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关于杨志的经典语录

关于杨志的经典语录内容,豆豆语录网这里有不少,而这一篇关于杨志的经典语录的内容是我们豆豆语录网经过多次整理,最终挑选出来的关于杨志的经典语录内容,方便您的阅读与学习,希望对您有用。



关于杨志的经典语录



 第十一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二回 青面兽北京斗武 急先锋东郭争功
 第十五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十六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七十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惊恶梦
  第七十一回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宋公明慷慨话宿愿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关于杨志的经典语句



在充满了亡命徒的梁山上,青面兽杨志的性格是别具一格的,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怂”,在面对难以克服的困难时,他总是想着逃避。比如一开始押运花石纲,黄河里翻了船,他不想着承担责任回去报告,直接跑路了。后来押运生辰纲,半路被晁盖等人智取,他觉得没脸去见梁中书,还是选择了跑路。小说第七十回,梁山攻打东昌府,杨志对战没羽箭张清,被一石子打在盔上,又是吓得“胆丧心寒,伏鞍归阵”。在人们的印象中,梁山好汉追求的都是铁骨铮铮,倒驴不倒架,脑袋掉了不过碗大个疤,杨志这么“怂”的表现,实在让人瞠目结舌。继续深挖的话,我们还会发现杨志性格中的其他阴暗面。比如他是一个没朋友的人,在整部书中,似乎都没有看到他和别人倾心相交的时刻。在第十二回,他求官被高太尉拒绝后,盘缠使尽,无奈只能卖刀——不要忘了,他当年的官职是殿司制使官,工作单位就在东京,所以梁中书会说以前就认得他。然而在工作这么多年后,他却连一个能够求告的朋友都没有。后来上了二龙山,杨志和鲁智深、武松一起落草,鲁武二人发展出了亦师亦友的关系,而杨志与他们之间似乎也没有很深入的互动。杨志还是一个不快乐的人。在小说中,水浒好汉们大多都曾经爽过,像宋江总是和好汉们在酒桌上谈笑风生,像武松曾经享受过打虎英雄的无比荣耀。而杨志呢?他的形象总是那么郁郁寡欢。他的快乐时光是在什么时候呢?也许是受梁中书赏识的那段时光吧?然而接下来就可以用《大话西游》的台词来形容了:快乐总是短暂的,换来的却是无穷无尽的痛苦。除去小说结尾部分,杨志还是水浒好汉中少有的想过自杀的人。在生辰纲被劫后,他欲要就冈子上自寻死路,跃身一跳。猛可醒悟,拽住了脚,寻思道: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遇事爱逃避、人际关系很一般、精神状态经常抑郁、有过悲观厌世时刻又于心不甘,这就是杨志的主要性格特征。这样的人放在今天,大家肯定会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心理上出了问题的人。那么杨志的心理问题主要在哪里呢?我很喜欢的一部美剧《无耻之徒》,讲得是一个底层“人渣“家庭的喜怒哀乐,这一家人总是要“作”,总是要坑蒙拐骗,总是要把事情往坏的一方发展,总是拒绝像普通人一样追求成功。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都近似于“自毁型人格“,这是一种偏执的人格障碍,总是无休止的去逃避本来必须做的事,潜意识中总是期望事情发展为最差结果,总是一步步的把自己推向自我毁灭的地步。杨志的性格特征,就与这种人格颇有几分相似。比如自毁型人格总喜欢把事情搞砸,而杨志的奋斗历程就是一次次的失败。运送花石纲失败的细节究竟为何,小说里没有描写。但押运生辰纲的过程可以看到,杨志对军士们的严厉与刻薄,显得非常之“作”,似乎在故意把人心往散了搞,最终让整个押运队伍离心离德。而根据相关心理学论述,这种“不信任“正是自毁型人格的伪装,通过这种“作“让对方难以忍受,最终把事情搞砸,末了还要制造出一个是对方背叛了自己的解释。这样的故事,在一些男女的感情折腾中也经常上演着。自毁型人格的情绪和行为总是会极端化,对自我认知比较模糊,人际关系容易恶化,所以很难发展起长期稳固的亲密关系,“没朋友”的杨志也正符合这一特征。如果运气好处于顺境甚至遇到了幸福的话,自毁型的人就会觉得不真实,就会开始作死。话说杨志在梁中书处被赏识,这应该是他人生中少有的快乐时光吧,然而他马上又开始“作”了,梁中书命他押运生辰纲,因为配备不合己意,他就一而再的喊着撂挑子,一副“傲娇“姿态。这样的下属,在上级心目中会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正因为容易极端化,自毁型的人会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容易突发愤怒和暴力倾向,从而搞出一些难以收拾的局面,为自己铺就毁灭之路。从这个意义上看,杨志卖刀杀牛二,正是一起自我毁灭式行为。面对牛二的无赖纠缠,他本可拂袖离去,然而他又一次做出了最糟的选择,让自己的人生境地进一步难以收拾。话说当初第一次上梁山时,王伦曾劝杨志入伙,杨志托词说还要上东京找个亲眷,但后来在东京根本就没这事。现在看来,也许牛二倒可以看做他的一位“亲眷”,因为看这哥们作死的劲头,倒很像是另一位自我毁灭者了。自我毁灭取向的理论最早出自弗洛伊德,他提出了人有两种本能,一种是生本能,另一种是死本能,这是一种走向死亡,回到一种古老的、初始的状态的冲动,睡眠与死亡,正像是黑暗、温暖而平静的子宫,没有压力,没有冲突,让人能够逃避一切痛苦。自我毁灭式的人格,正像是一种不愿当输家的心理防御,当人的自我评价和现实总是不符,当人生总是面对否定和失败时,人就容易走上自我毁灭之路。从小说中来看,杨志的人生正是如此,对自我的高度评价和现实之间的反差,让他总是心心念念纠结不已。在水浒中,杨志好几次提到祖先和父母。难怪,因为他的祖辈名头非常辉煌,所以能让他充满骄傲的说出“洒家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能让他的心中想着:“王伦劝俺,也见得是,只是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点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然而,也许正是祖先的荣耀,又给了他莫大的压力,一方面是心里想要博取配得上祖先的功绩,一方面却是现实中的种种困境和败局,这种纠结和惭愧,也许正是促成他自毁型人格的最重要原因。前面说过,杨志是水浒好汉中少有的想过自杀的人,然而他又不会去自杀,这正是自我毁灭性人格的一大纠结,因为他们真正想要的是失败,而不是死亡。与自杀者相比,自我毁灭者必须时时想起亲友等自己必须负责任的人,想起自己辜负或逃避着责任与期望。在东京走投无路之时,杨志卖起了祖传宝刀,这是一个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举动,象征着他在辜负祖宗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心中的纠结与压力又加重了一分。从朝廷武将到失败的逃兵,从杀人犯到配军,再到二龙山占山落草做二当家,最后上梁山当了一个普通头领,杨志的人生之路离祖辈的期望越来越远,一步步的下滑着。在刚上梁山的第六十回,宋江曾经排过一回座次,关于他的排位是这样的:前军寨内,第一位李应,第二位徐宁,第三位鲁智深,第四位武松,第五位杨志。请注意,在此前的二龙山上,是鲁智深坐头把交椅,杨志排二,武松行三。然而一上梁山,宋江的结义兄弟武松就排到了杨志前面。在后来七十一回的水浒好汉终极座次中,两人之间继续保持了差距,武松排第十四,杨志排第十七。面对这样的反差,杨志的心里会有什么反应呢?书里没有描写,但就算有反应,他的选择想来也只能和以前一样“怂”,那就是逃避吧。有学者曾经说过,水浒是一部悲剧,重点在于描写英雄们的一步步沉沦,杨志自毁型的人生道路正是如此。在好汉们的最后结局中,外向的武松伤于外人,内向的杨志林冲病因自身,忠于朝廷的宋江被朝廷毒死,忠于宋江的李逵被宋江毒死,算计别人的吴用最终选择自杀……由此来看,水浒主要人物的死法似乎都寄托着作者一定的用意。也许,他们都是在一步步把自己送上自我毁灭之路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