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柴静看见经典语录留守儿童

当我们要了解一些柴静看见经典语录留守儿童的时候,豆豆语录网已经为您备好了这些柴静看见经典语录留守儿童的内容,等待您的翻阅,相信这些柴静看见经典语录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会是您正想要阅读的经典语录。



柴静看见经典语录留守儿童



柴静看见经典语句留守儿童



首先,真的很抱歉,摘选的那段话有些断章取义,少了“但直到我们采访时”这八个字,给大家带来了不少困惑和争议。

其次,回答用了不少“我们”,确实不太严谨,比较偏激,伤害了一些知友的心,对不起!如果还有措辞不当的地方,希望能够指出,我会及时改正。

最后,回答仅代表我个人的想法和观点。

————————————————仅 针 对 评 论 区——————————————————这部分仅针对目前评论区的情况的一些想法,不针对任何人,也不具有代表性。

评论区里更多的是在讨论柴静、讨论摘选的那一小段话,有点伤心。因为评论区里没有人关心那些与自己无关的边缘人群和弱势群体。没有人关心那个杀夫女犯现在的生活,没有人关心那个14岁女孩如今的情况,没有人关心留守儿童之家解散后那些孩子们怎么办!也没有人追问为什么,为什么书中的丈夫会这样,为什么留守儿童之家会被拆,为什么没有人愿意给老人钱!

我不知道为什么评论区里不少人的关注点在柴静和那么一小段话上?有争论固然是好的,但希望能查阅更多地资料,从多个视角全方位的分析,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没有事实,只有认知。”这个世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我们就像那摸象的盲人,只摸到了事实的一角,何必着急下结论。很多时候对错并不重要,因为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

希望能有更多地人关心那些与自己无关的边缘人群和弱势群体,多去想想自己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怎么做?以及自己为他们做了什么,是否可以做得更好?

中国现在到底有多落后? - 生活

这是知乎的一个问题,抛开问题本身,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问题下面的一些回答。

———————————————————分 割 线———————————————————

读完《看见》,希望自己能更多地关注那些看似和自己毫无关系的边缘人群和弱势群体!

沉默在尖叫

采访的十一个杀夫女犯中,只有一位没有说杀人的原因。我去她娘家。她姐把我拉到一边,迟疑再三,对我说“你不要问了,她不会说的……她为什么要杀他?因为出事那天,他赤条条去了两个女儿的卧室。”

“什么?”

她姐紧紧地扯我衣服:“不要,不要出声。”回身指给我看卧室门上,深绿色的荷叶扣像是被撕开了,只剩一个螺丝挂着,悬在门框上。

“这是那个人撞坏的,他把我……”她没说下去,如果不是这个伤口一样的荷叶扣,和这个四十多岁的女人脸上惨伤羞耻的表情,我很难相信这是现实。

……

但直到我们采访时,在中国,一个男人仍然可以打一个女人,用刀砍她的手,用酒瓶子扎她的眼睛,用抢抵住她的后背,强暴她的姐妹,殴打她的孩子。他甚至在众人面前这样做,不会受到惩罚——只因为他是她丈夫。

——《看见》第六章 沉默在尖叫

这段关于家暴的描述,还没看完就早已热泪盈眶。

不仅仅是因为书中的描述,更是因为自己在2年多前,曾亲身接触过这样的人群,甚至和他们的女儿睡在同一张床上。

那是寒假,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支教。很惭愧,到了支教地才知道我们教的小孩不一般。我们支教的地点不是学校,是民间的爱心人士办的留守儿童之家。小孩有些是常住那的,也有寒暑假过来参加夏令营的,当然无论吃住都是免费的。

关于小孩,因为是隐私,我也只是支教队的一名普通队员,负责人没有告诉我太多。小孩睡觉的地方类似宿舍,上下都是床。因为开始时地方不够,我们和一些小孩挤一张床。和我同睡一张床的女孩14岁左右,后来才知道,她父亲之前和她同睡一张床,经常酗酒,喝酒后禽兽不如;还有小孩父母精神异常,爷爷奶奶又身体有様;更有小孩父母一方把另一方杀了,进了监狱……

后来那个地方被解散了,没有太多人关心,也没有什么人在意。大多数人只关注强者,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没有太多的人关心那些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第三方!

即使是自己,也很少和人提到这次支教经历,更没有提到这些孩子,做的也是少之又少。隐私是一方面,逃避自己的无能为力是一方面,但不得不承认还有一方面是因为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联!

匆匆的脚步,何曾为这些毫无关系的人停下过!

公交站的老爷爷

上个月的一个晚上,在火车站门口的公交站点等车。一个老人走过来乞讨,我心里有些厌烦,虽然口袋里有钱,还是一分未给。周围的人也都见惯不怪,自然也没有给。

上车时,我侧过头撇到刚才乞讨的老人,正在垃圾堆里翻找,所有的悔意顿时翻涌而来。老人刚才来我这乞讨时的话语持续不断的扑面而来,“我都好几天没有吃饭了!”话里带着恨意,似乎在恨这个无情的世界!

或许老人的老伴生病了急需用钱,或许老人的儿女身负重债,或许老人独自艰难的拉扯着孙子孙女,无论如何,老人可能真的生活穷苦、饥肠辘辘,真的急需我们的一点善意。可真的很少有毫不相关的人关心他们!

我知道,知道生活中确实存在穷困潦倒的老人,知道现实中的确有些乞讨者是真的为生活所迫,可就像柴静在书中所说:“知道和感觉到,是两回事。”

我知道中国不少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我感觉不到他们的痛苦和窘迫。我无法感同身受,因为我从未关注过他们的生活,也从未体会过他们的生活;我无法去想象这样的生活的辛酸,所以我无所谓,所以我不在意!

再未看见,再无柴静

可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不关注与自身无关的人?因为忙吗?可是刷微博朋友圈的时候足够了啊!因为无情吗?可是魏则西的事件有这么多人关注,怎么会无情呢?

可能是因为手机,因为互联网。互联网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更多,连接得更远,可也让更多的人丢掉了很多。越来越多的人局限于自身,局限于自己感兴趣的,局限于与自己有关的,局限于所谓的热点流行。

就拿我自己来说,最后一次看央视的《看见》都已经是5.6年前了。《看见》什么时候停播,为什么停播,自己从未留意。

高三时为了写高考作文,天天中午看《今日说法》。而今连父母都不怎么看央视了,自己更不用说。电视基本没再碰过,整天对着电脑和手机。

而翻开手机电脑里的应用,除了工作学习娱乐,再无任何和自己毫无关系的第三方的信息。

即使每天会打开今日头条或者百度新闻,看得最多的还是国家大事或娱乐新闻,几乎没有看过任何与自己无关的普通人的新闻。即使想看,今日头条里也没有太多普通人的新闻。即使有,也只是浅显的报道,根本无法感受!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不关心,媒体也慢慢地不再关心,所以再也难有《看见》这样的节目,也再难有柴静这样的记者!

从关注开始

如此恶性循环,不知道以后的中国会怎么样?那些普通百姓,那些边缘人群,那些遭到不公平对待的弱者,可能终无被关心感受的机会,终将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生自灭,但终究还是存在于这个世界,而且人群可能不断扩大,最终突然爆发,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并付出沉重的代价,成为震惊大众的热点。

就像柴静在书中所写:“生与死,苦难和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就比如最近的魏则西事件。在魏则西之前,这样的受害者何止百人,可是少有人关心。如果不是魏则西在使用频率极高、使用人数众多的知乎上揭露百度和莆田系资本逐利的罪恶,让大家感受到了他的愤怒和痛苦: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谁能容忍!可像魏则西这样能获得公众关注的人又有多少,而像魏则西这样需要我们关注的人又何止千万!

王小波说过:“你在家里,在单位,在认识的人面前,你被当成一个人看,你被尊重。但在一个没人认识你的地方,你可能会被当成东西对待!我想在任何地方都被当成人,不是东西,这就是尊重。”

我想,尊重从关注开始。多关心普通人的疾苦,多了解边缘人的生活,多低头感受弱势群体的苦痛,这就是尊重,这也是平凡的我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了,媒体也会跟着关注,最后全社会都会去关注,去真正的感受他们的辛酸,最终让他们获得帮助!

读了《看见》,读完了《看见》,但还会再读看见!为感受,也为提醒!

柴静说:“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

读书亦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