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佛教智慧经典语录

你可能正想要阅读佛教智慧经典语录,想要了解佛教智慧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豆豆语录网精心整理了佛教智慧经典语录的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阅读,那么,下面这些佛教智慧经典语录内容,如希望是您喜欢的。



佛教智慧经典语录



我想,你主要是想问怎样通过修行来提高自已的智慧吧? 佛,就是智慧的意思。信佛、念佛、修佛就是提高自已的智慧。所以,佛门的所有修行法门都可以提高智慧。也有二个更具体的法门:1、文殊菩萨叫大智文殊,有文殊智慧心咒。念南无大智文殊菩萨、或者念文殊智慧心咒,可以迅速提高智慧;2、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就是智慧的意思,波罗蜜多:就到达彼岸的意思。常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或者常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能迅速提高智慧。 祝你学有所成 阿弥陀佛

佛教智慧经典语句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语出〈阿含经〉。
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圣谛。何等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
——语出〈杂阿含经〉
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得解脱,解脱者真实智生: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语出〈杂阿含经〉
佛告比丘:“有八正道,能断爱欲,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语出〈阿含经〉
一切为天下,建立大慈意,修仁安众生,是为最吉祥。
《法句经·吉祥品》
爱人如爱己,率已以随人。
《四十华严》卷十二
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名大舍。
《涅盘经·梵行品》
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随成就众生净,则佛土净。
《维摩经·佛国品》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法句经》

佛家所有经典语录_百度知道 window.alogObjectConfig = { product: '102', page: '102_3', monkey_page: 'zhidao-ques', speed_page: '3', speed: { sample: '0.02' }, monkey: { sample: '0.01' }, exception: { sample: '0.01' }, feature: { sample: '0.01' }, cus: { sample: '0.01', custom_metrics: ['c_sbox', 'c_menu', 'c_ask', 'c_best'] }, csp: { sample: '0.02', 'default-src': [ {match: '*bae.baidu.com', target: 'Accept,Warn'}, {match: '*.baidu.com,*.bdstatic.com,*.bdimg.com,localhost,*.hao123.com,*.hao123img.com', target: 'Accept'}, {match: /^(127|172|192|10)(.d+){3}$/, target: 'Accept'}, {match: '*', target: 'Accept,Warn'} ] } }; void function(a,b,c,d,e,f,g){a.alogObjectName=e,a[e]=a[e]||function(){(a[e].q=a[e].q||[]).push(arguments)},a[e].l=a[e].l||+new Date,d="https:"===a.location.protocol?"https://fex.bdstatic.com"+d:"http://fex.bdstatic.com"+d;var h=!0;if(a.alogObjectConfig&&a.alogObjectConfig.sample){var i=Math.random();a.alogObjectConfig.rand=i,i>a.alogObjectConfig.sample&&(h=!1)}h&&(f=b.createElement(c),f.async=!0,f.src=d+"?v="+~(new Date/864e5)+~(new Date/864e5),g=b.getElementsByTagName(c)[0],g.parentNode.insertBefore(f,g))}(window,document,"script","/hunter/alog/alog.min.js","alog"),void function(){function a(){}window.PDC={mark:function(a,b){alog("speed.set",a,b||+new Date),alog.fire&&alog.fire("mark")},init:function(a){alog("speed.set","options",a)},view_start:a,tti:a,page_ready:a}}(); void function(n){var o=!1;n.onerror=function(n,e,t,c){var i=!0;return!e&&/^script error/i.test(n)&&(o?i=!1:o=!0),i&&alog("exception.send","exception",{msg:n,js:e,ln:t,col:c}),!1},alog("exception.on","catch",function(n){alog("exception.send","exception",{msg:n.msg,js:n.path,ln:n.ln,method:n.method,flag:"catch"})})}(window); !function(document, window){ var log = { list: [], host: 'https://' + location.host + '/api/httpscheck', log: function(param) { var a = []; for(var k in param) { a.push(k + '=' + param[k]); } var msg = a.join('&'); if(~this.list.indexOf(msg)){ return; } this.list.push(msg); var img = new Image(); var key = '_ik_log_' + (Math.random()*2147483648 ^ 0).toString(36); window[key] = img; img.onload = img.onerror = img.onabort = function() { img.onload = img.onerror = img.onabort = null; window[key] = null; img = null; }; img.src = this.host + '?' + msg; } }; function HTTPSWarningLog(){ this.selector = [ 'link', 'script', 'img', 'embed', 'iframe' ]; this.warningCounter = 0; this.init(); }; HTTPSWarningLog.prototype = { init: function(){ this.fetch(); }, fetch: function(){ for(var tags = this.selector, i =0, len = tags.length; i < len;i++) { this.getTag(tags[i]); } }, getTag: function(tag) { var domList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tag); if(!domList.length) { return; } for(var i = 0,len = domList.length;i alog('speed.set', 'ht', +new Date()); 百度首页 登录 注册 商城 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采购 地图更多» 搜索答案 我要提问 // 搜索框可用时间打点 alog && alog('speed.set', 'c_sbox', +new Date); alog.fire && alog.fire("mark"); 佛家所有经典语录  我来答新人答题领红包 首页 在问 全部问题 娱乐休闲 游戏 旅游 教育培训 金融财经 医疗健康 科技 家电数码 政策法规 文化历史 时尚美容 情感心理 汽车 生活 职业 母婴 三农 互联网 生产制造 其他 日报 日报精选 日报广场 用户 认证用户 日报作者 芝麻团 认证团队 合伙人 企业 媒体 政府 其他组织 商城 手机答题 我的 // 导航可用时间 alog && alog('speed.set', 'c_menu', +new Date); alog.fire && alog.fire("mark"); 百度知道 > 无分类 佛家所有经典语录 佛家所有经典语录,希望众人,能给自己心灵的慰藉。... 佛家所有经典语录,希望众人,能给自己心灵的慰藉。 展开  我来答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经典语录 佛家 搜索资料 提交成功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继续回答不再提示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 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继续回答不再提示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加入团队,和一群志同道合之人相结识,一起帮助更多人

请先选择一个要加入的团队 // 提问区域可用时间 alog && alog('speed.set', 'c_ask', +new Date); alog.fire && alog.fire("mark"); 10个回答 #热议# 黄子韬宣传鹿晗吴亦凡新歌,“归国三子”还会爆火吗? F.context('answers')['3178954028'] = {uid:"327373014",imId:"d6507375706572b2ccd5f1bbaa8313",id:"3178954028",userName:"super蔡振华",userNameEnc:"super%B2%CC%D5%F1%BB%AA",user:{sex:"1",iconType:"6",gradeIndex:"20",grAnswerNum:"1107187",isAuth:"0",authTitle:"",isUserAdmin:"0",userAdminLevel:"",userAdminTitle:"",userAdminType:"",isFamous:"0",isMaster:"0",goodRate:"99",isFromBusiness:"110791",business:{businessId:"110791",cid:"110",name:"百度文库精选",uid:"327373014",uname:"super蔡振华",siteUrl:"https://wenku.baidu.com/",slogan:'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main:"",imgUrl:"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a504fc2d5628535088d6bbe9eef76c6a6ef63c4",intro:'',type:'0'}},isAnonymous:"0",isCurrentUser:"0",mapUrl:"",refer:"",replyAskNum:"",threadId:"12715816113",hasComment:"0",qid:"1638182430521456820",raid:"",recommendCanceled:"0"}; F.context('answers')['3178954028'].user && F.context('answers')['3178954028'].user.business && (F.context('answers')['3178954028'].user.business.insType = 1); F.context('answers')['3178954028'].encodeUid = 'd6504069236f25705e798313'; F.context('answers')['3178954028'].ext_pack = {"author_source":"u5faeu7b11u7684u773cu775bu91cc","business":{"businessId":"110791"},"doc_id":"99715316","doc_type":"1","ignore_spam":"15","is_doc_delete":"0","mode_begintime":"0","mode_qtype":"0","op_uid":"0","partner":[],"wenku_id":"c53f94cb050876323112128b"}; F.context('answers')['3178954028'].bit_pack = {"is_recommend":"0","wap_flag":"0","is_pic_contained":"0","media_flag":"0","help_flag":"0","anonymous":"0","is_really_anonymous":"0","level_new":"1","comment_flag":"0","in_mis":"0","auto_recommend":"0","content_rich_flag":"0","prior_flag":"0","hidden_flag":"0","rec_canceled_flag":"0","mis_flag":"0","file_flag":"0","read_flag":"0","is_challenge":"0","ikaudio_flag":"0","mavin_flag":"0","is_delete_lock":"0","authentic_state":"0","is_compulsory_best":"0","dynamic_stick_flag":"0","video_flag":"0","vote_affirmative":"0","vote_negative":"0","is_video":"0"}; 百度文库精选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020-03-09 百度文库精选 向TA提问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微笑的眼睛里

经典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经典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 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经典三:一切皆为虚幻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经典四: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

佛教没神。佛不是神。佛教的智慧是看破世间的一切现象都不是真实。问题是,超出了如梦如幻的现象后,到底有没有一个超然“真实”? 数百年来,“有宗”和“空宗”一直在争论。但即使有一“真实”(有宗),那“真实”也不是一般人心目中的“神”。我想,会比较象道家的“道”或儒家的“天道”吧?

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佛说: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ぷ╮人生╭ぷ╯
佛说:让我普渡芸芸众生
佛说: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佛说: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佛说: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佛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说: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佛说: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
??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佛说: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故有心结,人就陷入“无明”状态中,从而造下种种惑业。
??佛说:放下红尘之事得人间大道!好淬炼舍利子得正菩提!浑忘世间一切烦恼。风声,雨声,一世的相思。涅磐,顿悟,一世的禅锋。
??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佛说:每一滴水都是海。人因有自我,便产生了痛苦!由自我的观点产生了过去、未来,产生了好、坏、顺、逆,人一直活在企盼与欲望中。当小我消失变成无我时,
那滴海水即溶入了海洋而得到了自在
??佛说:不可因传说而信以为真;不可因经典所载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传统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逻辑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根据哲理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权威而信以为真。人藉着自己一生的实践可揭示一切的秘密,而你是自己最好的裁判。
??佛说:地狱在哪里?地狱在我们的身心里。我们由于欲望难以满足,而产生贪欲之渴与憎恨不满之火,焚烧我们的身心。 期求解脱之道的人,亦必须远离欲望之火。就像背负号草的人见到野火须走避一样......
??佛说:见到美色,唯恐心受到诱惑、连忙把眼睛挖出来是愚蠢的行为。因为心才是受诱惑的主角,邪恶之心如能斩断,作为配角的眼睛就不会输入邪恶了。
??佛说: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他们才会变得不快乐......
??佛叹道: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 佛说:宇宙与人,皆有五类:色、受、想、行、识,合为五蕴。物质世界的五蕴炽盛,引诱着人的五蕴炙盛,于是种种贪欲翻卷了起来,将人掀入欲望的三千弱水之中,一沉一浮。所谓的只取一瓢饮,成了昏黄卷册中一句死气沉沉的偈语,丧失了当年棒喝震耳的亢然音效。那一根空心的芦苇,再渡不起我们沉重的身躯。
??佛说: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佛说:皮囊好恶,原是无常。
??佛说:人应该学会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佛说:出世间
??佛说: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佛说:苍生难渡
?╰ぷ╮道╭ぷ╯
??佛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佛说:道是修行,魔是心魔。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佛曰
曾经接触过这样一句话“悟道在拈花一笑之间,一念可以成佛,一念可以成魔”。人是这样的,心里会老有一种所谓“心魔”的东西困扰着我们,就像我,有时候老担心自己会做出很不寻常的坏事来,那些太冲动做出傻事的人,估计就是在那一念的把握不当吧。今天看了些佛学的东西,才发现那些哲理的东西能使人的心灵静下来,或许是心血来潮,就收集了一些经典的放到这里来。
---- 雨帆
佛曰 人生在世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
经典佛曰
佛曰- -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佛曰-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 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佛曰: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 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佛曰: 一切皆为虚幻
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佛曰:为何不必?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佛曰: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问曰:“为何人有善恶之分?”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
佛曰:“寻找自我。”
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问曰:“人为何而活?”
佛曰:“寻根。”
问曰:“何谓之根?”
佛曰:“不可说。”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 佛教里的智慧之神? 还真的够神! 其实,佛教是不是宗教? 就如,道教是不是宗教? 那,儒家可否算是宗教? 这样的话,我的老师们也可谓教主?

如果是佛菩萨,那么菩萨应该是“文殊师利菩萨”,佛的话,无不是大智慧,无不管大智慧。 天神方面的还是有的,主要是天龙八部中天部的天神,似乎是“菩提树神”,当然东岳帝一类道教的神仙也慢慢融入佛教,其中东岳帝似乎也管一些。(这些不太拿的准了,具体想知道查百度百科吧,“天龙八部”这个词中有具体解释)

1、人生中唯一不变的,就是什么都在变。位高权重的,突然会一落干丈;生死相许的,竟然会势同水火;合家欢聚的,终究会曲终人散;寿比南山的,退早会撒手人寰。所以,一切的美好都难逃变化,变化就会带来痛苦,这即是佛给我们揭示的“无常皆苦”。

2、如果你把每天都当成生命最后一天来过,那么,错误的追求自然而然就消失了,并知道什么对自己才是最有意义的。

3、如今很多人莫名其妙地生在这个世界,在压力、痛苦、竞争中无可奈何地活着,最后又万般不舍地抛弃最珍爱的一切,融入茫茫的轮回大海。真是可怜!

4、佛陀,并不是造世主,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死荣辱;而是一位好老师,将他自己所洞彻的万法实相,慈悲地告诉我们,引导我们懂得取舍,并最终也像他一样具有通达一切的智慧。

5、天底下没有真正的坏人,只有做了错事的人;没有真正恶心的人,只是观念出了差错。

6、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接触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第一所学校就是自己的家。假如父母没有给孩子灌输正确的道德之水,那孩子的“根”就会出问题。以后就算他读的大学再好、得的学历再高、赚的钱再多,也无法长成一棵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给芸芸众生带来绿萌的清凉。

7、佛教中提倡什么样的生活呢?不能穷奢极欲、挥金如土;也不能衣食无着、极度拮据。而应选择中道,在维持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学会知足少欲,不要纵容自己的欲望,让自己成为欲望的奴隶。

8、很多人一直认为,钱财越多,快乐越大。其实这是一种错觉。钱财多了,需要担惊受怕的事情也多,正如佛教大德所言:“有一条茶叶,就有一条茶叶的烦恼;有一匹马,就有一匹马的痛苦。”同样,有一辆车就有一辆车的烦恼,有一栋房子就有一栋房子的痛苦。你看是不是这样?

9、把不如意的事当成是有意思的体验,就会有不同的收获。

10、有些人崇尚奢华、追逐名牌,认为这是一种生活品味,以此可体现自己的不凡。但在拼命追求外在华丽的同时,他们往往忽略了内心的修养。一堆高档名牌堆砌下的,并不是高雅,是一颗颗攀比心。香奈儿(CHANEL)的创始人香奈儿女土曾说:“真正的奢华,是内外兼修。”愿这句话能给有些人带来一点启示!

11、在人生中,虽然也会有一些快乐,但它往往是短暂的、稍纵即逝的。所以,快乐只是偶尔的点缀,却不是人生的底色。曾国藩也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12、认识痛苦、正视痛苦,才能解決痛苦。不然,一味地蒙蔽自己、以苦为乐,那永远也离不开痛苦。其实,佛陀不仅仅告诉了我们人生皆苦,还告诉了我们这些苦是怎么来的,又该如何彻底消除,才能获得最究竟的快乐?这就是佛陀当年出家的目的,也是佛教的主要内容。

13、幸福人生要有“三Q”:“IQ”学习能力、“EQ”情绪管理能力,以及“MQ”道德的品质,后者即帮助人、利益人、关怀人。

14、人生在世,除了生死,其他都是闲事。

15、医生给你治病,你只拿着药方却不吃药的话,自己的病也好不了。同样,有些人给你指明人生的道路,你只是听听却不去做的话,自己的痛苦也难以消除。

我就是“遇苦眯眯一笑,胜过珍宝万千”的眯宝!今天你“眯”了吗?

(一)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眼睛有病 空中见花 花为幻化 说生说灭 皆是颠倒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色不二 性相不二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叫我们不要胡思乱想 现量见物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空性圆融 万法无碍 一一相 皆具无量义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因果循环 六道轮回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无相为体 相用无穷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迷者为苦 觉者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空性为体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 谁入地狱。
地藏法门 诸佛之师
(二)人类殊胜,人身难得
  尔时有一比丘白世尊言:“三十三天云何得生善处?云何快得善利?云何安处善业?”世尊告曰:“人间于天则是善处,得善利者生正见家,与善知识从事,于如来法中得信根……。”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人为天善处,良友为善利,出家为善业,有漏尽无漏。
  比丘当知:三十三天着于五欲,彼以人间为善趣,于如来法得出家为善利而得三达。所以然者,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
  《增一阿含经》卷二六《等见品》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我今当以何食饭如来乎?为用人间之食,为用自然无食?”世尊告曰:“可用人间之食用饭如来,所以然者,我身生于人间,长于人间,于人间得佛。”
  《增一阿含经》卷二八《听法品》
  佛告比丘:“阎浮提人有三事胜(贝*贝/隹)尼人,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以此三事胜……弗于逮,……胜郁单越(3)…··胜饿鬼趣,……胜龙、金翅鸟,……胜阿须伦,…胜四天王,……胜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
  《长阿含经》卷二十《世纪经》
  人是福田,能生一切诸善果故··*如是一切贤圣道果,皆依于人而能修证。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四十华严》卷十二
  汝等于是广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
  《无量寿经》卷下
  云何人趣……名末奴沙?…··于种种工巧业处而得善巧,以能用意思惟观察所作事故,名本奴沙……有说:能寂静意故名为人,以五趣中能寂静意,无如人者。
  《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
  何故人道名摩拏沙?此有八义:一聪明故,二为胜故,三意微细故,四正觉故,五智慧增上故,六能别虚实故,七圣道正器故,八聪慧业所生故。
  《立世阿毗昙论》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四十二章经》
  若优婆塞虽得人身,行于非法,不名为人。若得信心,能作福德,善修正念,现一切法皆是无常、无我我所,于一切法心无取着,见一切法不得自在,生灭苦空,无有寂静。人身难得,虽得人身难具诸根,虽具诸根难得正见,虽具正见难得信心,虽得信心难遇善友,虽遇善友难闻正法,虽闻正法难得受待,能如是观,是名人身。
  《优婆塞戒经》卷六《五戒品》
  不知三世事,亦寡法财宝,饱暖恣欲心,人形畜无别。
  《四十华严》卷十二
  若人寿百岁,远正不持戒,不如生一日,守戒正意禅。
  若人寿百岁,邪伪无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学正智。
  若人寿百岁,懈怠不精进,不如生一日,勉力行精进。
  若人寿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惟佛法要。
  《法句经·述千品》
  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
  若人寿百岁,奉火修异术,不如须臾敬,事戒者福胜。
  《法句经·教学品》
  要想永久受苦,与永久得乐,均视此身。
  寂天《人菩萨行论》
  此十分难得之清净人身,如果用它来作罪业和恶行之工具,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此难得暇满的人身,不用它来学佛,而让它白白地空过死去,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在这个恶浊短暂的世界上,把自己的生命全部消耗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冈波巴《宝鬘集》 若你真心参悟,便会自寻,且一句即可受用一生,何苦强求所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从您这个问题可以看出,佛教流传至今,在社会大众中的观念中,佛教被曲解成了一种多神崇拜、甚至类似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好像那种民间信仰的,求财有财神、求官有禄星、求寿有寿星似的。佛法被曲解这种现象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成因,在此就不提了。我们就简单地说说,用佛教观点怎么理解智慧的问题,搞清楚这个,你就会明白什么是“智慧之神”。   佛法讲缘起,万事万物皆有因缘--内至身心性命、见闻觉知,外至大千世界、社会万象,所有现象的发生都有其因缘条件,同时每一现象又构成其他现象产生或维持的因缘条件,用唯物主义的话说,就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孤立地存在。 尽管世间人通常认为智慧内涵很丰富、很玄虚,但在佛教中,一个人在各种环境、情境下所表现的智慧,也同样离不开因缘。  佛学中各流派对智慧有许多种分析、分类方法,最简单的一种是把智慧分为三种: 1、闻所得慧。“闻”就是指学习、获取信息。这种智慧是由直接掌握相应的知识所成就。 2、思所得慧。“思”就是指思考、推理、演绎、假设等思想活动。这种智慧通常是在“闻慧”的基础上,在足够的知识储备基础上,把有关知识汇入思想的熔炉,经过冶炼,而产生的心得,往往是对已掌握知识的延展和提炼、是超越和发展,是发前人所未发。   3、修所得慧。“修”是指佛教提倡的禅观(禅定通常包括止观,但“止”只是辅助,“观”是产生智慧的根本)训练。通过禅观修行,会引发一种称为毗钵舍那(译为内观智慧)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人看清心的运作,看清念头的生灭结构,看清烦恼是如何产生的,看清轮回苦的根本--这是出世间智慧,这种能力强大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度脱烦恼苦海、超越生死。  内观智慧不但可以超越烦恼生死,而且这种能力可以彻底改变心灵品质,从而就可以在闻思能力上得到极大助益,加强闻思智慧的能量。所以说出世间智慧可以促进世间智慧,但世间智慧对出世间智慧没有这种作用。当然,修慧的获得需要戒、定修持作为因缘,如同闻慧需要学习作为因缘、思慧需要知识储备作为因缘一样。   同样,闻慧的前提是有学习的动力、学习的能力、学习的身心条件和外界物质条件,这些内外因缘缺一不可。而这些东西,属于佛教中所说的“福德资粮”的范畴了;修慧的前提是能如法受戒、持戒,能具有佛学闻思慧基础,具有修行止观的内外因缘,这些也都受制约于福德资粮。  所以,你看慧是离不开福的,没有福报,智慧也无法获得。 我们言归正传,如果像社会上流行的说法,文殊是智慧菩萨,观音是救苦救难的,地藏是负责超度的,药师佛是专门治病的……,如果按这种分工的逻辑,那是把福和慧都分离、都割裂了,根本不符合缘起法的精神,所以这是人们的误解,实际上大乘佛教中这些佛、菩萨的形象不是这个意思! 那是什么意思呢?在大乘佛教中每种佛、菩萨形象,表达是一种理念--一种修行方式,用现代话将就是一个生活方式的代表,一种style,一种“型”,一种模式。  其实这些模式只是表面上的区别,那是为了迎合众生不同的口味(就像草莓味冰激凌、香草味冰激凌、巧克力冰激凌似的),其实你吃下去的东西都是差不多的,都是戒定慧,闻思修,止观禅,境行果。 就拿文殊菩萨来说,祂在大乘佛经中主要代表“般若中观法门”,这种法门的特点就是广泛运用“空观”来对治烦恼,在戒、定、慧,无论在修福还是修慧,都侧重这个路子,而因为般若在六度中被称为智度,所以文殊号“智慧第一”。  而弥勒菩萨在大乘佛教中主要代表“瑜伽法门”(唯识学),如此等等。一个人只要秉承自己的本尊的“型”(就像现代追星族那样努力在思想行为上与偶像接近)、修持适合自己的法门,就是修福,就是修慧,就是修止观禅定,这一切就全有了!而不是需要什么时,去分别拜什么神,那不是佛教的精神。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