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禅宗北派经典语录

禅宗北派经典语录这篇内容是经过特别精心的整理的,这篇经典语录的内容相关性较强,所以,如果您想要看看禅宗北派经典语录的话,这一篇禅宗北派经典语录应该是您需要的。



禅宗北派经典语录



分为两派。六祖慧能的道场在广东曹溪宝林寺,因在中国南方弘扬禅法,称为“南宗禅”;弘忍之另一位弟子神秀禅师,亦传五祖教法,因行化于北方,称为“北宗禅”。南宗禅主顿悟,北宗禅主渐修,故有南顿北渐之称。北宗禅経200馀年,法统断绝,南宗禅却枝繁叶茂,传承不绝。

禅宗北派经典语句



六祖说行企坐卧都是禅,那动不动都是禅啦!

禅宗的“禅”指的是认识行为的禅心,南传佛教的“禅”指的是禅行,两者不是一个关系一个概念,无法互相对比。
我觉得在你的提问中,涉及的是禅宗的南派和北派间对比的问题,所以需要说明清楚题目才对。
北传佛教的禅宗各派,都是以明心见性为宗旨,不同的是对“明心”方式的理解和运用。依据通常的说法,北派主张是渐修,南派主张是顿悟。而渐有渐的方法,顿有顿的方式,何必区分在动静之中呢?如果心生妄念不断,都没有什么结果。
其实对佛法的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随时都会有退转,所以生活禅也好、专门的禅修也罢,都是在随时巩固之中。古人学禅常有大悟小悟的说法,就是说心中积累的无明妄念并不是能够简单一次大悟就清除干净的,佛性清净,不代表不沾尘土,房屋整理干净了也需要保持才对。如果房屋空置不用,再干净的屋子也一样会积累灰尘。

佛法中每一个方法都要求时时刻刻、在在处处地修,参禅、持咒、念佛,无一例外。
志公和尚十二时颂中辰时颂曰:
食时辰无明。本是释迦身。
坐卧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
认声色。觅疏亲。只是他家染污人。
若拟将心求佛道。问取虚空始出尘。

《乐育堂语录》是一部道家内丹学经典著述。它是清朝道咸年间,即约公元1841年到1860年之间,道门大真人黄元吉先生为门下弟子在“乐育堂”讲解丹法之教学问答也。 乐育堂取名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三乐也”之意,有隐含“乐育群生”之慈悲普度之大愿。黄元吉真人在乐育堂讲学前后合计十余年,后来弟子们将其语录汇辑成篇,分为四卷,以讲学地点为名,取名曰《乐育堂语录》。《乐育堂语录》泄露千古之秘机,融北派南宗于一炉,以上乘天元丹法为主,隐藏只修元神的最上一乘丹法,实为隐仙派正传。其修特色,不避红尘生活,强调玄关为总纲,因材施教而法无定法却不离其宗,深得老子、尹喜一脉之古道家真传。同时,黄元吉先生因顺当时社会文化背景,融入了儒门“内圣外王”心法,具有极高的社会实践价值;而其心性部分,融合了禅宗的明心见性功夫。对比禅宗经典《坛经》,《坛经》纯为佛门心性之学,而《语录》则是道家性命双修之教学解答,三教圆融,直面现实生活,其实际应用价值,明显远远高于《坛经》。

《乐育堂语录》四卷,为黄元吉先生门人记录。先生生于元代,《张三丰集》中叙述师承,先生姓名亦在其列。是书成于道光咸丰年间,计时几历千载,而犹聚徒讲学,殆所谓留形住世之俦欤?世衰道微,人心陷溺,非阐明性命之学,无以唤醒群迷。而古来谈道之书,如《参同》、《悟真》,文字玄奥,解人难索。此外诸书,多借铅汞、坎离、水火等名词,牵附比喻,读者如入五里雾中,杳不知其所指。求其明白简易、深入显出、于行工次第确有程序可循者,不稍概见。是书朴实说理,畅发玄风,诚性学之梯航,命宗之津逮也。腾剑往年曾获旧本,残缺不完。戊午来省,得借观于康千里处,恐希世之宝年久而散失也,爰商之同学诸子,精校分刊,广为印刷,以公诸世。后之读者潜心玩索,当不河汉余言。

禅是一个人的修行。不论正念观察、布施讲法还是吃饭交谈,只要当成自己一个人的事,那就是禅了。
虽然佛说无我相无众生相是悟,但是,禅是‘我相即众生相’的修行。最终看破才是悟。
如果动中禅只是培养正念的话,从看人到看念头,是由表及里,那么生活禅是禅修的初级阶段,生活禅到了由内而外、众生是我的时候才是禅修的高级阶段。也就是说,能将众生看成是我的念头,我能生之亦能灭之,才是自在,否则便是心随境转——那么境的本来是我就无法明了,我观众生就只会越转越迷,吃饭就谈不上是禅修了。
其实,这话应该是“我见我闻即是我念”,并不关乎物质的真实或虚假。

禅既不是动,也不是不动。外不住相,内不住空,常行一直心即是

佛法也好,禅也好,不在于具体方式与方法,他们遍及一切处,一切时中。生活禅也是一部分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