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至味在人间 经典语录

当我们要了解一些至味在人间 经典语录的时候,豆豆语录网已经为您备好了这些至味在人间 经典语录的内容,等待您的翻阅,相信这些至味在人间 经典语录的相关信息会是您正想要阅读的经典语录。



至味在人间 经典语录



至味在人间

作者:陈晓卿

简介:大隐于市的美食,散落江湖的佳肴,东奔西走,只为吃口热乎的;一个人的饭馆,每个人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南来北往,至味只在人与人之间。《至味在人间》是一个美食爱好者的十年饮啜笔记,陈晓卿将文字化作原料,以散文为碗钵,佐以故事人情之盐,把关于食物的独家记忆蒸炒煎炸而成此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至味在人间 经典语句



陈晓卿,1965年11月生于安徽灵璧,中国导演、制作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摄影专业,硕士学位。1989年陈晓卿进入中央电视台,1991年开始拍摄纪录片。曾任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纪录片项目部主任,2017年10月从央视离职。代表作品有《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2》等。

喜爱陈晓卿的书友们,TA的这几本书你都看过吗?

1.《至味在人间》

豆瓣评分:7.9

作品简介:大隐于市的美食,散落江湖的佳肴,东奔西走,只为吃口热乎的;一个人的饭馆,每个人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南来北往,至味只在人与人之间。《至味在人间》是一个美食爱好者的十年饮啜笔记,陈晓卿将文字化作原料,以散文为碗钵,佐以故事人情之盐,把关于食物的独家记忆蒸炒煎炸而成此书。从千里之外的江湖至味到灵魂深处的家乡味道,从四面八方觅食的扫街嘴到饮食变迁的沧海桑田,从食客厨子店小二谈到饭菜与共那一人,拂袖笑破饭桌上的假面具,平民食物也看得人口水四溅之时,归根结底直抵人心:吃什么、在哪里吃这些问题远不如“和谁吃”来得重要,人间至味往往酝酿于人与人之间,最好吃的永远是人。

书友点评:陈导的食物志棒棒的 又丰富了我对食物的探求。

2.《门牌号》

豆瓣评分:7.6

作品简介:《门牌号》集结了位于北京、安徽、上海、成都、武汉、广州、台湾等地或知名的寺庙建筑,或具有年岁的古旧住宅,或在青春岁月留下深刻印记的中学大学校园,或伴随成长岁月的剧院住所,内容翔实生动,或让人心生感慨,或令人忍俊不止,非常具有感染力。

书友点评:明明是一本选材和内容都不错的文集,非要起个看起来像是要拼凑典故来骗钱的名字 。

3.《甲子3》

豆瓣评分:7.1

作品简介:60年一个甲子,60年一个轮回的干支计时是中国特有的计时系统。本书用干支纪年的方式记录了历史上一个完整的甲子年,讲述了不同年代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和事件。本书以央视纪录片《甲子》为基础,以碎片化的记忆,讲述了每12年同一个属相纪年下的社会历史。书中收集了大量报纸、纪录片、个人日记、回忆录等原始素材,真实再现并还原了近60年的人物、场景和社会环境。涉及中国外交、政治、政策、法律、生活、文化、民生等各个方面,向读者展现了一幅不同历史时期的全景图。本书是这一系列的第三部分,收录酉年记忆、戌年记忆、亥年记忆。

书友点评:没有视频丰富,却也没视频看起来磨叽。甲戌年小惊喜啊。

提到陈晓卿,马上想到的这段视频。

震惊!为一口猪大肠竟做出这种事https://www.zhihu.com/video/1040648651412107264

都说喜欢才能做好,一个人对美食喜爱到如此程度,制作与美食相关的纪录片,想必也不会将就。

至于他制作的纪录片为什么让人期待,

沈宏非为陈晓卿《至味在人间》写的序中这样说道:

陈晓卿的敌人,不是人,是城市,人造的城市。敌意之深浅,与城市体量及其距离乡村之远近,成正比。……陈晓卿,不论他置身北京还是东京,南京还是望京,你问他美味在何方,他的手指最终总是会像扶乩般自动地指向老家的方向。……吃喝有道,写字有气。各人笔下有各人的气,这个不服不行。论写吃,有人霸气侧漏,有人镬气狂喷,有人傻气直冒,有人酸气逼人,陈晓卿的气,是地气——这和“接地气”还不完全是一回事,也还真不是逢大排档必赞,见高级货必骂的那种,那是怄气。陈晓卿的地气,不是从地里冒出来然后被他一弯腰接住,而是酝酿于丹田,厚积于舌根,薄发于舌尖,逆向地深入泥土,深入地表,深入人心。这正是:为什么他的嘴里常含口水,因为他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是看到晓卿导演本人关注又回答了这个问题后的分割线——————

补充几点细节:

1. 陈晓卿导演作为一个纪录片导演,阅片量丰富。

在自己想法与观众需求之间,做过取舍。

2. 他对美食是有专门研究的,比如经常提到的几本书:

《食物语言学》《随园食单》《上瘾五百年》《常识与通识》

3. 虽然他对美食有专门研究,但是他觉得,一些技术上的东西,比如什么是美拉德效应,比如什么氨基酸能带给人最美好的体验,不是他要介绍的重点。就像《舌尖上的中国》,只讲好吃是浅显的,它更多会讲人们背后的劳动。他讲的是超越温饱、口舌之欢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比如介绍一道菜,会讲这道菜的食材,是谁(渔民、农民)在什么时候(凌晨、傍晚)什么天气状况(寒风凛冽、炎热难耐)下,付出了多少时间与汗水得到的,可能你吃的这一小盘菜,就是一家人一天的劳动成果。

相关回答:

《风味人间》中如果没有人文情怀,是否会减少很多看点?

如何评价《风味人间》第四集「肴变万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