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网提供社会学家李银河经典语录精选内容!是不是最近刚好要想要了解或者阅读一些社会学家李银河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呢?在社会学家李银河经典语录这个语录专题里面,可能会有你需要的相关经典语录!
社会学家李银河经典语录
在我看来,李银河是一位真正的理想主义者,看她的书和访谈,能感受到她的纯真,而纯真,是传统知识分子身上最可贵的东西,当代知识分子身上,很少能看到这一点。总之,还是很喜欢李银河的,她是一位敢说真话、有良心的学者!
——以下为正文——
李银河:一位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人生走过六十载,归来仍是赤子心
(原创文章,欢迎阅读,如敢洗稿,势必全网追究到底)文|诸神的恩宠
1999年,《亚洲周刊》评选出了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李银河位列其中。
李银河是我国第一位研究性学的女社会学家,她身上有着诸多标签,比如,“社会学家”、“性学专家”、“作家”等。然而,大多数人记住的,恐怕还是“王小波遗孀”。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王小波李银河成为无数文艺青年的偶像,而他们的爱情故事,也被广为传颂。
近几年,李银河陆续出版了《人间采蜜记》《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等几本书。在这些书中,她褪去了社会学家的光环,变身为另类的“哲学家”。
从社会学家到“哲学家”,李银河为什么会有如此转变呢?原来,她年轻时就特别喜欢哲学,深受梭罗《瓦尔登湖》的影响。2015年退休后,李银河专程去美国瓦尔登湖旅行参观。
望着梭罗那间小屋的废墟,她说:“瓦尔登湖就是我的圣地,我的余生就一直在朝圣的途中。”
01李银河之恋:爱能治愈伤痛,死了都要爱
上世纪五十年初,李银河生于北京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她父母都是《人民日报》的领导。李银河从小就是学霸,考试成绩永远名列前茅。
六十年代中期,国内掀起了“知识青年山上下乡运动”。当时,李银河高中还没念完,就被迫离开北京,去往山西、内蒙等地插队。过惯了城市生活的她,第一次面对贫瘠的乡村,和愚昧的村民时,顿时陷入了迷茫。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村民们悲苦的人生,也让她开始反思人生的意义。
即使在最艰难的岁月中,李银河也没有放弃读书和学习。22岁那年,她以工农兵大学生的身份,被山西大学历史系录取。多年后,李银河曾多次公开说过,自己并不喜欢历史系,但为了抓住这个难得的读书机会,只能先上再说。她一直对自己的工农兵大学生身份耿耿于怀,这个身份,让她自卑了很多年。
大学毕业后,她来到光明日报社做编辑。四年后,经熟人引荐,她被调到国务院研究室工作。
就是在那段时间,她经人介绍认识了王小波。当时,王小波凭借小说《绿毛水怪》有了一定名气,成为许多文学青年的偶像。见王小波第一面时,李银河被他的相貌吓了一跳,她没想到这个大才子竟然这么丑。后来,两人一聊天,李银河才发现人不可貌相,王小波风趣幽默,思想深刻,是自己的灵魂伴侣。
八十年代初,改革之风吹遍全国,一切欣欣向荣。此时,李银河已经和王小波结婚,但为了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她决心远赴美国匹兹堡大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之后王小波也去了美国。六年后,夫妻俩一同回国。
九十年代,王小波在中国文坛名声鹊起,相比之下,李银河倒并不引人注意。而事实上,从回国后到退休前的三十多年间,李银河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人的性、婚姻和家庭问题,并且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97年,王小波去世后,李银河悲痛欲绝。恰在这时,大侠走进了她的生活。大侠是北京的一位出租车司机,比李银河小12岁,没有多少文化,却有一颗朴实而炽热的心。大侠用爱温暖了李银河的心,此后两人一直生活在一起。渐渐地,李银河的家人也接受了大侠。如今,两人已经在一起18年,还领养了一个男孩
谈及自己的这两段爱情,李银河坦言自己是个非常幸运的人,无论是王小波还是大侠,都是她的灵魂伴侣。同时,王小波和大侠又完全不同,前者是“酱油”,后者是“醋”。这两个人完全没有可比性,但正是因为两人完全不同,才会对她构成强烈的吸引力。
大侠出身普通工人家庭,为人热情仗义。大侠的出现,给李银河的生活带来了满满的烟火气,李银河为此深深感激。对于和大侠的这份感情,李银河在自传《人间采蜜记》里写道:“耳鬓厮磨时间长了,我们两个人合二而一,变得像一个人一样,爱情成为亲情,就像渡过了激流险滩的小船,徜徉在宽阔平静的水面上。”
02李银河之爱:信奉采蜜哲学,向往简单生活
退休后,李银河和大侠远离京城,把家安在了海滨城市威海。李银河自幼酷爱哲学,从二十多岁起,就读过大量哲学名著,并成为康德、叔本华、尼采等人的粉丝。她曾说:“对于一个活得清醒自觉的人来说,生活中是不可以没有哲学的。”
李银河深爱哲学,而哲学也深刻影响了李银河。退休后,李银河的日子简单惬意,她曾在《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中说:“我愿自己的人生像蜜蜂飞入花丛,只采撷那一点点精华,然后就悄悄离去。”
这种人生态度,被李银河称之为“采蜜哲学”。它的核心是,给人生做减法,享受美,并创造美。在威海的家中,李银河每天只做三件事:看书、听音乐、看电影。偶尔,也练练书法,画幅画。
李银河认为,放眼整个宇宙,人不过是一粒微尘。生命本无意义,是人赋予了生命意义。从本质看,一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就是他对待生命的态度。有些人爱打牌、打麻将、打游戏,这是在消耗生命,生命如此可贵,只要多活一天,就要去追求精神的快乐。
追求精神快乐,就是要遵从内心的真实想法去生活。在李银河看来,一个人真实地生活,固然会带来许多世俗的压力,但这样的人生,其实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李银河主张,要让人生过得充实,除了真实地生活,还需要有爱。爱是人生最高级的滋补品。按照爱的能力高低,李银河把人分为四类。
第一类人根本不懂爱。他们像小动物一样活着,一辈子都不知道什么是爱;第二类人没有爱的能力。这类人懂得爱的美好,却没有爱的能力,不知道该怎样去爱一个人;第三类人既懂得爱,也有爱的能力,但一生都没有遇到灵魂伴侣,因此无法享受美好的爱情;最后一类人既懂得爱,也遇到了真爱,他们互相彼此深爱。这样的爱情可遇不可求。
李银河觉得,真爱不分阶层,不分年龄,真爱和房子、车子、票子等世俗的东西没有关系。两个自由灵魂之间产生的爱,便是最美的爱情。
03李银河之悟:遵循内心的声音,才能终获自由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 人生的枷锁包括家庭、财富、身体等。人只要活着,就要受各种条件的束缚。
李银河认为,枷锁虽然沉重,却是人制定的。人能定规则,就能破规则。美好的人生皆源于自由的心灵。无论世俗的力量有多强大,只要我们怀揣一颗自由的心,就能挣脱束缚,过上理想的生活。
李银河向往简单宁静的生活,在威海家中,她每天上午写作,下午阅读,晚上看电影,早中晚三次去海边散步,平时不见任何人。她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获得心灵的宁静。
不过话说回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多数人为了生计四处奔波,真的很难做到心灵宁静。对此,李银河在《一生所寻不过爱和自由》这本书里,给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要对宇宙有清醒的认识。50亿年后,地球会爆炸,人类会消亡,一切都将回归虚空。所以,心平气和地接受世界的虚无,便能获得心灵的宁静。
第二,要对人生有清醒认识。从宇宙的高度来看,人的生命犹如一粒微尘,无足轻重。认清并接纳这一事实,就能摆脱焦虑情绪,获得心灵的宁静。
第三,是保持精神的平静喜乐。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快乐而充实地度过每一天。拥有纯洁的心灵,能让人生变得更美好。李银河坦言,她的人生目标是,平静地接纳自己的现状和命运。
李银河之所以有如此深刻的洞见,是因为她发现,物质能带来的快乐极其有限,而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所带来的快乐真实而持久。她认为,精神生活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要多读多看多听经典的艺术作品,比如经典小说、经典画作、经典音乐等。欣赏这些作品时,我们能从中汲取营养,滋养心灵;二要和心灵相契合的友人的深度交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精神同频的朋友之间进行交流,能为彼此带来欢愉,甚至还有狂喜的感觉;三要多进行原创性活动。比如,作家写小说,画家画画,科学家搞发明,都是用自己的智慧为全人类创造艺术品,这种成就感足以让我们一生都沉浸在幸福之中。
李银河自己,就是这种生活方式的践行者。读书时,她心旷神怡;和好友聊天时,她身心愉悦;而写作时,她又觉得简直妙不可言。李银河今年已经67岁,但她却纯真地像个孩子。她说,自己愿以自由、简单、充满激情的人生态度,从容地走完余生。
美学大师朱光潜说:“听内心的声音,让自己醒来。”李银河说,她人生宣言就是:自由地去做喜欢的事,自由地去爱喜欢的人,自由地去选择喜欢的生活方式。在她身上,我们能看到传统知识分子的纯真和执著。而这一切,皆源于她的独立人格和赤子之心。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生。李银河的生活方式,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参考。当面对自己的人生时,也许我们无法做到像李银河那样洒脱,但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至少我们能多接触美好的事物,不断滋养心灵,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给世界增添一些美好。
生命有限,如何让人生变得更有意义,是每个人都要深思的问题。人生由无数个每一天串联而成,认真地过好每一天,便是最踏实可靠的人生态度。岁月匆匆,人生如梦,当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和世界挥手作别时,但愿每个人都能面带微笑地说:这世界,我来过!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社会学家李银河经典语句
李银河是变态社会学家.
李银河
李银河,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译作有:《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性社会学》,《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女性权力的崛起》,《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同性恋亚文化》,《虐恋亚文化》,《性的问题》等。
简历
姓名:李银河
出生年:1952年2月4日
地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邮编:100732
Email:yinhe.li@bj.col.com.cn学历:
1974-77:山西大学历史系,学士
1982-88: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硕士(86),博士(88)
工作经历:
1977-78:光明日报社,编辑
1978-79:国务院研究室,研究人员
1979-82: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助研
1988-90:北京大学社会学所,博士后
1990-92:北京大学社会学所,副教授
1992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出版物:
1978:五四运动简史,山西人民出版社(合著)
1987:现代社会学入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译著)
1987:社会研究方法,四川人民出版社(译著)
1991: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2: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合著)
1993: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山西人民出版社(合著)
1993: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4:生育与村落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性社会学,河南人民出版社(译著)
1995: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6:中国女性的性与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7: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三联书店(主编)
1997:女性权力的崛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同性恋亚文化,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虐恋亚文化,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9:婚姻法修改论争,光明日报出版社(主编)
1999:性的问题,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性·婚姻——东方与西方,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她是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中国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性革命———这是她研究中国性文化10多年来最大的感受。
·嫁给著名作家王小波,她得到了刻骨铭心的爱,也经历了大悲大欢。
李银河研究的领域是“性”,这恰恰是中国人认为最隐私的东西。
电影《少年的你》海报
作家李银河
截至今日凌晨,电影《少年的你》票房已经突破两亿,很多观众也给这部电影打了极高的分数。10月26日上午,著名作家李银河通过微博发表文章,公开支持《少年的你》,社会学家李银河表示现在国产的好电影还是比较少的,但是《少年的你》绝对算得上好的那一部分,溢美之词毫不掩饰。李老师从四个部分详细地分析了电影本身,首先是电影内容,故事流畅,逻辑清楚;其次是可靠的人物关系,不牵强不附会;再次是演员的表演,老师先表扬了周冬雨,然后重点夸奖了易烊千玺,认为易烊千玺的表演让她惊喜,她觉得四字弟弟算得上演技派的演员。最后李老师看到了这部电影所关注的未成年问题,觉得这部电影很好地诠释了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孩子。李银河老师在文章最后再一次表达了对于电影的认可,并郑重向大家推荐。
看到李银河老师对于《少年的你》的认可,很多网友也表示赞同:“真好,希望每个少年都能在阳光下成长。谢谢李老师!”“喜欢的影视是在有声有色的演绎中直抵人心,在精神角色的互动中产生共鸣,这部电影是真的很好。”
李银河个人主页 里面非常的详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是个性学家,当代中国非常著名的人物。他的观点比较客观。公正。而且现实。
李银河简介:
李银河,1952年生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是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也是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社会性学家之一,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同时,她还是著名作家王小波的妻子。
李银河长期关注性学问题,日前再次向全国政协会议转交了同性婚姻法提案,成为全国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并引起了众多争议。近日李银河又提出接受记者采访,一小时要收费500元,又引起一片争议之声。那么李银河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为何一再受到媒体的追捧,而又引起如此之多的争议呢?
李银河简历:
上山下乡,无奈进入山西大学
17岁的时候,李银河随着时代的洪流,在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中到了乡下基层。五年的知青生活基本上都是在干活,全部都是繁重的体力劳动。
1974年,李银河考上山西大学历史系,虽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但她的命运从此开始了转折。 毕业后回北京,进入光明日报
从山西大学毕业之后,李银河回到了北京,进入光明日报社当编辑。跑到图书馆查资料,找到各种统计数据制成图表,写成一篇文章《落后就要挨打》。后来到上海出差,发现上海各个单位都把这篇文章中的数据挂在墙上。也在此时李银河结识了王小波。 结缘社会学,进入美国匹兹堡大学
1979 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两位教授来中国开办社会学夏季讲习班,李银河生平第一次接触到社会学。仿佛发现了一个新大陆,她非常激动地设计出了第一个调查问卷,跑到居委会散发。后来调查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但李银河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1980年到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硕博连读。
88年回国后,投入性学研究
1988年从美国回来之后,李银河开始了自己的专业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范畴:婚姻和家庭,性别和性。其中关于性的研究多一些,第一本论文集就是《中国人的***与婚姻》,其中除了中国人的离婚、独身、自愿不生育等问题,还深入研究了一些同性恋的内容。
李银河的丈夫王小波是知名作家,著有《黄金时代》《东宫·西宫》等,1997年4月10日王小波在北京因心脏病猝死。
另外的介绍:http://baike.baidu.com/view/34913.html
李银河的blog,挺不错: http://blog.sina.com.cn/m/liyinhe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