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王阳明经典语录及解释

王阳明经典语录及解释内容,豆豆语录网这里有不少,而这一篇王阳明经典语录及解释的内容是我们豆豆语录网经过多次整理,最终挑选出来的王阳明经典语录及解释内容,方便您的阅读与学习,希望对您有用。



王阳明经典语录及解释



王阳明经典语句及解释



距离今年正好五百年的 1518 年,有一本书在江西刊刻出版,书名叫作《传习录》。我们的这堂课正好可以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纪念,纪念《传习录》问世五百周年。《传习录》的「传习」两字,典故出自《论语》「传不习乎」,意思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传授和学习。

《传习录》是一部王阳明跟学生探讨哲学问题的语录,有点儿像今天的课堂讲录。它的编撰和刊刻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518 年出版的只是上卷,包括上中下三卷的整部《传习录》的刊刻完成则要等到 1550 年前后。整部书的篇幅并不长,共八万多字,按照条目来计算,一共是三百四十二条。

不管怎么说,1518 年,这部书的第一次出版是一件值得纪念的思想史事件,因为它标志着阳明学的思想正式问世,向世人正式宣告了阳明学的诞生。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部书逐渐成为阳明心学的思想经典,不仅如此,现在更成为儒家文化的一部传世经典。

所谓经典,就是可以让人传颂不已、回味无穷、引发后人思索甚至重新解释的论著,可以从中获取思想智慧,例如儒家经典中的《论语》《大学》《中庸》等。人们或许会问:为什么五百年前的一本书在今天还有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呢?其实,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产生了无数的经典,《传习录》只是儒学思想史上的一部经典,它是阳明学的思想宝库,我们今天阅读它,可以从中获取许多思想的营养,也可以加深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何谓阳明学?谁是王阳明?

《传习录》的作者是王阳明,王阳明的思想,我们习惯上称为「阳明学」。王阳明生于十六世纪初,浙江余姚人,本名王守仁,自号阳明山人,因此后人称他的思想学说为「阳明学」。

但是「阳明学」的称呼有点儿特别,用一个人的号来命名思想学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并不多见。所以有人说阳明学这个词是舶来品,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从日本进口的。这是因为十九世纪末日本明治维新之后,阳明学迎来了如日中天的发展势头,还创造出了一个神话般的传说。据说日本近代明治维新的成功,就是拜阳明学之赐,当时流亡到日本的梁启超、孙中山等革命志士或改良派知识人,几乎都深信不疑。

1、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阳明心学讲知行合一,知与行是一体的、不可分的,如知孝必已行孝,不能行孝就不是知孝。所以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2、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事上磨”是心学很关键的功夫,“磨”字用得很恰当,有磨练、打磨的意思,磨不是一步到位,不能一步登天,它有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如“逝者如斯夫”的“川流不息”,永不停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断精进,苟能如此,假以时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有结果。“事上磨”有点像时下流行的“一万小时定律”或持续的“刻意训练”。

3、吾辈用力,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宋明理学,包括阳明心学,讲“存天理,去人欲”,人欲即私欲,减少一份私欲,即是增加一份天理,这是做减法,这种减法,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阳明先生说“圣人之学,广大简易”。

4、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祭义》

孝子在内心中对父母有深深的敬爱,口中就必然会充满和顺之气;口中充满和顺之气,脸上就必然会流露出和颜悦色;脸上有和颜悦色,行为上就必然会展现出温婉的仪容仪态。

5、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用言语诽谤别人,这种诽谤还不算严重。如果自己不能亲身实践,而只是耳朵听听空口说说,终日喋喋不休,就是自己用身体行为来诽谤自己,这种诽谤就很严重了!

6、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警惕修省进德之地矣。昔人谓“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师又可恶乎?

凡是现在议论我的世人,若存在有益于我的言论,他们就是在跟我切磋磨砺,那么对我来说无非是更加警惕和反省自己、提升自我品行的资粮。荀子说“攻吾之短者是吾师”,老师还有什么可恶的吗?

7、只存得此心常见在 ,便是学。过去与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只要经常存养本心,保持正念,让心始终处于当下状态,就是学。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未来的事,想它有什么意义呢?只不过是放纵本心而已。现在很热的词汇叫“活在当下”,保持正念,保持对自己的觉察,看到就是疗愈。

8、人若着实用功,随人毁谤,随人欺慢,处处得益,处处是进德之资;若不用功,只是魔也,终被累倒。

人只要踏实用功,不论别人如何诽谤和侮辱,依然会处处受益,处处是助我提升德行的资粮;若不用功,别人的诽谤和侮辱就会成为魔障,终究会被它累垮。过关斩将,遇魔破魔,如同玩游戏打怪晋级,修心亦是如此。

9、或因人请问,各随分量而说,亦不肯多道,恐人专求之言语,故曰‘予欲无言’。

孔子是位因材施教的好老师,阳明先生也是,不同学生问同样的问题,他们的回答是不一样的,根据对方的能力、性格、当下状态等,给与对方最切合的答案。而答案不在于语言,而是语言背后的那个“道”。

10、某因自去穷格,早夜不得其理,到七日,亦以劳思致疾。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乃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便自有担当了。

我王阳明自己去穷格竹子,从早到晚格不出理来,到了第七天,也劳思成疾。后来到贵州龙场待了三年,才恍然大悟,原来天下的事物本来就没有可以格的;格物的功夫,只是在心中去做。下定决心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如此自然有人生追求的目标,有自我担当。

这是著名的阳明格竹的故事,为了去求证朱熹所说的“万事万物莫不有理”。钱同学不眠不休格竹三天累倒,阳明认为他不给力,自己亲自坚持格竹七天,终于也劳思成疾,而竹子的理依然无影无踪。虽然格竹失败,却可见阳明是一位行动力、执行力、毅力、耐力超强的人,且证明了此路不通,他把向外格万事万物转为向内去格自己的内心,便豁然开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阳明看来,世事繁复如何能洞明,能洞明的是此心;人情杂乱如何能练达,能练达的是此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