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要了解一些年羹尧经典语录的时候,豆豆语录网已经为您备好了这些年羹尧经典语录的内容,等待您的翻阅,相信这些年羹尧经典语录的相关信息会是您正想要阅读的经典语录。
年羹尧经典语录
在《雍正王朝》中要说谁最心狠手辣,我相信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年羹尧,尤其是他血洗江夏镇,还有就是在西北的“断手”风波,以及射杀富宁安。
而且年羹尧也算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至死都不肯向雍正帝服软,可是为什么真到了临死前,又为什么大哭不止呢?而且他的死到底是自己咎由自取,还是雍正帝有意为之?
一、
雍正帝对年羹尧下手:
前面一期也讲过了,雍正帝对年羹尧下手,并不完全是因为他杀了孙嘉诚!
一方面是年羹尧在西北有点无法无天,回京以后又处处表现了功高盖主,更重要的原因原因在于他对执行新政的态度上。
其实雍正帝本身也是一个阴冷之人,他的用人标准也与其他人有所不同:
雍正帝用的人大都比较怪异,比如不按常理出牌的李卫,大字也不识几个,却能做到封疆大吏;比如在府邸时期的邬思道,他可是一个戴罪之人,性格又比较孤傲;比如田文镜,刚硬正直,却又缺乏人情味,性格孤僻;比如刘墨林,单是一个曾经逛妓院的前科,就会被很多官员所不耻……
但他们跟年羹尧有一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对待新政的态度上不同,前者都是坚决支持雍正帝的命令的,但后者却走着走着就变了味。
而雍正帝之所以能让年羹尧做到大将军,这也跟他自身的矛盾联系在一起,虽然他残暴地血洗江夏镇,但毕竟给老四胤禛立了功;虽然他也巴结老十四胤禵和老八胤禩,但关键时刻还是站队老四胤禛;虽然他在西北铺张浪费,大开杀戒,但毕竟最终打赢了仗。
如果他能悬崖勒马,在西北大力推行火耗归公和整顿旗务的新政的话,即使杀两个孙嘉诚也没有关系。
但他偏偏在这时跟雍正帝站到了对立面。
二、
众矢之的的年羹尧:
有人说不对啊,年羹尧其实是被众臣弹劾而死啊?
其实大家都错了,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雍正帝从来不会因为某个或者某伙大臣的意见,就改变自己的做法,不管是他还是雍亲王的时候,还是他已经成为了雍正帝了之后。
比如他奉命追缴户部欠款,请问他什么时候听进去过某某大臣,甚至亲兄弟们的意见?他当上雍正帝以后,再次追缴户部欠款,自己头脑一热就非要封诺敏为“天下第一巡抚”,那时候有没有听过众臣的意见?后来他执意要砍死诺敏和张廷璐的时候,可是有众多大臣跪求饶命哦。甚至最后众臣弹劾田文镜,他还不是砍了几个带头的。
所以,众臣弹劾年羹尧,根本就不能左右雍正帝的想法。
也就是说,年羹尧的死,跟众臣弹劾不弹劾基本没有什么必要联系!
除了年羹尧拒不执行新政以外,还有几件让雍正帝寒心的事:
比如之前的暗地里联系老八胤禩一伙,暗地里独吞江夏镇的财产,当然这些只会让雍正帝反感,还不至于要命。更重要的是回京的态度上,让雍正帝处处感觉别扭,尤其是大殿上的“卸甲”一事,让雍正帝心中着实不是滋味。
但不管怎么说,雍正帝也并不是完全不念旧情,他撤掉了年羹尧的大将军职务,只是希望年羹尧有所收敛,如果他能迷途知返,到杭州将军位上及时认错,也不是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三、
年羹尧要不要杀?
年羹尧到了杭州将军位上,仍然不知悔改,还是铺张浪费,吃饭要吃菜心,睡觉要翻牌子。
这也让朝中盼他早死的人,不停的给雍正帝上折子。其实雍正帝也在犯愁,到底杀不杀年羹尧?
他也不止一次的问身边的大臣:
“年羹尧真的该死吗?” “他们为什么一定要逼着朕杀了年羹尧呢?”他之所以不愿意杀年羹尧,当然有他们之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雍正帝不想给人们留下“鸟尽弓藏”的口实,因为这样的口实正是老八胤禩一伙想要的。
别忘了年羹尧死了之后,伯伦不归的酒楼就出现了一群旗人大爷,尤其那个那大爷,从两个大将军一个被罚去守陵,一个被赐了自尽开始谈起,竟然扯出了雍正帝是篡位的谣言。
这正是雍正帝最怕的事情,可以说如果不杀年羹尧,这个谣言可能不会传的这么严重!
但是年羹尧这个家伙又不知道收敛,这让雍正帝非常为难,最终还是张廷玉的一句话点醒了雍正帝:
“此人一日不去,皇上的圣德就会遭到玷污!”是啊,一个具备九十二条大罪的人还能这样潇洒地活着,雍正帝你自己拿主意吧!
四、
年羹尧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也有雍正帝宠爱的成分在里面,在老四胤禛还没有成为皇帝的时候,第一次去江南赈灾,年羹尧委婉的提出要到京城任职,老四胤禛一拍脑袋,准了;年羹尧血洗江夏镇,老四胤禛说出了天大的事给他兜着;年羹尧要带李卫走(虽然是计谋,但在年羹尧看来,觉得是自己的面子)老四胤禛准了;年羹尧要当陕甘总督,给老四胤禛洗了洗脚,又准了;年羹尧杀富宁安,雍正帝准了,年羹尧杀押粮官(雍正帝准女婿哈庆生),雍正帝也默许了,年羹尧要年选,雍正帝也批了……
如果,雍正帝能像对待李卫一样,像及时制止了李卫找妓女的行为一样约束一下年羹尧,他也不至于落到最后飞扬跋扈境地。
年羹尧即使到了最后关头,仍然想赌一把,只不过他心中也知道自己赌赢的可能性比较低,所以他派师爷送走了自己两个怀孕的小妾。
其实师爷说的是对的,只要年羹尧跟皇上服个软,或许能活命,但是年羹尧没有这样做。
他压根不信雍正帝会真的杀了他,他赌的筹码,一个是自己跟雍正帝的感情,另一个则是雍正帝的骂名。
直到后来他跟小牧童下棋的时候,突然就想明白了,他下棋的对手不是皇上,也不是百官,而是新政。
他输给的不是雍正帝,也不是他们之前的感情,更不是百官,仍然是新政。
而百官以为杀了年羹尧,也是在换种方式抵制雍正帝,抵制雍正帝的新政!
等到最后见到了李卫,听完了圣旨,年羹尧坚强了一辈子,最终还是没有忍住,从而大哭了起来,顺便把象征主仆情谊的佛珠托李卫转交雍正帝。
因为,他知道,他最终消耗尽了他跟雍正帝之间的感情。
其实,从古至今,带兵打仗太强的将军,往往下场都不怎么好,或许是一个魔咒吧!
最后再次用小牧童的歌结尾:
“牛儿牛儿为谁忙哟,忙完春耕忙秋粮,风霜雨雪它不怕,摇着铃儿走四方……”既然选择了当牛,那么早晚有被宰的那一天,那也就谈不上咎由自取或者是有意为之了,这成了必然结局,想必年羹尧也知道的,不然的话,也就不会能轰轰烈烈过一天算一天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年羹尧经典语句
《雍正王朝》是一部优秀的历史题材电视剧。
从影视剧本来看,这部剧改编自二月河同名长篇小说,《雍正皇帝》小说曾荣获河南省政府文学大奖,编剧是刘和平,《北平无战事》、《大明王朝1566》等都是他的作品。有了刘和平作为编剧,剧本的底本也一定很棒。从导演来看,电视剧由胡玫执导拍摄,胡玫是一位优秀的历史剧导演,她执导的《雍正王朝》、《汉武大帝》、《乔家大院》都是非常优秀的历史题材连续剧。从演员上来看,这部剧汇集了唐国强、焦晃、杜雨露、杜志国等演技精湛的主演,所以它注定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
有了好的剧本,经验丰富的导演,演技精湛的演员,这部剧中很多人物形象塑造的都非常有个性,几乎每一个配角都有自己的;来龙去脉,每一个配角的故事都非常完整。除了雍正之外,十三爷、十四爷、太子、李卫等等形象都生动鲜活。
这大概就是《雍正王朝》所以优秀的原因吧。
《雍正王朝》作为一个标准的正剧,大部分或者大事件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细节部分进行戏剧处理,而且一部44集的历史电视剧完全不拖泥带水,真正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雍正王朝》演员的表现也是其优秀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众多的国家级演员也是奉献了精彩的演出,而且很多都有话剧演员的功底,你就是不看画面,光听台词也能完全的投入进去。其中唐国强老师的角色更是成了本人一个重要的丰碑,就是很多年后陈道明老师参加综艺节目的时候,很多人都说这是“雍正来了吗?”
《雍正王朝》在社会的影响很大,这部剧播出之前很多人对与清朝很多是两种态度。一种是落后而野蛮、一种是可惜和倒霉。
而这部剧之后反而让很多人开始客观的看清朝的历史,看他的制度,看他的经济和科技。是如何一步步落后与世界的。是怎么一步步在世界大巨变的情况下,清朝只能苟延残喘,而不能壮士断腕。李鸿章只是一个裱糊匠,而不能真正的推动中国的改革?
能够客观的来看清朝这个朝代,这应该是这部剧的优秀所在。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代替了清朝的历史,前朝的历史。
《雍正王朝》是1997年由胡玫导演、唐国强、焦晃等人主演的电视剧,改编自二月河同名长篇小说。《雍正王朝》的优秀最主要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剧情有内涵有深度。
从剧名来看就知道这是正儿八经的历史剧,它背后所反映的是政治是权谋,可以说这是一部很典型的“男人戏”。不像后来很多所谓的“古装剧”为了突出人物或者戏剧化冲突,将剧情与时代背景分割开,《雍正王朝》做的很厉害的一点就在于它所讲述的故事,无一不是扎根在社会背景之下,有着极其缜密的逻辑性。例如一开始所涉及到的赈灾、讨债、查清顶替案等事,每一件都是在讨论皇权与不同阶层利益发生碰撞时该如何处理。当时的国家有着非常多的弊病亟待改革,但在改革的路上又困难重重,面对这些阻碍,王位预备继承人们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以贯彻改革,通过一系列作为得以看出每个人对于统治者与民众之间利益权衡的看法。看腻了后宫女人戏的小心机,《雍正王朝》给人带来的是更为大气的上位者的谋略。
二是角色形象刻画得十分传神。
没有现在市面上古装剧里毫无逻辑的剧情安排,几乎每一个角色都是有血有肉的复杂个体,没有所谓的绝对化性格处理。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微妙,康熙为了保护十三而将其囚禁、能臣在君王继位后明白自己的存在造成了威胁而离开官场却依旧受到皇帝的监控。这样你来我往之间,勾绘出人性的百态,角色形象有厚度、不单薄,特别是在争夺王位那段,每个皇子都个性鲜明,毫无逊色。
三是演员演技的老练。
唐国强、焦晃、王绘春……随便拉一个出来都是中国演艺界的扛把子,演员深厚的功底为这部剧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对手戏上火花四溅,台词实力堪称教科书,令人佩服。
《雍正王朝》的优秀之处大约就在于此吧。
清宫剧泛滥的如今,真正让观众记住的却有限。数来数去,观众公认最正剧范儿的还得数二月河倾毕生之力写出,而央视和中国话剧舍合力拍摄的《康雍乾三部曲》,而其中《雍正王朝》用其完整的叙事,最贴近史实的价值观和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成为三部曲中最为让人津津乐道的成片。几十年来,尚未有清宫剧剧集能够突破他的统领地位!
《雍正王朝》的立身极正,扎根于二月河的原著小说,尽可能的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情节,而同时又不忘记刻画人物风貌。整个剧集的叙事流畅,但是情节又相当紧凑,所有情节都按照一个既定的节奏往下发展,每一集都细节充实,发展紧凑,不同于当前注水情节撑长总集数的行为,基本没有留下闲笔。每一刻都是为充实主题而服务。
从早期的“九子夺嫡”的纷扰与相互博弈,到初承大宝的百废待兴,中期面对年羹尧和八王爷双方实力做大的不断平衡,后期一人操持全国事务的亲历亲为到积劳成疾。整个叙事里,雍正的形象逐步丰满。虽然有迎合政策削弱了雍正本身指正中后期多疑嗜杀,雄断过度的执政弊端,刻意把雍正往勤政爱民方向洗白的嫌疑。但是,整体却秉承着教科书一样的历史观,解读了雍正执政过程里种种后果的由来与结束,让观众能够较为正面的了解之前一直风评不好的雍正皇帝的整个人生过程!
而中央话剧院的一班子演技纯熟的演员则按照精密的剧本,将整个人物系统尽可能鲜活的演绎出来呈现给观众。焦晃老师将康熙皇帝老年状态彰显得多层面,多角度的细致。那种盛世明君对于朝局大势的把控力,面对各种威胁自己统治地位的警醒与举重若轻,还有身为人父面对膝下子女纷争的痛心疾首,还有壮士暮年雄心不已却力不从心的矛盾感,通过前期对于九子夺嫡的掌控到最后立储即位的摇摆到确定,一点点把一个明君台前的强硬与私底下的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四十五岁以前因为相貌过于端正而被诟病多年“奶油小生”的唐国强,用他端正的面容和雍容的官派气势,从四阿哥的韬光养晦到四皇子的忍辱负重,初登大宝的左右支绌(四十多岁中年危机,外有西北叛乱内有八爷党处处掣肘,全国各地还时不时闹一下国库空虚,江南抗租,黄河决堤这样的突发事件),到稳步收复权势,打击并降服分权的江南地主。八爷党、年羹尧这些势力后的踌躇满志,到晚年集权以一身的辛劳与勤勉。除了剧本修改了执政中后期雍正皇帝的多疑与雄猜之外,唐国强用工整如教科书的演技完成了雍正皇帝的角色塑造。
除此之外,杜雨露那刚愎雄浑的年羹尧,赵毅精明但忠心的李卫,王绘春那外表仁厚实则私心极重的八王爷,贺生伟刚直到寡恩的田文镜,甚至是常林扮演的身不由己郁郁寡欢的年秋月(确实,就是我们一言不合赏人一丈红的华妃娘娘的原型),都各具特色,演出了人物本身的特质与身处封建王权之下的无奈!
所以,这样强强合作,尊重历史,不强行煽情也不可以卿卿我我的正史大剧,自然好过逻辑不顺,史实混乱,古装人说着现代话,行事作风完全是新世纪做派的某些蛇精脸爽剧!(我就是说《延禧攻略》了,咋地?)
年羹尧(1679-1726)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雍正二年(1724)人京时,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真可谓位极人臣。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赐自尽。
电视剧《雍正王朝》之所以高,主要是优秀在高潮迭起的剧情设置和环环相扣的故事格局。
《雍正王朝》该剧无疑是帝王戏中“严肃”一派的翘楚,围绕权力争夺这一中心,《雍正王朝》几乎无暇旁及其他。它以一种甚至稍嫌枯燥的方式,表现了完全是男人之间—特别是有着血缘关系的男人之间剑拔弩张的斗争和冲突。
诡谲多变的宫廷政治使人们看到了一代王朝史。史册中的人物形象在剧中刻画得生动自然,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让人欲罢不能。
而刘剧中的大家手笔,不但为这部剧刻画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更是传达了一种更博大深邃的“大中国史观”,其中对于波谲云诡的政治风波,以及翻云覆雨的朝堂争夺,则是做了一番惊心动魄的营造与刻画。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雍正王朝》改编自二月河同名长篇小说,由胡玫执导拍摄,唐国强、焦晃、王绘春、杜雨露、徐祖明、杜志国、赵毅、李颖等主演,演绎了雍正皇帝一生的风雨经历。
康熙皇帝驾崩,继位者四阿哥胤禛,在当政后出现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河南罢考案”、“铁帽子亲王大殿发难逼宫”、“含泪杀亲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绅敛财和宫廷内部党争、挤压的历史事件贯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