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阿城经典语录大全_百度汉语

阿城经典语录大全_百度汉语这篇内容是经过特别精心的整理的,这篇经典语录的内容相关性较强,所以,如果您想要看看阿城经典语录大全_百度汉语的话,这一篇阿城经典语录大全_百度汉语应该是您需要的。



阿城经典语录大全_百度汉语



阿城经典语句大全_百度汉语



生活得更加虔诚一点,幽静一点,多沉思默想,会让人心无旁骛;全副心思情感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之中;所有的感情都朝一个方向奔流而去。整个人的所有思绪及精力都指向一个伟大目标,这样的人生才终归完整,与自身完全和谐统一

动词用的最好的中文作家是谁?

毋庸置疑,唯阿城。

阿城是谁?

莫言曾说他是个“想得明白也活得明白的人。”

王朔说他是:“北京这地方每几十年就要有一个人成精,这几十年养成精的就是阿城。这个人,我是极其仰慕其人,若是下令,全国每人都必须追星,我就追阿城。”

梁文道如果听说你不知道阿城,就会非常惋惜地说:“你没有听过阿城讲故事?哎呦,那真是太遗憾了!”

他是作家阿城,也是个杂家。他都会干什么呢?他跟建筑师聊建筑和城市发展、跟画家聊材料和当代艺术,聊得风生水起;他会画画,当年参加星星画展;他会修明式家具、修古董、拍照片,而且可以靠这些谋生;最不可思议的是他在美国自己组装老爷汽车,到店里买本书,弄一堆零件,在他们家楼下,一块块装上,自个喷漆,红色敞蓬,用王朔的话说:“他坐在里面端着一烟斗,跟大仙似的。”

阿城,是那种油全撇开只留下一汪清水的人。

1984年,他的第一部小说出版,32年来,无数文学爱好者将其视为偶像。传说阿城所到之处,必然前簇后拥,等着一批期待他开口讲故事的人。各地风土人情,没有他不懂的,旁门左道都知道,诙谐幽默,有鼻子有眼,极其增智益寿。有人说她听了十年阿城讲故事,没一夜说得重样儿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阿城发表了震动中国文坛的“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当时凡是读书人,嘴里无不喊着阿城的名字。

随后阿城写了《遍地风流》,筋道的语言,奠定了他在汉语写作届的塔尖地位。在《威尼斯日记》《常识与通识》中,他坐谈古今,对国外见闻信手拈来,渊博的知识和力透纸背的道理让人无不叹服。

王朔读了他发表在《收获》的文章这样说,“他讲常识,句句都是断根儿的道理。这个人对活着比对写文章重视,幸亏如此,给我们留下了活着的空间。”

我是从《聂隐娘》之后关注阿城的作品,算是认识这位文学巨匠的时间稍晚了些。但是,这种半路相识的缘分,总有一种相见恨晚的遗憾,好在现在不晚。

阿城的书有几大特色,我们能从中窥得一二,即便是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算是入了文学的门槛。

阿城的小说,文字朴实隽永,简洁明快,字少意深,读来却如行云流水,仿佛轻描淡写,细看则力道准星无人能及。在修辞炼字上,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得实实在在“拈”出来的。

他善白描,笔力举重若轻,用词精当,绝少修饰语。描景状物,叙事写人,往往寥寥几笔,就能将场景、重点、气氛、形态勾勒清楚,甚至细微之处的心理和动作都极其到位,使得每一句话都特别有嚼头。归根结底,就是“炼字畅达”。

【动词】

他的语言精当简洁,回归质朴,常只有一两字,却胜过千言万语。用好了绝不啰嗦,干净漂亮,力透纸背。

以《峡谷》为例,全文1300余字,简洁也简单,无关情节,写的也只是一种存在,一种状态。用的动词新颖、精准、有张力。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一个“挤”字,一个“浮开”,拟人手法,人们常用动作,然而他却别出新意,将施展动作者变为是光和气。“熏”,“颤”是通感,整个环境的渲染和震动,一种非常陌生的使用感。“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则把抽象的世界你拟化为人,世间万物也拟化为人,用多舌来比喻响动。

阿城的语言就是这样,短,但有力、有劲、有节奏,句短但义长,并不因为短小就失掉了内涵,反而可以营造一种更加生动的效果。

再比如:说着就在床上坐下,弯过手臂,去挠后背,肋骨一根根动着。我拿出烟来请他抽。他很老练地敲出一支,舔了一头儿,倒过来叼着。我先给他点了,自己也点上。他支起肩深吸进去,慢慢地吐出来,浑身荡一下,笑了,说:“真不错。”——《棋王》

104个字里面,一共15个动词,其中8个动词写得精妙。“肋骨一根根动着”,用一个“动”字,就把手伸到后背挠痒,肋骨在皮肤下面耸动的情形表现出来;新开封的烟填塞地非常紧密,要抽出其中一支,很费劲,而大家尝尝会倒着烟盒,借助惯性将烟支凸显出来,一般也是老烟杆儿才有的动作;“舔”字凸现出王一生在很久没有抽烟时得到一根烟的珍视。“支”一方面显得王一生的瘦,另一方面表现其重心压在胳膊肘上吞云吐雾;浑身“荡”了一下,就是哆嗦、抽筋的一瞬间,活灵活现表现在眼前,让人对这种舒爽的感觉会心一笑。

当然,这只是其中几处不太为人注意的细节,更为知名的他在《棋王》中写王一生吃饭时候的场景:“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节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吃完以后,他把两只筷子舔了,拿水把饭盒冲满,先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然后就带着安全抵岸的神色小口小口地呷。“

这一段的每一个动词都非常简单,却非常准确,如果让我写一个人吃饭的精细和虔诚,必然是写不出这般灵动的文字。

【节奏】

再说说他文章中的节奏感。用阿城自己的话来说:“好文章不必好句子连着好句子一路下去,要有傻句子笨句子似乎不通的句子,之后而来的好句子才似乎不费力气就好得不得了。”他的文字,直追古人,动词有古意,短句用得好极了。如他自己所言,他文章中的标点符号,不是为了断句,而是为了在节奏上起作用。

最经典的例子,比如《湖底》的开篇:“后半夜,人来叫,都起了。”是典型的三三拍。

《溜索》“首领把裤腰塞紧,曲着眼望那鹰,抖一抖裆,说,“蛇?””要我们写,就可能是:首领把裤腰勒紧后眯着眼看那鹰,再抖一抖裆说,“你们看那是蛇?”这样,不仅词语用得不熨帖,关键这么一改,节奏就没了。

再比如,《雪山》中有一段:“有风,火便小吼,暗一暗,再亮一亮,又暗一暗。柴又一塌,醒悟了,缓缓压上几枝,有青烟钻出来,却又叭的一声,不知哪里在爆。”短句以不同字数出现,带着一顿一顿的节奏感,去掉任何一个逗号形成一个长句,都没有火苗在眼前忽明忽暗的节奏感了。

阿城在一个访谈中就说过:“标点符号在我的文字里是节奏的作用,而不是语法的作用,当我把‘他站起来走过去说’改成‘他站起来,走过去,说’,节奏就出现了。节奏与速度是两件事情;节奏是类型,譬如两拍子、三拍子,所谓快慢指的是速度。我看任何一个艺术家,通常是去找他的节奏性;速度可以很快发现,但是节奏性比较难发现,每个人的节奏形态不一样,有的人虽然是三拍子,但其中带有切分音,这常是西方的方式,而中国语言是以四分之四拍为基本,所以我们的成语都是四字言。若我把四个字四个字拆解成三个字,一个字,接着又是四个字,文字本身,而非内容本身,就有意义和美感了,或说才刺激了我们的美感。 ”

【好的动词与节奏感源于对古文】

他的文风来自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比如《红楼梦》和《三言二拍》。

诸如传统四大名著的语言特点,虽不事雕琢,大体上却言简韵深,而阿城的小说也一样。在他的文字中看不到冗长、繁杂、错乱,大都短小精悍,用逗号隔开,文白参半,表意精准。

这种从容平和叙述风格 ,不就是就是来自古代诗词歌赋、话本小说的神韵吗?另外,我国传统诗文历来讲究“炼字”和“推敲”,古有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今有阿城“字句练达诗韵奏” ,写人状物惜墨如金,他不会把话说透, 仅着一个字或几个词就把自己感觉写到极致,写到形神毕肖,充满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和审美空间。

阿城的作品刚出来时,王蒙曾这样说过:“我久没见到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文体、这样的叙述风格了,异于现时流行的各家笔墨 , 但又不生僻”,如今三十四年过后, 阿城小说的语言依然符合当下的审美,甚至高于当代的文字美感,现代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够写出这种充满古典诗意的美感了。

能够从阿城的笔端里学得一二、已是莫大的庆幸之感。将他推荐给大家,是我寻到的一个宝藏,怎么挖掘,就看大家如何去尝试了。

推荐阅读:

《遍地风流》

《棋王》

《树王》

《孩子王》

《威尼斯日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