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慈悲 路内经典语录

当我们要了解一些慈悲 路内经典语录的时候,豆豆语录网已经为您备好了这些慈悲 路内经典语录的内容,等待您的翻阅,相信这些慈悲 路内经典语录的相关信息会是您正想要阅读的经典语录。



慈悲 路内经典语录



慈悲 路内经典语句



1

他叫路小路

路内获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小说家奖|

他叫路小路在浑浑噩噩的20岁,理想是进入化工职大最终成为一名宣传科干事。

现实却是20岁的路小路高中毕业进入了戴城糖精厂从钳工做到电工,从电工又惨遭降级,成为糖精操作工,经历了荒谬与滑稽的生活。

在工厂中美丽的厂医白蓝成为他的秘密爱人,白蓝终究还是离开戴城,出国。路小路最终也读夜大,辞职,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

路小路的故事总是甜蜜之中带着忧伤却又不会残酷,更不绝望,读者在微笑之中阅读,却又忍不住悲伤。如果把人生的20岁比喻为一条河流,那么20岁的路小路就是那一条随波逐流的船,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

这个路小路是作家路内《少年巴比伦》的主人公,也是路内前半生的影子。失业找工作,失业找工作,19岁技校毕业进入工厂的路内这样的经历几乎成为了他的常态。浑浑噩噩看不清未来的路。

路内|图片源自网络

2

年轻一代学历最低的作家

路内曾经自嘲,他是年轻一代作家中学历最低的作家,只是技校毕业,19岁进入工厂成为一名工人。因此路内和很多青睐大学,青睐高中的作家不同,他的作品或是技校生或是工厂的小职工。更有人说路内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之上为技校生正名。

工厂生活总是单调而乏味,闲暇时光工厂的图书馆成了消磨时光的最好地方路内正是在这一地方完成了自己的文学启蒙。

或许是条件的限制或许是兴趣的使然。路内的阅读经验和许多作家不同,他们偏爱西方的文学作品,路内却更加钟情于苏童等人的先锋小说。其实在现如今路内的作品之中依旧可以发现王朔和王小波的影子,兼具王小波的诙谐幽默和王朔的雅痞风流常常令人拍案叫绝。

3

70后最好的作家

有人说路内是70后最好的作家,为了严谨还是加上之一吧。

2006年34岁路内应出版人的要求写一部畅销小说,失败了!首印150000册最初没有卖完。

但就是这样一部失败的畅销书却被赫赫有名的《收获》杂志刊登,在严苛的豆瓣给出了8.6的评分要知道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在豆瓣也只是给出了8.3的评分。同名改编电影《少年巴比伦》也获得了6.7分的评价。

被收获刊登了《少年巴比伦》的路内一发不可收拾,九年时间创作出了6部长篇小说,全部刊登于《收获》及《人民文学》。这是许多作家一生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但是路内的成功不是偶然,宅男路内的生活没有太多的爱好,谈论小说创作小说几乎成为了路内生活的全部,为此他付出了所有工作之外的热情。

除了爱好生活的沉淀无疑也是他作品成功的一个因素,他的很多作品都是类似于自传的写法。虽然这是小说,故事中有的故事是作者亲身经历有的故事是作者耳濡目染,也有的故事是作者编造,但是这一切都建立于路内自身从钳工,维修电工,值班电工,操作工,仓库管理员,营业员,会计,小职员,电脑设计,小贩,播音员,摄像师,广告公司文案,公关公司老板,等等一系列生活的经历。

4

慈悲,悲慈

2014年《天使坠落在哪里》结笔。路内终于完成了70万字的追随三部曲。路内完成了回溯或者部分的虚构自己的青春。

但是路内却没有停滞,他再次以工人为主人公创作出一部长篇《慈悲》不同的是这一次没有了路小路。故事发生的年代也由自己身处的时期变成了他父亲生活的年代。

比较《慈悲》和“追随三部曲”无疑路内的作品取得了突破和 进步。豆瓣也给出了一个8.1分相对较高的评价,甚者有人将路内的《慈悲》和余华的《活着》相提并论。

无疑路内在《慈悲》一书中视角比《少年巴比伦》更加宏观除了小人物自身的命运也看到了大时代对普通人的影响,显得更加的精准节制。

《慈悲》这部小说全篇12万字,不及茅盾文学奖参评13万字的底线。于是路内的《慈悲》有时也被定义为中篇小说。但无论中篇还是长篇《慈悲》无疑都是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读者和作者都没有水生的人生际遇,却不难与水生建立一种命运共同体,将自己代入水生的故事。阅读的那一刻自己仿佛就是主人公。

《慈悲》是一部一口气可以读完的作品,却也是一部读了一定会有思考和思索的作品。

5

业余作家的专业写作

类似冯唐的“非专业”写作,写作也不是路内的主业,他的工作是在广告公司做创意总监。他总是利用业余的时间创作,但是却创造了许多专业作家难以企及的高度。

岁月正当时,70后的路内正处于人生的芳华。愿他继续追随文艺的旅程,为我们带来更多值得期待的作品。

作者简介:

渝溪小鬼,本名钟巍,重庆人,自由文字爱好者。爱翻书,偶尔写字,作品散见于网络。对生活相信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哮喘。同时对生活有一种明知没有结局依旧相信奇迹的偏执。

(我们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删除)

我来转一篇在豆瓣阅读上的精彩书评,作者: 疯猴勿杀 原标题: 【雨枫试读】何解“慈悲”?

如果说我对这本书的阅读兴趣是因其封面所挑动起来的,那样会不会显得很肤浅。

路内,国内年轻作家,在阅读这本书之前看到这个名字时感觉很熟悉,想是看过他的作品,但看了他的简介之后,又完全没印象...... 说来惭愧,国内作家的作品这些年看得相对少些,其中小说类就更少些。喜欢的也只有鲁迅、钱忠书、沈从文而已,沈从文先生算是其中顶顶喜欢的一个。其余的只读过王小波、王朔、余华和苏童等。

《慈悲》一开读,我第一反应是这个背景与风格是多像余华啊,心里顿时咯噔一下,记得N年前看《活着》的时候,心里难受了很久,如今压力都快把人压爆了,我实在提不起精神看这么一本书,那个未曾经历的年代,与我又有何干? 遂放下“慈悲”三日不管不顾。

在看掉一本《童年与故乡》后,终于还是重新翻开了此书。 一口气看掉一百多页,看到水生和玉生带着复生回石杨找土根的地方,才将书放下来喘口气开始慢慢回味。 《慈悲》的开篇风格确实让人容易想到余华,但两者终究是不同的。

对于小说里的背景所处的时代变迁有大致了解,可作者想在其中表达的“人性”,“艰难时世中人性的良善,隐忍的生以及沉默的爱”,我眼拙心盲,终究没看出多少,可能同类题材看多了,很难被打动。 加上《慈悲》本身时间就跨度长,场面铺大了,急于想表达的太多,结果收不回来。叙述的节奏倒是快,但是有点赶,导致人物血肉不足,故事的根基不稳。 感觉作者是想表达什么,可又时时有种“说了半天,你到底想说什么”的疑惑。

记得看《活着》的时候,心酸得眼泪横流,对人物的境遇感到五味杂陈,同悲同喜且回想很久。即使是一个再讨厌、可恨的人,在余华的笔下终究也活得有血有肉,让你相信他真实存在过。 而在《慈悲》里我找不到一个这样让我阅读过后能琢磨出味儿的人。 如果勉强说一个算得上不错的人物,那应该就是水生的“师父”了,可惜死得早。

这本小说不长,短短二百多一点的页数,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始终没忘记“慈悲”二字,但直看到结尾,我也没想明白这二字与这个故事有什么关系,甚至脑袋里不时窜出“这个人物是不是脑残!是不是欠抽!”的惊叹。 也许作者是想种一棵大树,一棵枝繁叶茂能成长百年的大树,但坑挖得太深,反倒把自己埋了。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纠结很久,免费的午餐还要嫌,是不是很欠扁。 书评或许可以写得再那么圆滑一些,避开缺点,无限放大优点。但是,憋了很久写不出来。“没有开心的事为什么还要我微笑?”虚伪的活着,以后尽量减少。 欣赏一幅画作,聆听一首歌曲,阅读一本书籍,百人站在不同角度生出百种观点,这一次就顺着自己的心意“胡作非为”吧,反正这点文字又影响不了什么。 若能得到谅解,这就是一点“慈悲”。

最后突然想到一点可以称赞一下的地方,去掉腰封,这本书的封面真的很漂亮!

——疯猴勿杀 4月1日愚人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