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大问题 简明哲学导论的经典语录

当我们要了解一些大问题 简明哲学导论的经典语录的时候,豆豆语录网已经为您备好了这些大问题 简明哲学导论的经典语录的内容,等待您的翻阅,相信这些大问题 简明哲学导论的经典语录的相关信息会是您正想要阅读的经典语录。



大问题 简明哲学导论的经典语录



我对这种口号式的说法基本持怀疑态度。

但我既不想说这句话是对的,也不觉得它有什么错可言。

一旦我们牵扯上语境,就会有“谁”在阅读的问题。也就是说,对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当然应该读原著——原典精读课,已经是国内综合大学哲学系硕士的主流课程,而博士可能会更聚焦,比如对福柯《词与物》的前两章“宫娥”的阅读、探讨以及问题延伸,足以撑够一学期的专业课。

但对没有哲学基础的年轻学子来说,我是极力不推荐读直接读原著、读原典的。特别是英语好的人直接读了英语原典,更有甚者读了欧陆哲学的英语翻译,也许结果是一头雾水。

对了,我理解的原典是包括现当代的。

为什么只有哲学名著才能叫哲学原典?我觉得没道理。

什么叫有哲学基础,你至少具备:

A.看过2至3本西哲史导论或原理类的书,我虽认为罗素写的东西不算是哲学史,但看过也比没看过强。

B.听过至少1个疗程的国外哲学精品网课,比如耶鲁大仙上的本科课《死亡》。当然你们不要以为外国学生就很怎么怎么着,(常青)藤校就怎么怎么着,耶鲁教授就怎么怎么着。从《死亡》这门课的学生提问来看,至少大一的时候,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在思维深度上的差距还没那么大,美国名校教师上课的信息量和国内名校(比如帝都人北清师)教师上课的信息量差别也没那么大。但是本科四年过去,学生的差距可能就很大了。所以要听哲学课要趁早,最好大一上来就开始听。

C.做过至少10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书籍选择停留在导论级别和当代哲学前沿书目即可),看过中英文大概100篇以上的期刊文献。这个要求比较高,国内哲学专业很多人到了毕业也未必能达到这个,也就毕业了,何况这里还有天赋的区别。但这是你去阅读原典、考(名校)哲学研究生的基础。期刊文献的好处是可以让你快速的进入哲学前沿,而不至于停留在民间一些很老掉牙的讨论,我看知乎上的提问大多数不入流,十有八九是期刊文献看少了,而不是哲学书读少了,就是根本不知道21世纪的学者在忙些什么。

做到ABC,基本就可以说是有哲学基础了。

当然,在有了基础以后,你会有擅长的人物和不擅长的人物,可能你对尼采感兴趣,很厌恶康德。又可能你很喜欢经验主义那一套,排斥德国古典哲学。这很正常,那么即使是你擅长的人,也未必非要看原典。

我一直认为宋明理学的思想乱七八糟的,也不见得有什么哲学在里头,但《朱子语类》却是一本很规范的哲学教材——什么?我不是说里面的内容,不对,我是在说这本书的写作套路,也就是说《朱子语类》与其说是语录,不如说是一种高级的注疏,一种“点评”式的思想回溯。

那么我们看康德“三大批判”,也要讲究看注疏,边看注疏边看原典,比如你看康德三大批判,首推的就是邓晓芒《康德哲学讲演录》。

说到邓晓芒,我不倾向于许多入门的学子受知乎一些所谓学院派的蛊惑,就是过早地建立一些对当代学者的是非观。比如你们会在知乎上听到许多关于邓晓芒如何不行的奇怪言论,我偶尔也会讲一些什么哈贝马斯不行的言论,都不要听进去。

因为就康德哲学来说,我没看出来邓晓芒的注疏怎么就不行了,就像许多在美国学哈贝马斯(很讽刺吧!)的人也不知道我为什么非要说哈贝马斯不行一样。

对原典入门的人来说,邓晓芒作为一种原典的注疏,没什么不好,而且讲康德真的讲得很清楚。另外原典的译本也要选清楚,比如再举康德的例子,商务印的、蓝公武先生的《纯粹理性批判》你丫确定是给人读的?就连苗力田先生都要气得破口大骂,你给人小白推荐商务印不是跑偏了吗。

此外,你们又不是要把一辈子花在康德研究上,所以那种学理性质的细枝末节没有必要太计较。读懂了康德体系,就马上转移到别人,在初期尽可能地多去涉猎。这样有助于你的整个一套思维结构,不要太久停留在某个时代/朝代,因为等你翻过古典哲学这座大山,会发现现代哲学可能更有意思。

有时候能找到合适的注疏,比你找到合适的原典更重要。

最近我在知乎上见识了不少所谓的留洋派的话语,确实很强势(但我却并不欣赏),但是对身处国内、又没什么出国机会的你们来说,他们的学习方法之于你们是没什么卵用的。

你要承认你所受到的学术训练,是人家出国党的百分之一。

除非你还在上大一,否则轻易不要去赌自己的才华。赌才华就是上来啃原典,或者啃英文(特别是你英文不好的条件下)。

在某种情况下,你可能会有一种错觉就是你正在学哲学,实际上是你扮演了一个正在学哲学的人而已。

我自己的体会是,其实导论大多写的很无聊,即使是万金油性质的《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这本书从高中算起我读了不下5遍,读书笔记已经快把整本书抄下来了),也比不上一流哲学家。

我们一定要区分清楚,哲学家是指那些学者中出类拔萃的人,每个时代的哲学家可能不超过2、3个,余下的都叫哲学学者,哲学研究者,哲学教授等等。

而知乎上是不存在哲学家的,也不太可能存在学者,少数是哲学教授,并且是比较闲的那种中年人。因为知乎本质上就是民间性的。

所以我们既要警惕民哲,也要警惕我们这些整天把民哲民哲挂在嘴边去说事儿的学院派。总之,导论也好,知乎也好,都不能代替一个人思考的过程,民哲也好,学院派也好,都要看看对方是个什么样的货色,如果遇到你可以交流的人,尽量去请教。

那么该从什么原典入手呢?

我刚才举了康德的例子,只是因为我自己当时是从康德入手的,没办法,当时上大三时的原典课,老师讲的就是康德。我个人不推荐你们从康德入手,更不推荐你们从黑格尔、海德格尔或维特根斯坦入手,虽然这几个人基本代表了哲学体系的几种比较极致的维度。

比较极致,也就意味着这几个家伙都比较偏激、比较自成体系,你搞不好就会走火入魔。

我见了太多读完分析哲学走火入魔的人,就是因为他们痴迷的根本不是“分析哲学”,而只是一种“抬杠思维”而已。

有人会说,那我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入手好了,那你就二了。

我真心觉得,对2000多年以后的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如果你不是要从事古希腊哲学研究,以后当研究员,那么苗力田先生的《古希腊哲学》就已经够你慢慢翻阅了。像这样的书有很多,既是一种导论的写法,也当然不止于导论的语言水平。

所以,我这里推荐一些比较容易上手的原典,比如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

你从西哲史里再也找不到像笛卡尔这样语言朴实无华的哲学家了。

其次是休馍。因为休馍写的东西本质上和笛卡尔无异,只是把笛卡尔推向了更极致的地方。而且休馍是你打通康德的一个必过的关卡(特别是康德本来就是为了攻击休馍才激发他去写《纯粹理性批判》)。

如果你过了类似这样的原典,那么认识论我觉得就没必要再深入下去了。

在现代哲学里,你会无数次看到哲学家对那时候认识论的回溯,看得多了,你也就知道认识论所谓主体性是什么鬼了。

还有一些原典是比较偏门的,不属于哲学史的理论体系,没什么深入建构或解构的必要,但却写得十分之哲学,比如《赫拉克利特残篇》,它当然也算是原典。

喜欢宇宙论、神秘主义和语录的人可以入手。

另外一个类似的是马可·奥勒留《沉思录》,严格来说这都不能算是哲学原典,但奥勒留的确又写出了一些斯多葛学派的思想闪光点,所它仍然是原典。

说到斯多葛学派,希腊化时期的伦理学其实很有意思,比如伊壁鸠鲁,第欧根尼等等,和我们今天的世俗人生其实是很贴近的。喜欢鸡汤或反鸡汤的青年不要错过搜集、翻阅希腊化时代的哲学原典。

你们会注意到,我呈现的所谓原典,是在避重就轻,并且不太讲历史前后传承。

如果你懒,我觉得你草草翻一些章节都可以。不是每本书都必须从头到尾看完。

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思维。

现代以后,哲学原典有很多。如果你愿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也可以算是哲学原典(至少如今它已经不是心理学必看书目了)。

弗洛伊德这个人很奇怪,就是他在心理学界没有火多久,就被行为主义给翻篇儿了。毕竟,他那种没有科学依据的臆断,很难在现代科学里面留存多久。

但他关于“潜意识”的假想,竟然给了哲学界很大的冲击。我们不能说弗洛伊德是哲学家,但潜意识理论一定会包含着一种哲学的建构精神。因为在19世纪,哲学家最相信的就是意识,自精神分析之后,意识让位给了潜意识,主体性让位给了主体间性。

我们知道如今搞电影批评的都喜欢谈三个东西: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和叙事学。这三座大山里有一个就是弗洛伊德开创的。另外两个也有不少原典。

西马(法兰克福学派)的原典都是不错的入手之作。因为西马的批判精神就表现在要将哲学研究与现实批判结合在一起。所以他们会谈到许多现实问题。

比如这些年一直大热的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就是一本写得充满激情、理解起来又很通俗的西马哲学原典。

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也很适合用来思考启蒙运动以来西方文明的某种哲学宏观问题。除了理论,阿多诺零散的语录也非常有意思,比如“奥斯维辛之后没有诗歌。”

说到西马,那么有人一定会喜欢读马克思本人的原著。

比较好上手的是《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里面提到了人的异化这样一个观点。因此马克思的原典仍是个可以用来诉诸讨论、用来写作文的好东西。

法国理论里,对刚刚奠定哲学基础的人来说,只有萨特的原典值得入手阅读,比如《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书薄得简直不像话。也是唯一一本我觉得根本不需要注疏就能一夜读完的册子。

和萨特这本原典几乎一样薄,理解起来稍加困难的是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喜爱摄影史或绘画史的哲学爱好者一定不要错过。

再往后就是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麦克卢汉的《论媒介》,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这些比较贴近当代的哲学原典,正如《单向度的人》那样不仅仅是在讲述哲学,而且都从某个侧面讲述了我们这个现代社会是怎么回事。

你们会注意到我这里没有分析哲学的东西,因为我确实不懂分析哲学。但维特根斯坦的原典仍然是值得一读的。

当然,即使加上分析哲学,我所搞的这个文章,仍然只是一个很狭窄的东西。广义上的哲学应该包括政治哲学、宗教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和某种经济理论的板块,等等,也就是说会把社科、文化的一些东西纳入,比如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无论是在人文学院还是社会学院,都是一本比较大路货的原典。

更广义地说,哲学研究(特别是美学研究)也应该包含文化研究的东西。

比如后殖民理论学者萨义德的《东方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我觉得没有任何理由去反对萨义德及其类似的人物的书作为哲学原典去阅读,它是你理解后殖民理论的最佳途径。

要注意,哲学原典不见得就是在讲现实,讲社会。比如休馍的《人性论》,其实和我们常识上理解的“人性”没有什么关系。如果你对如何从心理维度来理解人感兴趣,也许需要看的是心理学著作或原典。

至于美学,我在美学如何入门? - 加菲熊的回答 详细列出了从低阶到高阶的原典类书单,大多是现代美学的东西。本文没有看过瘾的你们, 可以跳转过去继续找书。

欢迎喜欢读原典的你们帮我继续补充。

大问题 简明哲学导论的经典语句



直接网购 买书 便宜又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经典语录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