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正想要阅读董卿说过的经典语录人在没钱的时候,想要了解董卿说过的经典语录人在没钱的时候的相关语录,豆豆语录网精心整理了董卿说过的经典语录人在没钱的时候的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阅读,那么,下面这些董卿说过的经典语录人在没钱的时候内容,如希望是您喜欢的。
董卿说过的经典语录人在没钱的时候
董卿说过的经典语句人在没钱的时候
你好,尊敬的百度知道用户朋友,很高兴为你解答问题!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有钱就是牛叉,想娶谁就娶谁,如有不足,可以继续追问,如果满意请采纳,谢谢,
近日知名主持人董卿被爆出儿子是美国国籍,她没否认,而是大方回应说: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并不是不爱国。但这个答复,网友们并不买账:董卿在节目里宣扬要有爱国情怀、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却悄咪咪把自己孩子的国籍都改了,她的话还有多少可信度?
送孩子出国读书一直是家长们热衷的,尤其是近年来,留学生的年龄还有越来越小的趋势。让孩子大学、研究生阶段再出国已经无法缓解这些父母的焦虑,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中学、甚至小学阶段就要出国读书。他们的理由和董卿的基本一致——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认为,国外(主要是英美等发达国家)教育水平更高、更注重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开拓视野培养国际化思维……等等,而且除了教育水平更高之外,拥有发达国家国籍、永久居留权,能够享受当地的高福利、将来事业上有更大的发展、生活更幸福。
不可否认,英美等发达国家确实有一批非常优秀的高校、教育上也有其自身的优点,但让孩子从小就接受外国教育,真的更好吗?
外国学校教育方式更好、注重素质教育、不会将孩子培养成考试机器?
发达国家的教育方式是否更好,不能一概而论。一个国家的教育方式,主要来源于其教育背景、与其教育目的有关。比如欧洲某些发达国家的中小学,确实是以爱的教育为主,教师关注点会更偏向于学生人格、个性的培养,而不是以学分绩点等为指挥棒。于是乎国内某些人就此大书特书,盛赞国外这种教育方式,对中国教育口诛笔伐。但他们却忘了一点:这些发达国家的特征是高税收高福利、并且人口不足、劳动力贵,一个搬砖的和一个高管的税后薪资可能差距并不是很大,而且工人福利相当好,即使是搬砖的修水管的也能过上小康生活、养老也没有后顾之忧,那为什么还要那么辛苦去读书升学呢?国家主要需要的还是满足于现状的普通人,并不鼓励所有人都努力成为优秀人才。当然他们对好学上进是很支持的,基本上学费全免,让那些真的爱读书的学生继续上学、做研究,以兴趣爱好为驱动力,成果也不差。
至于美国,更多的是呈现两极分化现象。差学校主要是学生们混日子的地方,考上大学啥的很少,学生不惹事生非、不拿着枪支到学校扫射,学校老师就烧高香了。好学校那是真的好,尤其是精英名校。但相对的,这些学校的学习压力也是非常大的。除了日常课程的学习,还有各种特长班、体育训练,有的还需要学几门外语。这些“精英”学生,除了学习成绩要好之外,还要有艺术特长、还要参加社会活动、做慈善义工、社区服务等等,压力一点也不比中国重点中小学的学生小。在中国,学习好、道德人品没什么硬伤,基本上就可以被称为学霸,即使可能有内向不爱交际、体育不好之类的小毛病也会被宽容,美其名曰“性格沉静”等等,在升学上照样一路绿灯。但在美国,学习好只是一个方面,光是成绩好但没有特长、或是体育不好、缺乏服务社会精神等等,也不一定会被名校录取。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有钱人积极给孩子打造光鲜履历的原因:为了达到名校的要求。
北美留学生日报曾经报道过,欧美某些中产阶级、富人家庭的孩子以为去非洲做慈善义工,不少是 “自嗨”。让志愿者们辛苦搬砖建个图书馆、学校,和当地孩子们拍几张正能量满满的照片,等他们心满意足的离开后,当地人拆掉这些建筑,等待下一批志愿者的到来。每个志愿者需要缴纳三到五千美元。为什么不直接捐钱、非要花钱买罪受?直接捐钱怎么好拍照发推让人点赞呢、怎么好给名校招生官看呢?(不过这样做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招生官也不怎么信这一套了)。
你以为的素质教育,实际上很大程度还是学生为了上个好大学在疲于奔命,和中国学生只是方式方法不太一样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亚洲的发达国家,比如日本、韩国,民众对于学习成绩的态度与欧美发达国家截然不同。日韩对高考的重视程度,相对中国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且,现在国内也并非只重视学生成绩,就在前几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鼓励引导同学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外国教育水平更高?
这个只能说不一定。英美等发达国家有一些世界顶尖的高等院校,但不代表整体教育水平就一定高了,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方面。有个流传多年的段子:美国人数学差,有的连乘法口诀都不会背。这并不是少见现象,尤其是美国公立学校,各学校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是非常大的。你认为的“快乐教育”,老师可能只是由你玩几年;你认为这样是老师尊重学生、让学生个性自由发展,老师可能只是懒得管、或者管不了。这些现象在一些差的公立学校更常见。
有人说:有能力从小送孩子出国的家长,非富即贵,断不会送孩子去国外很差的公立学校,绝大多数是要送孩子去昂贵且教学水平高的私立贵族名校的。确实如此,国外私立名校教育水平高,而且不少都有悠久历史,而且在教学上各有特色。但中国也有历史悠久、教学水平很强的学校呀。而且国内的一些高水平中学,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有去国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并不是在国内读书就不能拓展视野了。
再加上未成年的孩子在国外受教育,没有父母的陪伴,要融入陌生的环境中,有的还要寄宿在别人家里,心理上常常有孤独、焦虑、抑郁等情绪。为了所谓更好的学校教育,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亲子交流的缺席,这真的对孩子更有利吗?笔者得打个问号。
拥有外国国籍就能享受高福利、事业上也发展更好?
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不一定。发达国家的福利确实可能是好一些,但如果是家里有钱的孩子,社会福利并不是很重要吧。对于家庭经济条件只是中产水平、没有到有钱任性程度的孩子,国外福利也未必真的那么香。美国人笑称,如果生了大病就找个加拿大人结婚才行,不能靠国内医保。而国内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各种被诟病,但现在也越来越好了,尤其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至于失业、养老这些,如果出国只是为了领低保混日子,那何必谈“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呢。况且歪果仁也不傻,蹭他们社会福利的人越来越多,因此政府也出台一些措施进行限制和控制了。
事业发展更好?那也未必。这个和上面说国外教育方式好的逻辑是一样的——不要被幸存者偏差蒙蔽了,你想成为社会精英,就得努力。国外环境更宽松,你因此而更需要自律,要更能吃苦受累。
至于有些家长的想法是,孩子出国镀层金以后回国发展。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现在留学生回国的越来越多,用人单位也越来越精明了。首先要看你的毕业学校是不是教育部认可的正规学校,然后还要看学校排名,再考察个人能力。不是说归国学生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方鸿渐们一样无所遁形。有的留学生在国外不好好学习,玩了几年回来连英语都说不溜,谁会给你高薪啊。而且是否能再融入中国社会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自己创业?那是可以的,但成不成,还是回到那几个字:个人能力怎么样、够不够努力。
孩子在国内接受教育也有其自身优点。比如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父母在一起,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教导,在熟悉的环境中长大更有利于培养安全感、心态更好……等等。王思聪是从小在新加坡上寄宿学校,他的父亲王健林说当时是出于从众思想,现在看来“稍微欠妥”。但还有不少父母还是像董卿一样,总觉得国外的教育更好。
总之,国外教育有其长处,但国内教育也不差,尤其是基础教育方面。而且孩子在国内接受教育,如果能得到父母更多的陪伴,对其自身成长而言可能更好。笔者认为,世界那么大可以去看看,出国留学拓展见闻、到世界一流名校去提升自己,总体是好事,但对未成年孩子来说则未必。如果有能力,孩子在大学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再出国比较好,即使经济能力不够好,也可以通过努力提升自己去申请全奖或CSC公派留学。那时候已经是成年人了,生理和心理发展更成熟,独立生活能力也更强。没有能力让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也不用过于焦虑,在国内学习成长的孩子,通过家校悉心培养和个人努力,一样可以很优秀。
无论是否出国、何时出国,希望海外学子们别忘了自己的根在哪里。有的人觉得国外科研学术或商业经营环境更好、加入外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的事业;或者认为国外生存压力没那么大、人口没那么密集,不想拼命努力奋斗、只想一辈子过闲适生活……这些是个人自由,只要不危害到别人,我们都能尊重。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钱学森这样的无双国士,咱不能用爱国楷模的标准来要求所有人。如果有可能,笔者当然希望绝大多数留学生都学成归国,让中国更强大。现在国内对归国人才的待遇是非常好的,各地都出台了不少政策,送房子送启动资金。但如果不愿,也希望他们至少尊重自己出生的国家。
一个人出生时的国籍自己无法选择,但之后的国籍,如果有选择的机会,那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别看见国外好时就往国外跑、国外现在疫情形势不好了又想跑回来,有的人跑回来后还自以为有外国绿卡就高人一等、妄图在国内享受超国民待遇,那就太表脸了。
本文就到这里,感谢阅读,欢迎关注分享。你想出国留学吗?想送孩子出国留学吗?欢迎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