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经典语录姓袁内容,豆豆语录网这里有不少,而这一篇姓氏经典语录姓袁的内容是我们豆豆语录网经过多次整理,最终挑选出来的姓氏经典语录姓袁内容,方便您的阅读与学习,希望对您有用。
姓氏经典语录姓袁
姓氏经典语句姓袁
我小时候起过袁若舒这个名字,但是放在现在也很大众化啦
男孩子袁淮 袁停都挺好听的我觉得
没有姓上这个姓氏还是蛮遗憾的啦……
爱新觉罗
商丘姓氏探秘124 袁姓忠臣(1)
2018-05-18 08:17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袁姓多源,一是出自轩辕黄帝。轩辕氏又称玄袁氏,所居之地以辕为名,后称为袁邑。黄帝后裔有以邑为姓者,世代相传姓袁。二是出自妫姓,其后裔有爰涛涂,亦作袁涛涂,其后有袁氏。另外也有源于少数民族姓氏改为汉姓的袁姓。
袁姓最早的源地在河南。由于战乱的原因,历史上袁姓经过多次播迁,分布于全国各地。到宋朝的时候,浙江、江苏、江西的袁姓特别多。明清两朝,袁姓已遍布全国。
明朝时期的商丘袁姓,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名叫袁可立。
据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等史料记载,袁可立(1562年—1633年),字礼卿,睢县人,始祖袁荣于明洪武二年以武功仕睢阳卫。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袁可立中进士,首任苏州府推官。当时,苏州老奸巨滑的属吏有意刁难他,将堆积如山的案牍抱到他面前。但袁可立凭着自己的才能,看完案卷,“片言立决,如风扫箨,爰书无只字出入”,胥吏皆惊骇,再不敢放肆。袁可立为大量冤案平反,深得百姓好评。
时任首辅大学士的申时行、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王锡爵都是苏州人,时时监视着在苏州做官的人的举动。当时主政苏州的一个是应天巡抚李涞,一个是苏州知府石昆玉。以廉直著称的石昆玉因整治地方豪强触怒了李涞,被诬入狱。慑于李涞的权势,没人敢站出来为石昆玉主持公道。在同列缩项的情况下,袁可立亲自担任主审官,认真调查取证,实事求是,为石昆玉洗雪冤狱,并当着李涞和众官的面大声宣判。李涞在苏州官场丢尽颜面。袁可立不畏权势的胆识和正直的气节让苏州人大为称颂。有人问袁可立为什么有这样的胆量,袁可立说:“是非自有曲直。按事实和法律办事,为何让清正廉洁的太守受辱呢?”
当地董氏家族董份曾任嘉靖朝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为人贪腐,为官时攀附权贵,退职后广占田地,蓄积财货,富冠三吴、田连苏湖诸邑,达千百顷。同时,董份家乡乌程胡作非为的还有曾担任过国子监祭酒的范应期。两人的不法行径激发民愤,引起官方重视,浙江巡抚王汝训和巡按御史彭应参都以正直、清、严著称,准备将董、范二人逮捕法办。彭应参巡行所属部域,乌程上千百姓遮道陈牒,控诉范应期的罪状。急于求成的彭应参当即传令乌程知县张应望,把范应期拘捕。范应期畏罪,自缢而死,其妻吴氏奔赴朝廷告御状。万历皇帝下旨把彭应参和张应望逮入锦衣卫狱,要求追究吏部、都察院失察用错人的责任。吏部尚书孙丕扬、都御史衷贞吉等先后被卷入其中,一批官员受到牵连惩处。
由于董氏家族在当地民怨极大,随时都有可能演变成大规模动乱事件,当地主政官员大为闹心。巡抚皇遽让苏州推官袁可立前往处置。一方是仗势欺人的豪强劣绅,一方是希望权利得到伸张的百姓,如果处置失当,后果难以预料。袁可立到职后,一是把百姓揭发董家的诉状分发各县审理,表明“不私袒护”的态度,查实董家侵占民田的事实后责其退还;二是将百姓一方倡乱的为首人取一二抵法,其余均不予追究。各方都服从判决,事态很快平息。袁可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受朝野赞扬,后经吏部选拔,袁可立晋升都察院山西道监察御史。离苏之日,苏州百姓箪酒相留,哭送百里不绝。
在袁可立离任前还发生了两件事。袁可立在查办涉倭案件时,发现被指为倭寇同党处以极刑者竟有数百人,甚至殃及妇女儿童。他十分怀疑,不惜得罪急于邀功的高官权贵,对案件进行重审,先后使千余名无辜百姓和渔民免遭屠戮而获释。一次,袁可立奉命巡海琉球(今日美所谓冲绳者,向为中国藩属),一个李姓千总邀袁可立共饮,席间出赠三把所谓“倭寇武士刀”,袁可立审视,见刀面光洁如玉,十分精美,但最终谢绝千总。袁可立凭经验发现,这不是倭刀,而是来源于琉球之物。不数日,海上传来战报,说军队打了胜仗,击毙倭寇数百,擒获20名俘虏,得大量物资及船舰。但在审验时却没有战俘的口供,也没有其他证据。急于报功的军方要求草草结案,将犯人处死。巡按交推官袁可立查办。袁可立接手时,有两人已毙死杖下,另外的十八人也被以毒药致哑,无法辩冤。 (241)
124 袁姓忠臣(2)
袁可立先上奏朝廷,使被致哑的人缓死,暂系狱中,遂仔细查验所有缴获的物品,惊讶地发现自己曾经见过的三把“倭刀”竟在其中,也被当作战利品上报,顿觉案件大有蹊跷,马上找来李姓千总对质。千总死不承认诬良为盗,咬定“二十名俘虏”就是在海上俘获的倭寇。不久,琉球贡使到来,胸有成竹的袁可立请他们指认,贡使辨认出所谓“俘虏”全是琉球良民,是一次在海上运输粮食时因风失舵而漂流海上,不幸被官兵捕来冒充倭寇的。这十八个琉球人被无罪释放回到家中。为感谢袁可立救命之恩,在琉球建庙塑像奉祀,敬若神明。
袁可立到京城任职后,依然坚守他执法如山、持正敢言的政治操守。明朝的太监仰仗得宠于朝廷,作威作福,草菅人命的事时有发生。袁可立在巡视北京西城时,遇上一桩太监杀人事件,立即将那太监逮捕法办,并将罪状张榜公布。一时请托者有之,阻拦者有之,一些同僚劝袁可立不要引火烧身,要为自己的前途着想,袁可立说:“杀人者抵,吾知为朝廷守法而已。”
袁可立正直敢言,是晚明少见的干练之才。万历皇帝平时最听不得关乎国家治政缺失的直论,以“卖直沽名”钳制正直官员的进谏。袁可立为了国家,将生死置之度外,义正辞严地为直臣正名,大胆奏疏:“夫卖直者退,则不直者进;沽名者斥,则毁名者庸。朝有不直、毁名之臣,则民生休戚、人品邪正,谁复为国家昌言乎?”万历皇帝恼怒,将其“夺俸一年”,以作惩戒。但袁可立丝毫不改正直为国的节操。
有一次,祭祀历朝皇帝的北京景德门遭雷震,袁可立劝皇帝“亲郊祀,勤朝讲,批章奏,录遗贤,明赏罚,化朋党”,皇帝不理;后因激言参与营救受廷杖责罚的同僚触怒当朝权臣,被连降三级,调外任职,三十五岁时被削职为民。沉冤二十六年,史称“震门之冤”。但袁可立无怨无悔。
光宗即位后,袁可立被召回朝廷,出任尚宝司丞。熹宗登基后,袁可立先后出任尚宝司少卿、太仆寺少卿、通政司左通政等职。此时的大明朝正江河日下,袁可立深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担忧。
后金军在努尔哈赤的率领下入明朝东北边境,先后攻陷辽东重镇沈阳、辽东首府辽阳,辽东经略袁应泰战败自杀。辽东巡抚王化贞出师不利,再遭惨败,辽东经略熊廷弼引军退撤山海关。山海关以外的整个辽东全部沦陷,朝野震惊。袁可立大胆提出七条建议:“一收残兵,以省调募;一出奇兵,以图制胜;一明赏罚,以振法纪;一慎防守,以固封疆;一实京营,以固根本;一多储粮,以防未然;一破格用人,以期实用。”奏疏呈上后,全部获得批准实行,袁可立晋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登州、莱州等地,赞理征东军务。
袁可立不辱使命,募兵练勇,整饬军纪,洞察敌情,加固海防,多次挫败后金。他精心治师,严塞要害,联络诸岛,收复旅顺,登莱海防固若金汤。悍将毛文龙据守一岛,经常虚报军功,贪索粮饷,受人弹劾。袁可立觉得国家正在用人之时,毛文龙能战,不可一棍子打死,于是予以袒护,利用毛文龙的长处,扼制毛文龙的缺点,不失为正确的策略。
后金复州总兵刘爱塔(刘兴祚)是努尔哈赤的女婿。刘爱塔不甘为后金战,发密信给明朝登莱总兵沈有容,称“欲反正内应,以报中国”。沈有容随即汇报给袁可立。袁可立深懂兵法,因间用间为兵家要义,很快作出决断,接纳刘爱塔之降:事情若成功,则有利于收得失地;如果事情败露,也可让努尔哈赤对刘爱塔起疑心,对敌人的力量会有杀伤。于是,以优厚待遇告于刘爱塔。刘爱塔决定当年七月率兵起义。但由于叛徒告密,投诚计划最终失败。而刘爱塔还是在崇祯元年逃离后金,归顺明朝,后来战死疆场。在明金战争史上,刘爱塔是弃金投明级别最高的将领。这是明朝在辽东实施最成功的间谍战,对辽东战事起到积极深远的影响,努尔哈赤受到沉重打击。
后来,袁可立因得罪阉党弃官归乡,晚年崇道,在故里睢州建袁家山;崇祯六年(1633年)去世。崇祯朝首辅孔贞运在为袁可立盖棺论定时不无惋惜地指出“使天假数年,则公将奋谋决策”,必能“以抒我皇上东顾之忧”。
(242)
袁家山鸟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