道它的真正病源,也拿不出适当的治疗方案,许多人只能痛苦的死去。
可怕的瘟疫爆发后,繁华的佛罗伦萨丧钟乱鸣,尸横遍野,十室九空,人心惶惶,到处呈现着触目惊心的恐怖景象,仿佛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薄伽丘的写作就是从这样阴暗、悲惨的气氛中开始的,在这场浩劫中,有十个青年男女侥幸活了下来,他们带着仆人逃出城外,来到一座乡间别墅里。这里四周草木葱翠,一派生意盎然,别墅装修别致,草坪花坛,清泉流水,室内各处也收拾得洁静雅致,分明一个世外桃源。十个青年男女就在这赏心悦目的园林里住了下来,为了打发时光,作为消遣,除了唱歌跳舞之外,每人每天轮着讲一个故事,住了十天,讲了一百个故事,巨著《十日谈》因此得名。
薄伽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行者,与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三大文豪,他出身在佛罗伦萨一个富商家庭,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爱好文学,喜欢读书,尤其喜爱诗歌,他七岁的时候,就能随口说出一些儿歌似的小诗,被小伙伴称作“诗人”,十四岁的时候,他被父亲带到那不勒斯学习经商,然而,薄伽丘对经商毫无兴趣,白白混了六年,老薄伽丘只得让他改行,学习教会法典,因为这是有利可图的行业。枯燥乏味的宗教法又耗去他六年岁月,薄伽丘后来痛心地认为,这些只是蹉跎了十二年大好光阴而已。幸而,这期间,他读了大量书籍,并且借助父亲的影响,有机会时常参加那不勒斯宫廷里的一些社交活动,也结识了一大批封建贵族、早期的金融家、远洋归来的航海家、文化学者,从而极大地扩展了他在文化领域中的视野,也丰富了他的生活阅历。
1347年,意大利爆发可怕的鼠疫,蔓延到佛罗伦萨,大半居民死于这场灾难。鼠疫稍微平息的时候,正在此地的薄伽丘开始创作《十日谈》。他用佛罗伦萨方言,写就这部巨著。他也因此和自己终生敬仰的前辈诗人但丁成为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奠基者。
《十日谈》的故事来源非常广泛,有的取材于意大利传统故事,法国中世纪的寓言和传说,东方的民间故事,历史事件,宫廷里的传闻,甚至街头巷尾的闲谈,以及当时发生在佛罗伦萨等地的真人真事等等。作品反对中世纪教会宣扬的禁欲主义和以世俗封建主为代表的封建势力提倡的封建等级制度,大胆地歌颂自由的爱情,提倡男女平等,抨击以金钱、门第为基础的包办婚姻,作品也揭露了封建主们的残暴、中世纪基督教会的罪恶、人性的虚伪面等等。《十日谈》因充满着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被称作与但丁的《神曲》齐名的《人曲》,享誉世界。
亲,你要的资源已经上传咯
亲,你求书,我求【采纳】哦
满意请及时【采纳】【赞同】
祝看书愉快!!!
紫竹南雨by★低调★小说团
因为太喜欢十日谈了,故答一发。
首先要从目标人群来看这个问题。(以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本为例,如果读了跋的话)作者这本书是写给“整日无所事事、只懂得谈情说爱的夫人小姐们消遣看的”,这些小姐们心思单纯、学识不深,所以作者尽量去掉了精深渊博的道理与文邹邹的话。对于有阅读习惯的读者而言,则显得没什么重点。同时,因为小姐们闲散时间很多,作者也以此作为依据,将“话语浓度”冲淡,一句道理用十句俗语来说。那给一些有阅读经验的读者而言,则显得拖沓。
其次,是故事的创作灵感来源。很多故事并不全是薄伽丘原创的,而是在深入了解民风民俗后,与市井大量接触后,道听途说、口耳交传得到的民间趣事。这些奇闻轶事,并不是精心安排的故事,只是对于少见多怪的民间生活而言,是一件罕有的乐趣性质的趣闻,并不存在什么教化身心、感悟天下的功能,只是让大家读了发笑罢了。
再次,我们看看创作背景。薄伽丘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商人的私生子,早年学过法律、商业,但都没什么兴趣。自学诗学,热爱民俗,潜心文艺。后来偶然机会下进了宫廷发展,自此大为受用。这与中国古代的稗官一职有异曲同工之妙。再看当时十四世纪的意大利是什么情况呢,教廷日益衰落,城市中产阶级崛起,与此同时,神学的教条主义也开始受到人们唾弃,社会各界都在积极要求精神解放。薄伽丘在这之间,本来也是受到身份、规则、教条所累,天性崇尚自由和积极反抗的他不论写什么,大多都在赞颂爱情力量的伟大、教廷统治的虚伪。在本本主义下,一切反抗都是美德,一切故事只要体现了自由的精神、解放的渴望,都是有某种程度的寄托和愿景的。在这种情况下,故事本身的优劣反而居于次位。大可以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当成一部反抗的cult片来看。我们爱看cult片的其中之一原因,不就是因为cult片反套路、反规则吗?
我们看到《洛基恐怖秀》里的妹妹,大声笑骂着“荡妇”,朝着荧幕扔香蕉皮。这是因为我们喜爱羞辱女性吗?这是我们期待女性既是圣母、又是妓女,并嘲讽她作为妓女的一面吗?并不是。我们喜爱这个角色,更多是因为我们受够了薇奥纳·瑞德这样的乖乖女和玛丽莲·梦露这样不知自身魅力有多大的欲女形象,我们受够了装可爱装软弱的女人。我们热爱这部电影,是因为它抛开了一切假惺惺的君子政治,只为了感官刺激而生。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一部为了反抗而反抗的电影。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要遵循电影中的原则去做些什么事,我们依靠它来消解一些平俗生活里的无聊苦闷、因教条固化带来的烦躁不安而已。十日谈对当时的意大利人民就正如cult片对现在的我们的价值和意义吧!
最后附上《十日谈》书评。
近乎无耻却无所畏惧的蓬勃的生命力——十日谈读后感
十日谈看来酣畅淋漓,娱乐身心!故事中的用词简单,句式结构也不复杂,正如跋中所言,目标观众是无所事事、只知谈情说爱的夫人小姐。所以既不说大道理,也不做大量哲思辩驳,只是诚实地记录和讲述,很有粗野的质朴美感。
正如从前看《爱的艺术》一样,十日谈给了人信任爱情的勇气和决心。不仅说明爱和欲望一脉相成不可分割,更是歌颂了爱情的伟大力量。在这种力量下,男女匍匐称臣,教人征服天下,也叫人坠入地狱。然而只要是为了爱情,这一切便都是正当的。当然,这不是在鼓吹人们以爱情为借口去作奸犯科,正如薄伽丘所言,“这些故事也跟天下任何事物一样,能够使人受害,也能够使人得益,这完全要看听故事的人是抱着怎样的一种态度。谁不知道,根据钦奇利翁尼和史科莱奥以及许多别的人的说法,酒对于健康的人是无上妙品,可是对于发烧的病人,酒却是有害无益的东西,我们难道因为发烧的病人喝不得酒,就抹杀酒的价值吗?谁都知道,火的功用大极了,人类不能一天没有火;可是火有时也会烧毁房子,村子,以至城市,难道我们因此就怪火不好吗?讲到武器,也是这样,我们要想安居乐业过日子,就必须用刀用枪来保障;可是刀枪往往也能杀害人,这不是刀枪不好,而只能怪坏人借了刀枪来横行不法。”;恰恰相反,我们这个时代,或者说是成书的十三十四世纪的意大利,对于爱情和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压抑。我们贬低爱情的价值,似乎为了一个人痴狂是一件不理性的、孩子气的、不负责任的事。如果你为了一个人茶不思饭不想日益消瘦,甚至有人会让你去看看医生,并嘲笑你是个多么软弱的人。不仅是当年的意大利,现在的我们,也是多么需要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十日谈啊!
之前简单聊了一下遣词造句问题。不得不提的是,十日谈的叙事结构也非常有讲头。比如第一天的第三个故事,“三个兄弟,任意挥霍,弄得倾家荡产。他们的侄儿失意回来,在途中遇到一位年青的院长。这位院长原来是英国的公主,她招他做驸马,还帮助他的几个叔父恢复旧业。” 故事里的公主女扮男装,为了自由恋爱赴汤蹈火,却又有手段、有计谋、有财力、有眼界、有底线。虽说这是一个围绕着男人展开的故事,但是故事中的女人更像是主角。难道这是一种古典叙事的嵌套结构吗?以内故事来补充外故事?
又如这个故事,“兰多福经商失败,沦为海盗,后来给热那亚人捉去,押上商船;忽然遭到暴风雨的袭击,商船沉没,他抓住一个箱子,漂流到科孚,给人救起,又发现箱里全是珍宝,重回故里,成为巨富。” 背景信息很充分,但是没有突出主角的世界:主角似乎并不重要。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对主角有所共感呢?因为将激励事件作为主角的寻常世界来描述了。现代叙事里,可能会加长他的贪婪与富于经营、以及隐藏在表面之下的决断,并强化描写他的第一次失败,以及没有其他出路的现状,经历一番探索,下定决心做海盗,然后再进入这个新世界。作者用过不同的技巧来撩拨观众,操纵读者的情感,引发我们的共鸣。有些可能是本来故事的贡献者就善于讲故事,有些可能是故事的主人公经历离奇、使得故事本身就有着这样的魅力与潜力。但更多的,是归功于编纂者的一份体恤读者的心情,将故事用不同的方法排布一遍,再喂到观众嘴里。
有些故事有着超越时代的情趣。比如第一天的第七个故事,“埃及的苏丹遣嫁公主,她乘船到加波国完婚,中途遇到风暴,船只失事,公主在异乡漂泊了四年,前后落在九个男子的手里,后来回到本国,父亲竟当她还是处女,依然把她嫁给加波国王。” 很完整很妖邪的故事。风景很优美,还有很多涉性情节。主角有转变。和奥国王会说埃及语的随从私奔绝了。而和随从兄弟表面礼待,夜里又做起来更绝。公主发生了完全的转变。最后这段老人教的对话也很有电影感。性在故事里有大量不同的含义。爱情、权力、寂寞、痛苦,欲念,最终化为生活本身。啊!好看!但是处理起来要小心,很容易把故事说滥。
当然啦,也有一些故事有着莫名其妙的奇思妙想。不仅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主旨,甚至还会冒犯到读者。比如第一天的第八个故事,“安特卫普伯爵无辜被诬,畏罪出亡,把两个子女丢在英国,分散两地;十多年后,扮作乞丐回来,看见子女都很富贵,就跟英军回到法国,充当马夫,后来冤情大白,重又恢复爵位。”
虽然是很完整的一个故事,但是实在是很无聊。故事的核心是什么?是让我们感受到命运无常吗?还是面对小人的捉弄不要向命运低头?还是要维持自己的贞洁?还是要勤于练武?女人的出路就是嫁人,女人的功能就是生育?男人的出路就是为官,男人的成功就是娶了更高一阶层的女人?这整个故事让我十分难受。很普通的宫锁心玉。然而,故事也有时代限制。想必那时的人们没什么传奇小说可看,思路也比较单纯。男人想赚钱,女人想嫁人和生孩子。如果之后的每个故事都是这样那我觉得很没意思了。到现在为止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就是在九个男人之间流转的埃及公主以及给小羊喂奶的夫人的故事。首先,这二者都是女人的故事,讲述的也是女人真实的心情。并且由于实在是很大的苦难,其主题就超越了时代的限制;其次,是因为多少有些进步意义。前者是关于以性为核心的社会的讨论,和女人对于性的双重焦虑。后者是有一些喂奶的魔幻桥段或者对于真挚爱情的探讨,使得那两个故事脱颖而出。
有一些故事,十分离奇有趣。对待性和社会框架的态度,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好玩地步。比如第三天的这个故事,“台达尔多情场失意,离开故乡,隔了七年,乔装成一个香客,回来和过去的情妇相见,指责她薄情。情妇的丈夫这时蒙了不白之冤,将处极刑,他把情妇的丈夫搭救出来,同时跟情妇重修旧好。” 各个心胸宽大的婚外情?????和失乐园比起难道是某种出路????难道是恋爱与婚姻本身就可分割的意思???已经不知是思想超前还是厚颜无耻了,但是看来也让人觉得津津有味。
虽说整体对于女性的态度是怜惜性地物化和他者型的保护的,但是有一些故事因为反映了女性的真实思考与心理,反而反射出一些奇妙的平权思想。比如第四天的这个故事,“唐克莱亲王杀死女儿的情人,取出心脏,盛入金杯,送给女儿。公主把毒液倾注在心脏上,和泪饮下而死。”
故事中的女主角对父亲有一番这样的辩论,“ 有些女人只要随便找到一个男人,就满足了,我可不是那样;我是经过了一番观察和考虑,才在许多男人中间选中了纪斯卡多,有心去挑逗他的;而我们俩凭着小心行事,确实享受了不少欢乐。你方才把我痛骂了一顿,听你的口气,我缔结了一段私情,罪过还轻;只是千不该万不该去跟一个低三下四的男人发生关系,倒好像我要是找一个王孙公子来做情夫,那你就不会生我的气了。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世俗成见。你不该责备我,要埋怨,只能去埋怨那命运之神,为什么他老是让那些庸俗无能之辈窃居着显赫尊荣的高位,把那些人间英杰反而埋没在草莽里。” 不得不说精彩纷呈,让人拍手叫好。
有一些故事极为吊诡,颇有一些聊斋志异和雨月物语的气味。比如这个故事,“莉莎贝达的情人被她的哥哥杀死,她梦见情人形容枯槁,指点自己被埋的地方。她私下发掘出情人的尸体,把他的头颅埋在花盆内,终日守着花盆哭泣,哥哥又把她的花盆夺去,她哀恸而死。”
离奇的爱情故事中,有一则最让我喜欢,我摘抄了片段与大家分享。如下:
可是那骑士老远就向他大声喊叫:“纳达乔,你不用管闲事!这个贱女人罪有应得,由我和我的猎狗来处置她吧!”
他正这么说着,那两头恶狗已从两边扑到那姑娘身上,咬住了她的腰肢,不容她再往前逃一步。骑士接着赶到,从马上跳了下来。纳达乔奔上前去,说道:
“我认不得你是谁,你倒一眼就认出了我;可是我要对你说,像你这样披着全副甲胄的骑士追杀一个赤身露体的姑娘,把她当作野兽一般,放出猎狗来咬她,这实在是最可耻的行为。我一定要尽力保护她。”
“纳达乔,”那骑士回答他道,“我和你是同乡,我名叫纪多·阿那塔纪。在你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我就爱上了这个女人,比你爱特拉维沙利家的女儿还狂热,可是这个冷酷无情的女人连理都不理我一下;我一时绝望,就拿着此刻执在我手中的长剑自杀了,因此堕入地狱,永世不得超生。那个狠心的女人看见我自杀,竟拍手称快,可是未隔多久,她自己也死了;直到临死她都没有忏悔,并不认为她犯了罪孽,反觉得自己做得对、做得好。她生前既然这么残忍,拿折磨我来叫自己开心,所以死后也一样给打入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她一进地狱,就和我一同受到了判决。她要在我面前奔逃;我呢,我生前把她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宝贵,就要在后面追她,把我百般追求的情人当作死敌般追逐着。等把她捉住之后,我就要用那刺杀我自己的利剑杀死她,剖开她的胸膛,把她那颗又冷又硬、柔爱和怜惜休想进得去的心脏挖出来,连同她的五脏六腑一古脑儿投给两只猎狗去吃。
“可是,这也是天主的判决和意旨:她刚给剖了肚、挖了心,一会儿又像一个好好的人似的,从地上跳起身来,重又仓皇奔逃,我和这两头狗又重新把她追赶。在每星期的第五天里,在这个时辰,她逃到这里,就给我捉住了,遭受杀戮的痛苦。这,等一会你就可以看见了。不要以为在其余的日子里我俩就相安无事;不,我是在别的地方追赶她——她生前在什么地方憎恨过我,折磨过我,我就一处处都要把她追赶到。这样,情人变成了冤家,她从前折磨我多少月份,我现在就要追赶她多少个年头,不到判定的那一天,决不能和她了结。所以请你别来阻拦吧——你也阻拦不了,让我执行天主的公正的旨意吧。”
有一个爱情故事实在是太令人动容了,“费代里哥为一位太太耗尽了家财,总不能获得她的欢心,从此只得守贫度日。后来那位太太去看他,他把自己最心爱的一只鹰宰了款待她,她大为感动,就嫁给了他,并且给他带来丰厚的陪嫁。” 其后的总结也相当到位,“因为命运之神教你用情,大都不是恰如其分,而是过分。” 这种一门心思扑在爱情上的不顾一切,能说不浪漫吗?你能说不自由吗?
有的故事看似不能立足,但是却传达出一种美好的愿景。比如像这个故事,“女修道院长捉住一个犯了奸情的修女,正要把她严办,不想那修女指出她头上戴的是一条裤子,不是头巾;女院长只得饶恕她,从此大开方便之门,再不和她为难了。”。然而,这根本不是一个故事,只是一个趣闻。有太多巧合了。院长必须要在当夜偷情,必须忙中出错,必须其他人认不出来院长的打扮。而我们的主角也没有做出任何努力,她并不是急中生智化险为夷。所以,它并不能教人什么道理。但是,它这种目空一切、宣称性的价值、围绕性去建构故事却不淫荡、最终让大家都抛弃了虚伪了都禁欲主义的美好愿景,是十分珍贵的。
很多朋友或许会认为,十日谈中的故事良莠不齐,充满了粗俗的笑话和败坏的道德观。然而,打动我的不只是过分的情色描写和荒淫无耻的巧舌如簧,而是一颗真挚的心。莫以为这些人物真有区分,整个一百个故事不过时作者合编来娱乐大众的俗物。正如薄伽丘借哪位绅士小姐之口所言的,经他手里,一向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绘画也居然进了艺术领域的殿堂。受到形式体裁和市场所限,百个故事势必有良莠,然而作者还是时不时地跳出来,去发表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道理。美丽的夫人们大胆申辩,说既然自己能满足丈夫,丈夫却不能满足自己,自己自然有出轨的权利,或者至少是不受罚的弱权利。这一角度在当时看来十分新颖,也是勤于思考的作者设身处地从女人角度出发,去思考这个问题。性势必也困扰了薄伽丘很久。而且,这种进步性也不只是我的一人揣测,从其他听众的反应“小姐们的脸上浮满害羞的红辉”可以得出,这便是作者有意写之,而并不是我的过度解读。正是这种混乱的、天然的、浪漫的、兽性的、近乎无耻却无所畏惧的蓬勃的生命力,让我感动不已!
薄伽丘早期的作品是一些以爱情为主题的传奇和叙事诗。他的杰作是《十日谈》( 1348〜1353 )。《十日谈》中的故事取材广泛,中世纪传说、历史事件、东方民间故事、现实中的人和事都成为涉取的题材。 薄伽丘在运用这些材料时突出它们的现实性,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观点。 《十日谈》这部作品开端叙述了十个男女青年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十天,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这些故事,有的取材于中古行吟诗人的传说,有的取材于东方故事集(如《一千零一夜》和《七哲人书》),但反映的主要是当时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现实。 故事多半以爱情和聪明机智为主题,也常常把二者结合起来。作者塑造了许多不同职业、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他揭露讽刺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生活腐朽、道德败坏,称道商人、手工业者等聪明勇敢,赞美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薄加丘热爱现世生活,坚决反对禁欲主义,在思想 上比彼特拉克更前进一大步。 他的创作表现出文艺复兴初期的民主倾向。他最进步的思想是对于封建社会中阶级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的批判。但是《十日谈》歌颂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思想,对于放纵的情欲描写过分,也有道德说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