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李敖北京法源寺经典语录

你可能正想要阅读李敖北京法源寺经典语录,想要了解李敖北京法源寺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豆豆语录网精心整理了李敖北京法源寺经典语录的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阅读,那么,下面这些李敖北京法源寺经典语录内容,如希望是您喜欢的。



李敖北京法源寺经典语录



李敖北京法源寺经典语句



通过一个历史事件,解答了一些究极问题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北京法源寺》,历史小说,是台湾历史学家,作家李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李敖在狱中构思故事梗概,在1976年出狱后开始写作,成书于1991年。 小说以北京宣武区的法源寺为故事背景,描述了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前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大刀王五等一批中国志士为中国的振兴所做出的努力和活动。
作者宣称此作品被提名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不过,由于提名诺奖的门槛很低,只要大学副教授就可以提名任何作家了,因此诺奖从不公布每年有哪些作家被提名,所以这种说法的真伪可能永远也无法得到检验。
北京法源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它不仅是北京城内历史悠久的古刹,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是培养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1983年,法源寺被国务院确定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2000年,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所著《北京法源寺》出版后,在海内外广泛流传,使法源寺名声大躁,引来无数佛教信众以及寻幽探古的游客。
法源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采用中轴对称格局,由南王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大遍觉堂、东西廊庑等,共七进六院,布局严谨,宽阔庞大,是北京城内保存下历史悠久的古寺庙建筑群。在法源寺内,不可不提的是那满庭院的紫丁香,每到四月,院中的丁香遍紫雾般在暖春中开放,与寺中高可参天的占愧,墙角石盆中含蕊吐香的兰草,丁香树下悠闲跑动的放生动物,共同构筑出一派世外桃源的清幽景象。
法源寺的珍贵文物
法源寺天王殿内正中供奉着明代制作的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铜像,高1.12米,袒胸露怀,欢天喜地。弥勒佛背后是勇猛威严的护法神韦驮坐像,明代铜铸,高170米。两侧是明代铜铸四大天王像,十分珍贵,皆高1.20米。大雄宝殿正中供奉“华严三圣”,既毗卢遮那佛。文殊和普贤菩萨像。为明代制作,木胎贴金罩漆。正中的毗卢遮那佛端坐在须弥座上,像高:米,脑后背光,通高3.97米。文殊、普贤分立两旁,像高2.14米。这三尊塑像,妙相庄严,雕制精美,在明代塑像中可推上乘。大殿两侧为十八罗汉坐像,像高约1.35米,木胎贴金,为清朝制品。
此外,法源寺还留存有许多佛教文物,二十世纪初,寺里收藏有清龙藏经,赵子昂、吴道子所画的菩萨像以及其他许多名人手写金字经,墨宝等。因历史上的年年的战事、人祸,许多宝物如今已不知所踪,但是寺里,仍可见到一些各个时期的佛像、法器,足够盘亘大半日。从这些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佛教造像风格上,可以穿过历史的尘埃,依稀想见当初的繁盛荣辱。
法源寺的历史变迁
法源寺自其初创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据《元一统诘》记载,法源寺始建于唐朝,初名“悯忠寺”。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哀悼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诏令在此立寺纪念,但未能如愿。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才完成工程,赐名。悯忠寺”;安史之乱时,一度改称“顺天寺”,平乱后恢复“悯忠寺。名称;唐末景福年间(892—893年),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李匡威重加修整,并赠建“悯忠阁”,阁甚雄伟,有“悯忠高阁,去天一握”之赞语;辽清宁三年 (1057年),幽州大地震时,悯忠寺被毁,辽咸雍六年(1070年)奉诏修复后又改称“大悯忠寺”,从而形成今天的规模和格局;明朝正统二年 (1437年),寺僧相熔法师募资进行了修葺,易名为“崇福寺”。
清朝,朝廷崇戒律,在此设戒坛。雍正十二年(1734年),该寺被定为律宗寺庙,传戒法事,并正式更改为今名“法源寺”。
律宗是佛教发展到唐代,国家统一,佛教内部也需要实行统一的戒律以加强自己组织的情况下,由道宣创立的一个宗派。道宣创立的律宗学说,主要是“心识戒体论”。所谓“戒体”,指弟子从师受戒时,授受的作法,在心理上构成一种防非止恶习的功能。律宗把戒分为止持、作持两门:“止持”是“诸恶莫作”,规定比丘250戒,比丘尼348戒;“作持。是“众善奉行”,包括受戒、说戒和衣食坐卧的种种规定。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原来出身僧侣,鉴于农民利用宗教起义的历史事实,对佛教进行整顿,扶正祛邪,保障了佛教在安定环境中的正常发展。清朝是继承明代佛教政策的,它之所以在法源寺设戒坛,定其为律宗寺庙,意在宣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律宗教义,对人民进行“治心”。
《御制法源寺碑文》称:“人以为戒在是即法在是,未知其法之源也;即谓摄心明戒,亦只知心之说,而源仍未及知也。”“源不可不达矣,(必须)识心达本源”,并且联系社会现实解说“达源”乃“巨而忠国孝亲,制行立事;细而饮食起居,日用常行”,还说“本皇祖劝善至意,书‘存诚’之颜,揭示万古达源之要”,从而点明了崇尚律宗的要旨。因此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法源寺应诏再次整修,竣工后乾隆皇帝亲自来到法源寺,御书“法海真源”匾额赐寺、此匾至今仍悬挂在大雄宝殿上。乾隆皇帝还在寺内写下了“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的诗句。在这里,“法海真源”的意义表露的很明白,即:千条万条戒律、刑律,都是“流”,内心存诚才是“源”。从宗教本身的意义来讲,法是梵文Dharma的意译,通指包括佛教教义在内的一切事物。弘扬佛教,追本溯源的话,就首先要抓住律学,从而突出了法源寺作为佛教律宗寺庙的重要地位。
法源寺在历史上久负盛名,是北京城内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刹。宋钦宗赵桓被金兵俘虏北上,就曾囚居在这里。元二十六年(1289年),宋遗臣榭枋得抗元失败,遁隐建宁(今福建省建瓯县)唐石山中,后被元军所俘,押至大都(北京),拒不降元,也在此寺绝食身亡。
据李敖的《北京法源寺》考证,著名变法维新人物谭嗣同,在刑前,也曾到法源寺一游。那一段刀光剑影的历史,如今也被历史的时光隧道锁闭。不变的,只是黄昏中飞起飞落的群鸦,以及荡涤心灵的暮鼓晨钟。
千年的古寺,千年的见证,千年的宁静

楼上的说那么多虚话还是让人还不明白
讲的主要是维新变法失败后的故事
男主角是谭嗣同的豪杰
他在康有为等人跑路之后,仍然坚持留下
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死前的绝笔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法源寺(来自豆瓣)

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入围诺贝尔文学奖是老早的事情了,但是没有获奖,后来莫言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为中国文学争光了。在莫言之前,中国作家好像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这在我看来多少与文化差异有关系,李敖在一次采访中也说,这么多年没有一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作家是不公平的,更是荒谬的。

法源寺(来自豆瓣)

《北京法源寺》出版后,引起一时轰动,去法源寺参观的客流量也是一时暴增,但李敖自己说他之前一次法源寺都没去过,但小说却写得神龙活现,并且自吹自擂说:“文学家嘛,就是干这个的。”《北京法源寺》构思于他早期坐牢时期,直到1991年才完成,它以法源寺为基准,将多个历史故事串联起来,描述了一段晚清时期扑朔迷离的历史。其展示了李敖深厚的知识储备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后来被改编为话剧,也受到观众的热议,有网友评论其为:“法源寺内听梵音,悯忠台前问生死。”。有读者认为这是李敖思辨性很强的一部小说,改编成舞台剧要冒的风险是很大的;相对于小说,这部舞台剧是有些失败的。

《北京法源寺》书评《北京法源寺》影评

李敖的《北京法源寺》看似入围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是他自己说这没什么了不起,只要有大学文学院教授肯推荐,就可以入围,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们接下来就看下李敖在记者采访时说了些什么内容。

【以下内容为记者采访李敖问话】

记:李先生,上个月你以长篇历史小说《北京法源寺》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成为我国台湾地区第一位获该奖提名的作家,现在心情如何?

李:出了小小一点恶气!(笑)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当今够资格的不止我一个,但放眼台湾,就我一个。我是最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台湾当局查禁我的书,台湾文建会甚至不承认我是作家,我现在获得提名,对他们是个绝大的讽刺。我角逐诺贝尔文学奖,也是为了考验考验评委会,颁奖颁了100年了,还分不了一个给中国,太荒谬了。

记:你向来以愤世骂世著称,在得到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你有没有胆量骂骂诺贝尔奖?

李:我的心怀是救世的,但在方法上,却往往出自于愤世骂世,这是才气与性格使然,所以我当然敢骂诺贝尔奖!在历史上,诺贝尔奖的颁发经常不公正,托尔斯泰没有当选是遗憾,毫无资格的赛珍珠当选是错选;这倒还算了,最让我气不过的是评委会把和平奖颁发给罗斯福。在我眼里,罗斯福是个彻头彻尾的“帝国主义者”。而且,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历来不给中国人文学奖,不承认语言隔阂的原因,只认定我们没有世界级的作品,这是有偏见的。文学奖强调的是作品中的理想主义成分,还有作者有没有和权势作斗争,这两点我都做得非常好,也可以说最好。

记:一旦真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你李先生特立独行的性格,是否会像当年法国的萨特一样,拒绝接受?

李:世人只知道萨特拒领诺贝尔文学奖,却不知道他为何拒绝。诺贝尔文学奖考虑萨特时,研究来研究去,有一段时间使萨特很难堪,感情上受到了伤害,最终他是为了报复,才拒绝接受的。我的情况和萨特无法类比。

《北京法源寺》宣传照

记:你看中诺贝尔文学奖,是否也同时看中100万美元的奖项?除了卖文为生,你还有什么其它生财之道?

李:100万美元折合台币,大约有2亿5千万元,不多不少,也是一笔钱。但我申请诺贝尔文学奖,绝不是为了这笔钱。我的坐车很豪华,这表明我还有点钱,别人休想收买我。我也不靠写书赚钱,写书赚的钱其实很有限的;过去有过,后来发现写书赚的钱是比较少的。给人家排难解纷,我倒是赚了一点钱;在台湾有很多麻烦是黑道白道都解决不了的,这种案子我能够解决,我就赚这个钱。当然,我还是个精明的“个体户”,我办实业,当年我就曾经想卖牛肉面,但没有证,当局没有发营业执照。我讨厌穷酸潦倒,绝不使自己陷入穷酸潦倒,我早就脱离了“一钱难倒英雄汉”的窘境。

记:以前,曾传言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想竞选香港特首,结果没有成功,你觉得原因在哪里?

李:金庸肯定不会成功,因为他写的武侠小说实在太荒谬。胡适先生生前对我说,他是不看武侠小说的,用他的话来讲,武侠小说太“下流”。

这个“下流”的意思,就是不入流。我在“回忆录”里也提到,金庸跟我讲,他是很虔诚的佛教徒,我当面就戳穿他:佛教里讲究“舍离一切,而无染着”,你如何解释你的财产?

记:对台湾问题怎么看?

李:台湾肯定是要回归大陆的,台湾的准确称呼应该是“中国台湾地区”。

记:你现在每天工作多少时间?有没有新作?

李:我现在一天睡四个半个小时,余下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工作。我是老当益壮,越老越激烈,越老越成工作狂。比起梁启超、胡适,我比他们写得多得多。什么原因呢?因为我很单纯,我跟别人不来往,不喜欢婚丧喜庆,也不参加吃喝嫖赌,所以我很多时间都在写作,写得比他们多得多。最近我在从事中国思想史方面的写作,准备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进行一次大整理。

记:这次大整理有什么发现吗?

李:(笑)有。就一点而言,我发现,中国从古至今,几千年下来,重男轻女的思想太严重!

以大人物为主角,举凡重要的主题: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强弱、人我、群已、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经世济民等,都在论述之列。强烈地表达思想,内容丰富自是罕见。
全书只写到一个女人(还是个坏女人)。小说始终充盈着男性的豪侠、忠义、决绝和悲壮。
李敖在狱中构思故事梗概,在1976年出狱后开始写作,成书于1991年。 小说以北京宣武区的法源寺为故事背景,描述了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前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大刀王五等一批中国志士为中国的振兴所做出的努力和活动。

1.史实。就像李敖自己在后记写的,这部小说涉及的历史材料的真实程度甚至超过很多研究出版物,跟其他小说比那就更甚了。这主要是李先生所掌握的大量的历史资料才能写出来的。包括行刑,祭祀,宫廷礼数这些细节,李也是最求真实的表述。2.观点。书中李借历史人物讨论了关于,佛,生死,忠诚,生命,诗,时代,等等。都非常详细。举例子涵盖古今中外,非常博识。3.激情。读到谭嗣同高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时,你会热血沸腾。读到梁启超,康有为,在外国人的帮助下,离开北京或者离开中国,你会觉得特别无奈。没有真心体验到那段历史的人根本没办法描述的这么入骨,感情无法表达得这么深入。最后,读过李先生其他文章就知道。《北京法源寺》书中人物说的话,那种口气就是李敖先生自己说的,让读者很难代入。这跟李才华横溢,但不遮掩有点关系。就这么嘚瑟,上下500年,老子书读得最牛,老子有那个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