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语录经典语录这篇内容是经过特别精心的整理的,这篇经典语录的内容相关性较强,所以,如果您想要看看了凡四训语录经典语录的话,这一篇了凡四训语录经典语录应该是您需要的。
了凡四训语录经典语录
《了凡四训》本为明朝思想家袁黄的训子书,《了凡四训》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1.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2. 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3. 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
4. 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
5.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6. 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7.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
8. 商罪贯盈,如贮物於器。勤而积之,则满;懈而不积,则不满。
9. 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10.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
11.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福祸,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
12. 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谓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谓君不知而作威也。
13.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14. 事君如天,古人格论,此等处最关阴德。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切须慎之。
15. 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
16. 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17. 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18. 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
了凡四训语句经典语句
你的质疑是正常的。《了凡四训》的改命说有极大的缺陷和逻辑悖论。首先,《了凡四训》立论的基础是,行善积德能够改变现实命运。这也可以说是佛家一直主张的说法。但是却悖于:【佛三不能】[出景德传灯录] 一不能灭定业者。谓佛能空一切相。断一切众生之恶。而不能自免定业也。(定业者。决定之业。即木枪马麦等报是也。)二不能度无缘者。谓佛能化导一切众生。而不能度无缘之人也。三不能尽生界者。谓佛能度世间一切众生。而不能令众生界尽也。至善者无过于佛,佛也不能灭定业,包括释迦佛所受的木枪马麦的现世之报。难道袁了凡做了好事,能力就能够超过无上世尊佛陀?明显是不现实的。其次《了凡四训》说袁了凡晚年幸福美满,实事告诉我们,却不尽然如意,而且是有莫大的冤屈(60岁遭受弹劾,74岁去世,死后15年平反):袁了凡先生,本名袁黄,字坤仪;江苏省吴江县人。袁黄于嘉靖十二年(1533年)出生于嘉善县魏塘镇东亭桥。他青少年时聪颖敏悟,卓有异才。隆庆四年(1570年)中举人。万历五年(1577年)会试,初拟第一,因策论违逆主考官而落第。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唐文献榜进士。万历十六年(1588年)授河北宝坻知县(今属天津),任职五年,业绩辉煌。万历二十年(1592年)被任命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同年兵部右侍郎宋应昌“经略备倭事室”,疏请袁黄“赞画军前兼督朝鲜兵政”。“问关异域,功迹茂著”,“勋劳甚备”(见《了凡杂著·序》)。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被李如松弹劾诬告,以十项罪名弹劾袁了凡,了凡很快地被提出审判,终于在‘拾遗’(谏官)的任内,被迫停职返乡。后由嘉善县魏塘镇迁居吴江赵田村,建藏书楼,潜心研究,著书立说,凡十余年。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年七十四终。天启元年(1621年),了凡的冤案终于真相大白,吏部尚书赵南星追叙袁黄东征功勋,追赠尚宝司少卿。《了凡四训》成为佛教的推销法门,可是大儒们对此深恶痛绝。袁了凡当年普遍受到当朝的学风批评,王夫之批评其经义说:“经义之有茅鹿门、汤宾尹、袁了凡,皆画地成牢以陷人者”。《明史·陈幼学传》载袁黄“妄批削‘四书’、《书经集注》,名曰《删正》,刊行于时”,后经陈氏“驳正”,“镂板尽毁”。可知其人生前身后很招致了些争议,而其《功过格》,黄宗羲则说奉行《功过格》者“与鬼神交手为市”,张尔岐也说袁黄“与天地鬼神为市”,这是切中要害的批评。我们需要承认《了凡四训》这本善书劝人行善的益处以及对因果不虚的阐述,同时也要看到《了凡四训》带来的功利效应和弊端,使得大家的发心不纯,迷恋趋于名利的行善不是真善。三世因果,人的一生本身就是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无法改变的业力,虽然是宿命论,但是相信你我可以共同改变的是生活的态度,乐观向上,不懈进取的精神。积极向善行善,却挥之即去,不以为意,“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万法从心修,有朝一日你的善因终将结下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