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正想要阅读带涵字的经典语录,想要了解带涵字的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豆豆语录网精心整理了带涵字的经典语录的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阅读,那么,下面这些带涵字的经典语录内容,如希望是您喜欢的。
带涵字的经典语录
带涵字的经典语句
京剧尖团音浅说 京剧分尖团,是一个汉语音韵的问题。 首先,京剧为什么要分尖团。其次,如何分辨尖团。 京剧所以分尖团,是因为尖团音各有其不同来源。用唐宋时代三十字母或三十六字母的说法,古汉语本有两类不同的声母,一是齿音中的精、清、从、心、邪,一是牙喉音中的见、溪、羣、晓、匣。 从其与韵母的结合观点分析,又各可分为洪与细两种不同读音。所谓洪细,是依韵母的响亮度划分的。我们只要知道细音传递到今天,不是韵母为「yi」或「yu」,便是含有「i」或「u」的介音成分;而此两系声母,则因方言的不同而有不同。或分别读如国语的「z」、「c」、「s」三音及「j」、「q」、「x」三音,如苏州、长沙;或两者都读为「j」、「q」、「x」,如北京、汉口。 于是如祭和计、妻和期、西和希,苏州、长沙声母中分别有「z」、「c」、「s」或「j」、「q」、「x」的不同,北京、汉口则两者全无差异。 京剧前身是徽调汉调,当时歌者,取法乎昆曲,并根据方言或韵书,把背景相同的字一律按两种不同读音唱念;到徽班进京而形成了京剧,这样的唱念法与当地人读音不同,于是两种读音分别冠上了不同的名号,这便有了尖团音的说法。 尖字本是尖音,能描绘读音的状态,故用为尖音的表征;团字则只取相对为异称,与团音的读法并无关系。如果要给尖团音一个界定,便可以这样说:凡古音声母属精、清、从、心、邪五母,北京音韵母为「yi」或「yu」或者含有「i」、「u」为介音的字,便是尖音,应读「z」「c」或「s」开头。 除此之外,凡北京音读「j」「q」「x」开头的字,都是团音,即照北京音为读。过去有人把凡国语读「z」「c」「s」开头的都视为尖音。如兹、雌、斯之类的字,与读团音的字根本不发生关系,没有区分的必要(这种字对南方人而言,有与读「zh」、「ch」、「sh」字区别的必要,那是另一回事),这种说法是没有意义的。 有的艺人把军字念成「zun」,等于错把见母读成精母,似乎涉及尖团的问题,但「zun」的音于国语属「合口」,与「开口」同为「洪音」,与尖音必属「齐齿」或「嘬口」的「细音」范围正相反,其不得视作尖音,不可与尖团之分混为一谈,是十分清楚的。 至于如何分辨尖团,一般自然用的是死记法。 既十分麻烦,还有万一记错的顾虑。 我国文字形声字最多,现在的人都识字,参考形声偏旁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不必全靠死记。譬如已知七字为尖音,切从七声,砌又从切声,便知都是尖音。又如且为尖音,从且的字韵母与「yi」或「yu」有关的,如沮、蛆、姐、覰,也都可以推为尖音。 但有人写覰为觑,这办法不仅无用,还会因「虚」为团字,而可能把觑字读错。大陆推行文字改革,破坏了部分形声系统,如以宪为宪,以彻为彻,也以偏旁来读,便将导致错误。更有一种情形,形声字本身就有同一声符兼跨尖团两类的,如宣是尖音,瑄揎渲等字虽然相同,暄萱喧喧却是团音,非乞灵于死记之法不可。 (类此现象极为罕见,「篇旁参考法」还是可用的。)只是死记法也自有其缺陷,除前述可能偶然误记外,还有知识来源的问题。古音不是每个人都通晓,则无论为获于师友的传授,或得自名家的论述,都可能不免不合真实的地方。平日所见所闻,便尽有此例,恕不奉告。 现在,介绍一个正确判断尖、团的简单方法。 先列出一表如下: 精母 作、则、祖、臧、子、即、将、资、姊、遵、兹、借、醉。 清母 仓、千、采、苍、麤、麁、青、醋、七、此、亲、迁、取、雌、且。 从母 昨、徂、才、在、藏、酢、前、疾、慈、秦、自、匠、渐、情。 心母 苏、先、桑、素、速、息、相、私、思、斯、辛、司、虽、悉、写、胥、须。 邪母 徐、似、祥、详、寺、辞、辝、随、旬、夕。 表中各字,是【广韵】(宋代的韵书)中分别标示读精、清、从、心、邪五母所用的「反切上字」。「反切」是古人用二字表示一字读音的方法。譬如书中说:「津,将邻切。」「将邻」便是用来说明津字读音的反切。 「将」字在上,叫做「反切上字」,是用来表示津字的声母的。表中「精母」下正有「将」字,就是说津字古时声母属「精母」,津字叫做「被切字」。「邻」字在下,叫做「反切下字」,是表示津字的韵母的。(与本文无关,不详说。)根据前文对「尖字」来源的说明,便可意识到,京剧尖字必不出表中诸字为「反切上字」的「被切字」范围。 因为「尖字」必在国语读「j」「q」「x」开头的范围之内,于是我们又可以说:凡国语读「j」「q」「x」开头的字,【广韵】反切上字见于表中任一字母之下者,便是尖字,便要将国语的发音「j」「q」「x」分别改读为「z」「c」「s」。前举津字便是一例。 反之,国语读「j」「q」「x」的字,【广韵】反切上字不见于表中的,必是团音。如斤字,【广韵】音举欣切,举字表中无有,所以是团字。这样来分尖团,是绝对不会出现差错的。于是,手头只要有一本附有「检字」的【广韵】(没有附「检字」的,不便于检查),对任何字尖团音有疑问的,便轻易都可以解决了。 京剧上口浅说 简言之,即凡是京剧语言中与普通话声、韵(声调除外)不同的那些字,就是上口字。换句话讲,上口字就是至今仍保留在京剧唱念中的那些古音、方言字,古音来自《中原音韵》(或“中州韵”);方言来自鄂、皖、豫、苏等地。上口是顺口的意思。 普通话中: 声、韵母不能相拚有许多,京剧语言中如果出不能相拚的读音的字,这就是上口字。例如,声母b、p、m、f与韵母ong本来不能相拼,但京剧中“蹦”读bong、“朋”读pong、“梦”读mong、“风”读fong,这就是上口字;再如,在普通话语系中,按规则声母z、c、s是不与齐齿呼、撮合呼的韵母相拼的,如果出现相拼的字,例如zian(箭)、cie(且)、siang(厢)、zü(聚)、cü(娶)、süan(宣)等,就也属上口字(这一类字同时也属尖音字)。 当然上口字也有属普通话音节的。 从声、韵拼读方法角度,上口字还可以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非普通话音节。 (1)声、韵母虽均属普通话系列,但在普通话中无此拼合音节,例如be(白)、pe(拍)、me(墨)、kuo(科)、mong(梦)、zian(箭)、ciao(悄)、siang(相)等,此类上口字较多; (2)韵母虽均属普通话系列,但声母为方言母,例如ηai(爱)、ňian(蔫)、 νi(尾)等; (3)声母虽均属普通话系列,但韵母为方言母,例如jiai(街)、xiai(鞋)、 jio(觉)、qio(却)、xio(学)等; (4)声、韵母均为方言母,例如ňio(虐)。 此类字只有个别字。 第二类,普通话音节。 属普通话音节,但在京剧中有特殊读法。例如“灯”不读deng而读den,“兵”不读bing而读bin,“生”不读sheng而读shen等等。 上口字主要在京剧传统戏韵白和上韵的唱词中使用。 1、用于合辙押韵。 《天女散花》中天女唱【西皮流水】 观世音满月面珠开妙相(siang), 有善才和龙女站立两厢(siang); 菩提树檐匍花千枝掩映(yang), 绿鹦鹉与仙鸟在灵岩神献上下飞翔(siang)。 …… 2、上口字用在句子中,有的字可上口,也可不上口。 例如《谢瑶环》“高拨子”“忽听得堂上一声喊”中的“喊”字,杜近芳不上口,唱han音,而李维康唱的是上口音xian。 3、上口字与相邻的字连念感到别扭时,可以不上口。例如《西施》“每日里浣纱去又傍清溪”、《洛神》中“今日里众姐妹同戏川滨”、《洪羊洞》中“为此事终日里忧成疾病”、《辕门斩子》中“昨日里斩八将头挂帐外”,这些唱词中的“日里”二字相连,若“日”字上口,则感到舌头绕不过弯来,还不如不上口比较顺口。 因而这个“日”字在这里就可以不上口。 4、上口反而翘辙的可不上口。所谓翘辙就是跑辙、不押韵的意思。例如《吊金龟》中康氏念“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日”和“时”,“日”上口就不押韵(应当说不怎么押韵),不上口反倒押韵,因此还是不上口好。 5、有些老的上口字也可不上口。例如“脸”读jian,“喊”念xian,“战”读zhuan或zhian,“龙”读liong等,使听、观众莫名其妙,因而以不上口为好。 6、切勿按同音字类推认定上口字。 有些字在普通话中是同音字,但在京剧唱念中却有区别。例如“知”与“之”、“出”与“触”、“书”与“梳”都是同音字,但在京剧中“知”、“出”、“书”是上口字,而 “之”、“触”、“梳”则不是上口字。比如“人生不知脸面”(《凤还巢》)中的“知”是上口字,而“口声声露出了离散之心”(《霸王别姬》)的“之”却不是上口字而是沿用的一种习惯。 唱腔中与普通话声、韵不同的那些字,就是上口字。 上口字就是至今仍保留在京剧唱念中的那些古音、方言字, 古音来自“中州韵”; 方言来自鄂、皖、豫、苏等地。 其用途和方法是: A。用于合辙押韵。 B。上口字用在句子中,有的字可上口,也可不上口。 C。上口字与相邻的字连念感到别扭时,可以不上口。 D。上口反而翘辙的可不上口。所谓翘辙就是不押韵的意思。 E。有些老的上口字也可不上口。 F。切勿按同音字类推认定上口字。有些字在普通话中是同音字,但在京剧唱念中却有区别。 G。对上口字不必苛求。 有一些上口字在生活用语中已不多见或已消失,还有的上口字靠师徒间口耳相传已流失而无从考证。
《杀破狼》
1、虎狼在外 不敢不殚精竭虑; 山河未定 也不敢轻贱其身...
2、有人心易变,三头五年就面目全非;也有人心如止水,十万八千里走过,初心不改。
3、未知苦处,不信神佛。
4、倘若天下安乐,我等愿渔樵耕读,江湖浪迹。 倘若盛世将倾,深渊在侧,我辈当万死以赴。
5、何人知我霜雪催,何人与我共一醉。
6、心有一隅,房子大的烦恼就只能挤在一隅中,心有四方天地,山大的烦恼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7、经年痴心妄想,一时走火入魔。
8、若我早生二十年,就把你抱起来偷走,好好地放在锦绣丛中养大。
9、附一掌送抵江北, 替我丈量伊人衣带可曾宽否。
10、那地痞流氓的皮肉下、杀伐决断的铁血中,泡的是一把潇潇而立的君子骨。
11、每个文人年幼时第一次读到横渠先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四句时,都曾动过心头血,想自己有一天成就一世无双国士,能力扛江山万万年。然而这一点心头血,总会叫功名利禄磨去一点,光阴蹉跎磨去一点,世道叵测再磨去一点,磨来磨去,一辈子就落入了“窠臼”中……
12、心里不痛快的时候,就假装自己很高兴,面上欢喜了,反过来也会让心里好受很多。
13、这一宿,夜河流灯,魂归故里。
14、世间所有愁与怨的消弭,大抵一边靠忘,一边靠将心比心吧。
15、花好月圆、美满如璧,好像都得瞎猫碰死耗子,人间深情只有那么少的一点,疯子拿去一些,傻子拿去一些,剩下的寥寥无几,怎么够分?
16、临到阵前,谁不想死谁先死。
17、他原来总觉得自己的归宿就是边疆、死于山河,他把自己当成了一把烟花,放完了,也就算全了顾家满门忠烈的名声。 可是事到临头,凭空冒出了一个长庚,一巴掌将他既定的轨迹推离了原来的方向,他忍不住心生妄念,想求更多——比如在社稷损耗过后,还剩下一点不残不病的年月,留给长庚。
18、你若输,我陪你一起背千古骂名,你要死,我给你殉葬。
19、一个人如果捂着伤口不让谁看见,别人是不能强行上去掰开他的手的,那不是关照,是又捅了他一刀。
20、岂敢托荫于先辈,苟全于人后。
21、我想有一天国家昌明,百姓人人有事可做,四海安定,我的将军不必死守边关,想像奉函公一直抗争的那样,解开皇权与紫流金之间的死结,想让那些地上跑的火机都在田间地头,天上飞的长鸢中坐满了拖家带口回家探亲的寻常旅人……每个人都可以有尊严地活。
《默读》经典语录:
1、“难道只有你的苦衷值钱,别人的冤屈和痛苦都可以一笔带过?”
2、你可以教孩子防备陌生人提高警惕 ,但是你不能让她害怕穿碎花裙子,不然要我们是干什么用的?
3、拿走,连身再心,买一送一,不用找零。
4、“一旦生死相隔,人间的荣与辱,便都鞭长莫及了。”
5、知道害怕是好事,因为美好的东西就像瓷器一样,对它们来说,最危险的往往不是在房间里乱跑的猫。是瓷器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易碎。
6、童年,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创伤…… 我们不断追溯与求索犯罪者的动机,探寻其中最幽微的喜怒哀乐,不是为了设身处地地同情、乃至于原谅他们,不是为了给罪行以开脱的理由,不是为了跪服于所谓人性的复杂,不是为了反思社会矛盾,更不是为了把自己也异化成怪物—— 我们只是在给自己、给仍然对这个世界抱有期望的人——寻找一个公正的交待而已。
6、我心里有一簇迎着烈日而生的花, 比一切美酒都要芬芳, 滚烫的馨香淹没过稻草人的胸膛, 草扎的精神,从此万寿无疆。
7、“凝视深渊的人,深渊也在凝视你。”
8、“每个人都会被外来的东西塑造,环境,际遇,喜欢的人,讨厌的人……甚至卢国盛这样让你恨不能把他扒皮抽筋的人。杀人犯会通过创伤,塑造你的一部分血肉,这是事实,不管你愿不愿意。” “你知道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样吗?我会削下那块肉,放出那碗血,再把下面长畸形的骨头一斧子剁下去砸碎。我不是凝视深渊的人,我就是深渊。”
9、一个人精神世界轰然崩塌的时候,盯住他的眼睛,能从中看到非常壮观的景色,像高山上的雪崩、龙卷风横扫村落、数十米高的海啸浩浩荡荡地扑上大陆、成群的陨石倾盆而下——费渡清晰地体会到了那种无与伦比的快感,那是古往今来的虐待狂和杀人魔们共同追逐的神魂颠倒。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扩展资料:
白话译文
1、弟子规,是圣人孔子的教诲。首先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是谨言慎行、信守承诺。
2、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学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后,有多余精力,就应该多学多问。
入则孝
3、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5、冬天天气寒冷,在父母睡觉之前,应该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天气酷热,应该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到了晚上,应该伺候父母就寝后,再入睡。
6、出门前,应该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担忧记挂;回到家,应该先当面见一下父母,报个平安;虽然子女有出息,父母会高兴,但是父母辈对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么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稳稳当当,一生没有灾秧。所以,居住的地方尽量固定,不要经常搬家,谋生的工作也不要经常更换。
7、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8、自己有什么东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私藏。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私藏东西,即使自己很谨慎,也免不了会有被父母发现的一天,那时父母会伤心。
9、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尽力去做; 父母厌恶的事情,应该小心谨慎不要去做。
10、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必然会引起父母忧虑。所以,应该尽量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自己的名声德行受损,必然会令父母蒙羞受辱。所以,应该谨言慎行,不要让自己的名声和德行无端受损,更不要去做那种伤风败俗,自污名声,自贱德行的事情。
11、父母对我们态度慈爱的时候,孝敬父母恭顺父母不是什么难事;父母对我们态度不好,批评我们,埋怨我们,或者恶声恶气,厌恶我们,憎恨我们,打骂我们,甚至动刀动枪杀害我们,还能对父母心存孝意,才是难能可贵。
12、如果自己认为父母有过错,应该努力劝导父母改过向善,以免父母铸成更大的错误,使父母陷于不义的境地;不过要注意方法,劝导时应该和颜悦色、态度诚恳,说话的时候应该语气轻柔。
13、如果自己劝解的时候,父母听不进去,不要强劝,应该等父母高兴的时候再规劝,别跟父母顶撞,徒惹父母生气,还达不到规劝的效果;如果父母不听劝,又哭又闹,就暂时顺从父母;如果把父母劝恼,生气责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当面埋怨。
14、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应该尽力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
15、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16、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教育意义
《弟子规》在中国清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弟子规》明确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首先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继而教育我们把对父兄的孝敬扩大到社会,“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我们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通篇讲的是爱心。
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总之,学好《弟子规》,对于“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赏析
《弟子规》全书以《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为总纲,分为五部分,各选择《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辑而成。全文总计360句,1080字,内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道德品性、处世之道等,详于道德教育。
《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弟子规》就是其入门读本。
此书原名《训蒙文》,采用《论语·学而篇》:“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贾存仁加以改编,改名《弟子规》。此书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远邪小、走正道,养成忠厚家风的必备读物。
一、因为别人的评价,我们磨掉了多少棱角,丢掉了多少独一无二的性格。在乎的时间越久,我们就会越分不清生命究竟是活给自己看,还是活给被人看。
二、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别为难自己。美好的,留在心底;遗憾的,随风散去。活在当下,且行且珍惜。
三、你在人群中看到的每一个耀眼的女孩,都是踩着刀尖过来的。你如履平地般的舒适坦然,当然不配拥有任何光芒。
四、人生如饮水,冷暖自知,你的人生,不在别人眼里,而在自己心里。
五、我们目睹的光景,不过是现实世界里极小极小的一部分。我们习惯上认为这便是世界的世界,其实并不是的。真正的世界位于更深更暗的地方。
六、永远不要轻信你眼前的判断,永远不要看低任何人,别人的涵养只是你没看到而已。耳不闻人之非,木不视人之短,口不言人之过。
七、时间并不会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它只是把原来怎么也想不通的问题,变得不再重要了。
八、别人稍以注意你,你就敞开心扉。你觉得这是坦率,其实这是孤独。
九、世界上根本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针不刺到别人身上,他们就不知道有多疼。
十、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更要有前行的心情。
十一、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十二、我们一路奋战,为的不是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为了不让这个世界,改变我们。
十三、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这是长距离跑者的思维方式。
十四、糊涂一点、心宽一些,格局就大一些。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事,统统不搭理,不往心里去。
十五、有时候我们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
十六、成熟不是为了走向复杂,而是为了抵达天真。天真的人,不代表没有见过世界黑暗。恰恰因为见过,才知道天真的好。
十七、遇见只是一个开始,离开却是为了遇见下一个离开;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十八、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
十九、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只有靠自己努力,学会长大,学会承受,学会哭之后还可以微笑着拥抱世间美好。
二十、生命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随波逐流。
二十一、太明白是痛苦,但太糊涂是悲哀。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活得真实、自在。
弟子规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则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 爱 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 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 力 学 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扩展资料:
白话译文
1、弟子规,是圣人孔子的教诲。首先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是谨言慎行、信守承诺。
2、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学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后,有多余精力,就应该多学多问。
入则孝
3、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5、冬天天气寒冷,在父母睡觉之前,应该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天气酷热,应该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到了晚上,应该伺候父母就寝后,再入睡。
6、出门前,应该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担忧记挂;回到家,应该先当面见一下父母,报个平安;虽然子女有出息,父母会高兴,但是父母辈对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么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稳稳当当,一生没有灾秧。所以,居住的地方尽量固定,不要经常搬家,谋生的工作也不要经常更换。
7、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8、自己有什么东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私藏。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私藏东西,即使自己很谨慎,也免不了会有被父母发现的一天,那时父母会伤心。
9、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尽力去做; 父母厌恶的事情,应该小心谨慎不要去做。
10、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必然会引起父母忧虑。所以,应该尽量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自己的名声德行受损,必然会令父母蒙羞受辱。所以,应该谨言慎行,不要让自己的名声和德行无端受损,更不要去做那种伤风败俗,自污名声,自贱德行的事情。
11、父母对我们态度慈爱的时候,孝敬父母恭顺父母不是什么难事;父母对我们态度不好,批评我们,埋怨我们,或者恶声恶气,厌恶我们,憎恨我们,打骂我们,甚至动刀动枪杀害我们,还能对父母心存孝意,才是难能可贵。
12、如果自己认为父母有过错,应该努力劝导父母改过向善,以免父母铸成更大的错误,使父母陷于不义的境地;不过要注意方法,劝导时应该和颜悦色、态度诚恳,说话的时候应该语气轻柔。
13、如果自己劝解的时候,父母听不进去,不要强劝,应该等父母高兴的时候再规劝,别跟父母顶撞,徒惹父母生气,还达不到规劝的效果;如果父母不听劝,又哭又闹,就暂时顺从父母;如果把父母劝恼,生气责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当面埋怨。
14、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应该尽力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
15、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16、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教育意义
《弟子规》在中国清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弟子规》明确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首先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继而教育我们把对父兄的孝敬扩大到社会,“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我们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通篇讲的是爱心。
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总之,学好《弟子规》,对于“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赏析
《弟子规》全书以《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为总纲,分为五部分,各选择《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辑而成。全文总计360句,1080字,内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道德品性、处世之道等,详于道德教育。
《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弟子规》就是其入门读本。
此书原名《训蒙文》,采用《论语·学而篇》:“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贾存仁加以改编,改名《弟子规》。此书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远邪小、走正道,养成忠厚家风的必备读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弟子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弟子规》及《弟子规》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今天如何看待《弟子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已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
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
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
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
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
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
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
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
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
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
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
人借物,有勿悭。
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
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
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
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
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
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
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
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
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
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
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
倘掩饰,增一辜。
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
人有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
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
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
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
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
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
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
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
抱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
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
理服人,方无言。
同是人,类不齐。
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
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
小人进,百事坏。
不力行,但学文。
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
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
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
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
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
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
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
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
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可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