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中华礼仪孝道经典语录

豆豆语录网提供中华礼仪孝道经典语录精选内容!是不是最近刚好要想要了解或者阅读一些中华礼仪孝道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呢?在中华礼仪孝道经典语录这个语录专题里面,可能会有你需要的相关经典语录!



中华礼仪孝道经典语录



中华孝道园有全国唯一的千年孝子寺——蓼莪禅寺,有独具一格的三世孝观音文化区,更有集国祭、家祭于一体的祭祀平台。

中华礼仪孝道经典语句



8月8日,首次面向全球华人少年的最大公益行动——“传承好家风·中华小孝星”活动在深圳麒麟山庄召开全球招募大会,中华新礼乐《少年咏孝篇》举行了隆重的全球首演。

会上,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慈善企业家、“家风榜样”“孝心大使”及媒体记者等近千人齐聚,共同见证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礼乐、汉服是中华民族的特征性符号。随着大屏幕上水墨画卷的徐徐展开,数十位身着红白色汉服的小朋友走到台上,开启了《少年咏孝篇》的全球首演。孩子们典雅端庄、聪明灵动,在古典礼乐下,手执书卷,缓缓吟唱:“父爱大如天,母爱比地宽。……善德始少年,律心律于言。青竹百丈竿,稻香铺良田。年少寄梦处,父母赐良言。孝家百子篇,扬德中华园。世间千般爱,春晖万代传。”首演现场,小朋友们一字一句地深情吟唱,诠释了孝文化的内涵,赢得了现场嘉宾与观众的共鸣与掌声,并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少年咏孝篇》是由著名词作家海雷、著名作曲家简弘亦、著名音乐人涂惠源,中国主流音乐创作大师、歌曲《中国梦》《强国一代有我在》总策划、制作人孙涌智,“童心初演”强强联合,倾力创作的中华新礼乐。首演现场,《少年咏孝篇》配以雅乐正声和小朋友们的深情真挚的礼仪展示,短短八分钟,颂词唯美、乐音纯正、场面震撼,彰显了中华礼乐文明的魅力。

据了解,关于“少年”与“孝”的歌词作品在当世少之又少,《少年咏孝篇》的诞生,具有开创意义。这首新礼乐作为“传承好家风·中华小孝星”的载体,通过初生父母爱、少年习孝义、勤读报亲恩、孝感化理想、中华传孝情五个层次来传承“孝”文化。《少年咏孝篇》作为中华善德名片,将在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的推动下,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感召力。

半年以前,我对中国的“孝道”文化是嗤之以鼻的,恨不得中国人立即就能摆脱这个“文化糟粕”。在我看来,“孝道”本身其实并不是一种伦理道德,而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政治制度,是奴隶主为了解决统治问题而创造出的一套政治方案。在农耕文明的古代中国社会中,人口越多往往就意味着生产力水平越高,因此就形成大家族聚居,由族长管理整个家族,而族长的权威来源正是“孝道”。然而到了现代社会,大家族聚居的组织方式已经发生变化,破碎成一个个小家庭,而且人口也不再是生产能力的决定因素了,我们的国家也有了更高级的政治制度了,所以“孝道”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甚至它的存在极大阻碍了个体人格的发展,对社会而言也是不利的。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提倡的是“亲情”,是“爱”,而不是孝道捆绑的所谓“感恩”。我相信,在这个时代个体自由和独立应当受到尊重,家长再也不能用“孝顺”二字强迫子女做那些他们不情愿做的事。

但是上个学期,我在北大听了李翔海教授讲的《孝与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一课,改变了我对“孝道”的看法。

“孝”也许的确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在古代中国发挥了统治作用,但是有一个问题是,这个制度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些人设计出来的么?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一种被少数人设计出来的制度是不可能影响如此深远的,它必然是一种在长期生活中孕育出来的东西,比如说——宗教。当然这里的宗教指的不是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这种新式宗教,而是在部落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原始信仰。是的,“孝道”就是从古中国人的原始信仰中脱胎出的一种文化,成为政治上的解决方案是它诞生之后发生的而不是原因。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孝道”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经历过无数次的完善过程,同原始宗教肯定有极大不同,或者利用它统治的当权者为了权力需要也进行过修改,但是它的本质,它的根本精神并没有变化。对中国人来说,这种精神就是我们的信仰,中华民族也不是什么没有信仰的“可怕民族”。

这种信仰对中国人的影响有多深刻呢?近代以来,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开始走向现代化。新的技术和理念也随着坚船利炮来到中国,来的更多的,是传教士。最早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是相当顺利的,清朝政府也没有加以限制,康熙皇帝甚至下达过“容教令”。后来,在中国传教的天主教会多明我会指责中国教徒仍然从事祭祀祖先这样的活动,与天主教秉持的“祭拜只能留给上帝,禁止任何其他的偶像崇拜”观点相冲突,从而引发历史上的“中西礼仪之争”。最终,对于祖先的崇拜击败了对上帝的崇拜,康熙皇帝下令禁止传教士在华传教,后雍正皇帝下令禁教,从此天主教活动在中国只能在地下进行,直到1939年罗马教皇宣布允许中国教徒从事祭孔、祭祀祖先等活动,礼仪之争才宣告结束。由此可见,在中国人心目中,祭祀祖先是多么重大的一件事,而这背后的逻辑就是“孝道”。

说起“孝”我们容易想到的是对父母的尊敬,好好对待父母,所谓“善事父母”。然而这仅仅是孝的一个方面,“祖先崇拜”是孝的另一个方面。任何一个文明的发展中,都逃脱不开两个问题,即“生”和“死”,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才发展出各种各样的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是万物存在的本源,而“祖先”是个人生命存在的本源,因此我们需要对祖先报以崇敬。“孝道”的根本精神是“报本反始” ,这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提倡的“感恩”,但又不完全是那个心灵鸡汤的味道。“孝”体现在三个层面上:个体生命、文化生命、类性生命。祖先是个体生命之本,圣贤是文化生命之本,天地是类性生命之本,“报本反始”即是指这三个本。这就不奇怪为什么中国人的孝道中除了包含着祖先祭祀,还有祭祀孔子,以及古代中国对皇帝的崇拜了。因为孔子是圣贤,而皇帝是天子。因此中国人整个孝道体系就被概括为五个字——天地君亲师。

所谓“安身立命”,就是对生命终极意义和价值这种人生根本问题的关切。在信仰“孝道”的中国人眼中,孝是一种对生命的延续,不仅是个体生命的延续,也是对于文化生命的延续,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总是很奇怪老人心目对于“人必须结婚生子”这件事的固执,他们总不至于是担忧人类有灭绝的危险。如果从安身立命的角度来解释,似乎就可以讲得通了。

那么,在现代社会我们要怎样看待中国的孝道呢?首先,它从根本上是一种信仰,你很难把它从文化土壤中彻底地抽离干净,因此“孝道”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必将长期存留在中国人心中;其次,它主要解决的是中国人对于生命终极意义和价值的关切,这大概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发生变化;第三,孝道所倡导的那些形式主义都逐渐在消失,它正在转变为一系列纯粹的“道德”,比如“关爱父母”,“孝敬老人”,“尊重师长”等,这大概也是孝道文化自身发展的一种变化;第四,我们没有必要抓住“孝”带来的所谓“负面效应”不放,它必然会跟新的社会文化相碰撞从而发生新的变化,比如“个体自由”,“法律观念”,“契约精神”等等。最后,无论怎样,孝道文化的核心,对于父母的亲情是我们必须继承的。

以上都是听过李老师的讲课后我自己的理解,跟李老师本身的观点可能有些出入,错误和不足之处都是学生才疏学浅,跟李老师无关。鉴于有人评论说有“广告”的嫌疑,原文链接在此删去。知乎的风气,现在也是一言难尽了,不友善的评论,直接举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