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贾宝玉林黛玉经典语录

豆豆语录网提供贾宝玉林黛玉经典语录精选内容!是不是最近刚好要想要了解或者阅读一些贾宝玉林黛玉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呢?在贾宝玉林黛玉经典语录这个语录专题里面,可能会有你需要的相关经典语录!



贾宝玉林黛玉经典语录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人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贾宝玉林黛玉经典语句



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此后宝玉看见龄官与贾蔷,才意识到这话说的不对,说道:“我昨晚上的话竟说错了,怪道老爷说我是`管窥蠡测' .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 "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只是每每暗伤"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

  林黛玉: 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我们可从开篇的“降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  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此时作者虽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体”心仪已久了。到此作者已经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种“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   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直接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  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 “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象是个“捧心西子”。   二、以自尊掩饰自卑   在这里,“惟恐被人耻笑去了”的自尊,已经变成了“惟恐被小人看了他去”的自卫。这种自卫,是环境变迁与门第差异在黛玉心灵深处的细微折射。从形景看,不是单冲着周瑞家的,实质是也是冲着薛姨妈与贾府的,她要借送宫花这件小事,称一称自己在皇室与侯门家庭称盘上的份量。  这就是问题的实质。   脂砚斋在批这一段时道: “今又到颦儿一段,却又将阿颦天性从骨中一写,方知亦系颦儿正传。”“天性”云云,就是指这种偏执得令别人有点受不了的自尊。最受不得别人伤害的黛玉,却最肆无忌惮的伤害着别人。然而这位贵族小姐却万万没有想到,冲着周瑞家的这个奴仆发泄,显然是有失身份的表现,她想得到的却恰恰是失掉的,这个细节无疑是黛玉性格底色的点睛之笔,所以脂砚斋才郑重指出“从骨中一写”。     人当然不能没有自尊,但她自尊心太强了,便会发展成为小心眼。等到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她的时候,林姑娘的微嗔薄讥就变成了雷霆震怒了。不过,她这一次注意到了身份,当时并没有发作出来,回到住处才连珠炮式地向情人倾泄:“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这一节还怒得。  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你安得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顽,她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你的好心,只是那个偏又不领你的这个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第22回)在这里,林姑娘把人格价值与门第价值以及两者之间关系说得再也清楚不过了。  比作戏子犹可恕,而把湘云看得比她高贵则是不可忍的。虽然这只是她的分析,宝玉并非此意。不过我们不要被黛玉的强词夺理所迷惑,其实最不可恕的还是把他比作戏子。她觉得自己的身份受到了耻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才发泄了这么一大堆,这也正是她维护自尊心的一种鲜明的表现。     其实,对林黛玉来说,自尊与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内涵。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她所以要时时刻刻在人前要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是为了用自尊掩蔽饰她内心的自卑。 三、小心眼背后有坦诚   黛玉的小心眼似乎人人皆知,然而还应看到,她的小心眼背后有坦诚。     林黛玉在没有与贾宝玉定情之前,她对两个情敌——薛宝钗、史湘云有些“小性儿”“见一个打趣一个”,有时简直到了不太近情理的地步。如薛宝钗生病,贾宝玉去看她,本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见了,心中不悦,竟说出“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道他来,我就不来了”。  这样带刺的话,使薛宝钗和贾宝玉都下不了台。   然而真率的林黛玉,在她几乎毫无遮掩地表露着自己的缺点的同时,也在向人们敞开了她那纯真无邪的心扉。在她眼中心中,容不得微尘,也不记得微嫌。当她对某人某事有看法时,可以锋芒毕露地直陈己见,但这只是就事论事,论过陈过之后也就丢在了一边。  正是凭这种待人以诚的直率,她赢得了姐妹们的友情,谁也没有将“行动爱恼人”的林妹妹当外人。如果什么时候缺了她,大家也同样感到空虚与寂寞。她毕竟有一颗晶亮的灵魂。小性儿,尖酸刻薄,只不过是美玉上的小瑕微疵罢了。   在大观园里,她似乎只有与薛宝钗结怨太深了,那是因为她曾一度将宝钗当自己的情敌。  但正是她们后来又“互剖金兰语”,结成“金兰契”,谱成了友情中最动人的篇章。她被宝钗善意的批评所感动了,深情地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 误到如今。  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姐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于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  ”她向宝钗说的一番话,就如一篇深刻的自我反省。说明她往日所以容不得别人的缺点,是因为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所以听不得别人赞宝钗,是因为他始终以为宝钗“心里藏奸”。在这里,我们看到这位少女自尊得有点偏执的内心世界,又变得虚怀若谷、率真坦诚了。   四、追求真爱   林黛玉在贾府十分孤立无援,她惟一的知己是贾宝玉。对贾宝玉的爱情,是她生命之火,一旦失却这爱情,生命也就终结。   林黛玉不能离开贾宝玉,更不能失去贾宝玉的心。但是,在初恋阶段,他俩若即若离,互相试探,都不肯把真心掏出来。  尤其是林黛玉,她在对贾宝玉的真心还没有充分了解之前,不肯轻易地流露出自己对贾宝玉的恋情,因为她很自尊自重。这时的贾宝玉,对纯洁少女有一种泛爱,对才貌双全的薛宝钗、史湘云,更有着明显的感情波澜,这使林黛玉无法容忍,她直率地对贾宝玉说:“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给忘了。  ”   林黛玉执著地追求爱情,但是当贾宝玉借《西厢记》词语,真正向她表示爱情的时候,她反而要嗔怪他。第一次,林黛玉与贾宝玉共读《西厢记》,她“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贾宝玉趁机向她表示:“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却气得“带腮脸儿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来了,还学了这些混帐话来欺负我。  我告诉舅舅舅妈去。”第二次,贾宝玉又借《西厢记》中张生对红娘说的一句话对紫鹃说:“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再次向林黛玉表示爱情。而林黛玉呢,“登时撂下脸来”哭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来了,看了混帐书,还学了这,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爷们解闷的。  ”并且立即“往外走”。林黛玉这些言行又是多么的矛盾呀!她天天缠着贾宝玉,为得不到贾宝玉的爱情日夜受着痛苦的煎熬,弄了一身的病。但贾宝玉一旦有了表示,她又摆出一个贵族小姐的架式,把内心也认为是“好文章”的《西厢记》,斥之为“淫词艳曲”、“混帐书”,并不惜搬出贾宝玉最害怕的紧箍咒——贾政的权威来压贾宝玉,这不是太“乖张”了吗?其实不然,贾宝玉是贵族公子,身上多少沾染了贵族的坏习气,林黛玉没有看到他的真心以前,是保持着警惕性的。  林黛玉所以不能接受贾宝玉逢场作戏式的表达爱情方式,因为她追求的是真爱。   贾宝玉在林黛玉真挚爱情熏陶下,不仅在史湘云面前称赞林黛玉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而且勇敢地对林黛玉献上他的心,并送上定情的信物——两条旧手娟。这时林黛玉已经确证贾宝玉对她是真爱,从此以后,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口角,林黛玉对薛宝钗、史湘云的讥讽也少多了。   五、正确看待林黛玉的悲剧   林黛玉毕竟是单纯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有朝一日获得统治阶级的认可,配上一个合乎封建礼教的形式,成为合理的存在。但美好的幻想无所附丽,结局如何,林黛玉没有贾宝玉那样乐观自信。她担心着“不知将来如何”,更多的是预感到这爱情的悲剧结局。  没有婚姻的爱情是不完整的,林黛玉正是在将爱情发展成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胁,也更加显得无能为力。   事实是确实有一团不祥的乌云笼罩在宝黛爱情上空,而乌云的制作者就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贾母对她的“心肝”宝玉的配偶的选择,是长期萦绕于心的重要问题,贾母对此早已关注,并采取了一些措施。  如宝玉的妾的候选人,贾母就选中了晴雯,并把晴雯给了宝玉当丫头,说:“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别的丫头“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贾母对宝玉的妾尚且这样用心,对他妻子的要求就更高了,选择自然更加慎重了。   林黛玉的小心眼儿,尖齿利牙,得罪了周围好多人,失去了友军。  除了宝玉和贴身丫头紫鹃之外,贾府上下没有人关心她,也没有谁替她着想。她还处处不饶人,别人不敢说的话,她偏说。如宝玉和袭人的暧昧关系,大观园中无人不知,但谁也怕捅破这层纸,只有黛玉敢一语道破,对袭人说:“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她的性格孤傲,如他对王夫人的心腹、怡红院中的内奸,竟一点也不顾忌,直率的惊人。  封建蒙昧主义最野蛮的地方,往往对人的个性施以暴虐和残害,人性发展加以束缚。在这里,真实的个性存在本身就是叛逆。   曾经一度视黛玉为掌上明珠的贾母,在意识到黛玉的心事后,明确表示不能将她许配给宝玉,并在薛林两人比较后明显倾向于薛宝钗。王熙凤在贾母的态度明朗后,便使出了“偷梁换柱”之计,对宝玉说给他娶林妹妹而实际上给他娶的是薛宝钗。  “风刀霜剑严相逼”,林黛玉在绝望中一病不起,临终前在绝望悲愤之中,焚烧了象征着她与宝玉纯洁爱情的诗帕和记载着她心声的诗稿。   可见黛玉之死,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   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盖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表现得那样的勇敢、决绝,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  至此,她的叛逆性格到了高峰。一个美丽、柔弱、勇敢、决绝的悲剧形象,便深深铭刻在读者心中,屹立在中国文学史上。 贾宝玉: 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 ,他其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人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  但据我看来,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  但其实不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  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基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   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 不仅如此,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逆耳,忙说:“姑娘请别的妹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 贾玉玉的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封建主义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当然,在他的性格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对于世俗男性的憎恶轻蔑以及与之相反的对于女孩子的特殊亲爱和尊重。在第二回中,他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为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后来随着宝玉逐渐长大,他的思想也日趋成熟,他又发现“女儿”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又有女儿由出嫁前的“无价宝珠”到出嫁以后变成“死珠”再最后竟变成“鱼眼睛”的看法。  这表明,他在成和或逐渐认识到在封建社会中受压迫最深的就是女孩。因此,他在行动上才表现出了对女儿不同一般的温柔体贴。 再有,样宝玉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贾环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 “须要为子弟之表率”,但宝玉却是“不要人怕我”,所以贾环他们并不甚怕他,甚至得寸进尺还想割害死他和凤姐。  即使被贾环有意用滚烫的蜡油烫伤,他还在为贾环打掩护。他还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坏封建秩序。对茗烟“没有没下,大家乱玩一阵,”“撕扇子千金一笑”使晴雯转恼为笑;金钏受辱身死,宝玉念念不忘,不顾给凤姐过生日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处洒泪祭奠。   还有,就连宝玉追求的爱情婚姻也是建立在这种反叛思想的基础上的。他早已将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昭然明世,他在梦中叫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甚至拉着袭人的手把对黛玉的满腔情都倾诉了出来。 因此,也有人说贾宝玉这个形象所体现的是初步民主平等思想。  但毕竟,他的思想还是有一点狭碍的。例如,他不敢与封建制度彻底的决裂;他从来不敢和封建家长正面发生冲突,对抗比较消极;还有当他苦于找不到思想出路时,就产生了想死,想“化烟化灰”的虚无空幻的思想。 。

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人物对话描写在小说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非常个性的直接描写,给人的感觉是一目了然。

红楼梦,是一部将这种对话描写用到极致的代表作。

红楼梦中众多女孩子人物性格非常鲜明,靠得就是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曹雪芹非常擅长描写人性,但是更擅长写人物之间的对话。每个人物都好像是出现我们面前一样,非常鲜活。

而且对话的安排有分寸,无论是男主角贾宝玉还是女主角林黛玉,和薛宝钗以及丫头晴雯和袭人,都可以通过几句单纯的对话显示出她们鲜明的个性。

比如这句

今儿得罪我的事儿小,倘若明天宝姑娘来,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

这话不用分辨就知道是林黛玉的口吻。

而且故事中的悲喜欢乐也能够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现得越来越深刻。

最有情趣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之间经典的台词,多是两个人拌嘴,可以说拌嘴是他们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

今天我们欣赏他们之间的经典的对白,那里面饱含的都是满满的爱。

经典之一,第20回

宝玉去宝钗那里玩,黛玉知道了,很不高兴。

宝玉忙哄黛玉“好好的又生气了?”黛玉回答“你管我呢,我作践坏了身子,我死,与你何干!”宝玉说“何苦来,大正月里要死要活的”黛玉说“偏要说死,我这会儿就死,你怕死你长命百岁”宝玉笑道“要像只管这样闹,我还怕死呢,倒不如死了干净”黛玉说“正是了,要这样闹不如死了干净”宝玉忙说“我说自家死了干净,别错听了话赖人”

我们看这是非常亲切的一种手法,黛玉的心是比较孤傲,尤其是嘴尖伶俐,所以她在贾府上下都被认为是小心眼,不被同情,最后导致伤情致死。

其实在这些细微的地方已经暗示的很多了,而宝玉此时的“笑”和“忙”着哄她,两个字,更似乎有千钧之力。

但是这经典的对白还没有完,黛玉还是生气,宝玉紧接着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她

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

面对这样的劝慰,黛玉啐他

我难道叫你疏他?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说“我也为的是我的心,难道你就知道你的心不知道我的心不成。”

黛玉听了低头不语。

半日之后才说

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了你,你再不知道你自己难受,今天天气分明冷了,你怎么倒脱了青狐披风呢?”

在宝钗没来之前,宝玉和黛玉感情非常融洽,同吃同住同睡,宝钗来之后,三人关系就变得非常微妙,可以说薛宝钗是她一块心病。

真真是可爱的林妹妹,此刻分明是宝玉的一句话打动了她的心,结果在拌嘴气愤之余,忽然拉扯到衣服上面去。

作者善于揣摩人物心理,而黛玉对宝玉的深情与此淡淡的一语中也悠然显现出来。

这样有深邃有味的话语,在红楼梦中几乎比比皆是,不胜繁举。

经典之二,第30回

宝黛二人大吵一架后,隔了几天,宝玉主动过去赔罪。“好妹妹”叫了几万声。黛玉心里原是再不理宝玉的。

但是没忍住哭道:“你也不用哄我。从你以后,我也不敢亲近二爷,二爷也全当我去了。”宝玉听了笑道:“你往哪里去呢?”林黛玉道:“我回家去”。宝玉笑道:“我跟了你去。”林黛玉道:“我死了。”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

这是贾宝玉对林黛玉做的爱情表白,开辟鸿蒙,谁为情种?这是贾宝玉爱情开悟过程中,逐渐清晰他对林黛玉的感情之后所做的表白。

经典之三,第32回

黛玉因为金麒麟的事情伤心。

宝玉哄她说出“你放心”三个字。

黛玉愣了半天:“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

当黛玉说自己仍不明白

宝玉点头叹道:“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只怔怔的望着他。

世间男女表达爱情时爱说“我爱你”,但是对于林黛玉来说“你放心”却是最美的语言。

你放心不仅是表白,他比“我爱你”更多了一份承诺,一分责任,一份庄重。

此刻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他们在精神的层面上是同频的。

从此之后,他们再也没有为金和玉的争吵过,有这三个字就足够了。

就算他们最后没有走在一起,但是此刻他们在灵魂上拥有了彼此。

经典之四,第91回

其实故事发展到这个阶段,金玉良缘已成定局,两个人也隐约感觉到。黛玉用这样一句话道出自己的心酸

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后来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和他好他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不和他好他偏要和你好你怎么样?”

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在黛玉一连串的发问中,最后宝玉盟誓“有如三宝”

黛玉这段绕口令似的问话,实际是林黛玉和宝玉的禅机,宝玉所做的又一次表白。

这一段是高鹗所续,但是却得到了曹雪芹的精髓。林妹妹七窍玲珑心,宝玉弱水三千也只取她一瓢,这是至真至纯的爱。

宝玉心里都是黛玉,黛玉心里也是,所谓你证我证,心证意证,心心相印也就是如此吧。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十二个字,到现在也经常被情侣奉为经典,用来表白。

   利用小说记忆功的曹雪芹把自己化身为贾宝玉,又潇洒地过了一回车水马龙的熙熙攘攘,又十足回忆了怡红院旁潇湘妃子葬花的用情专一,曹雪芹在感叹有人如此爱戴自己的同时,又把粉红满院的春色通通玩弄了一翻,虽说贾宝玉化身的曹雪芹写出了“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自白,但从我的角度来看,一个在胭脂堆里浮华的公子是不可能跟痴字挂钩的,先不说袭人在宝玉青春发育期中失身系年轻人冲动之后果,也不说帮宝玉洗澡丫鬟的水淹床脚之寥寥数笔的暗示,单贾宝玉在《石头记》前四十回就曾两次许诺为潇湘妃子和袭人而出家做和尚之左右摇摆就可得知,贾宝玉无非是一个花花公子而已。  一个见了水做的女人就眼直并想入菲菲的男人,谈专一那都是虚幻的假设。在处理贾宝玉这一角色,曹雪芹为了让其深受众读者喜欢,也为了把自己曾经之荒唐弄成一段让人称道的回忆,就又在怡红院的上空时不时弄几滴眼泪,以示怡红公子是有情之人,从贾宝玉的左右摇摆,到曹雪芹刻意刻画下潇湘妃子之多疑,之刻薄,之无理取闹,让整篇小说在充满真实性生活性的同时,又把贾宝玉此处不得温柔,另处寻新欢的变节,弄成了无可奈何的举措。  应该说,沉浸在对往事深深自责之中的曹雪芹虽用了“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词句来作为为自己看穿一切的暗示,但终究是看不穿的,此时的看穿无非是荒山茅庐孤灯饥肠下一种自慰的解嘲而已。 相对于贾宝玉,潇湘妃子林黛玉多了一份才气,多了一份专一,从菊之十二首的诗社聚会到平日之随口而出,都可看出,潇湘妃子很适合做一名诗人,一名可以和李清照比翼的女诗人,可惜的是他遇到了一名浮华之徒,而李清照又恰逢中年丧夫,一位怨心上人是花心大罗卜,一位让爱情的专一在还未变质之前就让其在奈何桥上开出让人辛酸的花朵,如此一来,林黛玉在爱情上不美满,无非是几滴眼泪,而李清照的幽思又是如此地动人,假如,我说的是假如,贾宝玉提前到阴间报道,那么潇湘妃子的多愁善感将成为追思悼忆的千古绝唱,可惜的是,玉可消灾,乌龟命长,红颜薄命,才女寿短。  带着千般对不起,万般念不完,曹雪芹把文中的潇湘妃子刻画得葱花水嫩,一投足,一举止,全是日月无辉花暗淡,可叹的是,此时的追悔面对残冬腊月地萧凉已经是日落西山的辛酸,在家庭的干预下,在自己浮华青春地背后,荒山野岭中听风落泪的曹雪芹把对曾经深爱自己女子的那份追悔化成了一份厚厚地稿纸,并落上了《石头记》三个字。  荒唐泪里,空不是空,空中还有许多想法,许多假如,但问题是此时已经空了,你还能怎的?如此之夜,《好了歌》不管你情愿不情愿,已经唱了开来。

宝玉经典台词:
1、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此后宝玉看见龄官与贾蔷,才意识到这话说的不对,说道:“我昨晚上的话竟说错了,怪道老爷说我是`管窥蠡测' .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 "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只是每每暗伤"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
2、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人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3、宝玉满脸泪痕道:家里姐姐妹妹都像白蛇传,单我像西门大官人,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打扮得小青一样,可见不是个好东西!
贾宝玉简介:
贾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他是女娲补天剩下未用的一块顽石和神瑛侍者转世真身,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贾府通称宝二爷。因衔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自幼深受祖母贾母疼爱,住贾母院。十二三岁时奉元妃旨意入住大观园怡红院。他与表妹林黛玉心灵相通,互为知己,发展了一段世间少有的纯洁之爱。然在贾府家长的刻意为之下与表姐薛宝钗成婚。婚后一二年中举,旋出家,回到青埂峰。
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木石前盟、金玉良缘)是《红楼梦》三大主线之一。贾宝玉形象带有曹雪芹自传的色彩,但其本质上属于艺术虚构,是作者有意识塑造的集意淫、补天济世、正邪两赋三大美德于一身的典型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极具创新性。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程伟元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红楼梦》。亦有版本作《金玉缘》。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红楼梦》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黛玉说呆雁

只见林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手帕子笑呢。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林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屋里的。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薛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一瞧。”林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飞了。”口里说着,将手里的帕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宝玉不防,正打在眼上,“嗳哟”了一声。

黛玉实在可爱机灵会打趣人,把宝玉比作呆雁,一点女孩子家的狡黠和小醋意表现的淋漓尽致,很多人说黛玉太爱吃醋太尖酸了,其实恋爱的时候吃点醋才可爱,妒妇和“微含酸”还是有区别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