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怀念东莞经典语录

豆豆语录网提供怀念东莞经典语录精选内容!是不是最近刚好要想要了解或者阅读一些怀念东莞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呢?在怀念东莞经典语录这个语录专题里面,可能会有你需要的相关经典语录!



怀念东莞经典语录



邮箱呢?

怀念东莞经典语句



如果脱下黄色滤镜看待东莞,你会发现除了被扫黄赶走的涉黄人员外,从东莞离开的,更多的是90年代到此务工的那批人。

90年代我出生后便随父亲来到东莞的厚街镇,接着便在这读完幼儿园、读完小学、读到初三。

对于我这类既从小在这生活长大但又没有本地户口的孩子来说,自我定位其实相当尴尬。

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意识到,我跟那些就在自己本地生活成长的小孩不同,同时和那些跟父母分开而独自留守的孩子也不一样。

这个“不一样”和“尴尬”的核心在于,我没法给“故乡”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九十年代的东莞,是一个集合了从各个故乡过来的大杂烩。从街头第一家买豆浆油条的早餐店开始,到街尾卖鱼卖肉的菜市结束,一路上可以听到各种操着家乡话口音的半粤不粤的粤语:

“鲁细,甘日滴鱼好亮嘎!睇睇尼条!” “靓女睇下啱唔啱啦!” “茂得再平了!孙啦孙啦,平滴就平滴了。” “唔该晒,多滴帮衬啊” ……

街市上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从街头蔓延至街尾,认真点儿听,甚至能从店主说的是“鲁细”、“佬细”、“佬晒”或是“唠晒”的口音里,分辨出他是来自河南、湖南、还是广西或是贵州。

小学的时候我经常去街尾那家肠粉店,每天早上都会先到这里打卡提一份肠粉再去上学。

这家全街市做得最好吃的肠粉,老板就是个湖南人,来的次数多了,还没等自己开口,刚进店门口老板娘就会跟你讲:

“靓仔,又系肉肠加蛋咧,入去坐阵就嚟。”

我喜欢这家店的原因,不仅是这家肠粉做得好吃,主要是因为当时才上小学二三年纪的我,在别的店老板都叫我“细佬”或者“小朋友”,只有这家店的老板娘叫我“靓仔”,让我觉得自己一下子就已经是个大人的感觉。

不过这家店也有个缺点,就是老板娘对谁都叫“靓仔”“靓女”,真是花心。

由于小时候经常被老妈带着逛菜市,所以我从小就习惯了各种方言和各种口音的语言。

在每个早上七八点喧闹的菜市,这里可以听到各种版本的粤语在尽力模仿,向标准靠近。

像是飘落的蒲公英,辛勤且努力地在这个城市拼命扎根。

即使落地的姿势有些歪歪扭扭,但成群的蒲公英终究也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和兴旺。

我的老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是个多民族的地区,方言特别多,差不多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老家那主要的语言是壮话。

我父亲的母语便是壮语,出来广东谋生后,十几年来慢慢地能把粤语讲得很地道,后来也结识了母语是粤语的母亲。

由于身边都是粤语环境,且在家父亲母亲也是讲粤语,因此我顺其自然地出生后先学会了粤语,上幼儿园后再学普通话,上小学后学会了东莞本地方言。

基本上在外聊起天来,别人已经听不出我是从外地来的了。

但终究不是这里的人,所以对当地语言说得越好,对“故乡”的定义越是模糊。

记忆中我二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过年回老家,那是我有印象以来第一次在老家过年。在老家的我和我弟相当懵逼,因为席上不是讲普通话,也不是粤语,而是我们都听不懂的壮话。

当时还小嘛,不懂事,和弟弟吵着说这里不好玩,要回家。桌上一个阿姨就跟我说道“这里就是你家啊”,我说不是,我家是在外面。

然后阿姨就笑话我在外面读书读傻了,自己是哪里人都不懂。

那是我第一次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两大哲学问题。

随着年龄的长大,这两个问题越发地牵引着我,我不得不继续思考我究竟该怎么理解和对待这两个地方。

而我也越来越不得不承认自己不属于这里,尽管我粤语说得再好。

印象中当地每年端午都有一个活动叫“舞龙船”,就是各村各户的小孩和年轻人跟着一个带着龙头的人,一个村一个村地巡舞游走,敲锣打鼓喜庆洋洋,活动末了还能去祠堂广场排队领钱。

当时我一个小学同学放学后跟我说,“吃完晚饭后一起去舞龙船啊”,我心想好啊。

那天晚上还有其他几位同学,我们从8点一起舞到11点半,走了整整五六个村,活动终于结束后,我跟小伙伴一起排队领钱,开开心心,终于排到我了,派红包的大人问我:

“没拿户口簿过来啊?”

我心想怎么舞龙船巡个街都要拿户口本?

大人又说:“没带没事,你哪个村的,家里人是谁,登记一下就行。”

我记得当时我很认真地没把名字写错,但那晚我并没有拿到红包;我不记得当时我是怎么收场那份尴尬,我只记得第二天同学们下课讨论昨晚拿了多少红包的时候,我自己在旁边写数学题。

那道题真难,难得我眼泪都出了。

自那之后,差不多每年过年我们都开始回老家过。

于是每年在老家的那几天里,我都听着那些听不懂的壮话,尽力习惯那里那些我不习惯的习俗。

有时在饭桌上他们家乡话聊天聊得好好的,突然想起桌上还有一个被冷落的我,于是即刻切换成夹壮的普通话跟我聊两句以示礼貌,我也回答两句以示回礼。

那场面反而像我是来做客似的,可明明回到老家我也算本地人了。

在外我是个外地人,回到老家我像个外地人。

现在那些年轻人说什么北上广容不下肉身,而三四线容不下灵魂,简直矫情!

我小学三年级就已经深深体会到这种哪都不是人的无奈和尴尬了。

以前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里特别多那种关于乡愁的散文,那些作者对自己家乡的感情,对自己故乡的怀念,很深刻,很动情,看了很让人感动。

我也回想我的故乡,想酝酿一下情绪好写些高分作文,但我竟然不能确定哪里才算是我的故乡。

老家的人说,你是这里的人,即使在外再久,你也是属于这里。我知道,我没有忘本。

只是我在回忆和思考关于老家的点点滴滴的时候,脑海里除了搜出一些在过年席上听不懂的壮话之外,脑子里真的就搜刮不出别的内容。

反而在脑海的另一端,却时不时浮现东莞某菜市街头街尾的买卖声,老板娘好吃的肠粉,同学们带我参加的各种与我无关但还是挺开心的活动……但那不能是我的故乡。

去年过年在家跟父亲聊天,我问他还记得以前在东莞的事情吗?他说他没忘,从他的语气中,我隐隐觉得东莞这座城可能在他心目中应该算得上第二个故乡。

但我一直觉得我跟父亲那一辈不同,他们是先在老家生活,再到外面的城市产生羁绊;而我们的记忆是从小就在这累积,再到发现并承认原来自己的老家不是在这里的这个现实。

可能对于父亲来说,故乡有两个,第一故乡是老家,第二是在外面打拼的城市。

但对于我来说,故乡可能一个都没有。

很奇怪。

更奇怪的是,越长大后越发现: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不重要了。

现实生活告诉我,接下来我要到哪里去,才是关键。

无论答案是逃离北上广深,还是逃回北上广深。

后记:

原本还以为我这种流离的生活经历少有,没想到竟然有很多评论留言说我几乎是另一个平行时空的他们,我才发现90年代像我们这类漂二代们,或许大抵感受都差不多,有些敏感,容易感触。

有些知友留言问我现况,其实后来我大学毕业后就没怎么回过东莞了,偶尔去一趟也只是工作出差,毕竟在过去经历多地的颠沛往返,导致年月隔得也久,其实对东莞也开始渐渐不熟悉了。

如今在广州,做着编剧和设计师的工作,今年下半年离职自己创业,捣鼓自己的新媒体。

就像文中所说的找不到家乡,毕业后我有时会面临另一个问题是找不到自我价值,下面这篇文章是我在某天晚上下班经历的真实卖唱,后来我把它编绘出来,形成画面让大家更舒服阅读,希望你也喜欢。

如何看待那个在西雅图偷飞机的年轻人?是否认同完美人生谢幕的说法?​www.zhihu.com

如果我能打动你,希望你能关注我。

公从号:违红红。

我的天使大人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涔﹀悕:鎴戠殑澶╀娇澶т汉鍗蜂竴 榛戠櫧澶╀娇绗?竴绔 榛戠櫧澶╀娇鍏堣?濂斤紝杩欐槸鎴戠殑鍥炲繂銆鎬濈編寰烽?鍘咃紝鏄?竴瀹舵櫘閫氱殑椁愬巺锛屼絾鍑?……有问题再找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