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开放经典语录内容,豆豆语录网这里有不少,而这一篇关于改革开放经典语录的内容是我们豆豆语录网经过多次整理,最终挑选出来的关于改革开放经典语录内容,方便您的阅读与学习,希望对您有用。
关于改革开放经典语录
关于改革开放经典语句
1、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邓小平)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
4、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
5、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既坚决、又审慎的方针。决策一定要慎重,看到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以后再下决心,但改革总要有一个期限,不能太迟。(邓小平)
6、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同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相适应,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必然会阻碍经济体制改革,拖经济发展的后腿。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邓小平)
7、不革新,是生存也为难的。(鲁迅)
8、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
9、变法则民智,变法则民强,变法则民生。(清·谭嗣同)
10、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斯于利民。(清·魏源)
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
1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
13、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清·梁启超)
14、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15、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汉·杨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1、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邓小平)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
4、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
5、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既坚决、又审慎的方针。决策一定要慎重,看到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以后再下决心,但改革总要有一个期限,不能太迟。(邓小平)
6、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同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相适应,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必然会阻碍经济体制改革,拖经济发展的后腿。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邓小平)
7、不革新,是生存也为难的。(鲁迅)
8、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
9、变法则民智,变法则民强,变法则民生。(清·谭嗣同)
10、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斯于利民。(清·魏源)
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
1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
13、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清·梁启超)
14、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15、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汉·杨雄)
1、改革之任,人人有责。——孙中山《建国方略》
2、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鲁迅《中国语文的新生》
3、变法则民富。——谭嗣同《仁学二》
4、大变则大效,小变则小效。——梁启超《论科举》
5、只有创新才能推动历史的前进。——贝弗里奇
6、人们处境舒适的时候,自然就敌视革新。——[英]艾迪生《保有权主》
7、能从原虫到人类,从野蛮到文明,就因为没有一刻不在革命。——鲁迅《革命代的文学》
8、人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服从老配的东西,而是为了创造新的,有理智的,光辉的东西。——俄罗斯谚语
9、有些人会错误地教导我们说,墨守成规就是始终如一,是一种美德,而摆脱成规就是不始终如一,是一种恶行。——[美]马克·吐温《始终如一》
编者按: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时空穿越的40年里,全国曾出现过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话语,它们在不同时期,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对全国人民建设美好家园产生过巨大鼓舞作用。央广网阳光跟帖工作室推出《重温那些振奋人心的经典话语》栏目,回首40年来那些振奋人心的经典话语,共同探寻这些励志名言背后的生动故事。
1
青年们要充分认识自己所负的重任,祖国在期待你们,人民在期待你们,革命在期待你们。
地点:北京 时间:1977年
每年的六月份,老百姓和新闻媒介最关心的事件之一就是高考,那些与高考相关的记忆都会在考试来临之际被快速唤醒。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望向1977年……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图为在北京高考考点外的标语。
1977年8月4日,刚刚全面恢复工作、分管科教的邓小平邀请30多位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座谈。邓小平当场表态:“‘16字方针’必须推倒,恢复统一高考从今年开始。”就在这一年,中断11年之久的“择优录取”高考制度终于恢复了。570万考生从农村、工厂、部队走进考场,最终将近28万大学生在1978年2月、3月间走进了大学校园。在过去40年里,我国有1.2亿人通过高考进入大学。
这一年,北京某高考考场外的一句标语特别引人注目:“青年们要充分认识自己所负的重任,祖国在期待你们,人民在期待你们,革命在期待你们”。“择优录取”高考制度的恢复,犹如推开了一扇希望之门,让中国社会迎来了科学和知识大放光彩的春天。
1977年恢复高考。图为南京西岗果牧场的知青在报名高考。(图片来源:人民政协网)
一位经历过那次高考的网友感慨道:“高考改革是我实现当工程师梦想的唯一机会,彻底改变了我个人的命运,我真的发自内心感谢恢复高考。”
1977年,考生们步入考场。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师刘海峰说:“1977年恢复高考,不仅是我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更是一个国家与时代的拐点。”刘海峰说,同学们都明白命运之神对77级大学生格外的眷顾,“历史给了我们非常好的机遇,因而报效国家的使命感也特别强烈。”
1977年的高考考场内,考生在认真作答。
湖南大学教授柳肃忆1977年高考:“高考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接到通知书时还以为搞错了,当时我觉得自己没有考大学的可能,下决心一辈子当个好工人,那是我的最高理想。”
1978年春,北京大学迎来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图片来源:新华社)
对于恢复高考深远意义的探究,几十年来始终未曾停止。人们为伟大祖国回归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正轨而庆幸,为人才向上流动的渠道得以疏通而欣慰,为重新确立“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而长舒一口气。更重要的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在经历曲折之后,再次按下了快进键。
相比当年,今天的年轻人有了更多的人生选择,不必通过高考一条道路实现自我淬炼与升华,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考上大学固然可喜,但没考上大学也不用悲观,更不能绝望,路就在脚下”。不论我们以何种途径、何种方式获得成功,都要充分认识自己所负的历史责任,把自己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2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地点:北京 时间:1981年
这句口号1981年诞生于北京大学。当年,北大学子在知悉中国男排首次冲出亚洲、中国女排第一次站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时,不约而同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并成为引领那个时代发展的最强音。
1981年11月16日,在日本举行的第3届女子排球世界杯上,中国女排在战胜卫冕的日本队后,以七战全胜姿态,获得冠军,成为中国在三大球运动队伍中的首个世界冠军。
这句口号的喊出者,北大中文系1977级学生刘志达表示:这个口号受到广泛的持久的重视。其原因就在于它表达了时代的要求,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对于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渴望。“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是北大同学爱国情怀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由衷的心声。直到今天,它仍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相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会越来越好,振兴中华,希望在前!
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后,当时《人民日报》的报道。
时空穿越35年,2016年,当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赛场斩获金牌,全国人民深受鼓舞之际,北大学子们再次喊出了35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口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虽然时隔35年,虽然只有短短8个字,但依然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彰显了青年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殷切厚爱。
2016年,北大学子在机场迎接女排队员回国,再次竖起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
北大学生王宥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女排姑娘太棒了!特别激动!我们不是一直的霸主,我们曾经被打败,但我们一直在拼搏,从不被打倒。我想女排的这种气质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有很高的契合度。在这个我们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近的时刻,女排的重回巅峰特别鼓舞人!”
2018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这是习近平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正在就“解读新时代”进行座谈交流的中外学生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而就在2018年的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大,在场的莘莘学子再次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声音持久而响亮。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在场学子时讲到:“今天我们仍然要叫响这个口号,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2018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这是习近平离开学校时同道路两旁师生亲切握手。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屹立在北大校园的“振兴中华”纪念碑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力量,感染着每一位普通中国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面对伟大而壮丽的新时代,我们必须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共绘同心圆,共筑中国梦,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篇章而不懈奋斗。
「我可以花一天时间,观察你的一举一动,然后面对十二个人讲述一个故事。我可以用这个故事让你成为一个圣人,一个英雄,也可以让这十二个人听完故事后,再也不敢让你接触他们的孩子。」
在刑事诉讼法课堂上,我的老师这样说道。这位头发花白的前联邦检察官,微微摇晃着头,似乎是要向大家表明这是个活跃气氛的玩笑。但他深陷下去的眼窝中,仍然放出一道光,让人脊背一凉。
「我甚至不需要说谎,只需要告诉他们不同的事实。」
威灵顿纵火案,本世纪最有争议的死刑案件之一,就雄辩地说明了,讲故事的方式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1. 杀婴凶魔得克萨斯州的科西卡纳市,常住人口只有不到两万人。连接达拉斯和休斯顿的 45 号州际高速上,车辆飞驰而过,人们很难留意到路旁的科西卡纳。
它就像是《模拟城市》游戏新手玩家的拙劣作品一样,枯燥的横纵街道在平原上画出井字格,低矮的房屋从地里钻出来,其中几乎没有那栋能长到三层楼以上。
然而,1991 年 12 月 21 号,一个男人绝望的哭喊声让这里不再宁静。
23 岁的卡梅隆·托德·威灵汉光着脚跑出自家屋子,屋子里有他的三个孩子,最小的还只有一岁,而火苗正从这栋白墙红瓦的平房中蹿出来。
虽然消防员及时扑灭了火灾,但三个孩子都不幸窒息而死。
火灾现场画面(来源: The New Yorker)从这里开始,我要先讲第一个故事了:
威灵汉可是法庭的常客了,在高中退学之后,他接触了毒品,并犯下不少事情,从入室盗窃到偷汽车,涉猎颇为广泛。
威灵汉长得人高马大,有膀子力气,但似乎把一副好身体用在了打老婆上。在他的妻子史黛西两次怀孕期间,都有证人说,威灵汉故意踢她的肚子,想让史黛西流产。
火灾发生的时候,威灵汉并没有工作,全家靠史黛西在她哥哥开的酒吧里做零工勉强度日。
说回到火灾,邻居们能回忆起不少细节。有人说,亲眼见到威灵汉光着脚跑出来,但他的双脚并没有被烫伤。
这也巧了,好像这把火长了眼睛,专门在他身后烧起来。也有人亲眼看到,就当房子被浓烟笼罩、三个孩子生死未卜的时候,威灵汉还格外关心他的车子。
根据邻居回忆,虽然威灵汉喊着说自己的孩子还在里面,但他似乎并没有想要进火场救人。
后来,在法庭上,威灵汉的邻居布兰迪·巴尔比 是如此作证的,
检察官:他(威灵汉)有没有回到过着火的房子,或者有没有试着回到过着火的房子?
巴尔比:我没有见到。
检察官:当你建议他回去(救孩子)之后,发生了什么?
巴尔比:有一阵子他一直在嚷嚷着车的事情,还在找人帮他挪车。后来我看到他走过了马路,坐在路沿上。
……
检察官: 确认一下,在任何时间段,你都没有看到他(威灵汉)试图进入房子,对吗?
巴尔比:是的。
这就是邻居的证词。
火灾中被烧毁的婴儿床( 来源:The New Yorker) 2. 火证如山但要真正弄明白威灵汉和这场火有什么关系,不能靠捕风捉影,于是当地消防局请来了火灾调查专家曼纽尔·瓦斯奎斯。
这位瓦斯奎斯,派头可是不小,他经常把两句话挂在嘴边:
- 火不会毁灭证据,只会创造证据;
- 火自己会说话,我只是解释给别人听罢了。
或者我们可以化用一句广告词来作为瓦斯奎斯的座右铭:「我不是在讲故事,我只是火的翻译官」。
瓦斯奎斯很快留意到,房屋的玻璃有着蜘蛛网一样的裂纹,而在他看来,这似乎是火在对他说,自己是有了液体助燃剂的帮助,比如汽油,才能燃烧如此迅猛,以至于令空气迅速膨胀,产生了足以打碎玻璃的冲击力。
他沿着火燃烧的路径行走,发现了更多火焰所创造的证据。
比如说,房屋中的起火点有三个,似乎是有人刻意在三个地方点火,否则,像是电线短路、炉子烧焦之类的意外,不可能在三处同时发生;
再比如,房子的后门被冰箱牢牢堵住了,这样就只留下了前门一个出口。
更何况,实验室化验证据,也完美验证了认为纵火的论调:在前门门槛上,分析人员检验出了打火机燃料的残留。
如果威灵汉的确纵火了,动机是什么呢?
一名心理学家分析说,从他家里的摆设来看,此人具有强烈的拜撒旦情节,痴迷于暴力、死亡相关的事务。
另外一名心理专家则认为,威灵汉具有严重的反社会情节。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忘记提醒陪审团一个细节:在史黛西怀孕的时候,威灵汉就曾经故意踢他的肚子,想让她流产,看来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想要除掉这几个孩子了。
听起来,一切都串联起来了:一个打老婆的瘾君子,早就不想要这三个孩子了,在反社会的人格驱动下,他趁着孩子们在睡觉,用打火机油把房子布置成了人间地狱,还不忘用冰箱堵死了后门。
他似乎唯恐火烧的不够大,在三个地方都点起了火,才满意地从前门跑了出来。在出门的时候,他还不忘在前门地毯上再洒了一点油,让出口也烧起来。
当然了,因为他是一边往外退一边纵火的,所以火并没有烧到他,哪怕光着脚也没有烫伤。
威灵汉和家人 3. 合理怀疑如果你觉得这个故事已经很棒了,那我们可以试试这个故事:
1991 年 12 月 21 号,11 岁的布菲·巴尔比正在院子里玩耍,突然闻到了烟味。
她回到屋子里叫妈妈过来,母女两人看到威灵汉狼狈地从浓烟滚滚的屋子里跑出来,上衣都没顾得穿,胸膛都给熏黑了。
在法庭上,布菲·巴尔比作证说,他的确看到过威灵汉敲碎过房间玻璃,试图进去救人。
等等,碎玻璃......
还记得火灾调查专家瓦斯奎斯的说法吗?碎玻璃意味着火势非常猛烈,意味着有液体助燃剂的存在。
对于这个说法,另外一名专家杰拉德·赫斯特表示怀疑。
赫斯特是火焰和爆炸的好朋友,在剑桥大学读化学博士的时候,他就痴迷于爆炸物的实验,把自己的实验室都炸了。
他的多项研究成果,被军方用于武器研究,而在因为身体原因退居二线后,他还以专家顾问的身份,活跃在民事和刑事司法鉴定的舞台。
赫斯特的身材十分瘦削,但却留着和身材不成比例的、乱蓬蓬的大胡子,每次他开口说话的时候,人们都很难看到声音从哪里传出来,但关于火灾和爆炸,他的话却不容任何人忽视。
这位剑桥大学的博士、前美国军方研究员,对于所谓火灾调查「专家」瓦斯奎斯的分析,评价如下:
「这简直就是老奶奶的迷信。」
赫斯特指出,玻璃爆裂和液体助燃剂并没有本质的联系,更可能的原因,是因为
1) 当今世界惟一最巨大的力量是变革的力量。——(美国作家)多伊奇
2) 生活就是变革,完美就是不断变化。——(英国作曲家)纽曼
3) 今天的冷漠实际上来自子不肯承担昨天的责任。——(中国作家)余杰
4) 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中国古代文学家)归有光
5) 男儿志步天下事,但有进步不有止。——(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
6) 日月不新,何以光明?——(中国近代思想家)谭嗣同
7) 变者,天道也。——(中国近代思想家)康有为
8) 当更张而不更张,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中国古代大臣)汤斌
9) 进化不是一种力量,而是一种进程,不是一种主张,而是一个规律。——(美国演员)莫利
10) 改革是积极的,保守是消极的,前者以真理为目标,后者以安宁为目标。——(美国作家)爱默生
11) 行动的四条准则是:革除自身的陋习;克服不良的情绪;保持青春的活力;决不嫉贤妒能。——(美国作家)霍桑
1) 当今世界惟一最巨大的力量是变革的力量。——(美国作家)多伊奇
2) 生活就是变革,完美就是不断变化。——(英国作曲家)纽曼
3) 今天的冷漠实际上来自子不肯承担昨天的责任。——(中国作家)余杰
4) 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中国古代文学家)归有光
5) 男儿志步天下事,但有进步不有止。——(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
6) 日月不新,何以光明?——(中国近代思想家)谭嗣同
7) 变者,天道也。——(中国近代思想家)康有为
8) 当更张而不更张,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中国古代大臣)汤斌
9) 进化不是一种力量,而是一种进程,不是一种主张,而是一个规律。——(美国演员)莫利
10) 改革是积极的,保守是消极的,前者以真理为目标,后者以安宁为目标。——(美国作家)爱默生
11) 行动的四条准则是:革除自身的陋习;克服不良的情绪;保持青春的活力;决不嫉贤妒能。——(美国作家)霍桑
12)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
13) “落实”二字,乃是改革者必须兑现的承诺
14) 落而不实,往往是一些改革难以推进的症结。
15) 我们搞四个现代化,不开动脑筋,不解放思想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