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正想要阅读阿难师伯经典语录,想要了解阿难师伯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豆豆语录网精心整理了阿难师伯经典语录的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阅读,那么,下面这些阿难师伯经典语录内容,如希望是您喜欢的。
阿难师伯经典语录
一禅小和尚:心疼妹妹的阿难师伯,居然发飙了?!
每一次,只要是他们的阿难师伯在寺庙中修行的时候,一禅跟师父的好日子就算是到头了,因为师伯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不像是老和尚那般能玩能闹还能讲毒鸡汤!
这一天,一禅跟师父呆在院子里做游戏的时候,一本正经的阿难从身边经过,看到他们嬉笑打闹的样子,便怒斥了他们一顿,说他们太过自由散漫,一点出家人的风范都没有!
没办法,他们师徒只好佯装正经,过了一会儿,师伯的妹妹从山下过来,据说是要住上几日,其实就是特地过来看看哥哥,说是要帮哥哥洗衣服的!
奈何哥哥好像不太领情,于是阿难妹妹便询问一禅师徒有没有换洗衣物,他们师徒倒是毫不客气,直接就准备把身上的脱下来了!
此时,因为心疼妹妹的阿难对于这对没正行的师徒非常恼怒,原本能很好控制脾气的他居然暴怒了,真的是比较少年的模样!
妹妹见哥哥好像很恼火的样子,还以为他是神经病又犯了,也没有更他计较,把手中帮哥哥缝制好的道服拿给了他!
原本看上去生气的师伯,瞬间态度软了下来,妹妹缝制好的衣服,穿上果然是不一样了,可是阿难却还是不忘记,要跟妹妹说一句,自己已经出家了!
看到这一幕,小和尚的心里都觉得暖暖的,他悄悄的凑到师父耳边,询问师父,到底是阿难师伯这个寺监大还是佛法大?师父笑了笑说,天大地大,妹妹永远是第一位!
此时,阿难师伯正准备穿着妹妹为他补好补丁的衣服出去巡视,他一定不知道,这个调皮的妹妹在他衣服上缝补了些什么.....
阿难师伯经典语句
《楞严大义今释》这本书是南怀瑾先生1960年写成的,是对楞严经的一个白话文翻译。1984年南师又作了楞严经前6卷的讲座,共68集。“实修驿站”网站上有该讲座的文字版,该讲座音频音质较差,建议阅读文字版。
讲座的内容要比书的内容好得多。就像南师自己所说,这本书翻译得还是有不流畅的地方。建议大家本书和南师讲座结合在一起看。
楞严经的讲解方面个人最推崇两个人,一个是南师(指的是他68集那个讲座,《楞严大义今释》这本书只能算是楞严经的白话译文,不能称为讲解),另一个就是圆瑛法师。
南师楞严经的讲座为什么只讲了前6卷?我不知道这是当时讲座的时间不够了,还是南师有意为之。通读楞严经后你就会发现,楞严经讲完第6卷就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前6卷是讲悟和修的,也就是先给你说理,理悟透了以后,再给你选根,根选对了再告诉你修的步骤。第7卷,讲建坛和楞严咒,第八卷讲七趣,这个七趣当然也很重要,但这里就会出现一个问题,读后心里会有一些小负担。后面就是讲证了,讲证的每一步的境界和可能会碰到的问题。证的这部分和悟修不同。因为只有过来人才知道一路的情况,所以读者非常难理解,我相信讲的人也非常难讲。所以对学人来说,主讲悟修的前6卷基本上也算体系完整了。后面的内容玄妙,你只有功夫到了哪一步,才能明白哪一步的事儿。
所以我估计这些可能是南师为什么只讲前6卷的原因。一、不想让大家有心理上的负担。二、证太玄妙,不好讲也不好懂。
当然第十卷讲五十阴魔的内容也很重要,只不过学人一点修持功夫都没有时,想见魔也不是那么容易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五十阴魔的内容虽然重要,但对还在悟理阶段的学人来说,这些内容还不是那么迫切。当然如果你已经开始修持,并且色阴已经除尽了,那还是建议你把后面五十阴魔的内容赶快看看,这个还是相当重要的。
无独有偶,圆瑛法师的楞严经讲义,当时也是写完前6卷后就暂停了,后来好像又过了很多年,才把后面4卷的讲义完成。足见后面4卷之难讲难懂。
南师楞严经的讲座是在1984年,在台北复青大厦11楼或者12楼,估计当时那个地方能容纳百人左右。讲经的对象(这一点很重要)主要是一般大众,估计当时很多在座听经的人对佛学是零基础。所以南师讲楞严经的侧重点是一定要通俗易懂,让没有任何佛学基础的人入门,对佛学感兴趣,从而结缘。
南师和圆瑛法师一样,认为楞严经在佛学经典里极端重要,地位特殊。所以南师在讲解楞严经时真的是拼了,掰开了揉碎了往大家嘴里喂,生怕大家听不懂。因为佛学的世界观和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世界观差异实在是太大了,而楞严经就是要讲解这些世界观,所以对一般大众讲解楞严经的难度可想而知。记得南师在讲唯识和中观的讲座里曾提到,感觉自己讲经可能是白讲,讲了大家可能也没听懂。即使有这样的心情,可是他还是坚持讲,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菩萨精神。
所以我看有些朋友写评论,说有人(我判断他指的是南师)讲楞严经时,光楞严经的一个名字就讲半天,恨不能把所有的佛学知识都包含进去。这位朋友是在对比南师和圆瑛法师对楞严经的讲解。我觉得这位朋友做这样的评论时,可能忽略了南师当时讲座面对的对象,忽略了南师讲楞严经的侧重点,忽略了南师想通过讲座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接引什么样的人。
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你要接引一般人,你就得在通俗易懂上下功夫,有时就需要把很多佛理融入到故事里去讲,去体现。如果这是你的目的,在深度上你必然要有所放弃,因为不仅时间不允许,听众接受能力也不允许。
所以我认为南师那68集楞严经的讲座,对一个佛学基础积累较少的人来说,讲得是非常好了,深入浅出。圆瑛法师五十年专攻一部楞严经,而南师儒、释、道三大教一肩扛起,无法专精于楞严经,所以南师关于楞严经的讲解,和圆瑛法师的楞严经讲义比,在深度和个别地方准确度方面,是有所不足的。
南师讲座时面对的是一般人,他想接引的也是一般人。
圆瑛法师晚号“楞严座主”,这个晚号应该能说明圆瑛法师和楞严经的关系。圆瑛法师是极端推崇楞严经的,几乎把毕生的精力都花在楞严经的研究和讲解上了。圆瑛法师著作的《楞严经讲义》,凝结了他五十年对楞严经钻研的心血。
圆瑛法师在讲解楞严经的时候在深度方面更胜一筹,经常引用如交师等其他古德的楞严经注疏来注解楞严经,更能切中要害。而且就像之前一个朋友评论的那样,圆瑛法师讲解楞严经的时候紧紧围绕原经文,几乎没有多余的展开,这一点和南师的风格差别很大。
圆瑛法师讲解楞严经时,会把你读楞严经时自己想不到的那些微妙的东西提出来。需要展开一点来帮助你理解经文的时候,他会围绕原经不多不少地,前后左右旁征博引展开一下,让你豁然顿开。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的风格,自然有他自己个人性格的风格,但个人觉得圆瑛法师讲经的地点和讲经对象也对他所讲内容有重要的影响。圆瑛法师是出家人,他讲楞严经一般都是在寺庙里(后来自己组织了圆明楞严讲堂),他讲经的对象一般都是寺庙的僧人,很多都是已经在佛学上有相当造诣的法师。所以圆瑛法师在讲楞严经时不存在需要给佛学“小白”扫盲的问题。他主要的目的是要给这些已经熟读楞严经不知多少遍的僧人解惑。所以圆瑛法师的讲义越是玄妙处讲解得越是透彻,一般的地方反而讲得平淡无奇。原因就是他了解这些僧人楞严经参读到一定程度哪些地方会产生哪些问题,他就在这些重点问题上重点讲,根本不需要在讲解“入门”类的问题上浪费时间,所以他讲解时更能切中要害,深度方面能更胜一筹。
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只能取舍。
圆瑛法师被称为楞严经讲解第一人,个人认为说的就是讲解的深度。但深度是把双刃剑,你程度不够,圆瑛法师的深度你是接不住的。你没有相当的基础,圆瑛法师的一些话你是理解不了的。
什么是基础?研究或思考哲学问题,你自己的身心是最好的实验场和观察场。这个基础就是你自己对相关的问题是不是已经有过相当的思考,你自己是不是已经利用自己的身心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很多切身的体验。康德说,很多哲学家以为研究研究哲学史就是研究哲学了。其实哲学的最终研究对象不是哲学史,不是别的哲学家怎么说,最终哲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我们自己的身心。英文里最激烈的思考并不是用think这个词去表达,而是用reflect,就是一个问题不停地在自己心里反复“观照”。
所以你如果没有基础,圆瑛法师的简洁和深度就反而成为你学习楞严经不利的因素。但是,如果你已经学习过南师的楞严经讲座了,或者认为自己对佛理的理解已经有相当的基础,对楞严经的理解想再进一步,往深处走,我强烈建议您继续研读圆瑛法师的《楞严经讲义》,这个讲义深度更胜一筹,您读过以后肯定会获得和读南师讲座不一样的感受的,您对楞严经的理解也会更进一步,才会明白释迦文佛说法,每一个字的选择都是有深意的。
但话说回来,在一些非常微妙的关键处,我个人是不同意圆瑛法师的见解的。
曲径通幽处人迹罕至。
楞严经本身的殊胜我想就不需要多讲了,“开悟的楞严”,此言非虚。人身难得,生而为人,如果不去读一下楞严经,真是一大失。
每个人都应该读读楞严。但有两类人,个人认为尤其应该好好读读楞严经,会有大裨益。一类是,淫欲炽盛,无法自拔者。还有就是自我抑郁难解,无法自拔者。
楞严这个经很特别,这部经的缘起就是阿难堕入淫窟,佛敕文殊菩萨以楞严咒施救而起的。强调邪淫的严重后果、并指导怎么对抗邪淫,贯穿整部经。
相当一部分人把邪淫美誉为“风流”,或者不屑者也仅是把邪淫归入到道德范畴。他们觉得至少从果报上来说,“邪淫”和“杀”、“盗”不能相提并论,觉得“邪淫”并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比如楞严经里提到:
“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
你看这个叫宝莲香的尼姑,也是这样的观点,“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其实呢,结果呢,楞严经里接着讲到:
“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
结果就是这个比丘尼直接堕入无间地狱。
为什么不杀不偷,淫欲炽盛,也是下地狱的十因之一呢?
楞严经原文:
“云何十因?阿难!一者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摩触暖相现前。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所以淫欲炽盛的后果很严重,远远超越了道德层面,真实的果报方面,淫欲炽盛是可以导致下地狱的。
淫欲炽盛不仅能造恶果,它自身就是前世业报带来的恶果。不然凭什么有的人时时身心清爽,而有的人却时时欲火焚身,精虫上脑,无法自制,无法自拔?这绝对不是个人的道德问题那么简单。“淫欲炽盛”很多时候被形象的称为“性瘾”。
你即使知道了淫欲炽盛后果很严重,地狱在等着,你又能怎么样?直接对抗?你根本抵抗不了,是它控制你,不是你控制它。
你只能求助楞严经。楞严经里就讲了怎么对抗淫欲炽盛。
首先,要有畏心,对于邪淫的果报不可不畏。不能儿戏视之,悠悠放任。
佛在楞严经里亲口说: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塗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
淫欲炽盛之身别说证菩提了,“根本成淫,轮转三塗必不能出”。也就是此生报尽,当堕三途,成佛成圣就更不要想了。哪三途?畜牲、恶鬼和地狱。地藏菩萨本愿经里说:“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这还算好的,报得畜牲身。严重的,直接堕落地狱,“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不可不畏啊。
所以古人云:“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一旦失去人身,堕入三途,“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乌得不畏?”
其次,净心诵读楞严咒,阿难就是因此咒从淫窟中得救。
楞严经原文:
“汝虽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了,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何须待我,佛顶神咒,摩登伽心,淫火顿歇,得阿那含?于我法中,成精进林,爱河干枯,令汝解脱?”
这一段意思很清楚,你阿难不是聪慧多闻吗,但是碰上淫欲这个事情,你一点办法也没有,最后还不是得靠大佛顶首楞严咒,令你“淫火顿歇”?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楞严咒,确实能对抗邪淫。
佛在楞严经里亲口说:
“若造五逆,无间重罪,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八弃,诵此咒已,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
你看你过去生再重的业,即使是五逆,无间重罪,“诵此咒已,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 淫欲炽盛,也是业报所致,诵楞严咒自然也可以如猛风吹散沙聚,把淫欲炽盛的这股邪性吹散。
楞严咒真的很殊胜,威力强大。我佛慈悲。
有了畏心,然后在楞严咒的助力下,再发大愿力,誓斩邪淫这条喷火毒龙。淫欲虽然炽盛,可是有楞严咒诸佛、菩萨的助威,你的愿力会更强,更盛,“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
在读楞严咒的同时,你再按楞严经所说的观音法门,走反闻闻自性的路线修持。战胜邪淫的把握就更大了。对抗邪淫,要从耳朵下手,要从“闻”下手,有意思吧?
比如楞严经原文:
“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
你看这个选择耳根,反闻闻自性的观音法门多厉害,当你不再沾染外面的“动”“静”两种声尘,入流亡所,不仅耳根会清净,眼根也会俱时清净,这样“熏闻离尘,色所不劫”,一旦眼根清净了,那些花花绿绿,声色犬马的东西,就不会再对你有任何诱惑力了,这样“多淫众生”,自然就“远离贪欲。”另外耳根清净的同时,“意根”也就俱时清净了,不仅对“色”熟视无睹。没有“色”时,自己心里也不会无来由地起“邪淫”的念头了。念不起,谁还来控制你?
另外要明白一点,“起心动念”就已经是邪淫了,并不需要身口动才算。
对抗淫欲炽盛有两重难。第一难,难在很多人不读佛经,意识不到淫欲炽盛也会下地狱,他们认为“邪淫”非杀非盗,所以轻视淫欲炽盛的严重后果。他们不知道在果报方面,楞严经把戒“邪淫”排在戒“杀”前面,排在五戒首位。第二难,你即使认识到了,凭你一己之力,你也奈何不了它,因为是它控制你,不是你控制它。
所以楞严经是多淫众生对抗淫欲炽盛、脱离苦海的一大法宝。一方面诵读楞严咒,发大愿力。一方面走耳根路线,如楞严经所教,按观音法门修持。
楞严经对抗抑郁的机理和对抗淫欲炽盛有所不同,相对来说更加容易。所以受抑郁困扰的朋友,应该比受邪淫困扰的朋友更有信心。
因为你要对抗淫欲炽盛,除了诵读楞严咒、发大愿力效果是立竿见影之外,按观音法门修持毕竟是需要过程和功夫的。当然楞严咒本身就很强大了。
而对抗抑郁为什么更容易,对抗抑郁不需要你按观音法门修证上有功夫。楞严经全经分“悟”“修”“证”三个层次和三个部分。读楞严经你只要完成第一个目标,即是你只要把楞严经的教理“悟”明白了,抑郁就会如薄雾见强光,马上消散。
佛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所以“悟”,是立竿见影的,你明白了,就是立马什么都明白了。不像悟后修证一样,需要一步一步慢慢薰习,需要“因次第尽”。
为什么读懂了楞严经能消灭抑郁呢?
首先,人为什么会抑郁呢?
楞伽经里佛说:“如厌恒沙,油不可得。如是一切极苦众生,逼迫如来。”
抑郁,还是因为执迷不悟。以为眼前的这个世界是实有,以为自己可以改造世界,以为种种违逆的遭遇是自己的错,对种种不可知未来有深深的恐惧。实不知,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自心现量,一切有为法都如梦幻泡影。也就是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来藏心随缘应化,没你什么事儿,说得更准确点应该是根本没有个你。
古人诗云:“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命运也好,如来也好,有它自己的机制和流向,何况命运如闪电般虚幻不实。所以不要太苛责自己,对未来也不要踮起脚尖作太远的眺望。世事无常,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应作如是观。
一般人不懂这个道理,厌弃现状,可是你厌弃它,它就能变成另外一个样子吗?所以“如是一切极苦众生,逼迫如来”,所以很多人内心里逼迫自己,让自己痛苦不堪。
要想没有痛苦,必须智慧明照,看清这个世界。就连观世音菩萨,也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也就是如果你不能明了“五蕴皆空”,一切都是自心所现的幻相,你想度一切苦厄,很难。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你只有有了智慧,知道了一切不实,连“自我”都是个假象,你心里才会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所以对于有抑郁倾向的朋友,个人认为药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从思想上,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把这个结打开,一旦打开,心里豁然开朗,抑郁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你看阿难在听佛给他讲楞严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过程中,身心的变化:
“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
这是阿难刚开始听经时的状态。当时他“不知二种根本”,不明心在何处,种种颠倒,为前尘所惑,所以“默然自失”,很失落。是不是很象现在的我们?
“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
佛种种譬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抽丝剥茧,给阿难说法解惑。到这里,阿难已经明白了如来藏心才是自己的真心,他平常以为是心的心,只不过是一种攀缘妄想罢了。
而且到这里,阿难还明白了,“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
也就是我们的肉身虽然会灭亡消散,我们的报身也会“命光迁谢”,此报此命结束,迁移到下一报下一命。可是我们的真心自性,你也可以叫它法身,也可以叫它如来藏心,是不会销灭的。如来藏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阿难明白了,原来我们这短短的一生,只不过是我们真心所起的一段很短的迷幻,真心自己无始无终。这段迷幻结束,下段迷幻马上开演,所以生死叫分段生死,分段生死本身就是妄想。
阿难还明白了,我们每天的生活得失,都像VR(Virtual Reality)一样,“当处出生,随处灭尽。”都是如来藏心随缘幻化出来的,如闪电般不实。有什么好执着的?你看5D电影会执着吗?更何况这个电影一场又一场会放个没完,虽然情节有时喜,有时悲。所以阿难明白这个道理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
阿难这时还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从这种幻觉里出离出来,但道理上至少明白了一切如幻,不再执着了。道理上明白过来就有这么大的功用。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
诸君,阿难比我们都上进啊。你看阿难到“身意轻安”那一步,也就是上面一步,教理上实际上已经“悟”了,但阿难不满足,你看阿难接着怎么给他哥哥说,佛是他堂兄啊,“我今犹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惟愿如来不舍大悲,示我在会诸蒙暗者,捐舍小乘,毕获如来无余涅槃本发心路!令有学者,从何摄伏畴昔攀缘,得陀罗尼,入佛知见。”
也就是,知道了如来藏心才是我们的本心,而且这个心不会坏灭,这就比方到处漂泊流浪的人,突然知道自己原来有一个“华屋”,但是“虽获大宅”,“要因门入”,怎么进去呢?这个门在哪儿?也就是用什么法门,我们才能与自己的如来藏心真正相认,也即是用什么法门才能真正明心见性。也即是不但理上要悟,最终还要实证到。
这时,佛就拿了一个小手绢,依次绾了六个结做了一个比喻,这个比喻一石二鸟,巧妙绝伦。佛作比喻已,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所以令你轮转生死的,是六根,将来能令你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的,也是六根。也即是让你迷的是六根,让你悟的,也是六根。
这一点是整部楞严经最重要的一点,好比是整部楞严经的“眼”。所以这一点需要“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来宣告。而且“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宣告之前,“十方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所以宣告“迷悟皆是六根”这个要点时,瑞相空前。
你能把这一点搞懂了,整部楞严经你也就懂了。这一点你不懂,楞严经你不是真懂。
佛在楞严经里说:
“由明暗等二种相形,于妙圆中粘湛发见,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眼体,如蒲萄朵,浮根四尘流逸奔色。”
这一段话佛其实就是在解释这个楞严经最重要的点。
本来一切都是如来藏心自心现量。这个自心现量,如幻,是“彼无同异,真有为法”。为什么说是“彼无同异,真有为法”?我们平常自己觉知那个“有为法”是妄想。比如你自己总觉得有个“我”,然后“我”之外还有个客观世界。你觉得“我能干这能干那”,从而改造这个世界。
也即是你觉得这个世界“有我”,并存在“能所”。存在一个“我能”的“能”,和“所被”改造的“所”。佛说你这个“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都是妄想。其实,一切都是如来藏心自心现量,“自心现受用”,随缘幻化。
“无我”,没有“能所”对待,一切浑然天成,一切都如幻,“彼无同异”。
但在这个“妙德莹然”浑然天成,本没有“能所”的变幻上,怎么起的妄想,产生了“能”的感觉呢?也就是“能见”“能听”“能嗅”“能尝”等这些“能”的感觉是从何而来?
以见根为例来说。
本来我们闭上眼睛看到的“暗”相,和我们睁开眼睛看到的“明”相,都是如来藏心自心所现,连我们有身体有眼睛这种错觉也是如来藏心所现。可是我们自己不知道。当如来藏心从“暗”相变幻成“明”相时,比如我们闭眼突然睁开眼睛时,或者比如我们本处暗室,突然灯亮时,浑然天成一体、本没有“能所”的现量,也即是幻,突然由“暗”转“明”,就是在这如来藏心变幻的一瞬间,“啪”的一下——“我”看见了!
既然突然感觉看见了前面的东西,那么“我能看”的感觉必然同时俱现。
如同楞严经所说:
“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
也就是本来“不同不异”、浑然一体、没有“能所”的现量幻境,突然被推为前境,与前境对待的“我”也出现了。
佛在楞伽经里这样形象的比喻这个过程:
“如日光俱,种种相各别,分别持。”
“能见”妄想的产生,“明”和“暗”两种相切换时最明显。
如果如来藏心只能变幻出“暗”相,那就不说了。如果如来藏心只能变幻出“明”相,一直“明”着,我们也不会迷得那么深,我们也不一定就会觉得“我看见了”、“我能看”。
偏偏是如来藏心既能变幻出“暗”相,又能变幻出“明”相,“明”相、“暗”相,互相切换时,最迷人。
其他四根的道理是一样的。
修证修证,修什么?证什么?就是通过修把“能所”这种感觉去掉,把“我想”妄想去掉,从而证到那个无明妄想没起之前“妙德莹然”的清净自性。
有意思的是,引导学人开悟,用“见根”的例子最好,如上所述,虽然六根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但真要修证,“耳根”却最圆通。“反闻闻自性”,不着“动”“静”二种声尘,不再“流逸奔声”,背尘合觉,入流亡所。
好多人喜欢磕大头,而且磕的时候食指上还带个记数器记数。不知道他们所谓的上师给他们讲不讲上面的道理,他们自己明白不明白,“缚解唯汝六根。”
阿难一下明白了这个道理,知道了所有的问题都在“根”上,知道了“病根”所在,所以阿难到了这一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观佛菩提,及大涅槃,犹如有人,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
阿难尊者真的很上进,他到上一步“身心皎然”还不满足,还替自己,也替我们这些当来学人提问:
“‘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母。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惟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
阿难就是要佛最后开示什么法门修证起来最圆通,最快,最有效。因为佛前面说过“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也就是如果你循着那个最圆通的根修持,你修持一日,比那些循不圆通根修持一劫的效果还好。
楞严经里佛密示,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显说,耳根是最圆通之根,反闻闻自性的观音法门是最圆通的法门。那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某个善男子如果读过楞严经,悟懂了教理,他循耳根,反闻闻自性,按观音法门修持,他修持一日,顶另外一个没读过楞严经,不通教理,食指上戴着计数器,盲目地磕大头,并且边磕还边计数的人修持一劫的。
所以阿难尊者很聪明,他起修前一定要先搞明白哪个根最圆通。所以他要佛一定要开示他,即使是“冥授”,也即是“密示”,不需要明说。
为什么要“密示”,不需要佛明说?阿难尊者情商很高,楞严会上那么多菩萨都在,都循不同的根修持,都各有法门,佛要是明说某根最圆通,不得罪一船人?更何况还有对机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一定耳根最适合。
佛很有意思,对于哪个法门最圆通这个事儿,自己不表态,他来了一个“谁最圆通”比赛,让二十五位大菩萨自己说谁的法门最圆通,这就是楞严经大名鼎鼎、气势磅礴的“二十五圆通章”。
接下来能把人笑死,二十五个大菩萨轮流说,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每个菩萨都说自己的法门最圆通。
这咋办?
佛他老人家还不表态,佛让文殊菩萨总结。文殊菩萨就是在这时一锤定音,说出了如下的结论: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也即修持时,六根里面,耳根最圆通,应该优先考虑从耳根入手。
其实,如果你看经走心,佛在前面早已经暗示阿难了:
“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粘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粘,应拔圆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
为什么佛突然把“动静”声尘调整到六尘之首?之前一直是“明暗”色尘排在第一。就是密示阿难选耳根,按观音法门修证。
所以阿难到了这一步,“身心了然,得大开示”。现在不仅知道自己有家了,连归家的路怎么走都知道的一清二楚了。知道只要按佛所教修证,将来一天总可以归家稳住,再也不用在轮回里“头出头没”,孤苦飘零。所以这时阿难很高兴,“身心了然”。
你看阿难,先是听经伊始,不明真心,为尘所惑,“默然自失”;后来理上悟了,“身意轻安,得未曾有!”;接着,明白了症结都在六根上,知道了回家的路,“身心皎然,快得无碍!”;最后知道了修证最圆通的根是“耳根”,离“动”“静”二声尘,背尘合觉,入流反闻自性,走观音法门。明白这个最后一点后,阿难“身心了然”,无所挂碍。
身心皎然,身心了然,还会有什么抑郁吗?
很多抑郁了的人,不是靠药物,就是去医院看心理医生,岂不知释迦牟尼佛正是大医王,是最高明的心理医生。君岂不闻佛曾说过一部经的经名就叫《心经》。对治心病,出离烦恼,正是佛家的本业和专长。
诸君,何不放下一切,来到佛前,与阿难尊者为伴,听佛讲说楞严经。听佛讲这山河大地、业果、众生都从何而来,又何所去。何不像阿难尊者一样,从开始时“默然自失”,到最后“身心了然”。
卡耐基的那本《How to Stop Worrying and Start Living》也真的写得非常好,能缓解人们焦虑和抑郁的心情,非常实用。但卡耐基的这本书,在对抗抑郁的效果方面,和楞严经是没法比的。
“抑郁”好比是北京的雾霾天,让生命没有了色彩,毒害生命。卡耐基的这本书好比是在你心里装个空气净化器,你时不时想想卡耐基书里给你讲的那些道理和事例,心里会舒服很多。
楞严经好比是什么?装什么空气净化器啊,停什么河北的钢厂啊,统统不需要。
那楞严经究竟会怎样?
楞严经直接瞬间把你搬到珠海去。天天面朝大海,空气湿润,春暖花开,景色宜人。
我要说妄语,我下地狱!
楞严经是一部佛经哲学化的典范,一点宗教的色彩都没有,全是思辨说理。很多抑郁了的朋友也好,淫欲炽盛的朋友也好,其实他们很多人的哲学修养和思辨能力都是很强的,这样的人,正适合读楞严经。
当然,楞严经你必须要“读懂”,不深入经义,光在那里瞎念,一点用都没有。
淫欲炽盛,无法自拔的朋友,抑郁难解,无法自拔的朋友,用心读读楞严经,诚心诵诵楞严咒,真有大裨益。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蜻蜓FM
https://m.qingting.fm/vchannels/305269/
你好,都叫师兄师弟,请好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