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春树1q84经典语录内容,豆豆语录网这里有不少,而这一篇树上春树1q84经典语录的内容是我们豆豆语录网经过多次整理,最终挑选出来的树上春树1q84经典语录内容,方便您的阅读与学习,希望对您有用。
树上春树1q84经典语录
刚刚看完《1Q84》,看了高票答案感觉有很多和我理解不一样的地方,所以来答它一票(哼)。
说实话,刚读完的时候有些费解,甚至有点失望,于是开始试着把问题一个个列出来。
BOOK3的结局里,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答。
1.从死去的牛河嘴巴里出来的小小人正在制作空气蛹,然后呢?
2.Tamaru没有让青豆与先驱面对面会谈,先驱采取了怎样的方式解决?
3.青豆与天吾逃往的世界,不是1Q84,也不是1984(伊索老虎广告牌的方向暗示),第三个世界里,小小人如何存在?
4.天吾的小说到底将怎样影响到小小人?内容又是什么?
5.写出《空气蛹》原稿的深绘里是母体还是子体?戎野老师如何采取下一步行动?
6.失去了天吾和青豆,先驱该如何继续“聆听声音”?
这些本该直击要害的问题犹如一颗颗装在契诃夫的手枪里的子弹一样,拉开了保险栓,等着在故事高潮的时候大显身手,结果却被人装在皮质挎包里,不忘加上一句“二十世纪现在已经接近尾声。和契诃夫生活的时代相比,情况总会有所不同。”
我实在不懂,因为这样的结局与以往看的村上小说结局又有不同。这不仅仅是开放式的结局,更是谜团重重的结局。
《海边的卡夫卡》没有结局,但少年经历这些事之后冲破了家庭、带来的禁锢得到了成长,“一觉醒来,你已经成为了新世界的一部分。”符合了村上自己的期望:“希望描写一个少年经历冒险得而成长的故事。”他本身渴望描写的就是这个过程,过程结束,结局自然已经不再重要。
《挪威的森林》没有结局,渡边躲在世界中心的电话亭里打电话,他有没有和绿子在一起这个事实并不再重要,这个不多说,连村上自己也表示这是最没有他风格的一部作品。
“寻羊三部曲”与《舞舞舞》这样经过作者反复续写之后,开放式结局的特性依旧没有改变,更不用说《奇鸟行状录》,虽然没有谈及肉豆蔻、笠原MAY的下落,但给读者裂开的缝隙已经算小了。
读惯村上春树的书,我也习惯了他“只把自己想讲的事情讲清楚,其他事情都无所谓”的感觉。虽然知道他的习惯,我捧着纸质书,望着剩下的那薄薄几页,看到天吾刚刚遇到青豆,还是不禁郁闷了起来。很明显,这个结局,既不像林少华所言“对善与恶的界限变得暧昧”,而使主角放过了“小小人”;也不像以往的村上小说的“发展性结局”。
“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海明威提出的“冰山”原则曾经提到:好的作品只能留八分之一浮于水面之上。而这样的结局大多都是作者已经点明了方向,示意这是“冰山”,而促使读者自我思考的作品。《1Q84》则更倾向于,村上本人也无法抓住这座“冰山”的实质,哪怕是八分之一。
巴金先生写罢“激流三部曲”之后,有很多痛恨封建制的热血青年来向他请教出路。后来,他却在自述中写道:“我无法解答他们的疑惑,我能够将那些事写出来,自己却没有答案。”
在我看来,《1Q84》即是这样一本无法给出答案,却足够给予人们警示的书,就像书中所提到,1984年离1Q84只有几步阶梯之遥,甚至也许我们早就生活在了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只不过像书中人物一样习惯于忽略“两个月亮”。而新新世界的“大反派”——“小小人”与《奇鸟》代表日本战后暴力意识的“绵谷升”不同,与《寻羊》带着资本色彩与历史阴暗的“羊”不同,与《1984》里的极权主义的“老大哥”更不一样。
它是新新世界的反派,存在于另一个世界“1Q84”,能够赋予人类超乎自然的力量,同时也离不开人类的信仰。它并不完全代表着宗教狂热的信仰产物(先驱一开始的无信仰以及小小人的三次出现方式),而是可以产生于任何具有缺陷的生物体内。与思想控制的老大哥不一样,小小人能够十分自然地洞察你的想法,并利用一个人自身的弱点给予其致命一击,毫无破绽。
想到这我感觉有点意思,便又去翻书,梳理了一下全书的脉络。
我试着把它分成四条线,再用主线联系起来试试看,结果发现这部书里几乎每个略加笔墨的角色都是一种典型的“问题儿童”。
1.青豆线
青豆线牵扯到的几个角色:Tamaru、老夫人、大冢环、中野亚由美、天吾
青豆是一个出生在宗教团体家庭的孩子,幼小的她便被灌输了很多“证人会”的铁律,而在同学之间受尽冷眼。
她的转变发生过三次,各有各的契机。
第一次,在小学教室里,青豆握了天吾的手,从而获得逃离宗教家庭的勇气。
第二次,最亲密的好朋友大冢环的死,使青豆转向暴力,并结识老夫人与Tamaru,使得暴力行为“扩大化”,并且从那时起,变得“时不时非常想和男人做爱”。
第三次,中野亚由美的死使青豆转向考虑暴力,并在杀死领袖之后,感到“胸中的激愤荡然无存”,与男人做爱的欲望也随之消失。
这三次转变中,我们看到青豆逐渐克服自身弱点,不管被动抑或主动变得逐渐强大的过程。作为书中第一个意识到“两个月亮”的人,青豆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1Q84出现的预言也最先传递给了她。
Tamaru、大冢环、中野分别以自己的方式与“暴力”相关联,他们在这一层面影响青豆的同时,又从侧面体现了“小小人”对人性弱点的利用。
2.天吾线
天吾线牵扯到的几个角色:父亲、前女友、安达久美、青豆
天吾自身的大多问题来自于家庭。对母亲的唯一印象以及对父亲的不理解成为笼罩他童年的巨大阴影。在青豆给予的勇气下,他毅然地摆脱了父亲的控制,变得自立。但同时,远离父亲也就同时意味着没有机会无法直面自己的疑惑,噩梦将永远是噩梦,为了完整,天吾必须重返“猫城”。
父亲代表着童年天吾最厌恶的一类人,他思想浅薄,唯利是图,无法提供给幼小的天吾安全感,同时他自身也映射着日本军国时期遗留的一代人。而父亲在病房对天吾的所言“空白”和“不解释就不懂的解释了也不会懂”只是为了给天吾疑问一个终结,当天吾自己学会与父亲和解时,就已经在心中明白亲生不亲生早已不重要。
所谓“养父”不过是他为了保护幼年自己的一个借口(用这一点推测生父是领袖的,不想多说什么)。恰恰在这样温情难觅的人身上,带儿子去收款是因为只有这点值得炫耀,收藏的天吾奖状以及去世后留下的钱,无不体现了父爱。最终天吾在病床旁对昏迷的父亲宣布:“你已经不是NHK收款员了。”而使父亲执念所化作的收款员消失掉,战胜父亲正体现着村上小说中常出现的“弑父”情节。
前女友与安达久美则代表了天吾的“母亲”。
前女友穿白色衬裙他汹涌的射精与安达小姐让他毫无感觉的阴毛代表了天吾的“长大”(突然有点不好意思,太露骨会不会被折叠(′▽`〃),即“恋母情结”的消失。小说前半部分曾在年长女友出现时提到母亲以及后来她的消失;而在牛河线提过天吾母亲是在温泉旅馆被人勒死之后,负责帮天吾收拾父亲后事并对父亲有好感的安达久美马上在下章表示:“我感觉自己前世是被人勒死的”。
恕我直言,中野亚由美=安达久美这个说法我是接受不了,虽然死的方式一样,但天吾的母亲线就没有办法收场,并且,中野死之前的安达久美是谁?明明岁数差不多,除非你告诉我这不是普通的轮回机制。。。
3.牛河线
牛河大叔Σ( ° △ °|||)︴。
我先看的《奇鸟》所以对他印象颇为深刻,在《1Q84》中,他被赋予了比《奇鸟》中更多的使命以及意义,这一点book3这一村上第一次出现的三线叙事就能看出来。
如果说,书中出现的各类角色都能或多或少地提供缺陷对比,那么牛河无疑是对比最为明显的一个。牛河不同于其他角色的点是:他始终是清醒的,与Tamaru类似却有过之的地方在于牛河从未得到任何一个人真正的爱。牛河生于富贵家庭,却因奇怪的脑袋形状和矮小身材被家人所排斥,更不用说,在学校也没能交到什么朋友。然而外貌丑陋的他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天赋,并清醒地认识到了支撑自身运转的冰冷核心。
毫不夸张的说,我认为牛河是小说中最勇敢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结局比其他任何人凄惨得多,更因为在没有任何人的帮助下直面生活的勇气。正因如此,当他怀着对世界的不解死去,小小人从他嘴中爬了出来。
4.先驱线
先驱线中的重要角色有两个:深绘里和先驱团体
深绘里是母体还是子体这件事各有争议,我认为应该是母体。深绘里有着自己明确的意识,虽然没有月经这点无可辩驳,但根据领袖所说,留在先驱的女儿一样作为了“传达者”,而母体的特异有可能来自于自身被赐予的“反小小人”的力量。
深绘里的目光能够融化牛河心中的坚冰,能够让天吾怦然心动。这样的力量来自于她对人们弱点的补偿作用(与利用弱点的小小人正相反),在这里,她的意义更接近于一种符号:纯粹的意识,如同一张无暇的白纸。
先驱团体的演变史应该和村上春树早年大学时期经历的罢工运动狂潮和他对奥姆真理教的研究相关。他为宗教团体做了一个警告,一直奉行着的无信仰原则却最终沦为邪教,揭示任何过度的意识形态(甚至是原生态)在狂热之时都可能引来“小小人”。领袖的死提出了“小小人并非纯粹的善恶”,并不是企图模糊善恶界限,而是在进一步解释“小小人”,狂热的善亦有可能成为“恶”,而小小人便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
再回到刚开始的那些问题,我们发现,我们还是没有什么鬼答案(雾)。
但是,你会发现这些问题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小小人”,而产生于每个人内心的小小人无法被完全铲除,这些问题就算有答案,也是没有意义的不重要的,更何况村上本人也只能尽力去描写一些它的出现以及作用方式,却对它所代表的实质一样无法确定。
“小小人”不如说是一种象征。
也好,这就是一本“警示书”该有的样子。
Ps:在网上找资料的时候看到有人说“青豆”与“green peace”组织谐音,有着狂热的意味。
而“青豆”实际上是村上和插画家安西水丸吃饭时看见桌上的青豆突发奇想(⊙ε⊙)。
目前就想到这么多,码字辛苦,求赞。。。。
树上春树1q84经典语句
1、话虽然说完了,却留下了余意未尽的、块状的小小沉默。在狭窄的车厢内,那小块像虚构的小云朵般飘来飘去,害得青豆总是心绪不宁。
2、于是像面具的扣襻断裂、忽然从脸上掉落一般,她在瞬间变得判若两人。
3、不要被外表迷惑。现实永远只有一个。
4、人获得自由,究竟意味着什么?青豆常常如此自问。难道就是从一个牢笼里巧妙地逃出来,其实只是置身于另一个更大的牢笼吗?
5、但这段记忆伴随着极其鲜明的现实感。有确凿的感觉,有重量,有气味,有深度。这就像附着在废船上的牡蛎一般,无比牢固地紧粘在他意识的墙壁上,无论怎样狠命地抖落与冲刺,都剥除不掉。
6、仿佛一个错把厚重云团的碎片吞进肚子里的人,郁塞滞重、心绪不宁地度日,食欲也慢慢减退。
7、就像西藏的转经筒一样。转经筒旋转时,位于外侧的价值和感情就会忽上忽下,忽而闪光忽而黯淡。但真正的爱情始终固定在机轴上,永远不会变化。
8、超过了一定的年龄,所谓人生,无非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对您的人生很宝贵的东西,会一个接一个,像梳子豁了齿一样,从您手中滑落下去。
9、就像小时候新学期开始,那种翻开崭新的课本时的感觉。虽然还不理解内容,但那里面有新知识的预兆。
10、当人试图超越自身的容量变得完美,阴影就像下了地狱变成魔鬼。因为在这个自然界里,人打算变得高于自己,与打算变得低于自己一样,是罪孽深重的事。
11、人类把时间理解为直线。就像在又长又直的棍子上刻下印痕一样,这前面是未来,后面是过去,现在我们是在这一点上。可实际上时间并不是一条直线。没有任何形状。它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具有形状。
12、有光明的地方必然有阴影,有阴影的地方就必然有光明。不存在没有光明的阴影,也不存在没有阴影的光明。
13、可岁月从所有人身上一点点地夺走生命。人并不是大限一到就溘然长逝,而是先从内部缓缓地死去,最终迎来最后结算的日子。谁都逃脱不了。人必须为收下的东西支付代价。
14、牛河将记忆的油门一脚踩到底,让大脑全速运转。眯起双眼,像绞抹布一样绞尽脑汁。
15、没有固定模式,人就活不下去。就像音乐里的主题一样。但它同时也钳制人的思考和行动,制约自由,重组优先顺序,有时还会歪曲逻辑性。
16、这昏暗的剪影麻痹了大脑中柔软的部分。像某种蜂将大大的毛虫蛰得麻痹,然后在它的体表产卵。孵化出的幼虫便将这动不了的虫子当作近前的营养源活生生吃掉。
读时,总是可惜直子。 直子走不出自己的心。说白了,她就是现代人孤独症候群的一个典型标本。孤独,以前还有个如同自己的一部分的木月,正好能满足她既害怕孤独又害怕接触社会的心。因为木月既是她的一部分,又是其他的人,或曰社会;木月在这两方面的表现都是柔和的。 所以,直子和他相处很心安但也过于平静。那时的渡边加入就象在清汤寡水中加了一段葱,味道虽也不浓,但添了一丝滋味,而又绝对不冲。直子和木月都很享受(直子和木月都是标本,木月腐烂的更快些)。 木月死后一切就变了,直子失却了平衡。 彻爱她,想取代木月,而直子更需要。在曲折的尝试后,失败了,虽然直子很努力。因为彻的孤独没成为绝望,幸运的有小鹿绿子相救,不然,他也够戗。想想开始时那口奇妙,阴暗的枯井吧。 每读一次就想直子活下来,但。彻也只暂时被绿子相救。 他离枯井并不远。绿子也需要彻来救,她是鹿,不是神。
1Q84》可以说是村上在世界语境下对当今日本社会问题的一个认识和总结,也可以说是通过邪教等诸多日本社会问题,对于世界现状以至人类走向的担忧和思考。
在蜇伏五年之后,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树于5月29日在日本推出了他迄今为止最长的作品—共1050页的厚厚两本“硬皮书”《1Q84》。
尽管在经济危机的惨状下,这本书还是创造了一个销售奇迹:在发售12天后,销售即突破了百万册。在日本,无论是地铁里的通勤族,还是蜗居在家的博客作者,几乎人人都在翻阅这本书。由于订单不断,该书的出版方新潮社6月9日决定,进行第八次印刷。
本书的营销也堪称经典案例,在正式推出前,除了作者及书名外,小说的背景、情节、人物等一概秘而不宣。这一招显然极大地吊起了读者的好奇心,自预购消息发出后,订单便蜂拥而至,在日本的首发日即订出68万部之多,打破了村上本人保持的《天黑以后》预订数的纪录。书店里,期待一睹为快的书迷们排起了长龙,书“卖得像飞一样”。
《1Q84》的书名也充满了玄机,很容易让人将其与乔治·奥威尔的经典作品《1984》联系起来,因为在日语中,数字9的发音和英文中的字母Q接近。村上自己也透露说,他欲以此书向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致敬。事实上,与《1984》一样,《1Q84》也是在描述1984年发生的事情,不过,在奥威尔的年代,写1984年是在预测未来,而村上则是在回溯过去,但“仍然在讲未来”。
而中国的“村上迷”们也已在翘首盼望中译本的问世。不过,这本书的中文版权出现了微妙的纠葛。几乎拥有村上所有作品版权的上海译文出版社,在谈《IQ84》的版权时,却冒出了几家竞争者,而村上似乎也有些“待价而沽”的意味。“现在我们正在洽谈中,没法说谈到了什么程度。”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黄昱宁说,“任何一本受欢迎的书,都不会是一家出版社在谈。”
如果译文出版社如愿谈下版权,村上的“御用翻译”林少华则应该仍是《IQ84》的当然人选。林少华对本书也已先睹为快,本报记者日前专访林少华,就《IQ84》探听一二,以慰国内“村上迷”的念想。
自己上网阅读 http://wenku.baidu.com/view/cadbfd84b9d528ea81c77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